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思想的藝術
關燈
小
中
大
學科附庸各國收取貢禮,而且覺得他的權力和國土日漸減縮,隻剩較少的食糧,不足的人民效忠于他了。
因為現在我們已達到一個隻有着知識門類而并沒有着知識本身的人類文化梯階;隻是專門化,但沒有完成其整體;隻有專門家,而沒有人類知識的哲學家。
這種知識的過分專門化,實和中國皇宮中尚膳房的過分專門化并沒有什麼分别。
當某一個朝代傾覆的時節,有一位貴官居然得到了一個從尚膳房裡逃走出來的宮女。
他得意極了,特地在某天邀請了許多朋友來嘗嘗這位禦廚高手所做的萊肴。
當設宴的日期快到時,他即吩咐這宮女去預備一桌最豐盛的禦用式酒席。
這宮女回說,她不會做這樣的一席菜。
“那麼,你在宮中時,做些什麼呢?”主人問。
“噢,我是專做席面上所用的糕餅的。
”她回答。
“很好,那麼你就替我做些上好的糕餅吧。
” 宮女的答語使他幾乎跳起來,因為她回說:“不,我不會做糕餅,我是專切糕餅餡子裡邊所用的蔥的。
” 現在的人類知識和學院式學問的場地裡邊,情形就和這個相仿佛。
我們有着一位略曉得一些生命和人類性質的生物學家;有着一位略曉得一些同一題目的另一部分的精神病學家;有着一位通曉人類早年曆史的地質學家;有着一位知悉野蠻人種的心性的人類學家;有着一位如若偶然是個心胸開通者的話,可以教給我們一些人類過去曆史所反映出來的人類知識和人類愚行的曆史學家;有着一個有時也能幫助我們認識我們的行為,但仍是偏于多告訴我們一種學院式的呆話,如:魯易斯·卡羅爾乃是一個憂郁主義者,或從他的用雞為試驗的實驗室裡走出來,而宣布說,巨響對于一隻雞的影響是使它們的心跳躍的心理學家。
有些以教授為業的心理學家,在我看來,當他們錯誤時,他們是使人昏迷的,而在不錯誤時則更其令人昏迷。
但在專門化的程序中,同時并沒有應該并進的完成整個的切要程序,即将這類知識的多方面綜合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它們所拟達到的最高目的——生命的知識——的程序。
現在我們或許已經做了将知識完成整個的預備,例如耶魯大學校中的人類關系學會,和哈佛大學立校三百年紀念會中的演講詞都可以做這一點的證明。
不過,除非西方的科學家能用一種較簡單的、較不邏輯的思想方法去從事于這件工作,則完成整體這件事簡直沒有成功的日子。
人類知識不單是将專門知識一件一件地加上去而成的,并且也不能單從統計式的平均數的研究中去獲得它;這隻能藉着洞察而獲得成就,隻能藉着更普通的常識、更多的智能,和更清楚的但是更銳敏的直覺方能獲得成就。
邏輯的思想和合理的思想之間,或也可稱為學院式的思想和詩意的思想之間,有着一種很明顯的區别。
學院式的思想,我們所有的已很多了,但是詩意的思想則現代中尚還稀見。
亞裡士多德和柏拉圖其實是很摩登的;他們所以如此,不但因為希臘人很近似現代人,而且因為他們實在是,嚴格的說法,現代思想的祖先。
亞裡士多德雖也有他的人性主義見解,和中庸之道的學說,但他确是現代教科書作家的祖師,他實在是首創将知識分割成許多門類者——從物理學和植物學直到倫理學和政治學。
他顯然也就是首創為普通人所不能了解的不相幹的學院式胡說者,而後來的現代美國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則更助纣為虐,又比他更為厲害。
柏拉圖雖有着真正的人類洞察力,但在某種意義上,他實在應負如新柏拉圖主義學派所崇尚的對于概念和抽象觀念崇拜的責任,這個傳統的思想不但沒有被加些更多的洞察力以為調和,倒反而被現代專講概念和主義的作者所熟習,而将它視做好似實有一個獨立的存在性一般。
最近的現代化心理學實是剝削了我們的“理智”、“意旨”和“情感”部門,并幫助殺害那個和中古時代的神學家在一起時尚還是一個整體的“靈魂”。
我們已殺害了“靈魂”,而另造出許許多多社會的和政治的口号(“革命”、“反革命”、“布爾喬亞”、“帝國主義資本家”、“逃避主義”)以為替代,聽任它們來統治我們的思想;并又造出相類的物事,如:“階級”、“命運”和“國家”,很邏輯地聽任這個國家變成一個巨魔而吞吃了個人。
很明顯地,現在所需要的似乎是一種需經過改造的思想方式,一種更為富有詩意的思想,方能更穩定地觀察生命和觀察它的整體。
正如已過世的古姆斯·哈維·羅賓遜所警告我們的話:“有些謹慎的觀察家很坦白地表示他的真誠意見說,除非将思想提升到比目下更高的平面之上,文明必然将要受到某種絕大的阻礙。
”羅賓遜教授很智慧地指出,“良心的驅使和洞察力似乎是在彼此猜忌。
但其實則它們很可以成為朋友的。
”現代的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似乎有着大多的良心驅使而缺乏洞察力。
對世事施用邏輯的危險這一點是不應該過分重視的。
但因科學思想的力量和尊嚴在現代是如此地巨大,以緻雖有人曾做種種的警告,然而這一類的學院式思想依舊不斷的侵入哲學的區域,深信人類的靈心可以如一組溝渠一般的加以研究,和人類的思想浪潮可以如無線電波一般加以測量的。
它的後果是逐漸地在那裡擾亂我們的思想,同時于實用的政治學上有着極惡劣的影響。
回向常識 中國人都憎惡“邏輯的必要”那個名詞,因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世事之中無所謂邏輯的必要。
