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關燈
小
中
大
一樂園已經喪失了嗎?
在這個行星上的萬物之中,植物類根本談不上對大自然有取什麼态度的可能。
所有的動物類也差不多全數沒有取什麼态度的可能。
但其中竟有這麼一個人類,竟會自有意識,并能意識到四周的環境,因而能夠對它取一種态度,實在是一樁極奇怪的事情。
人因為有智慧,便開始對宇宙發生疑問,對它的秘密開始探索,對它的意義開始尋求。
他們對宇宙,同時有一種科學的和道德的态度。
科學界人士注意尋求本人所生活于其上的地球的裡外的化學合質,其四周空氣的厚薄、輻射于上層空氣的宇宙光線的多少和性質、山和石的組成,以及一般的支配、生命的定律。
這種科學的興趣和道德的态度固然也有一種聯系,但在它的本身,則不過是單純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罷了。
在另一方面,道德的态度便有許多差異。
某些人是想和大自然融協和諧,某些人是想征服或統治和利用大自然,而某些人則是高傲的賤視大自然。
這個對自己的星球之高傲的賤視态度,乃是文明的一種奇特産物,尤其是某種宗教的奇特産物。
這種态度起源于“已喪失的樂園”那個虛構的故事。
所奇者是:這個故事不過是太古時代一種宗教傳說的産物,而現在竟會很普遍的被人信以為真。
對于這個“已喪失的樂園”故事是否真實?從來沒有人發過疑問。
總而言之,這個伊甸園是何等的美麗,而現在這個物質宇宙又是何等的醜惡。
其實呢,自從夏娃亞當犯了罪之後,花樹難道已不開花了嗎?上帝難道因了一人犯罪,已詛咒蘋果而禁止了它的結果嗎?或他已決定将這花的顔色改為較灰暗而不像以前的鮮豔嗎?百靈鳥、夜莺和鹦鳥難道已停止了它們的鳴叫嗎?山頂難道已經沒有了積雪,湖中已經沒有了回映嗎?難道今日已經沒有了日落時的紅霞,沒有了虹霓,沒有了籠罩鄉村的煙霧,沒有了瀑布流泉和樹蔭嗎?所以“樂園”已經“喪失”,我們現在是住在一個醜惡的宇宙中這神話,究竟是那一個捏造的呢?我們真是上帝的忘恩負義的不肖兒女。
關于這個不肖的孩子,我們可以設一個寓言如下:從前有一個人,姓名姑且慢慢發表,他跑到上帝那裡訴說,這個星球于他還不夠好,要上帝給他一個珠玉為門的天堂。
上帝先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問他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玩具嗎?他搖搖頭說,他連看都不要看。
上帝又指着遠遠的青山,問他說,這不是很美麗的景物嗎?他回說,太平淡無奇。
上帝又将蘭花和三色花指給他看,叫他伸手摸摸花瓣是如何的軟滑,并問他說,這顔色的配合豈不悅目嗎?他爽直回說,不。
上帝是無窮忍耐的,于是就帶他到水族動物池裡,指着各種各色的熱帶魚給他看,問他是不是覺得有趣。
上帝又帶他到一個樹蔭之下,用法力吹起一陣微風,問他是否覺得是一種享受?他回說,并不覺得。
上帝又帶他到一處山邊的湖畔,指着水中的微波,松林中的風過聲,山石的幽靜和湖光的反映給他看,但他依然回說,這些物事并不能提起他的興緻。
至此,上帝以為這個他所手創的生物必是一個性情不很和善,而喜看較為刺激性事物的人,所以就帶他到落矶山的頂上,到美國西部的大峽谷,讓他看那些挂滿鐘乳、生滿石筍的山洞,那些噴泉沙岡,那些沙漠中的仙人掌,到喜馬拉雅山看雪景、到揚子江看三峽、到黃山看花岡石峰、到尼加拉瓜看瀑布,再問他說,我豈不是已盡其可能将這個星球變為可以悅耳目、可以充肚腹的美麗世界嗎?但是那個人依然向上帝吵着要一個珠玉為門的天堂,說這個星球在他還覺得是不夠好。
“你這個不知好歹、忘恩的畜生,”上帝斥他說:“如此的星球,你還覺得不夠好嗎?很好,我将要送你到地獄裡去,讓你看不到行雲和花樹,聽不到流泉,将你幽囚到命終之日。
