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解頤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姑媚周姜以盡婦道下能示法于婦而大姒又繼其美徳之音是大姒之徳亦大任之徳也大任以敬徳而生文王大姒以美徳而百斯男則文王于此夫何憂哉
二章
先神而後人尊卑之序也先家而後國親疏之殺也誠以事神而神無不格誠以治人而人罔不孚此所謂接神人各以其道也
三章
雝雝者和之至也所以為治人之本也肅肅者敬之至也所以為事神之本也不顯自其在己者言之亦臨則指其在神者而言也無射自其在人者言之亦保則指其在己者而言也已之所處雖在于幽隠而心之戒懼則常若有臨之者人之于我雖無所厭射而心之操存則常若有所守焉所以為純亦不已之實也
四章
戎疾不殄難之自外至者聖賢有所不能必也烈假不瑕徳之由中出者聖賢未嘗不自安也不聞亦式其知生知不思而得故稽之往古而不謬也不諌亦入其行安行不勉而中故質之當今而無疑也此所以為性與天合也
五章
成人之所以有徳小子之所以有造以古人之無斁也古之人謂誰指文王而言也夫惟文王有不已之誠是以斯士皆有俊又之美也
皇矣首章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言其威命之顯也監觀四方求民之莫言其主宰之公也彼夏商之政既失其道天之絶之也久矣故求之四方之國其未得之也則于是而尋究之于是而謀度之其既得之也複于是而耆定之于是而增大之乃眷然顧視西土以此岐周之地與大王為居宅焉然則天豈私我有周哉其眷周也即所以求民之安定也
二章
上章此維與宅一此字指岐周而言此章八其字複指岐周而言岐周本險阻山林之地大王居之而民之歸者益衆于是競刋除之所作而拔之屏而去之者是其地之菑而翳者也所修而理之平而治之者是其地之灌而栵者也所啟而拓之辟而開之者是其地之柽而椐也所攘而去之剔而剪之者是其地之檿而拓也檿拓美材可以養蠶非可刋除者也惟穿剔去其繁冗而已然則作屏修平啓辟皆所以刋除其木而攘之剔之又所以成長其木也大王之遷于岐非人力所能為也乃上帝遷此明徳之君使之内治既修則逺夷自遁逺夷既遁則國勢益張而又以為有明徳以治其外不可無賢妃以助其内也故又立之配焉凡此皆天之所以厚我有周也
三章
王業之成雖在于武王得天下之時而天命之定已見于泰伯讓王季之日泰伯讓焉而無迹王季受之而無愧此王業之所由基也文王創造于前武王繼續于後此王業之所由成也泰伯當立而不立文王可為而不為故皆謂之至徳非王季之友無以成泰伯之志非武王之孝無以成文王之功武王之孝易知也王季之友難知也此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笃其慶載錫之光詩人所以再三歎詠于王季也
四章
帝度其心使之能權也夫惟能權故能受泰伯之讓而笃周家之慶也其徳之清靜者體之所以立克明以下六者又其用之所由着克明者其徳足以知人克類則明之察也克長者其徳足以長人克君則長之大也克順者其徳足以和民克比則順之至也此章専美王季之徳故言之特詳至于文王則但言其徳之靡悔而已然謂之靡悔則其徳之純一無間亦可見矣惟其徳之無間是以其福之無窮也
五章
人心必有所畔而後有所援必有所歆而後有所羨畔者疎而離之援者親而附之也歆者欲之動乎中羨者心之慕乎外也斯二者皆溺于人欲之流者也文王無是二者葢天實使之而非人力勉強之所能也故能先知先覺以造道之極焉宻之敢拒大邦不知有事大之禮也侵阮徂共不知有恤小之義也此天理之所當怒而王法之所當誅也故赫怒整兵以遏其衆則其伐宻也初非有所畔也其救阮也初非有所援也兵之所在陵曰我陵池曰我池初非利其土地人民而有所歆羨也此所以能厚周家之福而荅天下之心也
六章
依其在京言文王安然在周之京猶所謂居其所不動也夫聖人豈有利天下之心哉其侵自阮疆也亦因其可怒者而怒之耳然文王以聖人之徳當方伯之任則諸侯之人民即吾之人民也諸侯之土地即吾之土地也兵之所至罪人斯得而孰敢陳兵于陵以拒我飲水于泉以抗我哉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都焉以山言之則在岐之陽以水言之則在渭之将此萬邦之所方向下民之所歸往也而其勢之盛已勃然不可禦矣
七章
不大聲以色言其徳之不形也不長夏以革言其功之無迹也不識則不至于作其明不知則不至于作其聰言一循乎天理之自然而與天同體也仇方其所雠者也兄弟其所友者也詢仇方而知崇之不可以不伐同兄弟而知兵之不可以不戒于是以伐崇墉焉葢亦怒其所可怒而莫非順帝之則也
八章
閑閑然徐緩言設而不用也言言然高大言縱而未攻也連連則相續而不絶也安安則詳審而不暴也是類是祃昭其罪于神也是緻是附敷是徳于人也此四方之所以莫敢侮也茀茀然強盛則非徐緩之比矣仡仡然堅壯則猶負固不服也于是伐以聲其罪肆以奮其力絶以殄其祀忽以滅其國則天誅不留而罪人斯得矣此四方之所以莫敢拂也
靈台首章
望氛祲察災祥憂民之憂也時觀遊節勞佚樂民之樂也台而謂之靈神之也曷為乎神之以其不終日而成也不終日而成果文王之心乎非然也文王之心固戒以勿亟而斯民之心則自如子來也然則勿亟者聖人愛民之仁而子來者斯民事上之忠也
