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生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也。
史記平準書「人徒之費拟于南夷」,漢書食貸志「拟」作「疑」;天地篇「子非夫博學以拟聖」,淮南子俶真篇作「于是博學以疑聖」,皆其比也。
顔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觞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
〔疏〕觞深,淵名也。
其狀似桮,因以為名,在宋國也。
津人,謂津濟之人也。
操,捉也。
顔回嘗經行李,濟渡斯淵,而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其便辟機巧,妙若神鬼。
顔回怪之,故問夫子。
〇典案:禦覽七百六十八引「吾」作「回」,「淵」作「泉」,唐人避高祖諱改之也;三百九十五引作「淵」,當是别本。
「濟」,三百九十五引作「遊」。
〔釋文〕操舟七曹反。
下章同。
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
善遊者數能。
〔注〕言物雖有性,亦須數習而後能耳。
〔疏〕顔回問:可學否?答曰:好遊涉者數習則能。
夫物雖禀之自然,亦有習以成性者。
〇典案:「善遊者數能」,文不成義。
注「亦須數習而後能耳」,是郭所見本作「數習而後能也」。
疑今本「數」下敚「習而後」三字。
白帖十一引正作「數習而後能」,與郭注合,是其證。
列子黃帝篇此上有「能遊者可教也」,疑莊子脫之。
〔釋文〕數能音朔。
注、下同。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 〔注〕沒人,謂能鹜沒于水底。
〔疏〕注雲,謂鹜沒水底。
鹜,鴨子也。
謂津人便水,沒入水下,猶如鴨鳥沒水,因而捉舟。
〔釋文〕鹜音木,鴨也。
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竝作「昏」。
所要一遙反。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
」 〔注〕夫欲養生全内者,其唯無所矜重也。
〔疏〕夫射者之心,巧拙無二,為重于外物,故心有所矜,隻為貴重黃金,故内心昏拙,豈唯在射,萬事亦然。
稅反。
李尋恚反、信醉反,或蘇忽反。
帚也。
亦何聞于夫子絕句。
」,雲:匿也。
視其羸瘦在後者,匿着牢中養之也。
威公曰:「何謂也?」 〔疏〕未悟田開之言,故更發疑問。
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
〔疏〕姓單,名豹,魯之隐者也。
巖居飲水,不争名利,雖複年齒長老,而形色不衰。
久處山林,忽遭餓虎所食。
〔釋文〕單豹音善。
李雲:單豹,隐人姓名也。
而水飲元嘉本作「飲水」。
〇馬叙倫曰:「水」當依禦覽七百二十作「谷」,淮南人間訓亦作「谷」。
典案:馬說是也。
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熱之病以死。
〔疏〕姓張,名毅,亦魯人也。
高門,富貴之家也。
縣薄,垂簾也。
言張毅是流俗之人,追奔世利,高門甲第,朱戶垂簾,莫不馳驟參谒,趨走慶吊。
形勞神弱,困而不休,于是内熱發背而死。
〇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高」上有「見」字。
典案:劉本是也。
淮南子人間篇「張毅好恭,過宮室廊廟必趨,見門闾聚衆必下」,即用此事。
文雖各異,「門闾」上有「見」字,可為旁證。
又案:「無不走也」,文選幽通賦注引作「無不趨義也」。
〔釋文〕縣音玄。
〇典案:文選幽通賦注、禦覽七百二十引「縣」作「懸」,古今字。
薄司馬雲:簾也。
無不走也司馬雲:走,至也。
言無不至門奉富貴也。
李雲:走,往也。
〇俞樾曰:「無不走也」,語意未明。
司馬雲,走,至也。
言無不至門奉富貴也。
亦殊迂曲。
「走」乃「趣」之壞字。
文選幽通賦李注引此文曰「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趣義也」,字正作「趣」,但衍「義」字耳。
呂覽必已篇曰「張毅好恭,門闾帷薄聚居衆無不趨」,高注曰:過之必趨。
淮南人閑篇曰「張毅好恭,過宮室廊廟必趨,見門闾聚衆必下,厮徒馬圉,皆與伉禮,然不終其壽,内熱而死」,其義更明。
莊子文不僃,故學者莫得其解。
豹養其内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