中國人對于
因為現在我們已達到一個隻有着知識門類而并沒有着知識本身的人類文化梯階;隻是專門化,但沒有完成其整體;隻有專門家,而沒有人類知識的哲學家。
這種知識的過分專門化,實和中國皇宮中尚膳房的過分專門化并沒有什麼分别。
當某一個朝代傾覆的時節,有一位貴官居然得到了一個從尚膳房裡逃走出來的宮女。
他得意極了,特地在某天邀請了許多朋友來嘗嘗這位禦廚高手所做的萊肴。
當設宴的日期快到時,他即吩咐這宮女去預備一桌最豐盛的禦用式酒席。
這宮女回說,她不會做這樣的一席菜。
“那麼,你在宮中時,做些什麼呢?”主人問。
“噢,我是專做席面上所用的糕餅的。
”她回答。
“很好,那麼你就替我做些上好的糕餅吧。
” 宮女的答語使他幾乎跳起來,因為她回說:“不,我不會做糕餅,我是專切糕餅餡子裡邊所用的蔥的。
” 現在的人類知識和學院式學問的場地裡邊,情形就和這個相仿佛。
我們有着一位略曉得一些生命和人類性質的生物學家;有着一位略曉得一些同一題目的另一部分的精神病學家;有着一位通曉人類早年曆史的地質學家;有着一位知悉野蠻人種的心性的人類學家;有着一位如若偶然是個心胸開通者的話,可以教給我們一些人類過去曆史所反映出來的人類知識和人類愚行的曆史學家;有着一個有時也能幫助我們認識我們的行為,但仍是偏于多告訴我們一種學院式的呆話,如:魯易斯·卡羅爾乃是一個憂郁主義者,或從他的用雞為試驗的實驗室裡走出來,而宣布說,巨響對于一隻雞的影響是使它們的心跳躍的心理學家。
有些以教授為業的心理學家,在我看來,當他們錯誤時,他們是使人昏迷的,而在不錯誤時則更其令人昏迷。
但在專門化的程序中,同時并沒有應該并進的完成整個的切要程序,即将這類知識的多方面綜合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它們所拟達到的最高目的——生命的知識——的程序。
現在我們或許已經做了将知識完成整個的預備,例如耶魯大學校中的人類關系學會,和哈佛大學立校三百年紀念會中的演講詞都可以做這一點的證明。
不過,除非西方的科學家能用一種較簡單的、較不邏輯的思想方法去從事于這件工作,則完成整體這件事簡直沒有成功的日子。
人類知識不單是将專門知識一件一件地加上去而成的,并且也不能單從統計式的平均數的研究中去獲得它;這隻能藉着洞察而獲得成就,隻能藉着更普通的常識、更多的智能,和更清楚的但是更銳敏的直覺方能獲得成就。
邏輯的思想和合理的思想之間,或也可稱為學院式的思想和詩意的思想之間,有着一種很明顯的區别。
學院式的思想,我們所有的已很多了,但是詩意的思想則現代中尚還稀見。
亞裡士多德和柏拉圖其實是很摩登的;他們所以如此,不但因為希臘人很近似現代人,而且因為他們實在是,嚴格的說法,現代思想的祖先。
亞裡士多德雖也有他的人性主義見解,和中庸之道的學說,但他确是現代教科書作家的祖師,他實在是首創将知識分割成許多門類者——從物理學和植物學直到倫理學和政治學。
他顯然也就是首創為普通人所不能了解的不相幹的學院式胡說者,而後來的現代美國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則更助纣為虐,又比他更為厲害。
柏拉圖雖有着真正的人類洞察力,但在某種意義上,他實在應負如新柏拉圖主義學派所崇尚的對于概念和抽象觀念崇拜的責任,這個傳統的思想不但沒有被加些更多的洞察力以為調和,倒反而被現代專講概念和主義的作者所熟習,而将它視做好似實有一個獨立的存在性一般。
最近的現代化心理學實是剝削了我們的“理智”、“意旨”和“情感”部門,并幫助殺害那個和中古時代的神學家在一起時尚還是一個整體的“靈魂”。
我們已殺害了“靈魂”,而另造出許許多多社會的和政治的口号(“革命”、“反革命”、“布爾喬亞”、“帝國主義資本家”、“逃避主義”)以為替代,聽任它們來統治我們的思想;并又造出相類的物事,如:“階級”、“命運”和“國家”,很邏輯地聽任這個國家變成一個巨魔而吞吃了個人。
很明顯地,現在所需要的似乎是一種需經過改造的思想方式,一種更為富有詩意的思想,方能更穩定地觀察生命和觀察它的整體。
正如已過世的古姆斯·哈維·羅賓遜所警告我們的話:“有些謹慎的觀察家很坦白地表示他的真誠意見說,除非将思想提升到比目下更高的平面之上,文明必然将要受到某種絕大的阻礙。
”羅賓遜教授很智慧地指出,“良心的驅使和洞察力似乎是在彼此猜忌。
但其實則它們很可以成為朋友的。
”現代的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似乎有着大多的良心驅使而缺乏洞察力。
對世事施用邏輯的危險這一點是不應該過分重視的。
但因科學思想的力量和尊嚴在現代是如此地巨大,以緻雖有人曾做種種的警告,然而這一類的學院式思想依舊不斷的侵入哲學的區域,深信人類的靈心可以如一組溝渠一般的加以研究,和人類的思想浪潮可以如無線電波一般加以測量的。
它的後果是逐漸地在那裡擾亂我們的思想,同時于實用的政治學上有着極惡劣的影響。
回向常識 中國人都憎惡“邏輯的必要”那個名詞,因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世事之中無所謂邏輯的必要。
中國人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