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濟類下
關燈
小
中
大
無多。
但足衣食者,不知饑寒之苦,視為可已,泛泛置之。
菜色時既不留意,及有病卧危笃者,又以為不能複振,遂坐視其死。
即有心人,慨歎焉耳。
其它則側目之、屏逐之矣!不知緣餓得病,病既不能得食,則愈餓愈深。
此不過一二升米調護之,累日便能求趁。
既能求趁,便有生意,何惜損太倉一粒,不以惠此。
且均是人耳!我若托生非地,與此何殊?幸得自足,乃享豐席盛,又為子孫計長久,而眼前救人,一文不舍。
亦觀昔所稱富豪,今存者幾乎?彼其子孫不終享也。
豈由前人好施而不為遠圖也哉?世間水火盜賊,疾病橫災,皆能令我家業頓盡。
稍稍福分,亦是天庇之;甯一吝啬錢癖,能緻然乎?」一旦無常,祇供子孫酒色賭蕩之資,何如積德邀庇于天之為愈哉?」 楊少師榮,建甯人,先世以濟渡為生。
久雨溪漲,橫流沖毀民居,溺者順流而下,他舟皆撈取貨物,少師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貨物一無所取。
鄉人嗤其愚。
逮少師父生,家已裕。
有神人化為道者,語之曰:「汝祖父有陰功,子孫當貴顯。
宜葬某地,即今白兔墳。
」生少師,封三代皆一品,累世貴盛。
孫三,居涞水西涯。
冬月水淺舟膠,往來病涉。
孫每冬用闆七片渡人,二十餘年。
因病到冥,主者曰:「此人曾作七星橋,當延一紀。
」後享壽八十,無病而卒。
楊雍,洛人也。
兄弟六人,以傭賣為業。
少修孝敬,達于遐迩。
父母沒,葬無終山。
長慕追思,凄怆欲絕。
乃賣田宅,徒居墓側。
山高八十裡,大道峻阪,往來患渴。
公晨夜辇水漿給行旅,兼補履屩,不受其直,累年不懈。
天神為緻白璧一雙,錢百萬。
以娶北平徐氏女為妻,生十男,皆令德俊異,位至卿相。
張仲和,善用張仲景法療治傷寒,活人甚多。
二子相繼登科。
張行甫亦行醫救人,貧者不取藥直。
子孫顯宦數世。
許叔微,毗陵人。
省試不利,禱于神。
夢神告曰:「汝欲登科,須憑陰德。
」叔微自念家貧無力,乃精意學醫,久遂通妙。
人無高下,皆急赴之。
貧者厚與藥,不受其直,所活甚多。
複夢神授以詩曰:「藥有陰功,陳樓間處。
堂上呼盧,喝六作五。
」是年以第六名登第。
因上名不祿,升第五。
上則陳祖言,下則樓村,方省前夢也。
醫人劉太初,治薛司法妻,差誤緻死。
後數年,白晝有绯衣婦人,蒙首,稱薛司法妻,來求醫。
劉偶不在,家人實告。
遇于路,叙前病症,數其用藥之誤。
劉驚駭回家。
入門而死。
姚若侯雲:「按律,庸醫殺人,有故者斬;誤者以過失殺論,無死法也。
太初亦誤耳,而死于此婦,何也?意其人必忽于審病,輕于試藥,其心幾以人命為兒戲矣!陽罰可逃,冤鬼肯釋之哉?竊歎醫道之衰,同于貿販。
視金如命,視藥如金;恃己專功,嫉妒同道;高擡體面,忽略貧窮;讀書草率,切脈粗浮;藥味不精不全,制度或假或減;以病試方,送生入死。
皆太初類也。
乃有詐輕為重,恐吓錢财。
甚而故用毒虐,使之沈苦,而徐收其功,以大索其酬。
多至無術挽回,遂緻不救;真罪不容于死矣!」 甯崇禮,性好善,常造棺施人;貧不能葬者,又助以錢米。
終身不變。
壽八十餘。