」 〔注〕夫守一方之事至于過理者,不及于會通之适也。
鞭其後者,去其不及也。
〔疏〕單豹寡欲清虛,養其内德,而虎食其外;張毅交遊世貴,養其形骸,而病攻其内以死。
此二子各滞一邊,未為折中,故并「不鞭其後」也。
〔釋文〕去其起呂反。
節,袵席之上,恣其淫蕩,動之死地,萬無一全。
舉世皆然,深為罪過。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取」作「最」。
禦覽四百五十九引「過也」上有「知之」二字,義較長。
〔釋文〕袵而甚反。
徐而鸩反。
李雲:卧衣也。
鄭注禮記雲:卧席也。
動皆之死地一本無「地」字。
不冒音墨。
車也。
聚偻,棺椁也。
為彘謀者,不如置之圈内,食之糟糠,不用白茅,無勞彫俎。
自為謀,則苟且生時有乘軒戴冕之尊,死則置于棺中,載于楯車之上,則欲得為之。
為彘謀則去白茅、彫俎,自為謀則取于軒冕楯車,而異彘者何也?此蓋颠倒愚癡,非達生之性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潛夫本「所異」上有「其」字。
〔釋文〕為彘于僞反。
下「自為」、「為彘」同。
食以音嗣。
穅音康。
糟音遭。
錯之七故反,置也。
又如字。
本又作「措」。
腞音直轉反以象菲帷帱尉也」。
「柳」、「蒌」、「縷」、「偻」,并字異而義同。
呂氏春秋節喪篇「偻翣以督之」,其字亦作「偻」。
釋文所引或說,以「偻」為蒌翣字,是也。
餘說皆失之。
悶之貌。
既見鬼,憂惶而歸,遂成病患,所以不出。
〔釋文〕去反一本作「公反」。
诶于代反。
郭音熙。
說文雲:可惡之辭也。
李呼該反。
一音哀。
诒吐代反。
郭音怡。
李音台。
司馬雲:懈倦貌。
李雲:诶诒,失魂魄也。
數日所主反。
司馬本作「數月」。
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則自傷,鬼惡能傷公? 〔疏〕姓皇子,字告敖,齊之賢人也。
既聞公有病,來問之,雲:公妄系在心,自遭傷病;鬼有何力,而能傷公?欲以正理,遣其邪病也。
〔釋文〕皇子告敖如字。
司馬雲:皇,姓。
告敖,字;齊之賢士也。
〇俞樾曰:廣韻六止「子」字注:複姓十一,莊子有皇子告敖。
則以「皇子」為複姓。
列子湯問篇末載锟鋙劍火浣布事,雲「皇子以為無此物」,殆即其人也。
〇典案:禦覽三百九十一引「敖」作「傲」。
鬼惡音烏。
夫忿滀之氣,散而不反,則為不足; 〔疏〕夫人忿怒,
史記平準書「人徒之費拟于南夷」,漢書食貸志「拟」作「疑」;天地篇「子非夫博學以拟聖」,淮南子俶真篇作「于是博學以疑聖」,皆其比也。
顔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觞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
〔疏〕觞深,淵名也。
其狀似桮,因以為名,在宋國也。
津人,謂津濟之人也。
操,捉也。
顔回嘗經行李,濟渡斯淵,而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其便辟機巧,妙若神鬼。
顔回怪之,故問夫子。
〇典案:禦覽七百六十八引「吾」作「回」,「淵」作「泉」,唐人避高祖諱改之也;三百九十五引作「淵」,當是别本。
「濟」,三百九十五引作「遊」。
〔釋文〕操舟七曹反。
下章同。
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
善遊者數能。
〔注〕言物雖有性,亦須數習而後能耳。
〔疏〕顔回問:可學否?答曰:好遊涉者數習則能。
夫物雖禀之自然,亦有習以成性者。
〇典案:「善遊者數能」,文不成義。
注「亦須數習而後能耳」,是郭所見本作「數習而後能也」。
疑今本「數」下敚「習而後」三字。
白帖十一引正作「數習而後能」,與郭注合,是其證。
列子黃帝篇此上有「能遊者可教也」,疑莊子脫之。
〔釋文〕數能音朔。
注、下同。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 〔注〕沒人,謂能鹜沒于水底。
〔疏〕注雲,謂鹜沒水底。
鹜,鴨子也。
謂津人便水,沒入水下,猶如鴨鳥沒水,因而捉舟。
〔釋文〕鹜音木,鴨也。
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竝作「昏」。
所要一遙反。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
」 〔注〕夫欲養生全内者,其唯無所矜重也。
〔疏〕夫射者之心,巧拙無二,為重于外物,故心有所矜,隻為貴重黃金,故内心昏拙,豈唯在射,萬事亦然。
稅反。
李尋恚反、信醉反,或蘇忽反。
帚也。
