存心類
關燈
小
中
大
非欲罪彼;但索前詩,恐持此誤人耳!」是夜夢神曰:「公一念動天矣!」足疾旋瘳。
林觀,莆田人。
遇異人授一佳地,謂曰:「此地甚佳,但未知汝福可堪此否耳?」觀曰:「吾德薄,将此地與宗人共之,其間或有一有福者。
」異人曰:「即此一念,福德甚厚。
」觀遂取族二十餘柩,與親偕葬之。
生子元美,成進士。
孫翰,曾孫廷昂、廷機,玄孫廉,三代四尚書。
異人隻說「福」,林便言「德」,異人乃兼言「福德」。
勘得「福德」二字合離之義,思過半矣! 元自實于缪材有恩,而缪材深負之。
自實不能平,夜往欲殺之。
道經一庵,庵主軒轅翁,有道士也。
見自實前往,有奇形鬼物數十随之,少頃回,則金冠玉佩百十從焉。
翁甚異之,天明,往詢焉。
自實曰:「某恨缪材負心,往将殺之。
及到門,思彼雖負我,其妻子何尤?且有老母,殺之何依?遂隐忍而返。
」翁為述所見之異,且曰:「子一念之惡,而兇鬼随之;一念之善,而福神随之。
子之事,已知于神明;将有厚福矣!」後自實為盧山令,而材廢絕。
僧某者,焚修關聖祠中,行甚精潔。
時土賊竊發。
一夕,夢神告曰:「汝明日合死。
有賊乘白馬者,名為朱二,乃汝宿世怨,不可避也。
」僧夢中哀求曰:「念某今生頗修善事,願垂救護。
」神曰:「我不能救汝也,救則惟汝自救耳。
」天明,果有賊入山。
執僧,問以财帛婦女所在,脅之引導。
視其所乘,果白馬也。
僧忽自念曰:我業已合死,若更導之掠财物、淫婦女,是業上加業矣!因大聲謂賊曰:「我不導汝也。
汝非朱二乎?我合與汝殺,隻殺我可也。
」賊大驚曰:「汝何由得知我名?定是神僧!」僧具以夢告。
賊投杖太息曰:「怨怨相報,将何窮已?神言不救汝,所以救汝也;汝不導我行,即汝自救也。
我汝俱解怨,有何不可?」乃向神前再拜而去。
鎮江軍範某妻,病勞瘵瀕死。
有醫者雲:「用雀百頭,制藥末餌之,至三十七日,服其腦,當痊。
一雀不可減也。
」範依言籠雀。
妻聞之,恚曰:「以吾一命,殘物百命;甯死,決不為也。
」開籠放之。
未幾,病自痊。
且懷生男,兩臂上各有黑斑如雀形。
放生之類夥矣,然多不忍以生命殉口腹耳;此則幾願以性命殉生命矣!故其事雖小,其仁實莫大也。
陶隐居功行圓滿,已證仙位。
以所著本草,參用蛭等物,而久稽上升。
凡處方治病而用生物者,亦烏可不慎哉? 李正,松陵人,業漁,居一港甚僻。
一夕得魚,沽酒獨酌。
俄有一人立門外,正曰:「子何來?」曰:「予鬼也,喪此水中數年矣。
見翁獨酌,欲覓一杯耳。
」正曰:「子欲飲,可入坐。
」鬼遂入對酌,後因常至。
越半月,鬼謂曰:「明日代我者至矣!」問何人?曰:「駕船者。
」明日伺之,果一人駕船來,略無少礙。
晚,鬼至。
正曰:「何不代去?」曰:「此人少年喪父母,養一幼弟。
吾害之,彼弟亦不能生。
故釋之。
」又半月,鬼入曰:「明日代我者至。
」次日,果一人來岸,徘徊數轉而去。
鬼至,複問:「何以不代?」鬼曰:「此人有老母無依,故釋之。
」正曰:「子有此心,必不久堕泉下。
」又數日,鬼曰:「明日一婦代我,特來拜别。
」次日伺之。
晚,有婦人臨岸,意欲下水,複登岸去,鬼又至,正曰:「何以舍此婦?」曰:「此婦懷孕在身,若損之,是二命也。
予為男子,沒水濱數年,尚無生路;況此孕婦,何日超生?故又舍之。
任予魂消魄散于水中,誓不敢損二命也。
」潸然淚下。
别數日,前鬼绯袍冠帶,侍從甚衆,來辭正曰:「上帝以吾仁德好生,敕為本處土地。
」言訖不見。
顔光衷曰:「甯自忍而不忍人,一而至三,此心不變,善根定矣!堕鬼道者猶能格天,況生人哉!」 燕相薛瑗,持重權,立心褊仄。
見人有得,如己有失;見人有失,如己有得。
人有才能聲譽,疾之如雠。
生子皆盲聾喑啞、伛偻颠覆。
後遇公明子臯,教以洗心滌慮。
盡易前非,幸存一子。
先輩有雲:「見人得意事,便當生忻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
皆自己真實受用處。
忌成樂敗,何與人事?徒自懷心術耳!」愚謂凡損人而利己,不可為也。
至損人而于己無利,則為之甚無謂矣!欲人損而人損,猶有所用其惡也;奈欲人損而人決不因其欲而損,空用此惡心腸,何為哉? 閩将吳某,将向晉安,新鑄一劍甚利。
瀕行,禱于梨山廟曰:「某願以此劍手殺千人。
」其夕,夢神謂曰:「人不可發惡願!吾佑汝,使汝不死于人手。
」尋敗績,以此劍自刎。
其以自盡真幸矣!神言非滑稽也。
李生,閩人。
善讀書為文。
赴試,過衢州旅店。
店主夢土地言:「明