”于是上帝即送他去住在一家城市中的公寓裡邊。
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基督徒。
這個人的欲望顯然很難使他滿足。
上帝是否能夠另造一個使他滿足的天堂?實在是一個疑問。
但是即使造了出來,以他這種大富豪式的心性,恐怕到了這個珠玉為門的天堂之後,不到兩個星期,又會感到讨厭,而上帝也将感到束手無策,無法去滿足這個不肖的孩子的欲望了。
現在我們大概都須承認現代的天文學,由于不斷的探索整個可以看得到的宇宙的結果,已使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天堂。
如若不然,則我們所夢想的天堂勢必須占着空隙;既須占着空隙,則勢必在穹蒼裡的星中,否則必在群星之間的空虛中。
這天堂既然是在帶着月亮或沒有月亮的星球中,則我就想像不出這天堂怎樣會比我們的地球更好。
這天堂的月亮或許不止一個而有許多個,如粉紅色的、紫色的、碧色的、綠色的、橙黃色的、水藍色的、土耳其玉色的,此外或許還有更多的虹霓,但我頗疑惑看見一個月亮尚會讨厭的人,看見這許多月亮時,将更易于讨厭。
難得看見雪景或虹霓尚會讨厭,則常常看見更美麗的虹霓時将更易于讨厭了。
這天堂之中,或許将有六個季節而不是四個,将同樣有春夏和日夜的交替,但我看不出這裡邊将有什麼分别。
如若一個人對地球上的春夏季節不感興趣,則他怎會對天堂中的春夏季節感到興趣呢?我說這番話或許是極愚笨的,也許是極聰明的,但我總不能贊同佛教徒和基督徒以出世超凡思想所假設的虛無缥缈完全屬于精神的天堂。
以我個人而言,我甯願住在這個地球,而不願住在别個星球上。
絕對沒有一個人能說這個地球上生活是單調乏味的。
倘若一個人對于許多的氣候和天空顔色的變化,随着月令而循環變換的許多鮮花依然不知滿足,則這人還不如趕緊自殺,而不必更徒然地去追尋一個或許祇能使上帝滿足而不能使人類滿足的可能天堂了。
照着眼前可見的事實而言,大自然的景物、聲音、氣味和滋味,實在是和我們的看聽聞吃器官具有一種神秘的和諧。
這宇宙的景物聲音和氣味和我們的感受器官的和諧是如此的完美這件事,使伏爾泰所譏笑的宇宙目的論得到一個絕好的論據。
但我們不必一定都做宇宙目的論者。
上帝或許會請我們去赴他的筵席,也許不請。
中國人的态度是不問我們被邀請與否,我們總去赴席。
菜肴既是這樣的豐盛,而我們适又饑餓了,不吃也是呆子。
盡管哲學家去進行他們的形而上的探讨,讓他們去研究我們是否在被邀請之列,但聰明的人士必會在菜肴未冷之前,動手去吃。
饑餓和好的常識常是并行的。
我們的地球實在是一個絕好的星球。
第一,這上面有日夜和早暮的彼此交替,熱的白天接上一個風涼的夜裡,人事甚忙的上午之前,必先來一個清爽的早晨。
還有什麼能比這些更好呢?第二,這上面有本身都極完備的夏冬季節的交替,中間并加插溫和的春秋兩季,以逐漸引進大寒和極熱。
還有什麼能比這些更好呢?第三,上面有靜而壯觀的樹,夏天給我們樹蔭,而冬天則并不遮蔽掉暖人的太陽。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第四,上面有各種不同的花果,按着月令循環交替。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第五,上面有清朗的日子,和雲霧滿天的日子彼此交替。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第六,上面有春雨、夏雷、秋風、冬雪。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七,上面有孔雀、鹦鹉、金絲雀等鳥,或有着美麗的顔色,或有着清脆的鳴聲。