沒後,其家小奴丁貴童,夢禮與語曰:「我平生多做屋與人住,積累陰功,慶延子孫。
汝說與十四郎,明年秋試必得解,嗣後登科者常不絕。
」十四郎者,其子謙光也。
次年果預薦,自是殆無虛榜。
李之純,為成都轉運使,專以掩骼埋胔為念。
吏人徐熙,專為宣力。
計其所藏,無慮萬計。
一日,金華街民王彬,死複蘇雲:「見冥官曰:『汝以誤追,當還人間。
陰司事雖禁洩露,然為善之效,亦欲人知。
李之純葬枯骨有功,與知成都府一任;徐熙督役有勞,與一子及第。
汝宜傳與世間。
』」後李以直學士知成都,徐子果貴。
欲使人知者,冥官之心也;而不可洩露者,陰司之禁也。
然則冥官間一使人知,亦幾冒禁而為之矣!世乃以盡知,遂并可知者而亦不信,不深負冥官一片熱心哉?!(以上專行一善事) 周必大,廬陵人,監臨安府和劑局。
局内失火,逮吏論死,未報。
必大問法吏曰:「設火自官緻,當得何罪?」吏曰:「除為民。
」必大遂自誣服,坐失官,吏得免死。
必大歸,道谒婦翁。
門外雪交下,童子掃于庭。
婦翁前一夕夢掃雪迎宰相,及見必大,歎曰:「今掃雪,乃迎失職官也。
」必大歸,刻苦讀書,赴博學弘詞試。
至京,寓一班直家。
遇其攜小冊自外至,借觀,則鹵簿圖也。
悉錄記之。
入試,适命此題,遂中式。
曆官至宰相。
先是必大夢入冥司,見一判官掠一撚胎鬼曰:「此人有陰德,當位宰相。
貌陋如此,奈何?」鬼請為作宰相須。
遂起摩必大颏,為之種須。
及覺,猶隐隐痛。
後罷相家居,一相士來谒,邂逅于門外。
相者問:「相公安在?」必大進揖曰:「某前此待罪宰相。
」相者曰:「何宰相貌如此,得非诳我耶?」必大氣色愈和,延入上坐。
相者複請見宰相,必大答
但足衣食者,不知饑寒之苦,視為可已,泛泛置之。
菜色時既不留意,及有病卧危笃者,又以為不能複振,遂坐視其死。
即有心人,慨歎焉耳。
其它則側目之、屏逐之矣!不知緣餓得病,病既不能得食,則愈餓愈深。
此不過一二升米調護之,累日便能求趁。
既能求趁,便有生意,何惜損太倉一粒,不以惠此。
且均是人耳!我若托生非地,與此何殊?幸得自足,乃享豐席盛,又為子孫計長久,而眼前救人,一文不舍。
亦觀昔所稱富豪,今存者幾乎?彼其子孫不終享也。
豈由前人好施而不為遠圖也哉?世間水火盜賊,疾病橫災,皆能令我家業頓盡。
稍稍福分,亦是天庇之;甯一吝啬錢癖,能緻然乎?」一旦無常,祇供子孫酒色賭蕩之資,何如積德邀庇于天之為愈哉?」 楊少師榮,建甯人,先世以濟渡為生。
久雨溪漲,橫流沖毀民居,溺者順流而下,他舟皆撈取貨物,少師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貨物一無所取。
鄉人嗤其愚。
逮少師父生,家已裕。
有神人化為道者,語之曰:「汝祖父有陰功,子孫當貴顯。
宜葬某地,即今白兔墳。
」生少師,封三代皆一品,累世貴盛。
孫三,居涞水西涯。
冬月水淺舟膠,往來病涉。
孫每冬用闆七片渡人,二十餘年。
因病到冥,主者曰:「此人曾作七星橋,當延一紀。
」後享壽八十,無病而卒。
楊雍,洛人也。
兄弟六人,以傭賣為業。
少修孝敬,達于遐迩。
父母沒,葬無終山。
長慕追思,凄怆欲絕。
乃賣田宅,徒居墓側。
山高八十裡,大道峻阪,往來患渴。
公晨夜辇水漿給行旅,兼補履屩,不受其直,累年不懈。
