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雜言
關燈
小
中
大
以獲農夫終歲之利,故棄本逐末,耕桑者少而衣食者多,求其盈餘儲積,不亦難哉!甲胄之士可以責以禦侮,州縣之吏不過委以簿書,事君而變薄俗,非大有力者不可。
婦人悍者,必淫。
醜者,必妬。
如士大夫缪者,忌險者,疑必然之理也。
費萬金為一瞬之樂,孰若散而活餒者幾千百人。
處眇軀以廣廈,何如庇寒士以一席之地乎?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夙興夜寐,無非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
飽食暖衣,恬然自衛者,身雖安,其如子孫何?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草木者,以其有為耳!皮毛齒角,禽獸以用。
而名香味補,瀉草木以功,而着人之生也,無德以表俗,無功以及物,曾禽獸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噐滿則溢,人滿則喪。
用心專者,雷霆不聞其響。
寒暑不知其勞。
為己重者,不知富貴可以殺身,功名可以及後。
行四通八達之衢者,不迷。
思大公至正之道者,不惑。
蠻夷不可以力勝,而可以信服鬼神,不可以情通,而可以誠達,況渉世與人,為徒誠信,其可舍諸。
歲月己徃者,不可複。
未來者,不可期。
見在者,不可失。
為善,則善應。
為惡,則惡報。
成名滅身,惟自取之。
以德遺後者,昌。
以禍遺後者,亡。
謙柔卑退者,德之餘。
強忍奸詐者,禍之始。
舜之所以為孝者,有頑父嚚母傲弟,人不幸,而有此。
當克諧如舜,不為甚難。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韓非作《說難》,而卒斃于說,豈非所謂多言數窮之戒耶。
屈己者,能處衆。
好勝者,必遇敵。
欲常服者,不争。
欲常樂者,自足。
有限之噐,投之滿盈,則溢。
太虛之空,物物自容,靜。
躁寛猛視,量之如何耳。
張飽帆于大江,驟駿馬于平陸,天下之至快,反思則憂,處不争之地,乘獨後之馬,人或我嗤,樂莫大焉。
勝于己者,可師。
拙于己者,可役。
愛于己者,知善而不知惡。
憎于己者,見惡而不見善。
強辨者,飾非,不知過之可改。
謙恭者,無诤,知善之可遷。
善惡在自為,父子不相授,堯為父,而有丹朱。
舜為子,而有瞽瞍。
堯與賢易,舜克諧,以孝難。
與善人交,有終身了無所得者。
與不善人交,動靜語黙之間,亦從而似之。
何耶?人性如水,為不善,如就下。
交友之間,安可不擇?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制水,朝培暮植,猶恐蟻漏之易壊,若泛濫不固,一傾而不可覆也。
近世士大夫多為子弟所累,是溺于愛而甘受其謗,殊不知父當不義,聖人猶許子诤。
子弟不肖,而不能令是,納于邪而不知義,方之訓也。
父兄之罪大矣。
绮語背道,雜學亂性。
邪正者,治亂之本。
賞罰者,治亂之具。
舉正措邪,賞善罰惡,未有不治者邪。
正相雜賞,罰不當求,治亦難矣哉!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
不趨利,不知義士之節。
予奪者,上之柄,臣不得専。
賞罰者,上之權,其可私以循人乎?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幹。
以邪幹正者,國不治。
天下有公議,私不可奪,以私奪公者,人弗服。
富貴在天,取舍在人,在天者聽,在人者斷,善良者聽之,道謙損者斷之本。
富貴以道得,伊尹是也。
貧賤以道守,顔淵是也。
俱為聖為賢,負鼎幹湯,與箪瓢陋巷,勞逸憂樂不可同日而語也。
聖賢師心,不師迹。
雖百世,而道同。
後世師迹,不師心,雖時同,而術異。
目主明五色,可以盲其明。
耳主聰五音,可以聾其聰。
非耳目之罪,心不正,則視聽狂。
聰不聰,明不明也。
大則治亂邪正,小則晝夜死生,皆反手耳。
反邪則正,反亂則治,反夜則晝,反死則生,豈可猶豫苟且而為哉! 耳雖聞,目不親見者,不可從而言之。
流言可以惑衆,若文其言,而贻後世,恐是非邪正失實。
憂國者不顧身,愛民者不罔上。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者,強辯,足以惑衆。
以無為有,以有為無者,便僻,足以媚人。
心可欺,天可欺乎? 君子獨立而持正,故助之者鮮。
小人挾黨以濟私,故從之者多。
君子周身以道,小人周身以術。
憂天下國家者,其慮深,其志大,其利博,其言似迃,其合亦寡,其遇亦難,吾孔孟是也。
趨快捷方式者,不問大路。
喜佞言者,不親正人。
得天地之至和者,為君子。
故溫良慈儉。
秉陰陽之缪盭者,為小人。
故兇詐奸邪。
重名節者,識有餘而巧不足。
保富貴者,智不足而才有餘。
智識明者,君子。
才巧勝者,小人。
善惡之性,不可易。
如水不能燥,火不能濕,形色語黙之間,善惡自見。
古之人孝弟力田行着于鄉州,黨族名聞于朝,故命之以官。
其臨民也。
安得不豈弟?其從事也,安得不服勞?其事君也,安得不忠? 愛身者,所以孝于親。
愛民者,所以忠于君。
高不可欺者,天也。
尊不可欺者,君也。
内不可欺者,親也。