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八,上面有動物園,裡邊有猢狲、虎、熊、駱駝、象、犀牛、鳄魚、海獅、牛、馬、狗、貓、狐狸、松鼠、土撥鼠,種類之多為人類意想所不能及。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九,上面有虹魚、劍魚、電鳗、鲸、柳縧魚、文蛤、鮑魚、龍蝦、淡水蝦、甲魚,種類之多也是人類意想不到的。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十,上面有偉大的紅木樹、噴火的火山、偉大的山洞、雄奇的山峰、起伏的山丘、幽靜的湖沼、曲折的江河、有蔭的堤岸。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這張菜單,其花色簡直是無窮盡的,可以合任何人的胃口。
所以最聰明的法子就是:迳自去享用這席菜肴,而不必憎嫌生活的單調。
二論宏大 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院。
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病患,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症。
人類應被安置于“适當的尺寸”中,并須永遠被安置在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畫家在所畫的山水中總将人物畫得極藐小的理由。
在中國的“雪後觀山”畫幅中,那個觀望山中雪景的人是被畫成小到粗看竟尋不到的尺寸,必須要仔細尋找,方能覓到。
這個人蹲身在一棵大松樹下,而在這十五吋高的畫面中,他身體的高度不過一吋而已,而且全身不過聊聊數筆。
又有一幅宋畫,上邊畫着四個高人遊于山野之間,舉頭觀看頭頂上如傘蓋般的大樹。
一個人能偶爾覺得自己是十分藐小時,于他很有益處。
有一次我在牯嶺避暑,躺在山頂上,遠望百哩外的南京城中有兩個藐小如螞蟻一般的人,正在那裡拚命地争奪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但從遠處望過去時,其情狀便覺得是很滑稽的。
所以許多中國人都以為遊山玩水有一種化積效驗,能使人清心淨慮,掃除不少的妄想。
人類往往易于忘卻他實在是何等的藐小無能。
一個人看見一座百層大廈時,往往便會自負。
治療這種自負症的對症方法就是:将這所摩天大廈在想像中搬置到一座藐小的土丘上去,而習成一種分辨何者是偉大,何者不是偉大的更真見解。
我們所以重海洋是在它的廣浩無邊,重山嶺是在它的高大綿延。
黃山有許多高峰都是成千尺的整塊花岡石從地面生成,連綿不絕的長達半哩多路。
這就是使中國畫家的心靈受到感動的地方。
它的幽靜,它的不平伏的宏大,和它那顯然的永在,都可說是使中國人愛好畫石的理由。
一個人沒有到過黃山絕不會相信世上有這麼樣的大石。
十七世紀中有一個黃山畫派,即因愛好這種奇石而得名。
在另一方面,常和大自然的偉大為伍,當真可以使人的心境漸漸也成為偉大。
我們自有一種把天然景色當作活動影片看的法子,而得到不亞于看活動影戲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天邊的烏雲當作劇台後面的布景看,而得到不亞于看布景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山野叢林當作私有的花園看,而得到不亞于遊私有花園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奔騰澎湃的巨浪聲音當作音樂聽,而得到不亞于聽音樂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山風當作冷氣設備,而得到不亞于冷氣設備的滿足。