天神為緻白璧一雙,錢百萬。
以娶北平徐氏女為妻,生十男,皆令德俊異,位至卿相。
張仲和,善用張仲景法療治傷寒,活人甚多。
二子相繼登科。
張行甫亦行醫救人,貧者不取藥直。
子孫顯宦數世。
許叔微,毗陵人。
省試不利,禱于神。
夢神告曰:「汝欲登科,須憑陰德。
」叔微自念家貧無力,乃精意學醫,久遂通妙。
人無高下,皆急赴之。
貧者厚與藥,不受其直,所活甚多。
複夢神授以詩曰:「藥有陰功,陳樓間處。
堂上呼盧,喝六作五。
」是年以第六名登第。
因上名不祿,升第五。
上則陳祖言,下則樓村,方省前夢也。
醫人劉太初,治薛司法妻,差誤緻死。
後數年,白晝有绯衣婦人,蒙首,稱薛司法妻,來求醫。
劉偶不在,家人實告。
遇于路,叙前病症,數其用藥之誤。
劉驚駭回家。
入門而死。
姚若侯雲:「按律,庸醫殺人,有故者斬;誤者以過失殺論,無死法也。
太初亦誤耳,而死于此婦,何也?意其人必忽于審病,輕于試藥,其心幾以人命為兒戲矣!陽罰可逃,冤鬼肯釋之哉?竊歎醫道之衰,同于貿販。
視金如命,視藥如金;恃己專功,嫉妒同道;高擡體面,忽略貧窮;讀書草率,切脈粗浮;藥味不精不全,制度或假或減;以病試方,送生入死。
皆太初類也。
乃有詐輕為重,恐吓錢财。
甚而故用毒虐,使之沈苦,而徐收其功,以大索其酬。
多至無術挽回,遂緻不救;真罪不容于死矣!」 甯崇禮,性好善,常造棺施人;貧不能葬者,又助以錢米。
終身不變。
壽八十餘。
沒後,其家小奴丁貴童,夢禮與語曰:「我平生多做屋與人住,積累陰功,慶延子孫。
汝說與十四郎,明年秋試必得解,嗣後登科者常不絕。
」十四郎者,其子謙光也。
次年果預薦,自是殆無虛榜。
李之純,為成都轉運使,專以掩骼埋胔為念。
吏人徐熙,專為宣力。
計其所藏,無慮萬計。
一日,金華街民王彬,死複蘇雲:「見冥官曰:『汝以誤追,當還人間。
陰司事雖禁洩露,然為善之效,亦欲人知。
李之純葬枯骨有功,與知成都府一任;徐熙督役有勞,與一子及第。
汝宜傳與世間。
』」後李以直學士知成都,徐子果貴。
欲使人知者,冥官之心也;而不可洩露者,陰司之禁也。
然則冥官間一使人知,亦幾冒禁而為之矣!世乃以盡知,遂并可知者而亦不信,不深負冥官一片熱心哉?!(以上專行一善事) 周必大,廬陵人,監臨安府和劑局。
局内失火,逮吏論死,未報。
必大問法吏曰:「設火自官緻,當得何罪?」吏曰:「除為民。
」必大遂自誣服,坐失官,吏得免死。
必大歸,道谒婦翁。
門外雪交下,童子掃于庭。
婦翁前一夕夢掃雪迎宰相,及見必大,歎曰:「今掃雪,乃迎失職官也。
」必大歸,刻苦讀書,赴博學弘詞試。
至京,寓一班直家。
遇其攜小冊自外至,借觀,則鹵簿圖也。
悉錄記之。
入試,适命此題,遂中式。
曆官至宰相。
先是必大夢入冥司,見一判官掠一撚胎鬼曰:「此人有陰德,當位宰相。
貌陋如此,奈何?」鬼請為作宰相須。
遂起摩必大颏,為之種須。
及覺,猶隐隐痛。
後罷相家居,一相士來谒,邂逅于門外。
相者問:「相公安在?」必大進揖曰:「某前此待罪宰相。
」相者曰:「何宰相貌如此,得非诳我耶?」必大氣色愈和,延入上坐。
相者複請見宰相,必大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