外不可欺者,人也。
四者既不可欺,心其可欺乎?我心不欺人,其欺我乎 溺愛者受制于妻
婦人悍者,必淫。
醜者,必妬。
如士大夫缪者,忌險者,疑必然之理也。
費萬金為一瞬之樂,孰若散而活餒者幾千百人。
處眇軀以廣廈,何如庇寒士以一席之地乎?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夙興夜寐,無非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
飽食暖衣,恬然自衛者,身雖安,其如子孫何?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草木者,以其有為耳!皮毛齒角,禽獸以用。
而名香味補,瀉草木以功,而着人之生也,無德以表俗,無功以及物,曾禽獸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噐滿則溢,人滿則喪。
用心專者,雷霆不聞其響。
寒暑不知其勞。
為己重者,不知富貴可以殺身,功名可以及後。
行四通八達之衢者,不迷。
思大公至正之道者,不惑。
蠻夷不可以力勝,而可以信服鬼神,不可以情通,而可以誠達,況渉世與人,為徒誠信,其可舍諸。
歲月己徃者,不可複。
未來者,不可期。
見在者,不可失。
為善,則善應。
為惡,則惡報。
成名滅身,惟自取之。
以德遺後者,昌。
以禍遺後者,亡。
謙柔卑退者,德之餘。
強忍奸詐者,禍之始。
舜之所以為孝者,有頑父嚚母傲弟,人不幸,而有此。
當克諧如舜,不為甚難。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韓非作《說難》,而卒斃于說,豈非所謂多言數窮之戒耶。
屈己者,能處衆。
好勝者,必遇敵。
欲常服者,不争。
欲常樂者,自足。
有限之噐,投之滿盈,則溢。
太虛之空,物物自容,靜。
躁寛猛視,量之如何耳。
張飽帆于大江,驟駿馬于平陸,天下之至快,反思則憂,處不争之地,乘獨後之馬,人或我嗤,樂莫大焉。
勝于己者,可師。
拙于己者,可役。
愛于己者,知善而不知惡。
憎于己者,見惡而不見善。
強辨者,飾非,不知過之可改。
謙恭者,無诤,知善之可遷。
善惡在自為,父子不相授,堯為父,而有丹朱。
舜為子,而有瞽瞍。
堯與賢易,舜克諧,以孝難。
與善人交,有終身了無所得者。
與不善人交,動靜語黙之間,亦從而似之。
何耶?人性如水,為不善,如就下。
交友之間,安可不擇?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制水,朝培暮植,猶恐蟻漏之易壊,若泛濫不固,一傾而不可覆也。
近世士大夫多為子弟所累,是溺于愛而甘受其謗,殊不知父當不義,聖人猶許子诤。
子弟不肖,而不能令是,納于邪而不知義,方之訓也。
父兄之罪大矣。
绮語背道,雜學亂性。
邪正者,治亂之本。
賞罰者,治亂之具。
舉正措邪,賞善罰惡,未有不治者邪。
正相雜賞,罰不當求,治亦難矣哉!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
不趨利,不知義士之節。
予奪者,上之柄,臣不得専。
賞罰者,上之權,其可私以循人乎?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幹。
以邪幹正者,國不治。
天下有公議,私不可奪,以私奪公者,人弗服。
富貴在天,取舍在人,在天者聽,在人者斷,善良者聽之,道謙損者斷之本。
富貴以道得,伊尹是也。
貧賤以道守,顔淵是也。
俱為聖為賢,負鼎幹湯,與箪瓢陋巷,勞逸憂樂不可同日而語也。
聖賢師心,不師迹。
雖百世,而道同。
後世師迹,不師心,雖時同,而術異。
目主明五色,可以盲其明。
耳主聰五音,可以聾其聰。
非耳目之罪,心不正,則視聽狂。
聰不聰,明不明也。
大則治亂邪正,小則晝夜死生,皆反手耳。
反邪則正,反亂則治,反夜則晝,反死則生,豈可猶豫苟且而為哉! 耳雖聞,目不親見者,不可從而言之。
流言可以惑衆,若文其言,而贻後世,恐是非邪正失實。
憂國者不顧身,愛民者不罔上。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者,強辯,足以惑衆。
以無為有,以有為無者,便僻,足以媚人。
心可欺,天可欺乎? 君子獨立而持正,故助之者鮮。
小人挾黨以濟私,故從之者多。
君子周身以道,小人周身以術。
憂天下國家者,其慮深,其志大,其利博,其言似迃,其合亦寡,其遇亦難,吾孔孟是也。
趨快捷方式者,不問大路。
喜佞言者,不親正人。
得天地之至和者,為君子。
故溫良慈儉。
秉陰陽之缪盭者,為小人。
故兇詐奸邪。
重名節者,識有餘而巧不足。
保富貴者,智不足而才有餘。
智識明者,君子。
才巧勝者,小人。
善惡之性,不可易。
如水不能燥,火不能濕,形色語黙之間,善惡自見。
古之人孝弟力田行着于鄉州,黨族名聞于朝,故命之以官。
其臨民也。
安得不豈弟?其從事也,安得不服勞?其事君也,安得不忠? 愛身者,所以孝于親。
愛民者,所以忠于君。
高不可欺者,天也。
尊不可欺者,君也。
内不可欺者,親也。
外不可欺者,人也。
四者既不可欺,心其可欺乎?我心不欺人,其欺我乎 溺愛者受制于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