我們随着天地之大而并大,如中國第一個浪漫派才子阮籍所謂“大丈夫”的“以天地為廬”。
我生平所遇到的一幅最好的景物是某晚在印度洋面上所見。
這景物的場面有百哩,高有三哩。
大自然在上面表現了半小時的佳劇,有巨龍、雄獅等接連的在天邊行過。
──獅子昂首而搖尾,獅毛四面飄拂;巨龍婉轉翻身,奮鱗舞爪,──有穿着灰白色軍服的兵士,戴着金色肩章的軍官,排着隊來往不絕,倏而合隊,倏而退去。
在這軍隊彼此追逐争戰時,場面上的燈光忽而變換,白衣服的兵士忽而變為黃衣服,灰色衣服忽而變為紫衣服。
至于背後的布景,則一忽兒已變為耀眼的金黃色。
再過一刻,這大自然劇台的管理技師漸漸将燈光低暗下去,紫衣服的兵士吞沒了黃衣服的而漸漸變為深紫和灰色。
在燈光完全熄滅之前的五分鐘,又顯現出一幅令人咋舌的慘怖黑暗景象。
我看這出生平所僅見的偉大戲劇,并沒有花費分文。
這星球上面還有幽靜的山,都是近乎治療式的幽靜。
如幽靜的峰、幽靜的石、幽靜的樹,一切都是幽靜而偉大的。
凡是環抱形的山都是一所療養院,人居其中即好似依偎在母親的懷裡。
我雖不信基督教科學,但我确信偉大年久的樹木和山居,實具有精神上的治療功效。
并不是治療一塊斷骨或一方受着傳染病的皮膚的場所,而是治療一切俗念和靈魂病患的場所,如:竊盜狂、自負狂、祇知有己不知有人狂、奴役他人狂、讨債狂、統治狂、戰争狂、詩狂、惡意仇恨狂、好于人前顯耀狂、一般的頭腦不清,和種種的不道德脾氣。
三兩個中國女子 享受大自然,是一種藝術,視人的性情個性而異其趣。
并且也如别種藝術一般,極難以描寫其中的技巧。
其中一切都須出于自動,都須出于藝術天性的自動。
所以在某一時候怎樣去享受一樹一石或一景,并無規則可定。
因為沒有景緻是相同的。
凡是懂這個道理的人,不必有人教他,即會知道怎樣去享受大自然。
海芙洛.埃利斯(Have
所有的動物類也差不多全數沒有取什麼态度的可能。
但其中竟有這麼一個人類,竟會自有意識,并能意識到四周的環境,因而能夠對它取一種态度,實在是一樁極奇怪的事情。
人因為有智慧,便開始對宇宙發生疑問,對它的秘密開始探索,對它的意義開始尋求。
他們對宇宙,同時有一種科學的和道德的态度。
科學界人士注意尋求本人所生活于其上的地球的裡外的化學合質,其四周空氣的厚薄、輻射于上層空氣的宇宙光線的多少和性質、山和石的組成,以及一般的支配、生命的定律。
這種科學的興趣和道德的态度固然也有一種聯系,但在它的本身,則不過是單純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罷了。
在另一方面,道德的态度便有許多差異。
某些人是想和大自然融協和諧,某些人是想征服或統治和利用大自然,而某些人則是高傲的賤視大自然。
這個對自己的星球之高傲的賤視态度,乃是文明的一種奇特産物,尤其是某種宗教的奇特産物。
這種态度起源于“已喪失的樂園”那個虛構的故事。
所奇者是:這個故事不過是太古時代一種宗教傳說的産物,而現在竟會很普遍的被人信以為真。
對于這個“已喪失的樂園”故事是否真實?從來沒有人發過疑問。
總而言之,這個伊甸園是何等的美麗,而現在這個物質宇宙又是何等的醜惡。
其實呢,自從夏娃亞當犯了罪之後,花樹難道已不開花了嗎?上帝難道因了一人犯罪,已詛咒蘋果而禁止了它的結果嗎?或他已決定将這花的顔色改為較灰暗而不像以前的鮮豔嗎?百靈鳥、夜莺和鹦鳥難道已停止了它們的鳴叫嗎?山頂難道已經沒有了積雪,湖中已經沒有了回映嗎?難道今日已經沒有了日落時的紅霞,沒有了虹霓,沒有了籠罩鄉村的煙霧,沒有了瀑布流泉和樹蔭嗎?所以“樂園”已經“喪失”,我們現在是住在一個醜惡的宇宙中這神話,究竟是那一個捏造的呢?我們真是上帝的忘恩負義的不肖兒女。
