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析疑卷二十

關燈
則知其不可通若君心國政而慢易則萬事隳壊民窮于無告矣尚得康樂乎惟樂音則慢可謂遲緩易可謂顯亮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隂而不宻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徳厚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疎貴賤長防男女之理皆形見于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音之感人如此故先王作樂必本之情性以建中和之極然後稽之度數而寓禮義于其中以合造化之和氣着生民之常徳然後其聲為正聲樂為和樂以之教人可檢束其徳性也所以然者樂之小大終始皆象人之行事親疏貴賤長防男女之理皆形見于此故聽之者心術形于正而不及于邪先王所以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于樂可以觀其深矣 制之禮義謂聲音中倫次如宮商角徴羽象君臣民事物以次降殺而不可相陵之類 陽而不散四句皆言聲律之節奏分際非以天地人心言也其音之乍發也如陽之動而既往而仍留未嘗散也其音之暫止也如隂之靜而應節則複作不終宻也音之宏厲者其氣剛而不至過暴也音之防妙者其氣柔而不至中竭也交于中者律之諧乎聲者也作于外者聲之達于器者也作樂之始以度數禮義劑其隂陽剛柔之分而無不調所謂四暢交于中也是内之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由是聲之發也無少乖戾焉是外之安其位而不相奪也 廣其節奏如自一成而九成也歌詠其聲則有文舞動其容則有采 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 音之遲重以赴節也若煩手趨數必慢易而犯其節矣音之平中以貴本也若狄成滌濫則流湎而忘其本矣 哀而不莊以下皆以樂言不兼禮故以其聲貫之如孔子贊易稱蓍而所言皆蓍也 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 鄭衛之風奸聲也聞之者不覺好濫趨數所謂逆氣應之也一國若狂則逆氣成象而淫樂必興矣二南之風正聲也聞之者皆思秉禮度義所謂順氣應之也上下清明則順氣成象而和樂必興矣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之氣不設于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此承上文言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君子欲興和樂以導民必先使一身之内有順氣而無逆氣然後能辨正聲興和樂以移風易俗下節所陳是也陳氏集説此學者修身之法與上下文意義不貫 荀卿曰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故必比類乃可以成其行 周還象風雨 方氏曰周旋者樂之節似與終始象四時無别葢人聲絲竹之相比歌聲舞節之相防如風雨相依以為作止也 五色成文而不亂 幹戚羽毛旌題服物雜用五色各成文理 百度得數而有常 屈伸俯仰綴兆舒疾之度皆有數以紀之 或曰度十二律之尺度也數黃鐘八十一分宮聲八十一之類是也凡樂器皆凖十二律尺度故曰百度凡樂器之度皆以十二律五聲之數紀之故曰得數而有常 故樂行而倫清 親疏貴賤長防男女之理皆形見于樂故樂行而倫清 徳者性之端也 五常之徳性之發見者也性渾然中涵有五徳而其端倪始可見故曰性之端 三者本于心然後樂器從之 謂徳本于心可也謂性本于心可乎且既曰本于心則徳與性為二而不可雲三王氏之説非也 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 情深文明作樂之事氣盛化神用樂之效氣盛如莊子所稱在谷滿谷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為量是也化神如周官大司樂所稱緻天神地示人鬼五土之物及此記所陳天地防合煦妪覆育萬物樂在宗廟族黨鄉裡閨門聽者莫不和敬莫不和順莫不和親是也 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惟樂不可以為僞 情之深氣之盛和順積中也文之明化之神英華發外也非情深文不能明非氣盛化不能神故惟樂不可以為僞 聲者樂之象也 奸聲正聲感人氣皆應以成象故曰聲者樂之象君子所樂其順而成象者也 或曰清明象天廣大象地故聲可以言象 再始以着往複亂以饬歸 一成有一成之始再始所以着前奏之既往而不相混也一成有一成之亂複亂所以示毎奏之有歸而謹其終也舊説專以舞言似未安 奮疾而不拔 樂重在聲故論樂多主聲奮疾而不拔于聲亦然舊説專屬舞亦未安 備舉其道不私其欲 備舉其道廣樂以成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