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濟類下
關燈
小
中
大
止此。
蓋其事雖約,其理已甚備也。
閱者更取二放生文而詳玩之,亦可以恻然有所動于中矣!謹錄于左: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是故逢擒則奔,虮虱猶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蟻尚且貪生。
何以網于山,罟于淵,多方掩取;曲而鈎,直而矢,百計搜羅。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或囚檻籠,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同臨剮戮。
憐兒之鹿,舐創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
恃我強而淩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将安忍?由是天垂憫,古聖行仁,解網着于成湯,畜魚興于子産。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
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大樹仙人,護栖身之鳥。
贖鱗蟲而得度,壽禅師之遺愛猶存;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一活蟻也,沙彌易短命而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
一放龜也,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屈師縱鯉于元村,壽增一紀;隋侯濟蛇于齊野,珠報千金。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将烹之鼈,廚婦之笃疾瘳焉!貿死命于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易餘生于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孫良嗣矰□之危,蔔葬而羽蟲交助;潘縣令設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号。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獵人之網,道播神州。
雀解銜環報恩,狐能臨井授術。
乃至殘軀得命,垂白璧以聞經;難地求生,現黃衣而入夢。
施皆有報,事匪無征。
載在簡編,昭乎耳目。
普願随所見物,發慈悲心,捐不堅财,行方便事。
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茍日增而月累,自行廣而福崇。
慈滿人寰,名通天府。
蕩空冤障,多祉萃于今生;培積善根,餘慶及于他世矣!(蓮池大師放生文) 夫靈蠢者性,軀命奚分;貪怖者情,生死各一。
凡人臨疾病,罹水火,莫不号呼争命,目不瞑不休。
間遭盜賊,臨刀鋸,筋縮股戰,齒擊毛豎。
見主者意色稍改,辄驚辄喜;有人出一語從旁解救,即感激生悲,銘刻至死。
一旦捕緻生物,此情都忘。
震栗惶遽,既不遑辨;哀鳴怆凄,亦複罔聞。
不知四生輪轉,物或為人;此施彼報,易體相噉,豈不痛哉?!所以仁人動念,智士鏡機,損未用之餘赀,買垂死之肌骨,使斷魂殘喘,續命回生。
其為公德,蓋可知也。
然有三無常放,兩不必放;有物生物,有人生放,有我生放。
世人放生,多刻定時日,廣購生命。
射利之夫,因網羅釣弋以赴之,多緻困斃。
是以殺為放也。
途間市上,耳目所及,随便買放,是謂放無常期。
世人放生,鑿池置苑。
既有常處,人得伺之。
方脫豫且之網,旋作校人之羹,是以放為殺也。
江河林薮,地利随宜,監以善信,攸然而往,是謂放無常處。
世人放生,外買生物;家中之畜,宰割不疑。
語雲:「經營還債,勝于布施。
結會放生,何如戒殺。
」以至草木斬伐,有礙生機;虮虱蟲蛾,都關佛性。
或壞垣而傷蟄,時覆巢而毀卵。
種種傷生,道不一途,皆當避忌,豫護生全。
是謂不放之放,放無常物也。
若乃遭噬觸網,颠墜束縛,應手而放,未必有生。
更宜調養,使其平複;即不全活,因而瘗之。
又有猛獸毒魚,惡蟲鸷鳥,雖困厄可憫,而吞噬成性,救彼一生,實延衆毒。
是當較喪全之多寡,量功過之重輕,聽其自生自死,比之不見不聞。
此二種者,不必放也。
凡若此者,随緣随力,相機相宜。
毋以殺小為無傷,毋以放小為無益。
毋憚勞而阻善念,毋争價而廢善緣。
所謂有物生放,盡于此矣!物既有之,人亦宜然。
凡柄國主家,莅官當事,或遇诖誤可憫,或遇冤困莫救,或厄盜賊水火,或遭疾病阽危,或營求失利而忘生,或逋負莫償而欲死,此能資以物力,開其生路,惠之周旋,圖彼解脫,人生我放,其視物生尤為關切者也。
故念我困阨望救心,自然形骸不隔;推我感恩救護心,自然功德有歸。
若乃我放我生,倍當吃緊。
凡人未生時,面目何在?既無四大相纏,安有一切苦厄?一入凡身,骨肉為吾陷阱,軀殼為吾牢籠,絡我以恩愛之網,牽我以得失之餌,供我以腥穢之豢,驅我以功名之策。
無火而焦,不疾而災。
是故拘累鞭撻,匍匐勞役,便是驢馱生。
牽策在途,行與死近,便是屠牛生。
集膻逐臭,附勢趨炎,便是蠅蛾生。
争長攘臂,相啖相噬,便是鷹鹞生。
毒螫害人,怨怒作孽,便是蛇蠍生。
淫情熾蕩,不擇男女,便是鴿雀生。
驚網觸法,遊魂湯火,便是雞骛生。
偷食頑睡,癡伏一室,便是圈豚生。
光陰瞬息,轉盼生死,便是蜉蝣生。
又有疾病水火之虞,重以饑馑盜賊之苦。
前魂未安,後腸複斷;人禍未已,天刑洊至。
甚者宿怨今業,難解難分,阱上加阱,縛更添縛,沈淪展轉,化為異物。
真是衆生,真待人放矣!倘能六時打磨,一切透悟;斷世谛之網,撤塵勞之锢。
一條灑灑,不系去來;無迫無拘,逍遙自在。
則非人非物,打出四生之中;不德不功,永超福報之上矣!(陳薦夫「廣放生論」。