關于這個不肖的孩子,我們可以設一個寓言如下:從前有一個人,姓名姑且慢慢發表,他跑到上帝那裡訴說,這個星球于他還不夠好,要上帝給他一個珠玉為門的天堂。
上帝先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問他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玩具嗎?他搖搖頭說,他連看都不要看。
上帝又指着遠遠的青山,問他說,這不是很美麗的景物嗎?他回說,太平淡無奇。
上帝又将蘭花和三色花指給他看,叫他伸手摸摸花瓣是如何的軟滑,并問他說,這顔色的配合豈不悅目嗎?他爽直回說,不。
上帝是無窮忍耐的,于是就帶他到水族動物池裡,指着各種各色的熱帶魚給他看,問他是不是覺得有趣。
上帝又帶他到一個樹蔭之下,用法力吹起一陣微風,問他是否覺得是一種享受?他回說,并不覺得。
上帝又帶他到一處山邊的湖畔,指着水中的微波,松林中的風過聲,山石的幽靜和湖光的反映給他看,但他依然回說,這些物事并不能提起他的興緻。
至此,上帝以為這個他所手創的生物必是一個性情不很和善,而喜看較為刺激性事物的人,所以就帶他到落矶山的頂上,到美國西部的大峽谷,讓他看那些挂滿鐘乳、生滿石筍的山洞,那些噴泉沙岡,那些沙漠中的仙人掌,到喜馬拉雅山看雪景、到揚子江看三峽、到黃山看花岡石峰、到尼加拉瓜看瀑布,再問他說,我豈不是已盡其可能将這個星球變為可以悅耳目、可以充肚腹的美麗世界嗎?但是那個人依然向上帝吵着要一個珠玉為門的天堂,說這個星球在他還覺得是不夠好。
“你這個不知好歹、忘恩的畜生,”上帝斥他說:“如此的星球,你還覺得不夠好嗎?很好,我将要送你到地獄裡去,讓你看不到行雲和花樹,聽不到流泉,将你幽囚到命終之日。
”于是上帝即送他去住在一家城市中的公寓裡邊。
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基督徒。
這個人的欲望顯然很難使他滿足。
上帝是否能夠另造一個使他滿足的天堂?實在是一個疑問。
但是即使造了出來,以他這種大富豪式的心性,恐怕到了這個珠玉為門的天堂之後,不到兩個星期,又會感到讨厭,而上帝也将感到束手無策,無法去滿足這個不肖的孩子的欲望了。
現在我們大概都須承認現代的天文學,由于不斷的探索整個可以看得到的宇宙的結果,已使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天堂。
如若不然,則我們所夢想的天堂勢必須占着空隙;既須占着空隙,則勢必在穹蒼裡的星中,否則必在群星之間的空虛中。
這天堂既然是在帶着月亮或沒有月亮的星球中,則我就想像不出這天堂怎樣會比我們的地球更好。
這天堂的月亮或許不止一個而有許多個,如粉紅色的、紫色的、碧色的、綠色的、橙黃色的、水藍色的、土耳其玉色的,此外或許還有更多的虹霓,但我頗疑惑看見一個月亮尚會讨厭的人,看見這許多月亮時,将更易于讨厭。
難得看見雪景或虹霓尚會讨厭,則常常看見更美麗的虹霓時将更易于讨厭了。
這天堂之中,或許将有六個季節而不是四個,将同樣有春夏和日夜的交替,但我看不出這裡邊将有什麼分别。
如若一個人對地球上的春夏季節不感興趣,則他怎會對天堂中的春夏季節感到興趣呢?我說這番話或許是極愚笨的,也許是極聰明的,但我總不能贊同佛教徒和基督徒以出世超凡思想所假設的虛無缥缈完全屬于精神的天堂。
以我個人而言,我甯願住在這個地球,而不願住在别個星球上。
絕對沒有一個人能說這個地球上生活是單調乏味的。
倘若一個人對于許多的氣候和天空顔色的變化,随着月令而循環變換的許多鮮花依然不知滿足,則這人還不如趕緊自殺,而不必更徒然地去追尋一個或許祇能使上帝滿足而不能使人類滿足的可能天堂了。
照着眼前可見的事實而言,大自然的景物、聲音、氣味和滋味,實在是和我們的看聽聞吃器官具有一種神秘的和諧。