林觀,莆田人。
遇異人授一佳地,謂曰:「此地甚佳,但未知汝福可堪此否耳?」觀曰:「吾德薄,将此地與宗人共之,其間或有一有福者。
」異人曰:「即此一念,福德甚厚。
」觀遂取族二十餘柩,與親偕葬之。
生子元美,成進士。
孫翰,曾孫廷昂、廷機,玄孫廉,三代四尚書。
異人隻說「福」,林便言「德」,異人乃兼言「福德」。
勘得「福德」二字合離之義,思過半矣! 元自實于缪材有恩,而缪材深負之。
自實不能平,夜往欲殺之。
道經一庵,庵主軒轅翁,有道士也。
見自實前往,有奇形鬼物數十随之,少頃回,則金冠玉佩百十從焉。
翁甚異之,天明,往詢焉。
自實曰:「某恨缪材負心,往将殺之。
及到門,思彼雖負我,其妻子何尤?且有老母,殺之何依?遂隐忍而返。
」翁為述所見之異,且曰:「子一念之惡,而兇鬼随之;一念之善,而福神随之。
子之事,已知于神明;将有厚福矣!」後自實為盧山令,而材廢絕。
僧某者,焚修關聖祠中,行甚精潔。
時土賊竊發。
一夕,夢神告曰:「汝明日合死。
有賊乘白馬者,名為朱二,乃汝宿世怨,不可避也。
」僧夢中哀求曰:「念某今生頗修善事,願垂救護。
」神曰:「我不能救汝也,救則惟汝自救耳。
」天明,果有賊入山。
執僧,問以财帛婦女所在,脅之引導。
視其所乘,果白馬也。
僧忽自念曰:我業已合死,若更導之掠财物、淫婦女,是業上加業矣!因大聲謂賊曰:「我不導汝也。
汝非朱二乎?我合與汝殺,隻殺我可也。
」賊大驚曰:「汝何由得知我名?定是神僧!」僧具以夢告。
賊投杖太息曰:「怨怨相報,将何窮已?神言不救汝,所以救汝也;汝不導我行,即汝自救也。
我汝俱解怨,有何不可?」乃向神前再拜而去。
鎮江軍範某妻,病勞瘵瀕死。
有醫者雲:「用雀百頭,制藥末餌之,至三十七日,服其腦,當痊。
一雀不可減也。
」範依言籠雀。
妻聞之,恚曰:「以吾一命,殘物百命;甯死,決不為也。
」開籠放之。
未幾,病自痊。
且懷生男,兩臂上各有黑斑如雀形。
放生之類夥矣,然多不忍以生命殉口腹耳;此則幾願以性命殉生命矣!故其事雖小,其仁實莫大也。
陶隐居功行圓滿,已證仙位。
以所著本草,參用蛭等物,而久稽上升。
凡處方治病而用生物者,亦烏可不慎哉? 李正,松陵人,業漁,居一港甚僻。
一夕得魚,沽酒獨酌。
俄有一人立門外,正曰:「子何來?」曰:「予鬼也,喪此水中數年矣。
見翁獨酌,欲覓一杯耳。
」正曰:「子欲飲,可入坐。
」鬼遂入對酌,後因常至。
越半月,鬼謂曰:「明日代我者至矣!」問何人?曰:「駕船者。
」明日伺之,果一人駕船來,略無少礙。
晚,鬼至。
正曰:「何不代去?」曰:「此人少年喪父母,養一幼弟。
吾害之,彼弟亦不能生。
故釋之。
」又半月,鬼入曰:「明日代我者至。
」次日,果一人來岸,徘徊數轉而去。
鬼至,複問:「何以不代?」鬼曰:「此人有老母無依,故釋之。
」正曰:「子有此心,必不久堕泉下。
」又數日,鬼曰:「明日一婦代我,特來拜别。
」次日伺之。
晚,有婦人臨岸,意欲下水,複登岸去,鬼又至,正曰:「何以舍此婦?」曰:「此婦懷孕在身,若損之,是二命也。
予為男子,沒水濱數年,尚無生路;況此孕婦,何日超生?故又舍之。
任予魂消魄散于水中,誓不敢損二命也。
」潸然淚下。
别數日,前鬼绯袍冠帶,侍從甚衆,來辭正曰:「上帝以吾仁德好生,敕為本處土地。
」言訖不見。
顔光衷曰:「甯自忍而不忍人,一而至三,此心不變,善根定矣!堕鬼道者猶能格天,況生人哉!」 燕相薛瑗,持重權,立心褊仄。
見人有得,如己有失;見人有失,如己有得。
人有才能聲譽,疾之如雠。
生子皆盲聾喑啞、伛偻颠覆。
後遇公明子臯,教以洗心滌慮。
盡易前非,幸存一子。
先輩有雲:「見人得意事,便當生忻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
皆自己真實受用處。
忌成樂敗,何與人事?徒自懷心術耳!」愚謂凡損人而利己,不可為也。
至損人而于己無利,則為之甚無謂矣!欲人損而人損,猶有所用其惡也;奈欲人損而人決不因其欲而損,空用此惡心腸,何為哉? 閩将吳某,将向晉安,新鑄一劍甚利。
瀕行,禱于梨山廟曰:「某願以此劍手殺千人。
」其夕,夢神謂曰:「人不可發惡願!吾佑汝,使汝不死于人手。
」尋敗績,以此劍自刎。
其以自盡真幸矣!神言非滑稽也。
李生,閩人。
善讀書為文。
赴試,過衢州旅店。
店主夢土地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