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虛篇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己知來之德(7),以喜惠王之心,是與子韋之言星徙,太蔔之言地動,無以異也。
【注釋】 (1)蛭時:根據文意,疑“時蛭”之誤倒。
(2)狸:動物名。
俗稱野貓。
(3)鼠病:鼠瘘,病名。
即頸腋部淋巴結結核。
(4)參見《淮南子·說山訓》。
(5)使:這裡作克制講。
(6)臣:根據文意,疑是衍文。
(7)德:客觀規律。
【譯文】 或許是惠王吞下螞蟥,螞蟥正好自然被排出。
人吃了活的東西在肚子裡沒有不死的,因為腹中是熱的。
剛吞下的時候,螞蟥沒有死,由于腹中熱,螞蟥翻動起來,所以腹中感覺疼痛。
一會兒螞蟥死了,腹痛也就停止。
螞蟥的本性吸血,惠王心腹的積塊,大概是瘀血。
所以吸血的蟲死了,瘀血的病也就痊愈了。
就像野貓本性吃老鼠,人得了鼠病,吞吃野貓就會自動痊愈一樣。
物類相互克制,開方配藥正是利用它們相克的特點。
吃下螞蟥病痊愈了,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人吃了活的東西在肚子裡沒有不死的,死後沒有不被排出的。
死後螞蟥被排出,怎麼能是天保祐呢!令尹看見惠王有憐憫人的品德,知道螞蟥進入人腹中肯定要死,然後被排出體外,于是又叩拜又恭賀惠王的病不會造成傷害,是要顯示自己知道未來的客觀規律,以讨惠王的心歡喜,這跟子韋說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人的話火星就會移動離開心宿,太蔔在齊景公面前吹噓自己能使地震動,沒有兩樣。
【原文】 20·6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解(1)。
家無故黑牛生白犢(2),以問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以享鬼神(3)。
”即以犢祭。
一年,其父無故而盲。
牛又生白犢。
其父又使其子問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以享鬼神。
”複以犢祭。
一年,其子無故而盲(4)。
其後楚攻宋(5),圍其城。
當此之時,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此獨以父子俱盲之故(6),得毋乘城。
軍罷圍解,父子俱視(7)。
此修善積行神報之效也(8)。
曰,此虛言也。
【注釋】 (1)解(xi8卸):通“懈”。
(2)犢(d*獨):小牛。
(3)享:用食物供奉鬼神。
(4)上言“其父無故而盲”,故疑此當言“其子又無故而盲”。
《淮南子·人間訓》“子”下有“又”字,可證。
(5)楚攻宋:指公元前595年,楚出兵攻宋一事。
距離孔子出生還有四十多年。
《淮南子·人間訓》也提到此事,不過文中“孔子”均作“先生”字樣。
(6)此:則,就。
(7)以上事參見《淮南子·人間訓》、《列子·說符》。
(8)行:德行。
【譯文】 宋國有個人喜歡做好事,祖孫三代都不懈怠。
家中不知道什麼緣故黑牛生了白犢,便去問孔子。
孔子說:“這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鬼神。
”于是立刻用白犢去祭祀。
過了一年,他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
之後,黑牛又生了一頭白犢,他父親又讓他兒子去問孔子。
孔子仍然說:“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鬼神。
”又立即用白犢去祭祀。
過了一年,他兒子的眼睛又無緣無故地瞎了。
那之後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城。
在這時候,彼此交換孩子來吃,劈開人骨來燒。
就唯獨因為他父子雙眼都瞎了的緣故,可以不登城守衛。
等楚軍退去,城的包圍解除了,他父子的眼睛一齊恢複了視力。
這就是修善積德天神報應的證明。
我認為,這是假話。
【原文】 20·7夫宋人父子修善如此,神報之,何必使之先盲後視哉?不盲常視,不能護乎?此神不能護不盲之人,則亦不能以盲護人矣。
使宋、楚之君合戰頓兵(1),流血僵屍(2),戰夫禽獲(3),死亡不還。
以盲之故,得脫不行,可謂神報之矣。
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華之、子反結言而退(4),二軍之衆,并全而歸,兵矢之刃無頓用者。
雖有乘城之役,無死亡之患(5)。
為善人報者為乘城之間乎(6)?使時不盲,亦猶不死。
盲與不盲,俱得脫免,神使之盲,何益于善!當宋國乏糧的時也,盲人之家,豈獨富哉?俱與乘城之家易子析骸,反以窮厄獨盲無見,則神報祐人,失善惡之實也。
宋人父子前偶自以風寒發盲,圍解之後,盲偶自愈。
世見父子修善,又用二白犢祭,宋、楚相攻獨不乘城,圍解之後,父子皆視,則謂修善之報,獲鬼神之祐矣。
【注釋】 (1)合戰:兩軍交鋒。
頓:通“鈍”。
(2)僵屍:死屍,這裡是死掉的意思。
(3)禽:通“擒”。
(4)華之:春秋時宋國的大臣。
結言:口頭結盟或訂約。
