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關燈
小
中
大
原人
仁義之人,人不易而人也。
人則仁義,仁義則人。
不人不仁,不人不義。
不仁不人,不義不人,人亦禽獸也。
仁義之人,人不易而人也。
必以仁為廣居,而又必廣其居以象仁。
自旦至晝,必好仁,必為仁,必惡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晝所為之不仁。
必以義為正路,而又必正其路以象義。
自旦至晝,必好義,必為義,必惡不義,必不牿亡于旦晝所為之不義。
人之情則然也,人之才則然也,人之良心則然也,人之遠于禽獸則然也。
斯仁人也,斯義人也。
自旦而晝,自晝而夜,氣自沖然而廣,氣而仁也。
氣自毅然而正,氣而義也。
非禽獸之氣也,氣而人也。
氣以充乎其才者也,才以幹乎其情者也,情以暢乎其心者也。
心以宅乎仁,由乎義,以仁義乎人者也。
人惟廣其居以象仁,以人乎仁,正其路以象義,以人乎義,以操其才,以養其情,以平其氣,以存其心。
于居之廣,路之正,以人乎仁義,則仁義其才也,仁義其情也,仁義其氣也,仁義其心也。
仁義人也,人豈易易而人哉? 仁義 象仁以廣居,象義以正路,無象之象也。
鬼神也,知也,無藏有也。
廣其居以象仁,正其路以象義,有象之象也。
鬼神之體物也,緻知在格物也,有顯無也。
仁無有不親也,惟親親之為大,非徒父子之親親已也,亦惟親其所可親,以至凡有血氣之莫不親,則親又莫大于斯。
親斯足以廣其居,以覆天下之居,斯足以象仁也。
義無有不尊也,惟尊賢之為大,非徒君臣之尊賢已也,亦惟尊其所可尊,以至凡有血氣之莫不尊,則尊又莫大于斯。
尊斯足以正其路,以達天下之路,斯足以象義也。
親與賢,莫非物也。
親親而尊賢,以緻凡有血氣之莫不親莫不尊,莫非體物也,格物也,成其象以象其象也,有其無以顯其藏也。
仁義豈虛名哉?廣居正路,豈虛拟哉?師說 師非道也,道非師不帱。
師非學也,學非師不約。
不帱不約則不交。
不交亦天地也,不往不來之天地也。
革也,湯武之所以革天而後天,革地而後地。
否也,未盡善也,未盡學也,未盡道也。
友其道于師以學而交乾坤乎? 天地于易,易天而不革天,易地而不革地,師也,至善也。
非道而盡道,道之至也。
非學而盡學,學之至也。
可以相交而友,不落于友也。
可以相友而師,不落菸師也。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惟大為泰也,師其至乎! 論友 天地交曰泰,交盡于友也。
友秉交也,道而學盡于友之交也。
昆弟非不交也,交而比也,未可以拟天地之交也。
能不驕而泰乎? 夫婦也,父子也,君臣也,非不交也,或交而匹,或交而昵,或交而陵、而援。
八口之天地也,百姓之天地也,非不交也,小乎其交者也。
能不驕而泰乎? 驕,幾泰也。
均之氣充盈也。
充盈,幾也;幾,小大也。
法象莫大乎天地,法心象心也。
夫子其從心也,心率道而學也,學空空也。
不落比也,自可以交昆弟;不落匹也,自可以交夫婦;不落昵也,自可以交父子;不落陵也,不落援也,自可以交君臣。
天地此法象也,交也,交盡于友也。
友秉交也。
夫子賢菸堯舜,堯舜一天地也,夫子一天地也。
一天一地,一交也,友其幾乎? 語會 夫會,則取象于家,以藏乎其身;而相與以主會者,則取象于身,以顯乎其家者也。
不然,身其身者,視會無補于身也。
家其家者,視會無補于家也。
何也?視會無所顯無所藏也。
乃若天下國之身之家之,可以顯可以藏乎其身其家者也。
會豈小補于身于象已乎?不然,身其身者,身于士農工商其身已也。
家其家者,家于士農工商其家已也。
小補于身于家已也,可象天下國之身之家之所顯所藏者乎?必身以主會而家以會,乃君子其身其泰也,乃君子以顯以藏乎士農工商其身其家于會也。
乃仲尼其君子而身而家于國于天下,以顯以藏以會也。
會将成象而成形矣。
又豈惟取象于身于家以顯以藏,而小補以會已乎? 論潛 人之言潛,言成功也。
我之言潛,言用功也。
成功之潛,如伊尹之告歸,周公之明農,潛易易也。
用功則不然矣。
孔子之象潛龍,則曰:陽在下也。
夫陽,火也。
火易炎上而難下也,不下則非潛,不陽則非龍。
龍而潛,陽在下之象也。
象以此者,象用功也。
陽必用功而後能在下也。
确乎其不可拔,是用功也。
必如是用功而後可以言下。
必如是之下而後可以言潛。
