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虛篇第二二

關燈
性,并不是龍真的聰明。

    古時候養龍,所以國中有豢龍氏,有禦龍氏。

    ”獻子說:’這二個姓氏我也聽見過,但不知道他們的來曆。

    這兩個姓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蔡墨回答說:“過去有飂國的國君叔安,他有個後代子孫叫董父,實在很喜歡龍,能設法知道龍的嗜好和要求來喂養它們,很多龍都歸順他。

    于是他就馴養龍,以此來伺候舜,舜便賜他姓董,氏豢龍,封地在鬷川,鬷夷氏是他的後代。

    因此帝舜氏時代有養龍的。

    到了夏朝,孔甲順服上帝,上帝賜給他乘坐的龍,黃河與漢水各二條,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會喂養,而又沒有找到豢龍氏。

    陶唐氏已經衰落,後來有劉累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侍奉孔甲,才有了人能喂養龍。

    于是夏朝君主孔甲嘉獎他,賜氏叫禦龍,用他來代替豕韋的後代。

    龍中一條雌的死了,劉累背地裡剁成肉醬給夏朝君主孔甲吃。

    孔甲吃了,不久又讓他再找來吃。

    劉累害怕找不到,就遷移到魯縣,範氏就是他的後代。

    ”獻子說:“現在什麼緣故沒有了?”蔡墨回答說:“事物都有掌管它的官,官要改進他管理的方法,早晚都在考慮它。

    要是一天失職,就死到臨頭,丢官不再吃俸祿。

    官要安于自己的職業,生物才會到來。

    如果消滅丢棄它們,生物就會潛藏不出,郁結不能繁殖。

    ”像這樣說來,龍既可以養又可以吃。

    可以吃的東西,不可能是神物。

    世上沒有這樣的官,又沒有董父、孔甲、劉累這樣的人,所以龍潛藏隐伏,出現稀少,出來又都駕着雲,跟人不同路,于是人就認為它是神物。

    如果保存馴龍的官,又有能當這個官的人,那麼龍,就像牛之類,怎麼會是神物呢? 【原文】 22·9以《山海經》言之,以慎子、韓子證之,以俗世之畫驗之(1),以箕子之泣訂之,以蔡墨之對論之,知龍不能神,不能升天,天不以雷電取龍,明矣。

    世俗言龍神而升天者,妄矣。

     【注釋】 (1)俗世:疑“世俗”之誤倒。

    上文有“世俗畫龍”,可證。

     【譯文】 用《山海經》的話來說,用慎子、韓非子的話來證明,用世俗畫來險證,用箕子的哭泣來考訂,用蔡墨的回答來評定,知道龍不能是神物,不能升天,天也不會用雷電來取龍,這已經很清楚了。

    社會上一般人說龍是神物而且會升天,簡直是胡說。

     【原文】 22·10世俗之言,亦有緣也。

    短書言:“龍無尺木,無以升天(1)。

    ” 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謂龍從木中升天也。

    彼短書之家,世俗之人也。

    見雷電發時,龍随而起,當雷電樹木擊之時(2),龍适與雷電俱在樹木之側,雷電去,龍随而上,故謂從樹木之中升天也。

    實者雷龍同類(3),感氣相緻,故《易》曰:“雲從龍,風從虎。

    ”又言:“虎嘯谷風至,龍興景雲起(4)。

    ”龍與雲相招,虎與風相緻,故董仲舒雩祭之法(5),設土龍以為感也(6)。

    夫盛夏太陽用事(7),雲雨幹之。

    太陽火也,雲雨水也。

    火激薄則鳴而為雷(8)。

    龍聞雷聲則起,起而雲至,雲至而龍乘之。

    雲雨感龍,龍亦起雲而升天。

    天極雷高(9),雲消複降。

    人見其乘雲則謂“升天”,見天為雷電則為“天取龍(10)”。

    世儒讀《易》文,見傳言,皆知龍者雲之類。

    拘俗人之議,不能通其說(11);又見短書為證,故遂謂“天取龍”。

     【注釋】 (1)短書:參見11·3注(1)。

    引文參見《意林》卷三引《新論》文。

     (2)擊:根據文意,疑應在“電”後。

    上文雲:“盛夏之時,雷電擊折樹木”,可證。

     (3)雷龍同類:雷為火,龍乃水蟲,不能言同類。

    故疑“雷”系“雲”之誤。

    本書《偶會篇》雲:“雲從龍,風從虎,同類通氣,性相感動”,可一證。

    下文言:“雲從龍,風從虎。

    ”又言:“虎嘯谷風至,龍興景雲起”,可二證。

    下文又言“世儒讀《易》文,見傳言,皆知龍者雲之類”,可三證。

    雲龍同類:王充認為雲是水凝成的,龍在水中生活,因此說雲、龍同類。

     (4)“又”前疑奪“傳書”二字。

    語不出《周易》,可一證。

    下文有“世儒讀《易》文,見傳言,皆知龍者雲之類”,“傳言”即承此文,可二證。

    景雲:也作“卿雲”、“慶雲”。

    一種彩雲,古人認為它是吉祥的氣,是太平的征兆。

    引文參見《淮南子·天文訓》。

     (5)雩(y*于):古代一種求雨的祭祀。

     (6)土龍:用泥土抟(tu2n團)成的龍,古人祈雨時所用。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求雨篇》中,詳細說明了一年四季天旱求雨的時日,龍的長度、條數和顔色、方位等。

     (7)太陽:這裡是個陰陽五行家的用語。

    與“少陽”相對,指最旺盛的陽氣。

    用:主持。

    用事:主事。

    這裡是統治的意思。

    太陽用事:按陰陽五行的說法,春天“少陽”統治,夏天“太陽”統治,秋天“少陰”統治,冬天“太陰”統治。

    這裡王充也沿用這個說法。

     (8)光是“火”無法“激薄”,故疑“火”之前奪一“水”字。

    本句承上文“太陽,火也;雲雨,水也”,可證。

     (9)天極:天的最高處。

    雷:根據文意,疑系“雲”之誤。

     (10)“天為雷電”的“為”,作産生講。

     (11)通:貫通,溝通。

    這裡作理解講。

     【譯文】 社會上一般人的說法,也有緣故。

    因為短書上說:“龍如果連一尺小樹那樣的憑借都沒有,就不能升天。

    ”又說“升天”,又言“小樹”,所以認為龍是從樹木中升天的。

    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