亦何聞于夫子絕句。
」,雲:匿也。
視其羸瘦在後者,匿着牢中養之也。
威公曰:「何謂也?」 〔疏〕未悟田開之言,故更發疑問。
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
〔疏〕姓單,名豹,魯之隐者也。
巖居飲水,不争名利,雖複年齒長老,而形色不衰。
久處山林,忽遭餓虎所食。
〔釋文〕單豹音善。
李雲:單豹,隐人姓名也。
而水飲元嘉本作「飲水」。
〇馬叙倫曰:「水」當依禦覽七百二十作「谷」,淮南人間訓亦作「谷」。
典案:馬說是也。
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熱之病以死。
〔疏〕姓張,名毅,亦魯人也。
高門,富貴之家也。
縣薄,垂簾也。
言張毅是流俗之人,追奔世利,高門甲第,朱戶垂簾,莫不馳驟參谒,趨走慶吊。
形勞神弱,困而不休,于是内熱發背而死。
〇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高」上有「見」字。
典案:劉本是也。
淮南子人間篇「張毅好恭,過宮室廊廟必趨,見門闾聚衆必下」,即用此事。
文雖各異,「門闾」上有「見」字,可為旁證。
又案:「無不走也」,文選幽通賦注引作「無不趨義也」。
〔釋文〕縣音玄。
〇典案:文選幽通賦注、禦覽七百二十引「縣」作「懸」,古今字。
薄司馬雲:簾也。
無不走也司馬雲:走,至也。
言無不至門奉富貴也。
李雲:走,往也。
〇俞樾曰:「無不走也」,語意未明。
司馬雲,走,至也。
言無不至門奉富貴也。
亦殊迂曲。
「走」乃「趣」之壞字。
文選幽通賦李注引此文曰「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趣義也」,字正作「趣」,但衍「義」字耳。
呂覽必已篇曰「張毅好恭,門闾帷薄聚居衆無不趨」,高注曰:過之必趨。
淮南人閑篇曰「張毅好恭,過宮室廊廟必趨,見門闾聚衆必下,厮徒馬圉,皆與伉禮,然不終其壽,内熱而死」,其義更明。
莊子文不僃,故學者莫得其解。
豹養其内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
」 〔注〕夫守一方之事至于過理者,不及于會通之适也。
鞭其後者,去其不及也。
〔疏〕單豹寡欲清虛,養其内德,而虎食其外;張毅交遊世貴,養其形骸,而病攻其内以死。
此二子各滞一邊,未為折中,故并「不鞭其後」也。
〔釋文〕去其起呂反。
節,袵席之上,恣其淫蕩,動之死地,萬無一全。
舉世皆然,深為罪過。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取」作「最」。
禦覽四百五十九引「過也」上有「知之」二字,義較長。
〔釋文〕袵而甚反。
徐而鸩反。
李雲:卧衣也。
鄭注禮記雲:卧席也。
動皆之死地一本無「地」字。
不冒音墨。
車也。
聚偻,棺椁也。
為彘謀者,不如置之圈内,食之糟糠,不用白茅,無勞彫俎。
自為謀,則苟且生時有乘軒戴冕之尊,死則置于棺中,載于楯車之上,則欲得為之。
為彘謀則去白茅、彫俎,自為謀則取于軒冕楯車,而異彘者何也?此蓋颠倒愚癡,非達生之性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潛夫本「所異」上有「其」字。
〔釋文〕為彘于僞反。
下「自為」、「為彘」同。
食以音嗣。
穅音康。
糟音遭。
錯之七故反,置也。
又如字。
本又作「措」。
腞音直轉反以象菲帷帱尉也」。
「柳」、「蒌」、「縷」、「偻」,并字異而義同。
呂氏春秋節喪篇「偻翣以督之」,其字亦作「偻」。
釋文所引或說,以「偻」為蒌翣字,是也。
餘說皆失之。
悶之貌。
既見鬼,憂惶而歸,遂成病患,所以不出。
〔釋文〕去反一本作「公反」。
诶于代反。
郭音熙。
說文雲:可惡之辭也。
李呼該反。
一音哀。
诒吐代反。
郭音怡。
李音台。
司馬雲:懈倦貌。
李雲:诶诒,失魂魄也。
數日所主反。
司馬本作「數月」。
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則自傷,鬼惡能傷公? 〔疏〕姓皇子,字告敖,齊之賢人也。
既聞公有病,來問之,雲:公妄系在心,自遭傷病;鬼有何力,而能傷公?欲以正理,遣其邪病也。
〔釋文〕皇子告敖如字。
司馬雲:皇,姓。
告敖,字;齊之賢士也。
〇俞樾曰:廣韻六止「子」字注:複姓十一,莊子有皇子告敖。
則以「皇子」為複姓。
列子湯問篇末載锟鋙劍火浣布事,雲「皇子以為無此物」,殆即其人也。
〇典案:禦覽三百九十一引「敖」作「傲」。
鬼惡音烏。
夫忿滀之氣,散而不反,則為不足; 〔疏〕夫人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