潛如是潛而後見下不見陽,故繼之曰「潛龍勿用,下也。
」言下不言陽,用功以文乎陽,而不見其為陽之在下也。
此惟孔子下學可以當之也。
且下非徒下已也,所以藏乎陽也。
陽藏則氣沖而純見。
陽不見下,下雖陰位亦自化,陰而陽也。
故又繼之曰「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言陽不言下,用功以文乎下,而不見其為在下之陽也。
此惟孔子上達可以當之也。
凡九,陽也。
凡陽,君也。
文乎君于子,而後可以下可以藏而潛也。
且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潛則隐而未見,行而未成,潛殆不易易也。
惟弗用而後可也。
弗用其成,而可見者于未見末成,而後君子之行可以下,可以藏而潛矣。
否則行必難下而難藏也。
潛易易乎?潛行于行之可下可藏,所以藏乎行之用于弗用也,勿用已乎!勿用,藏用于人者也。
弗用,藏用于己者也。
非下學以上達可當之哉?下學學乎己,上達達乎己,藏用以用九也。
用功以潛乎其潛者也。
用功如是,豈易易哉?必如是,而後能确乎其不可拔也。
否則如伊如周,亦不能不少拔矣。
伊之應聘,非拔乎?周之允留,非拔乎?少拔亦難下也,少拔亦難藏也。
在下而學以上達,則不拔也。
或謂孔子嘗于君命之召亦不俟駕而行,似少拔也。
孰知孔子而有君命之召,上達也,非拔也。
浩乎見陽不見下,上之達也。
不然,則為托疾之不見陽矣,能直以命而召乎?不俟駕而行,下學也,非拔也。
淵乎見下不見陽,下之學也。
不然,則為采薪之不見下矣,能不俟駕而行乎?一召一行,下而陽,陽而下也,似拔而非拔也。
确乎其不可拔者也。
用功之淵且浩者也,不可測也。
雖聖如伊周,亦有所不知不能者也,潛莫潛于此焉者也。
有惟以夷齊當潛龍者,是亦未察乎龍之潛也。
皆聖皆龍也,皆龍皆有潛也。
第潛于夷齊者,潛以成功也,非用功也。
潛于伊周者,成功而潛者也,非用功也,雖用功亦成功也。
潛于孔子者,用功而潛,潛而用功者也,非成功也,雖成功亦用功也。
況孔子之用功,非惟用功于潛也。
推而六位,莫非用功之位也。
非成功也,成功于乾也。
乾非龍也,龍以位而成也。
乾則時成乎六位,而時乘
人則仁義,仁義則人。
不人不仁,不人不義。
不仁不人,不義不人,人亦禽獸也。
仁義之人,人不易而人也。
必以仁為廣居,而又必廣其居以象仁。
自旦至晝,必好仁,必為仁,必惡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晝所為之不仁。
必以義為正路,而又必正其路以象義。
自旦至晝,必好義,必為義,必惡不義,必不牿亡于旦晝所為之不義。
人之情則然也,人之才則然也,人之良心則然也,人之遠于禽獸則然也。
斯仁人也,斯義人也。
自旦而晝,自晝而夜,氣自沖然而廣,氣而仁也。
氣自毅然而正,氣而義也。
非禽獸之氣也,氣而人也。
氣以充乎其才者也,才以幹乎其情者也,情以暢乎其心者也。
心以宅乎仁,由乎義,以仁義乎人者也。
人惟廣其居以象仁,以人乎仁,正其路以象義,以人乎義,以操其才,以養其情,以平其氣,以存其心。
于居之廣,路之正,以人乎仁義,則仁義其才也,仁義其情也,仁義其氣也,仁義其心也。
仁義人也,人豈易易而人哉? 仁義 象仁以廣居,象義以正路,無象之象也。
鬼神也,知也,無藏有也。
廣其居以象仁,正其路以象義,有象之象也。
鬼神之體物也,緻知在格物也,有顯無也。
仁無有不親也,惟親親之為大,非徒父子之親親已也,亦惟親其所可親,以至凡有血氣之莫不親,則親又莫大于斯。
親斯足以廣其居,以覆天下之居,斯足以象仁也。
義無有不尊也,惟尊賢之為大,非徒君臣之尊賢已也,亦惟尊其所可尊,以至凡有血氣之莫不尊,則尊又莫大于斯。
尊斯足以正其路,以達天下之路,斯足以象義也。
親與賢,莫非物也。
親親而尊賢,以緻凡有血氣之莫不親莫不尊,莫非體物也,格物也,成其象以象其象也,有其無以顯其藏也。
仁義豈虛名哉?廣居正路,豈虛拟哉?師說 師非道也,道非師不帱。
師非學也,學非師不約。
不帱不約則不交。
不交亦天地也,不往不來之天地也。
革也,湯武之所以革天而後天,革地而後地。
否也,未盡善也,未盡學也,未盡道也。
友其道于師以學而交乾坤乎? 天地于易,易天而不革天,易地而不革地,師也,至善也。
非道而盡道,道之至也。
非學而盡學,學之至也。
可以相交而友,不落于友也。
