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教類
關燈
小
中
大
柳公綽,字子寬,唐京兆人。
世為名家,最有家法。
每平旦,諸子皆束帶晨省于中門。
公綽出至小齋,決私事,接賓客。
與弟公權及群從弟再會食,皆不離小齋。
燭至,命子弟執經史,躬讀一過,乃講議居官治家之法。
或論文,或聽琴。
人定,然後歸寝。
諸子複昏定于中門。
凡二十餘年如一日也。
歲饑,飯不過一食。
諸子平時皆蔬食,曰:「昔吾兄弟侍先君為丹州刺史,以學業未成,不聽食肉,吾不忍忘也。
」嘗居外藩,子來省,郡邑不之知。
夫人韓氏,亦最嚴整。
常以熊膽為丸,令諸子學舍含之,以資勤苦。
公綽卒,子仲郢一遵其法。
事叔父權如事父。
非甚病,見公權,未嘗不束帶。
出遇于路,必下馬端笏立,候過,乃敢上。
公權暮歸,必束帶候馬首。
三為大鎮,無良馬,衣不熏香。
公退必讀書,私居未嘗不拱手。
郢子玼,複述家訓以戒子弟曰:「凡門第高,可畏不可恃也。
立身有失,得罪重于他人,無以見先人于地下。
此所可畏也。
門高易驕,族盛招忌。
懿行,人未之信;少有疵隙,衆指乘焉。
此所不可恃也。
故膏梁子弟,學加勤,行加勵,僅得比他人爾。
」 呂希哲,字原明,正獻公公着長子。
正獻公家居,簡重寡默,不以事物經心。
申國夫人,性嚴有法度,教子事事循蹈規矩。
祁寒暑雨,侍立終日,不命之坐不敢坐。
日必冠帶以見長者,雖甚熱,在父母前,不得去巾襪褲。
出入不得入茶坊酒肆。
市井裡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于耳;不正之書、非禮之色,未嘗一接于目。
有焦千之者,方正士也,正獻公延之使教諸子。
諸生小有過差,焦端坐竟日不與語。
諸生恐懼畏服,焦方略降辭色。
時希哲方十餘歲,内則正獻公與夫人教訓如此之嚴,外則焦先生化道如此之笃,故德器成就,大異衆人。
顔光衷有雲:「凡家世茂盛者,必以仁厚謙謹立教,故能保世滋大,不為造物所忌。
有父兄令儀令範,而子弟漸以趨時、漸以輕脫,便是漸以衰替之道。
然亦由少年不早教,使成性子來,故大來教,不若小時教。
教貧家兒,稍寬猶可;教富貴子弟,切須痛繩。
何則?彼其驕貴癡養,頤指氣使,種種已積之胸中,非嚴父良師共加追琢,鮮不敗也。
乃有一種人,極知要子弟學好,一時上心,便急厲迫切,嚴撻毒楚,頃刻欲其成器。
一旦放下,便任其悠悠蕩佚,夷然不複記憶。
如此豈能有成?不知教子弟全同養子弟一般,不可寬懈,而又不可性急,必須依規蹈矩,循循漸進,使之日就檢束,而全然不覺其苦,自然成得好人。
又有一種人,隻思教子弟作文,而不教子弟作人,所學止知有章句吟誦,且時常以聲色貨利、權焰威寵激其讀書志氣,而自以為善教也。
就使遂志居官,必傲桀貪婪,思以償其初願。
名廁衣冠,心忘禮義,曷足貴乎?茍未能然,即為下流不肖人也。
君子愛子,但教之以孝弟忠信其日用持循,則惟習之以小學灑掃應對進退揖讓之節,以默化其乖心戾氣,使之鞭向入微。
夫然,故才高學瞻者,固可望之輔主庇民;即才學鈍劣者,亦自成一端人善士,于以寖熾寖昌何有哉?」 程母侯夫人,大中公恦之妻,明道、伊川之母也。
事舅姑盡孝,治家有法,而性謙順自牧,雖小事,必禀之大中公而後行。
不喜鞭撲侍婢,或諸子小有呵責,必戒之曰:「貴賤雖殊,人則一也。
」恕仆妾之色,惟恐有傷;獨諸子有過,小則诘大則請命于大中公,必求其改而後止。
嘗曰:「子之所以不肖,皆母蔽其過,則父不知,而無由以正之也。
」母生男六人,所存惟二,珍惜非不至矣!纔數歲,行而或踣,家人急前扶抱,恐其驚謕。
母未嘗不呵之曰:「汝若安徐,甯至踣乎?」飲食常置之坐側。
嘗絮羹,即叱止之曰:「幼求稱欲,長當何如?」與人争忿,雖直不右。
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
」故二程夫子少時,便于飲食衣服一無所擇,絕無惡言罵人。
及長,遂成大儒。
顔氏家訓曰:「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當撫嬰稚,識人顔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此及數歲,可省笞罰。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
飲食雲為,恣其所欲,無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淩轹同輩,不知戒約,而以咎他人。
或言其不然,則曰『小未可責。
』宜誡反獎,宜诃反笑。
至有知識,謂法當爾。
驕傲已習,方複制之。
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亦可惜哉!」 劉忠肅公摯兒時,父