這宇宙的景物聲音和氣味和我們的感受器官的和諧是如此的完美這件事,使伏爾泰所譏笑的宇宙目的論得到一個絕好的論據。
但我們不必一定都做宇宙目的論者。
上帝或許會請我們去赴他的筵席,也許不請。
中國人的态度是不問我們被邀請與否,我們總去赴席。
菜肴既是這樣的豐盛,而我們适又饑餓了,不吃也是呆子。
盡管哲學家去進行他們的形而上的探讨,讓他們去研究我們是否在被邀請之列,但聰明的人士必會在菜肴未冷之前,動手去吃。
饑餓和好的常識常是并行的。
我們的地球實在是一個絕好的星球。
第一,這上面有日夜和早暮的彼此交替,熱的白天接上一個風涼的夜裡,人事甚忙的上午之前,必先來一個清爽的早晨。
還有什麼能比這些更好呢?第二,這上面有本身都極完備的夏冬季節的交替,中間并加插溫和的春秋兩季,以逐漸引進大寒和極熱。
還有什麼能比這些更好呢?第三,上面有靜而壯觀的樹,夏天給我們樹蔭,而冬天則并不遮蔽掉暖人的太陽。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第四,上面有各種不同的花果,按着月令循環交替。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第五,上面有清朗的日子,和雲霧滿天的日子彼此交替。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第六,上面有春雨、夏雷、秋風、冬雪。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七,上面有孔雀、鹦鹉、金絲雀等鳥,或有着美麗的顔色,或有着清脆的鳴聲。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八,上面有動物園,裡邊有猢狲、虎、熊、駱駝、象、犀牛、鳄魚、海獅、牛、馬、狗、貓、狐狸、松鼠、土撥鼠,種類之多為人類意想所不能及。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九,上面有虹魚、劍魚、電鳗、鲸、柳縧魚、文蛤、鮑魚、龍蝦、淡水蝦、甲魚,種類之多也是人類意想不到的。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第十,上面有偉大的紅木樹、噴火的火山、偉大的山洞、雄奇的山峰、起伏的山丘、幽靜的湖沼、曲折的江河、有蔭的堤岸。
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呢?這張菜單,其花色簡直是無窮盡的,可以合任何人的胃口。
所以最聰明的法子就是:迳自去享用這席菜肴,而不必憎嫌生活的單調。
二論宏大 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院。
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病患,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症。
人類應被安置于“适當的尺寸”中,并須永遠被安置在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畫家在所畫的山水中總将人物畫得極藐小的理由。
在中國的“雪後觀山”畫幅中,那個觀望山中雪景的人是被畫成小到粗看竟尋不到的尺寸,必須要仔細尋找,方能覓到。
這個人蹲身在一棵大松樹下,而在這十五吋高的畫面中,他身體的高度不過一吋而已,而且全身不過聊聊數筆。
又有一幅宋畫,上邊畫着四個高人遊于山野之間,舉頭觀看頭頂上如傘蓋般的大樹。
一個人能偶爾覺得自己是十分藐小時,于他很有益處。
