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七 宋 胡士行 撰
洪範第六 周書
武王勝殷殺受【纣自焚而死】立武庚【纣子】以箕子歸作洪【大】範【法】
殷之當勝纣之當殺武庚之當立箕子之當以歸并行而無心循天命之正由至公之理也以者箕子之心不歸周以之歸者武王也箕子嘗言罔為臣仆矣然天以是道畀禹傳至箕子非武王莫可傳也且武庚之立武王遇商有禮矣此箕子所以歸也
洪範【書所陳治天下大法故名】惟十有三祀【商曰祀以年為祀緣箕子不忘商之意】王訪【問】于箕子
訪不敢屈而緻謀焉則就之也
王乃【難辭天道大法王乃問】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隂【黙】骘【定】下民相【輔】協【合】厥居【生生之理】我不知其彞【常】倫【次】攸【所以】叙【即九疇之先後一雲常道次序】降衷秉彞起居飲食凡民所以生者皆天也人主代天裁成輔相可不知乎武王豈真不知哉聖學無窮與湯未知獲戾之心一心也
箕子乃【思慮乃對】言曰我聞在昔【非臆説】鲧陻【塞】洪水【鲧以為土勝水故陻水當防通陻則汩矣】汩【亂】陳其五行【五行一曰水水汩則五者皆汩】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九者如田疇之布】彞倫攸斁【敗】
九疇何嘗斁哉鲧自斁其身之彜倫也
鲧則殛死禹【鲧子】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彞倫攸叙天豈在身外哉彞倫天理也一毫人為不可加鲧作為而汩之所以斁禹行其無事自然攸叙孔雲天與禹洛出書神負文以出列于背數至九禹因而第之
二 七 六 戴九履一左
九 五 一 三右七二四
四 三 八 為肩六八為
足五居中位
九五一 七五三 二七六二九四 六一八 四三八四五六 二五八
縱橫數之皆十有五
初一曰五行 初一絶句
物莫不有初大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二【氣】五【行】之精妙合而凝化生萬物則五行者萬物之初也故次于一自五事而下皆自五行推而用之故獨不言用猶幹易不言所利而所利愈大也
次二曰敬用五事
人禀五行之秀以為人吾身之五事即二氣之五行故次二敬者身所以修也
次三曰農【厚民】用八政
身修則可出政故次三
次四曰協【以人事合天時】用五紀
出政必協天時故次四
次五曰建【立】用皇【大】極【中至】
五中數極中理為九疇之主故次五居中
次六曰乂【治】用三德
正直中 經
剛柔 時中 權
極中也三德時中也執中不可無權故三德次皇極
次七曰明【明白洞達不蓄疑】用稽【以蔔筮考決】疑
前所言本末已備似無可疑至次七複謂之稽疑者聖人至公之體不敢自信也
次八曰念【念念不忘】用庶徴【以天時證人事】
稽吉兇于蔔筮尤不若證休咎于天念則心與天一矣
次九曰向【向此者】用五福威【背此者威以】用六極
君子修之吉小人背之兇【出太極圖説】福極豈自外至哉次八言休咎所以正後身之是非也次九言福極所以正萬民之是非也故疇以是終焉
一五行
自此以下箕子以所傳詳釋疇義也
五行順布循環無端流行無息故謂之行
一曰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隂根陽也】二曰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火陽根隂也】三曰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曰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曰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生數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水 火 木 金 土
成數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天數五陽一 三 五 七 九
地數五隂二 四 六 八 十
此五行自然之數也
水冬位 仲冬一陽生故為水數
火夏位 仲夏五月隂不竒必以耦故以季夏二隂生為火數
木春位 仲春二月陽不耦必以竒故以孟春三陽生為木數
金秋位 仲秋四隂生故以為金數
土四季 春季為先故以五陽生為土數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從人】革【變】土爰【于是】稼穑【春曰稼秋曰穑】
此五行自然之性也
潤下作鹹【流下至海為鹹】炎上作苦【炎焦作苦】曲直作酸【幹枝花實則酸】從革作辛【生綉而辛】稼穑作甘
此五行自然之味也天生五行民并用之明其性别其味不得而略也
二五事
形色天性物則也所當從事
一曰貌【木】二曰言【金】三曰視【火】四曰聼【水】五曰思【土】始孩而貌稍長而言于是能視能聼而思終焉呂雲孔門四勿視聼先言動箕疇五事貌言視聼者顔子為己舉目皆用工之地人君動容作命天下觀聽系焉故也
貌曰恭言曰從【順理】視曰明聽曰聦思曰睿【通微】
此踐形之學所謂敬用也恭從明聰睿形色中本有此性特不敬用而非有事焉則失之耳曰如水曰潤下雲者本然之體也
恭作【用工】肅【動容貌逺鄙倍】從作乂【出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明作哲【無不知】聰作謀【善謀】睿作聖【禮】
自其本體而用工焉則德成矣夏雲作成也
三八政一曰食【粒食】二曰貨【懋遷】三曰祀【報本反始立國先宗廟作器先祭器】四曰司空【度地居民】五曰司徒【掌教】六曰司寇【掌刑】七曰賔【朝觐防同】八曰師【軍旅】
食為急貨次之食貨足則報本神得其所而後民安其居逸居不可以無教弼教不可以無刑此内治也來庭焉則賔之不庭焉則師之此外治也 此即周官六典之所從出也食貨冢宰之職祀賔春官之職師夏官之職也
四五紀
五者人事之經紀不協則先時後時紛亂無統矣
一曰嵗【紀四時】二曰月【紀一月】三曰日【紀一日】四曰星【二十八宿疊見以叙氣節】辰【十二辰以紀日月所防】五曰厯數【以日月星辰之度數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