世為名家,最有家法。
每平旦,諸子皆束帶晨省于中門。
公綽出至小齋,決私事,接賓客。
與弟公權及群從弟再會食,皆不離小齋。
燭至,命子弟執經史,躬讀一過,乃講議居官治家之法。
或論文,或聽琴。
人定,然後歸寝。
諸子複昏定于中門。
凡二十餘年如一日也。
歲饑,飯不過一食。
諸子平時皆蔬食,曰:「昔吾兄弟侍先君為丹州刺史,以學業未成,不聽食肉,吾不忍忘也。
」嘗居外藩,子來省,郡邑不之知。
夫人韓氏,亦最嚴整。
常以熊膽為丸,令諸子學舍含之,以資勤苦。
公綽卒,子仲郢一遵其法。
事叔父權如事父。
非甚病,見公權,未嘗不束帶。
出遇于路,必下馬端笏立,候過,乃敢上。
公權暮歸,必束帶候馬首。
三為大鎮,無良馬,衣不熏香。
公退必讀書,私居未嘗不拱手。
郢子玼,複述家訓以戒子弟曰:「凡門第高,可畏不可恃也。
立身有失,得罪重于他人,無以見先人于地下。
此所可畏也。
門高易驕,族盛招忌。
懿行,人未之信;少有疵隙,衆指乘焉。
此所不可恃也。
故膏梁子弟,學加勤,行加勵,僅得比他人爾。
」 呂希哲,字原明,正獻公公着長子。
正獻公家居,簡重寡默,不以事物經心。
申國夫人,性嚴有法度,教子事事循蹈規矩。
祁寒暑雨,侍立終日,不命之坐不敢坐。
日必冠帶以見長者,雖甚熱,在父母前,不得去巾襪褲。
出入不得入茶坊酒肆。
市井裡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于耳;不正之書、非禮之色,未嘗一接于目。
有焦千之者,方正士也,正獻公延之使教諸子。
諸生小有過差,焦端坐竟日不與語。
諸生恐懼畏服,焦方略降辭色。
時希哲方十餘歲,内則正獻公與夫人教訓如此之嚴,外則焦先生化道如此之笃,故德器成就,大異衆人。
顔光衷有雲:「凡家世茂盛者,必以仁厚謙謹立教,故能保世滋大,不為造物所忌。
有父兄令儀令範,而子弟漸以趨時、漸以輕脫,便是漸以衰替之道。
然亦由少年不早教,使成性子來,故大來教,不若小時教。
教貧家兒,稍寬猶可;教富貴子弟,切須痛繩。
何則?彼其驕貴癡養,頤指氣使,種種已積之胸中,非嚴父良師共加追琢,鮮不敗也。
乃有一種人,極知要子弟學好,一時上心,便急厲迫切,嚴撻毒楚,頃刻欲其成器。
一旦放下,便任其悠悠蕩佚,夷然不複記憶。
如此豈能有成?不知教子弟全同養子弟一般,不可寬懈,而又不可性急,必須依規蹈矩,循循漸進,使之日就檢束,而全然不覺其苦,自然成得好人。
又有一種人,隻思教子弟作文,而不教子弟作人,所學止知有章句吟誦,且時常以聲色貨利、權焰威寵激其讀書志氣,而自以為善教也。
就使遂志居官,必傲桀貪婪,思以償其初願。
名廁衣冠,心忘禮義,曷足貴乎?茍未能然,即為下流不肖人也。
君子愛子,但教之以孝弟忠信其日用持循,則惟習之以小學灑掃應對進退揖讓之節,以默化其乖心戾氣,使之鞭向入微。
夫然,故才高學瞻者,固可望之輔主庇民;即才學鈍劣者,亦自成一端人善士,于以寖熾寖昌何有哉?」 程母侯夫人,大中公恦之妻,明道、伊川之母也。
事舅姑盡孝,治家有法,而性謙順自牧,雖小事,必禀之大中公而後行。
不喜鞭撲侍婢,或諸子小有呵責,必戒之曰:「貴賤雖殊,人則一也。
」恕仆妾之色,惟恐有傷;獨諸子有過,小則诘大則請命于大中公,必求其改而後止。
嘗曰:「子之所以不肖,皆母蔽其過,則父不知,而無由以正之也。
」母生男六人,所存惟二,珍惜非不至矣!纔數歲,行而或踣,家人急前扶抱,恐其驚謕。
母未嘗不呵之曰:「汝若安徐,甯至踣乎?」飲食常置之坐側。
嘗絮羹,即叱止之曰:「幼求稱欲,長當何如?」與人争忿,雖直不右。
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
」故二程夫子少時,便于飲食衣服一無所擇,絕無惡言罵人。
及長,遂成大儒。
顔氏家訓曰:「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當撫嬰稚,識人顔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此及數歲,可省笞罰。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
飲食雲為,恣其所欲,無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淩轹同輩,不知戒約,而以咎他人。
或言其不然,則曰『小未可責。
』宜誡反獎,宜诃反笑。
至有知識,謂法當爾。
驕傲已習,方複制之。
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亦可惜哉!」 劉忠肅公摯兒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