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生第十九

關燈
旨,請重釋之。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長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注〕此章言人有偏能,得其所能而任之,則天下無難矣。

    用夫無難以涉乎生生之道,何往而不通也? 〔疏〕此之三義,并釋于前,無勞重解也。

    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

     〔注〕不似人所作也。

     〔疏〕姓梓,名慶,魯大匠也。

    亦雲:梓者,官号。

    鐻者,樂器,似夾锺。

    亦言:鐻似虎形,刻木為之。

    彫削巧妙,不類人工,見者驚疑,謂鬼神所作也。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引「木」上有「大」字。

     〔釋文〕梓音子。

    慶李雲:魯大匠也。

    梓,官名。

    慶,其名也。

     〇俞樾曰:春秋襄四年左傳「匠慶謂季文子」,杜注:匠慶,魯大匠。

    即此梓慶。

    鐻音據。

    司馬雲:樂器也,似夾锺。

    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 〔疏〕魯侯見其神妙,怪而問之:汝何道術為此鐻焉?」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引作「子一何巧矣,何術以至此」。

    禦覽引書多删削,少增益,疑今本敚「巧矣」二字。

    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

    臣将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疏〕梓答雲:臣是工巧材人,有何藝術?雖複如是,亦有一法焉。

    臣欲為鐻之時,未嘗辄有攀緣,損耗神氣,必齊戒清潔,以靜心靈也。

     〔釋文〕秏呼報反。

    司馬雲:損也。

    氣李雲:氣耗則心動,心動則神不專也。

    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 〔疏〕心迹既齊,凡經三日,至于慶吊賞罰,官爵利祿,如斯之事,并不入于情田。

    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 〔疏〕齊日既多,心靈漸靜,故能非譽雙遣,巧拙兩忘。

     〔釋文〕非譽音餘。

    齊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

    當是時也,無公朝。

     〔注〕視公朝若無,則跂慕之心絕矣。

     〔疏〕辄然,不敢動貌也。

    齊潔既久,情義清虛,于是百體四肢,一時忘遣,辄然不動,均于枯木。

    既無意于公私,豈有懷于朝廷哉! 〔釋文〕辄然丁協反。

    辄然,不動貌。

    無公朝直遙反。

    注同。

    其巧專而外骨消。

     〔注〕性外之事去也。

     〔疏〕滑,亂也。

    專精内巧之心,消除外亂之事。

     〔釋文〕骨消如字。

    本亦作「滑消」。

    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

    不然則已。

     〔注〕必取材中者也。

     〔疏〕外事既除,内心虛靜,于是入山林,觀看天性好木,形容軀貌至精妙,而成事堪為鐻者,然後就手加工焉。

    若其不然,則止而不為。

     〇典案:「形軀至矣」,藝文類聚四十四引作「形區别矣」,禦覽五百七十五引作「區别見」。

     〔釋文〕成見賢遍反。

    材中丁仲反。

    則以天合天。

     〔注〕不離其自然也。

     〔疏〕機變雖加人工,木性常因自然,故以合天也。

    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注〕盡因物之妙,故乃疑是鬼神所作也。

     〔疏〕所以鐻之微妙,疑似鬼神者,隻是因于天性,順其自然,故得如此。

    此章明順理則巧若神鬼,性乖則心勞而自拙也。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引「疑」作「凝」。

    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其」下有「由」字。

    馬叙倫曰:當依江南古藏本補。

    案:馬說是也。

     〔釋文〕是與音餘。

    東野稷以禦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莊公以為文弗過也。

     〔疏〕姓東野,名稷,古之善禦人也,以禦事魯莊公。

    左右旋轉,合規之圓;進退抑揚,中繩之直。

    莊公以為組繡織文,不能過此之妙也。

     〇典案:禦覽七百四十六引作「周旋中規」。

     〔釋文〕東野稷李雲:東野,姓;稷,名也。

    司馬雲:孫卿作「東野畢」。

    以禦見賢遍反。

    下同。

    莊公李雲:魯莊公也。

    或雲:内篇曰「顔阖将傅衛靈公太子,問于蘧伯玉」,則不與魯莊同時,當是衛莊公。

     〇俞樾曰:荀子哀公篇載此事,莊公作定公,顔阖作顔淵,則為魯定公矣。

    中繩丁仲反。

    下同。

    文弗過也司馬雲:謂過織組之文也。

     〇錢大昕曰:呂氏春秋适威篇作「以為造父弗過也」。

    「文」蓋「父」之誤。

    典案:錢說是也。

    造父,周穆王臣。

    古稱善禦,故以為此。

    荀子哀公篇、韓詩外傳二、新序雜事五、家語顔回篇皆載此事,亦竝言「造父」。

    禦覽七百四十六引此文正作「造父弗過也」,尤其塙證矣。

    惟司馬注已雲「謂過織組之文也」,是其敚誤已在晉前。

    使之鈎百而反。

     〔疏〕任馬旋回,如鈎之曲,百度反之,皆複其迹。

     〔釋文〕使之鈎百而反司馬雲:稷自矜其能,圓而驅之,如鈎複迹,百反而不知止。

    顔阖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将敗。

    」公密而不應。

     〔疏〕姓顔,名阖,魯之賢人也。

    入見,莊公初不信,故密不應焉。

     〔釋文〕顔阖戶臘反。

    元嘉本作「廅」。

    崔同。

    少焉,果敗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 〔疏〕少時之頃,馬困而敗,公問顔生,何以知此?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 〔注〕斯明至當之不可過也。

     〔疏〕答:馬力竭盡,而求其過分之能,故知必敗也。

    非唯車馬,萬物皆然。

    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疏〕旋,規也。

    規,圓也。

    稽,留也。

    倕是堯時工人,禀性極巧,蓋用規矩,手随物化,因物施巧,不稽留也。

     〔釋文〕工倕音垂,又音睡。

    旋而蓋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音雞。

    司馬本「矩」作「瞿」,雲:工倕,堯工巧人也。

    旋,圓也。

    瞿,句也。

    倕工巧任規,以見為圓,覆蓋其句指,不以施度也。

    是與物化之,不以心稽留也。

    故其靈台一而不桎。

     〔注〕雖工倕之巧,猶任規矩。

    此言因物之易也。

     〔疏〕任物因循,忘懷虛淡,故其靈台凝一,而不桎梏也。

     〔釋文〕不桎之實反。

    司馬雲:閡也。

    之易以豉反。

    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帶之适也; 〔注〕百體皆适,則都忘其身也。

     〔釋文〕足屦九住反。

    要帶一遙反。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注〕是非生于不适耳。

     〔疏〕夫有履有帶,本為足為要。

    今既忘足要,履帶理當閑适。

    亦猶心懷憂戚,為有是非;今則知忘是非,故心常适樂也。

     〇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文如海本「知」作「口」。

    典案:作「口」義太淺薄,張、文本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