二章
台下有囿則從而謂之靈囿囿中有沼則從而謂之靈沼王而時在靈囿也則見其鹿之攸伏言其性之适也見其鹿之濯濯言其體之充也見其鳥之翯翯言其色之潔也此飛走者樂其為飛走也王而時在靈沼也則既見其魚之牣而其多可知也複見其魚之躍而其适可知也此鱗介者亦樂其鱗介也
總論
前二章言靈台之遊觀後二章言辟雍之教育遊觀而言其物之盛者以見涵育長養之有素也教育而言其樂之和者以見鼔舞作興之有術也然則台池鳥獸之樂固與百姓共之而鐘鼔之樂又将與賢者共之也
下武首章
聖人興王之業非先後固無以基之于前而先後在天之神非聖人亦無以配之于下葢一代興王之業必世徳之相承有以基之于其始而後聖徳之受命有以成之于其終也周之王業自文王而始着自武王而始成是文王武王實造周矣然推原其始則文王之前固有王季也王季之前又有太王也謂王業之所基不在于是而可乎夫惟太王王季文王既沒而其精神上與天合也是以武王繼之實能配彼在天之靈于鎬京則武王之繼三後謂非王業之所成而可乎詩人于此原其始而推本于三後要其終而歸功于武王則夫任繼述之責者其必知所法矣
二章
此章二配字不同王配于京是以下而對乎上之辭永言配命是以人而合乎天之辭有以配對于下而已之徳既與先王而為一有以配合乎天而已之心複與天理而為一此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天下之法也然則王者之信豈可以他求哉亦在乎求世徳配天命而已葢世徳皆實心之形着而天命即實理之流行既有以配對于先王複有以配合乎天命則王者之徳着于下而天下之心應乎上上下交孚而其為信也成矣
三章
求世徳配天命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其信之可法正以其孝之可法也長言孝思而不忘者一飲食之頃而如見于羮一坐作之頃而如見于牆一陟降之頃而如見于庭無一處之不然亦無一時之不然也若有時而忘之則是勉強矯僞之所為也而豈足為天下之法哉
五章
繩祖武者欲後人繼武王之迹也武王之道惟信與孝而已然武王之信乃王者之大信固非暫焉作辍之所能武王之孝乃天下之達孝尤非暫焉勉強之所能也然則如之何曰法武王之信在乎天命之永配法武王之孝在乎世徳之是求如是而不受天之祐者未之有也
文王有聲首章
文王惟有安天下之心故能成安天下之功惟其有安天下之功故能有高天下之譽即其聲之大而知其功之盛即其功之盛而知其心之勤此文王之所以為克君也
二章
大命自文王而始集故武功自文王而始成伐崇所以除天下之暴作豐所以立天下之本有以除天下之暴則人心服有以立天下之本則人心歸此文王之所以克君也
三章
遹追來孝文王之孝也永言孝思武王之孝也文王之孝有以追先人之志武王之孝有以成文王之功此周之王業所以盛也
五章
豐水東注言其水勢之順也四方攸同言其人心之合也即水勢之順而有以見神禹之功即人心之合而有以見武王之徳武王因人心之合而益有以盡其君道之隆則不惟近無愧于文王而且逺無愧于神禹矣
六章
四方攸同皇王維辟見武王之盡君道也鎬京辟雍無思不服見武王之盡師道也君以治之而四方無不于此乎攸同師以教之而四方無不于此乎心服則其尚徳而不尚力于此亦可見矣
七章
武王之遷鎬非以狥一己之私也必考之于蔔以定其宅焉惟龜為能緻其決惟武王為能成其事則武王之遷固将上以承天意下以順民心前以承先王之志後以開無窮之基信乎其克君也哉
八章
豐水則有芑矣而武王豈無所事乎水之流不窮則其生物亦無窮也聖人之徳無窮則其善後亦無窮也于孫謀曰诒則所以遺之者至矣于翼子曰燕則所以安之者至矣彼苟一時之安而不為悠久之計者又惡足以語此哉
生民三章
牛羊之腓防之以其股也鳥之覆防之以其翼也人之防伐平林則又收而置之懐抱也人與我同類者也物與我異類者也而無不有愛防之意以見天之所生固非人之所能棄也實覃實訏言其形之大也厥聲載路言其聲之大也此稷之所以異于人也于是始收而養之則亦知其受命于天而不可以常兒待之矣
五章
後稷之穑其種雖降于天其相之實在于己苟不能緻其人力之助則豐草之不茀嘉谷必不能與之而并生矣實方實苞自其漬種時言之也實種實褎自其始苖時言之也實發實秀自其始穟時言之也實堅實好自其始實時言之也實颍實栗自其實熟而收成時言之也自種而苗自苖而秀自秀而實無所往而不緻其人力之助此稷之播種所以大有功于斯民而有邰之封所以享無窮之報也
六章
稷之降種其名不一而此獨以秬秠穈芑言者自其種之事而可以供祭祀者言之也秬秠可以供郁鬯穈芑可以供粢盛故降之于民使得以徧種之種焉而成成焉而獲獲焉而任負以歸于是為鬯酒以降神為粢盛以享神此自其始封時言之也
七章
所舂而揄者即此秬秠也所簸而蹂者即此穈芑也浸于盆而淅之其聲叟叟然盛于甑而烝之其氣浮浮然将以釀郁鬯之酒供簠簋之酒備三酒五齊之獻也物既備矣于是而載謀則蔔日擇士之無不善也于是而載惟則齊戒具修之無不至也取蕭祭脂宗廟之祭也取羝以軷行道之祭也諸侯之祭莫大于宗廟有朝聘之事則軷祭焉上自宗廟下至軷祭悉舉之矣或取肉傅火而燔之或取肉貫之加火而烈之四者皆祭祀之事凡此者皆所以興來嵗而繼往嵗也
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