以上輯愛物。
)
蓋其事雖約,其理已甚備也。
閱者更取二放生文而詳玩之,亦可以恻然有所動于中矣!謹錄于左: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是故逢擒則奔,虮虱猶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蟻尚且貪生。
何以網于山,罟于淵,多方掩取;曲而鈎,直而矢,百計搜羅。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或囚檻籠,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同臨剮戮。
憐兒之鹿,舐創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
恃我強而淩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将安忍?由是天垂憫,古聖行仁,解網着于成湯,畜魚興于子産。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
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大樹仙人,護栖身之鳥。
贖鱗蟲而得度,壽禅師之遺愛猶存;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一活蟻也,沙彌易短命而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
一放龜也,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屈師縱鯉于元村,壽增一紀;隋侯濟蛇于齊野,珠報千金。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将烹之鼈,廚婦之笃疾瘳焉!貿死命于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易餘生于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孫良嗣矰□之危,蔔葬而羽蟲交助;潘縣令設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号。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獵人之網,道播神州。
雀解銜環報恩,狐能臨井授術。
乃至殘軀得命,垂白璧以聞經;難地求生,現黃衣而入夢。
施皆有報,事匪無征。
載在簡編,昭乎耳目。
普願随所見物,發慈悲心,捐不堅财,行方便事。
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茍日增而月累,自行廣而福崇。
慈滿人寰,名通天府。
蕩空冤障,多祉萃于今生;培積善根,餘慶及于他世矣!(蓮池大師放生文) 夫靈蠢者性,軀命奚分;貪怖者情,生死各一。
凡人臨疾病,罹水火,莫不号呼争命,目不瞑不休。
間遭盜賊,臨刀鋸,筋縮股戰,齒擊毛豎。
見主者意色稍改,辄驚辄喜;有人出一語從旁解救,即感激生悲,銘刻至死。
一旦捕緻生物,此情都忘。
震栗惶遽,既不遑辨;哀鳴怆凄,亦複罔聞。
不知四生輪轉,物或為人;此施彼報,易體相噉,豈不痛哉?!所以仁人動念,智士鏡機,損未用之餘赀,買垂死之肌骨,使斷魂殘喘,續命回生。
其為公德,蓋可知也。
然有三無常放,兩不必放;有物生物,有人生放,有我生放。
世人放生,多刻定時日,廣購生命。
射利之夫,因網羅釣弋以赴之,多緻困斃。
是以殺為放也。
途間市上,耳目所及,随便買放,是謂放無常期。
世人放生,鑿池置苑。
既有常處,人得伺之。
方脫豫且之網,旋作校人之羹,是以放為殺也。
江河林薮,地利随宜,監以善信,攸然而往,是謂放無常處。
世人放生,外買生物;家中之畜,宰割不疑。
語雲:「經營還債,勝于布施。
結會放生,何如戒殺。
」以至草木斬伐,有礙生機;虮虱蟲蛾,都關佛性。
或壞垣而傷蟄,時覆巢而毀卵。
種種傷生,道不一途,皆當避忌,豫護生全。
是謂不放之放,放無常物也。
若乃遭噬觸網,颠墜束縛,應手而放,未必有生。
更宜調養,使其平複;即不全活,因而瘗之。
又有猛獸毒魚,惡蟲鸷鳥,雖困厄可憫,而吞噬成性,救彼一生,實延衆毒。
是當較喪全之多寡,量功過之重輕,聽其自生自死,比之不見不聞。
此二種者,不必放也。
凡若此者,随緣随力,相機相宜。
毋以殺小為無傷,毋以放小為無益。
毋憚勞而阻善念,毋争價而廢善緣。
所謂有物生放,盡于此矣!物既有之,人亦宜然。
凡柄國主家,莅官當事,或遇诖誤可憫,或遇冤困莫救,或厄盜賊水火,或遭疾病阽危,或營求失利而忘生,或逋負莫償而欲死,此能資以物力,開其生路,惠之周旋,圖彼解脫,人生我放,其視物生尤為關切者也。
故念我困阨望救心,自然形骸不隔;推我感恩救護心,自然功德有歸。
若乃我放我生,倍當吃緊。
凡人未生時,面目何在?既無四大相纏,安有一切苦厄?一入凡身,骨肉為吾陷阱,軀殼為吾牢籠,絡我以恩愛之網,牽我以得失之餌,供我以腥穢之豢,驅我以功名之策。
無火而焦,不疾而災。
是故拘累鞭撻,匍匐勞役,便是驢馱生。
牽策在途,行與死近,便是屠牛生。
集膻逐臭,附勢趨炎,便是蠅蛾生。
争長攘臂,相啖相噬,便是鷹鹞生。
毒螫害人,怨怒作孽,便是蛇蠍生。
淫情熾蕩,不擇男女,便是鴿雀生。
驚網觸法,遊魂湯火,便是雞骛生。
偷食頑睡,癡伏一室,便是圈豚生。
光陰瞬息,轉盼生死,便是蜉蝣生。
又有疾病水火之虞,重以饑馑盜賊之苦。
前魂未安,後腸複斷;人禍未已,天刑洊至。
甚者宿怨今業,難解難分,阱上加阱,縛更添縛,沈淪展轉,化為異物。
真是衆生,真待人放矣!倘能六時打磨,一切透悟;斷世谛之網,撤塵勞之锢。
一條灑灑,不系去來;無迫無拘,逍遙自在。
則非人非物,打出四生之中;不德不功,永超福報之上矣!(陳薦夫「廣放生論」。
以上輯愛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