結言而退:根據《左傳·宣公十五年》的記載,楚軍包圍宋都九個月,兩軍相持不下,雙方主将華之與子反達成協議,各自退兵。
(5)患:憂患,災禍。
(6)“
【注釋】 (1)蛭時:根據文意,疑“時蛭”之誤倒。
(2)狸:動物名。
俗稱野貓。
(3)鼠病:鼠瘘,病名。
即頸腋部淋巴結結核。
(4)參見《淮南子·說山訓》。
(5)使:這裡作克制講。
(6)臣:根據文意,疑是衍文。
(7)德:客觀規律。
【譯文】 或許是惠王吞下螞蟥,螞蟥正好自然被排出。
人吃了活的東西在肚子裡沒有不死的,因為腹中是熱的。
剛吞下的時候,螞蟥沒有死,由于腹中熱,螞蟥翻動起來,所以腹中感覺疼痛。
一會兒螞蟥死了,腹痛也就停止。
螞蟥的本性吸血,惠王心腹的積塊,大概是瘀血。
所以吸血的蟲死了,瘀血的病也就痊愈了。
就像野貓本性吃老鼠,人得了鼠病,吞吃野貓就會自動痊愈一樣。
物類相互克制,開方配藥正是利用它們相克的特點。
吃下螞蟥病痊愈了,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人吃了活的東西在肚子裡沒有不死的,死後沒有不被排出的。
死後螞蟥被排出,怎麼能是天保祐呢!令尹看見惠王有憐憫人的品德,知道螞蟥進入人腹中肯定要死,然後被排出體外,于是又叩拜又恭賀惠王的病不會造成傷害,是要顯示自己知道未來的客觀規律,以讨惠王的心歡喜,這跟子韋說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人的話火星就會移動離開心宿,太蔔在齊景公面前吹噓自己能使地震動,沒有兩樣。
【原文】 20·6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解(1)。
家無故黑牛生白犢(2),以問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以享鬼神(3)。
”即以犢祭。
一年,其父無故而盲。
牛又生白犢。
其父又使其子問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以享鬼神。
”複以犢祭。
一年,其子無故而盲(4)。
其後楚攻宋(5),圍其城。
當此之時,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此獨以父子俱盲之故(6),得毋乘城。
軍罷圍解,父子俱視(7)。
此修善積行神報之效也(8)。
曰,此虛言也。
【注釋】 (1)解(xi8卸):通“懈”。
(2)犢(d*獨):小牛。
(3)享:用食物供奉鬼神。
(4)上言“其父無故而盲”,故疑此當言“其子又無故而盲”。
《淮南子·人間訓》“子”下有“又”字,可證。
(5)楚攻宋:指公元前595年,楚出兵攻宋一事。
距離孔子出生還有四十多年。
《淮南子·人間訓》也提到此事,不過文中“孔子”均作“先生”字樣。
(6)此:則,就。
(7)以上事參見《淮南子·人間訓》、《列子·說符》。
(8)行:德行。
【譯文】 宋國有個人喜歡做好事,祖孫三代都不懈怠。
家中不知道什麼緣故黑牛生了白犢,便去問孔子。
孔子說:“這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鬼神。
”于是立刻用白犢去祭祀。
過了一年,他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
之後,黑牛又生了一頭白犢,他父親又讓他兒子去問孔子。
孔子仍然說:“是吉祥的征兆,用它去祭鬼神。
”又立即用白犢去祭祀。
過了一年,他兒子的眼睛又無緣無故地瞎了。
那之後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城。
在這時候,彼此交換孩子來吃,劈開人骨來燒。
就唯獨因為他父子雙眼都瞎了的緣故,可以不登城守衛。
等楚軍退去,城的包圍解除了,他父子的眼睛一齊恢複了視力。
這就是修善積德天神報應的證明。
我認為,這是假話。
【原文】 20·7夫宋人父子修善如此,神報之,何必使之先盲後視哉?不盲常視,不能護乎?此神不能護不盲之人,則亦不能以盲護人矣。
使宋、楚之君合戰頓兵(1),流血僵屍(2),戰夫禽獲(3),死亡不還。
以盲之故,得脫不行,可謂神報之矣。
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華之、子反結言而退(4),二軍之衆,并全而歸,兵矢之刃無頓用者。
雖有乘城之役,無死亡之患(5)。
為善人報者為乘城之間乎(6)?使時不盲,亦猶不死。
盲與不盲,俱得脫免,神使之盲,何益于善!當宋國乏糧的時也,盲人之家,豈獨富哉?俱與乘城之家易子析骸,反以窮厄獨盲無見,則神報祐人,失善惡之實也。
宋人父子前偶自以風寒發盲,圍解之後,盲偶自愈。
世見父子修善,又用二白犢祭,宋、楚相攻獨不乘城,圍解之後,父子皆視,則謂修善之報,獲鬼神之祐矣。
【注釋】 (1)合戰:兩軍交鋒。
頓:通“鈍”。
(2)僵屍:死屍,這裡是死掉的意思。
(3)禽:通“擒”。
(4)華之:春秋時宋國的大臣。
結言:口頭結盟或訂約。
結言而退:根據《左傳·宣公十五年》的記載,楚軍包圍宋都九個月,兩軍相持不下,雙方主将華之與子反達成協議,各自退兵。
(5)患:憂患,災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