有一次我在牯嶺避暑,躺在山頂上,遠望百哩外的南京城中有兩個藐小如螞蟻一般的人,正在那裡拚命地争奪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但從遠處望過去時,其情狀便覺得是很滑稽的。
所以許多中國人都以為遊山玩水有一種化積效驗,能使人清心淨慮,掃除不少的妄想。
人類往往易于忘卻他實在是何等的藐小無能。
一個人看見一座百層大廈時,往往便會自負。
治療這種自負症的對症方法就是:将這所摩天大廈在想像中搬置到一座藐小的土丘上去,而習成一種分辨何者是偉大,何者不是偉大的更真見解。
我們所以重海洋是在它的廣浩無邊,重山嶺是在它的高大綿延。
黃山有許多高峰都是成千尺的整塊花岡石從地面生成,連綿不絕的長達半哩多路。
這就是使中國畫家的心靈受到感動的地方。
它的幽靜,它的不平伏的宏大,和它那顯然的永在,都可說是使中國人愛好畫石的理由。
一個人沒有到過黃山絕不會相信世上有這麼樣的大石。
十七世紀中有一個黃山畫派,即因愛好這種奇石而得名。
在另一方面,常和大自然的偉大為伍,當真可以使人的心境漸漸也成為偉大。
我們自有一種把天然景色當作活動影片看的法子,而得到不亞于看活動影戲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天邊的烏雲當作劇台後面的布景看,而得到不亞于看布景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山野叢林當作私有的花園看,而得到不亞于遊私有花園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奔騰澎湃的巨浪聲音當作音樂聽,而得到不亞于聽音樂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山風當作冷氣設備,而得到不亞于冷氣設備的滿足。
我們随着天地之大而并大,如中國第一個浪漫派才子阮籍所謂“大丈夫”的“以天地為廬”。
我生平所遇到的一幅最好的景物是某晚在印度洋面上所見。
這景物的場面有百哩,高有三哩。
大自然在上面表現了半小時的佳劇,有巨龍、雄獅等接連的在天邊行過。
──獅子昂首而搖尾,獅毛四面飄拂;巨龍婉轉翻身,奮鱗舞爪,──有穿着灰白色軍服的兵士,戴着金色肩章的軍官,排着隊來往不絕,倏而合隊,倏而退去。
在這軍隊彼此追逐争戰時,場面上的燈光忽而變換,白衣服的兵士忽而變為黃衣服,灰色衣服忽而變為紫衣服。
至于背後的布景,則一忽兒已變為耀眼的金黃色。
再過一刻,這大自然劇台的管理技師漸漸将燈光低暗下去,紫衣服的兵士吞沒了黃衣服的而漸漸變為深紫和灰色。
在燈光完全熄滅之前的五分鐘,又顯現出一幅令人咋舌的慘怖黑暗景象。
我看這出生平所僅見的偉大戲劇,并沒有花費分文。
這星球上面還有幽靜的山,都是近乎治療式的幽靜。
如幽靜的峰、幽靜的石、幽靜的樹,一切都是幽靜而偉大的。
凡是環抱形的山都是一所療養院,人居其中即好似依偎在母親的懷裡。
我雖不信基督教科學,但我确信偉大年久的樹木和山居,實具有精神上的治療功效。
并不是治療一塊斷骨或一方受着傳染病的皮膚的場所,而是治療一切俗念和靈魂病患的場所,如:竊盜狂、自負狂、祇知有己不知有人狂、奴役他人狂、讨債狂、統治狂、戰争狂、詩狂、惡意仇恨狂、好于人前顯耀狂、一般的頭腦不清,和種種的不道德脾氣。
三兩個中國女子 享受大自然,是一種藝術,視人的性情個性而異其趣。
并且也如别種藝術一般,極難以描寫其中的技巧。
其中一切都須出于自動,都須出于藝術天性的自動。
所以在某一時候怎樣去享受一樹一石或一景,并無規則可定。
因為沒有景緻是相同的。
凡是懂這個道理的人,不必有人教他,即會知道怎樣去享受大自然。
海芙洛.埃利斯(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