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濟類下

關燈
如初。

    相者審視,起捋必大須曰:「真宰相也。

    」必大驚服。

    蓋前此種須事,從未以告人也。

     以一官可換一人命,平心思之,原得算也。

    以一小官竟換一宰相,此番交易,竟何如哉?誠共詳之。

     台州應太猶,習業山中。

    夜鬼嘯集,應不懼也。

    一夕,聞鬼雲:「某婦以夫客久不歸,翁姑逼嫁之。

    明夜當缢于此,吾得代矣!」應急潛賣田,得銀四兩。

    乃僞作其夫書,寄銀還家。

    其家見書,以手迹不類,疑之。

    既而曰:「書可假,銀不可假,想兒無恙。

    」遂不逼婦。

    後其子歸,夫婦相保如初。

    應又聞鬼語曰:「吾當得代,奈此秀士壞吾事!」一鬼曰:「爾何不禍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矣,吾安得禍之?」應果登第,官至尚書。

     張福州,農家子。

    幼時,父使持錢入山市斧柯。

    經行林莽,見其間有人自缢者,急扶而下。

    诘之,則為官逋所迫耳。

    盡以所赍錢贈之,其人泣謝而去。

    張少憩于盤石,俄有操瓢者問雲:「将無渴否?」傾瓢内漿以飲之,曰:「不惟止渴,稍有益也。

    」歸而頓覺異香遍體,精爽非常,自此絕粒。

    忽識字能詩,久而仙去。

     農家之錢,來處甚難。

    其子固未嘗學問也,矧在幼齡,竟能傾手以付,知其具大根器矣!竟以得仙,非幸也。

     新建裡長某者。

    丁亥大饑,甲内一貧人居窘,計無複之,乃以木桶易米數升炊飯,和以毒藥,欲與妻孥共飽而死。

    裡長因索丁糧過其家,遇飯欲噉,貧人急搖手曰:「此非君所食也。

    」泣告以故。

    裡長大駭,曰:「何遽尋死?吾家尚有五鬥谷,與汝負歸舂食,尚可少延也。

    」貧人受谷而歸,則五十金在焉。

    貧人曰:「此必裡長官镪也。

    」急持還之。

    裡長對以無有,貧人曰:「此殆天以報若。

    」遂各分二十五金,則兩家稍稍饒矣! 赈谷,宜報也;還金亦宜報。

    均分天賜,最妥。

     高郵張百戶,以公事渡湖至淮。

    其返也,望見一舟浮沈波上。

    有人踞舟背,呼号求救。

    張心憐之,呼漁舟往救。

    不肯。

    張即解裝,出銀十兩與之,乃行。

    救至,則其子也。

    父子抱持恸哭。

    問之,曰:「因有事,候父而來。

    遭風被溺,稍遲則葬魚腹矣!」 正德初,徽商王志仁,年四十餘無子。

    遇善相者曰:「數月内當有大難,不可逃矣!」王素神其術。

    亟往他郡斂赀歸,途寓旅店。

    時梅雨暴漲。

    晚霁,散步河濱,見一少婦抱兒投水,乃急呼諸漁舟曰:「救此,與二十金。

    」漁舟競出之,遂如數與金。

    叩婦故,則曰:「夫傭工度日。

    畜一豕,将鬻以償租,昨販豕者來,值夫他出,以價赢,逐自鬻之,不意皆假銀也。

    夫歸,必怒楚;且無以聊生,故謀死耳。

    」王恻然,問豕價多少,而倍周之。

    婦歸,其夫亦至,泣告其事。

    夫挈婦詣王謝,已阖戶就寝。

    夫令婦叩門,王拒之曰:「汝少婦,我孤客,昏夜豈宜相見?」夫悚然曰:「我夫婦俱在此。

    」王乃披衣起。

    方啟戶間,聞室中轟然。

    回視之,則屋牆因久雨而頹,正壓碎卧榻。

    非此婦呼之出,則立斃矣!複遇前相者曰:「子氣色迥異,是必曾救幾人命者,後福未可量也。

    」果連生十子,九十六而終。

     使當時不再遇相者,必以為相術之疏耳;誰知轉移之速,有如此乎!弘治甲寅,有呂琪者,春日郊行,遇一已故府隸,出紙示曰:「我今又充東嶽役夫,奉批提人,汝亦有名。

    我為汝熟識,安忍相逼?汝當幹畢家事,俟我于各處提完,将一月,至矣!」琪歸,以是故語諸子。

    且曰:「吾平生三事未了吾願:某五喪未舉,欲代殡未能,一也。

    某女二十未嫁,欲嫁未能,二也。

    某路經年傾圯,欲葺未能,三也。

    」亟出囊,命諸子畢此三事。

    繼治後事,杜門俟死。

    曆數月無他異,諸子悉意其妄也。

    後除夕,複遇前卒雲:「向勾攝至中途,忽接免提牌,雲汝近來有三善,加二十年壽矣!」琪後康健勝前,果越二十年方卒。

    禍福之變正同,然人縱有呂君等念,都洩洩不為,到得勾攝來時,欲為必無及矣!安得盡有一舊識府隸,而與之先通信一聲哉? 江西舒翁,假館于湖廣二年,偕諸鄉裡同舟歸。

    登岸散步,聞一婦人哭甚哀,問之,曰:「夫負官銀十三兩,将鬻吾以償。

    吾去,幼兒失哺必死,是以不勝悲耳。

    」翁曰:「舟中同載者,皆江西塾師也。

    每人一兩,足完汝事矣。

    」返而告諸同行,皆不應。

    翁遂捐兩年束修盡與之。

    未至家三舍,赀糧已竭,衆争非之。

    亦有憐而招之食者,翁不敢飽。

    抵家,語婦雲:「吾忍饑二日矣!速炊飯。

    」婦雲:「安得米乎?」翁雲:「鄰家借之。

    」婦雲:「借已頻,專俟汝歸償耳。

    」翁告以捐金之故,婦雲:「如此,則吾有尋常家飯,可覓同飽也。

    」遂攜籃往山中,采苦菜和根煮爛,同食一飽。

    既就枕,聞窗外人呼雲:「今宵食苦菜,明歲産狀元。

    」亟同起,披衣向天拜謝。

    明年生子芬,果中狀元。

     邯鄲張翁,家甚貧,未有子。

    嘗以一壇積錢,十年壇方滿。

    有鄰人犯徒,拟賣其妻。

    妻生三子俱幼,翁慮其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