可以相友而師,不落菸師也。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惟大為泰也,師其至乎! 論友 天地交曰泰,交盡于友也。
友秉交也,道而學盡于友之交也。
昆弟非不交也,交而比也,未可以拟天地之交也。
能不驕而泰乎? 夫婦也,父子也,君臣也,非不交也,或交而匹,或交而昵,或交而陵、而援。
八口之天地也,百姓之天地也,非不交也,小乎其交者也。
能不驕而泰乎? 驕,幾泰也。
均之氣充盈也。
充盈,幾也;幾,小大也。
法象莫大乎天地,法心象心也。
夫子其從心也,心率道而學也,學空空也。
不落比也,自可以交昆弟;不落匹也,自可以交夫婦;不落昵也,自可以交父子;不落陵也,不落援也,自可以交君臣。
天地此法象也,交也,交盡于友也。
友秉交也。
夫子賢菸堯舜,堯舜一天地也,夫子一天地也。
一天一地,一交也,友其幾乎? 語會 夫會,則取象于家,以藏乎其身;而相與以主會者,則取象于身,以顯乎其家者也。
不然,身其身者,視會無補于身也。
家其家者,視會無補于家也。
何也?視會無所顯無所藏也。
乃若天下國之身之家之,可以顯可以藏乎其身其家者也。
會豈小補于身于象已乎?不然,身其身者,身于士農工商其身已也。
家其家者,家于士農工商其家已也。
小補于身于家已也,可象天下國之身之家之所顯所藏者乎?必身以主會而家以會,乃君子其身其泰也,乃君子以顯以藏乎士農工商其身其家于會也。
乃仲尼其君子而身而家于國于天下,以顯以藏以會也。
會将成象而成形矣。
又豈惟取象于身于家以顯以藏,而小補以會已乎? 論潛 人之言潛,言成功也。
我之言潛,言用功也。
成功之潛,如伊尹之告歸,周公之明農,潛易易也。
用功則不然矣。
孔子之象潛龍,則曰:陽在下也。
夫陽,火也。
火易炎上而難下也,不下則非潛,不陽則非龍。
龍而潛,陽在下之象也。
象以此者,象用功也。
陽必用功而後能在下也。
确乎其不可拔,是用功也。
必如是用功而後可以言下。
必如是之下而後可以言潛。
潛如是潛而後見下不見陽,故繼之曰「潛龍勿用,下也。
」言下不言陽,用功以文乎陽,而不見其為陽之在下也。
此惟孔子下學可以當之也。
且下非徒下已也,所以藏乎陽也。
陽藏則氣沖而純見。
陽不見下,下雖陰位亦自化,陰而陽也。
故又繼之曰「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言陽不言下,用功以文乎下,而不見其為在下之陽也。
此惟孔子上達可以當之也。
凡九,陽也。
凡陽,君也。
文乎君于子,而後可以下可以藏而潛也。
且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潛則隐而未見,行而未成,潛殆不易易也。
惟弗用而後可也。
弗用其成,而可見者于未見末成,而後君子之行可以下,可以藏而潛矣。
否則行必難下而難藏也。
潛易易乎?潛行于行之可下可藏,所以藏乎行之用于弗用也,勿用已乎!勿用,藏用于人者也。
弗用,藏用于己者也。
非下學以上達可當之哉?下學學乎己,上達達乎己,藏用以用九也。
用功以潛乎其潛者也。
用功如是,豈易易哉?必如是,而後能确乎其不可拔也。
否則如伊如周,亦不能不少拔矣。
伊之應聘,非拔乎?周之允留,非拔乎?少拔亦難下也,少拔亦難藏也。
在下而學以上達,則不拔也。
或謂孔子嘗于君命之召亦不俟駕而行,似少拔也。
孰知孔子而有君命之召,上達也,非拔也。
浩乎見陽不見下,上之達也。
不然,則為托疾之不見陽矣,能直以命而召乎?不俟駕而行,下學也,非拔也。
淵乎見下不見陽,下之學也。
不然,則為采薪之不見下矣,能不俟駕而行乎?一召一行,下而陽,陽而下也,似拔而非拔也。
确乎其不可拔者也。
用功之淵且浩者也,不可測也。
雖聖如伊周,亦有所不知不能者也,潛莫潛于此焉者也。
有惟以夷齊當潛龍者,是亦未察乎龍之潛也。
皆聖皆龍也,皆龍皆有潛也。
第潛于夷齊者,潛以成功也,非用功也。
潛于伊周者,成功而潛者也,非用功也,雖用功亦成功也。
潛于孔子者,用功而潛,潛而用功者也,非成功也,雖成功亦用功也。
況孔子之用功,非惟用功于潛也。
推而六位,莫非用功之位也。
非成功也,成功于乾也。
乾非龍也,龍以位而成也。
乾則時成乎六位,而時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