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劄卷二

關燈
,所謂車右也。

    此正與月令「王乃親載耒耜,指之于參保介之禦間」相合。

    朱子又以保介為農官之副,必謂車右,與勸農定無關耳。

    殊不悟車中四顧,遂呼車右而詠歎之,亦無不可。

    不然,群臣百官,亦何必皆司農司啬,而矢口咨茹若是?且農官亦幾見名保介者?主臣 謹奉教。

    臣工小毖詩皆不用義盡處為韻。

    如臣工詩「來咨來茹」與「如何新畬」合,「明昭上帝」與「奄觀铚艾」合。

    小毖詩「莫予荓蜂」與「肇允彼桃蟲」合,「拚飛惟鳥」與「予又集于蓼」合。

    漢铙歌樂府曲與烏生八九子相和歌辭等用韻比視此。

    主臣 謹奉教。

    生民篇末章:于豆于豋,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豋、升韻,「歆」不韻。

    「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祀、悔韻,今又不韻,實「今」、「歆」隔合也。

    後銘頌比視此。

    野有蔓草章三韻合。

    零露溥,平也。

    清揚婉上也。

    适我願。

    去也。

    正月篇「又窘陰雨,乃棄爾輔,将伯助予」,民勞篇「迄可小安,無俾正反,是用大谏。

    」皆同。

    後詞賦歌曲比視此。

    主臣 謹奉教。

    桑柔篇畢辘轳韻,如「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将采其劉,瘼此下民。

    」「柔」與「劉」合,「旬」與「民」合也。

    若其卒章,則又異是。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

    涼曰不可,覆背善詈。

    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凡六句,似通不韻者,故朱子亦竟不能合耳。

    按之,則「戾」與「詈」合,「可」與「歌」合,此又扇對隔合,與辘轳不同。

    然又與「卬盛于豆」章隔合異矣。

    考古字,「歌」字作「可」,故「可」亦音歌。

    主臣 謹奉教。

    烈文篇首章烈文辟公,錫茲祉福。

    惠我無強,子孫保之,以公疆合,是首一句用韻者。

    次章「無封靡于爾邦,惟王其崇之。

    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以「邦」與「皇」合,「崇」與「功」合,又是交股用韻者。

    此在古合中又一變格。

    主臣謹奉教。

    烈文篇末章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

    于乎!前王不忘。

    前四句以「之」助韻,與我将篇同格。

    末一句「王」與「忘」句中「藏」韻,與東漢太學中諸謠同格。

    主臣 謹奉教。

    載見篇半前比一句一用韻,即漢柏梁詩格。

    半後比三句一用韻,即秦人功德碑格。

    主臣謹奉教。

    潛詩比二句一換合,即六朝詩東飛伯勞歌格。

    主臣 謹奉教。

    「何彼秾矣」與「曷不肅雍」隔合,「唐棣之華」與「王姬之車」隔合,此辘轳合法。

    但「華」當合「敷」,朱子獨不合「華」、「車」二音。

    初惑之,既讀朱子語類有雲:合韻以頭韻為則。

    設如有女同車是頭韻,則次句顔如舜華當合敷如何彼秾矣、唐棣之華是頭韻,則華讀本音,而以王姬之車車字讀尺奢,彼以華、車本「奢」音故耳。

    殊不悟古文「華」無讀「嘩」者。

    爾雅雲:「華,荂也。

    江東呼華為荂,音敷。

    」釋文雲:古讀華為敷。

    故鄭風「顔如舜華,佩玉瓊琚」,楚辭「折疏麻兮瑤華,将以遺兮離居」,可驗也。

    若「車」字,則古從無讀「尺奢」者。

    易雲「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國策歌雲「食無魚,出無車」,淳于禳田辭雲「洿邪滿車,洋洋有餘」,皆從「車」音。

    故劉熙釋車雲:「古者曰車,聲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

    今曰車,讀尺奢,舍也,行者所處若居舍也。

    」亦以古曰居,今始曰尺奢耳。

    若韋昭曰:「車字從漢始有居音」,此是妄語,朱子語類未是也。

    但困學紀詩謂朱子集傳并注二音,以音敷為先。

    考今本集傳并無此。

    主臣 毛詩合韻舊欲通輯之入韻錄一書,今不能之矣。

    曾與寫官辨「莫往莫來」詩,多所去反,故其語頗晰,凡八九劄。

    今略其旨,存六劄,但其所引複則不遺之矣。

    予謂「來」之與「思」,灰之與支也。

    「灰」以韻之轉而從支,以灰之韻絕,皆支音也。

    此不必讀「來」為「犁」耳。

    然古有易「來」為「犁」文者,此不可通矣。

    謹奉教。

    集傳凡「來」字俱合「犁」字,或間有不合,則以「來」本入灰韻,故遇他有灰韻者,則祗從「來」字本音不合。

    故「終風且霾」,第音「霾」為「埋」,不合「貍」,且不合「惠然肯來」「來」字。

    此皆以「來」本灰韻,無俟轉合耳。

    「走」則謂「來」字本音祗有「犁」音,無所謂合也,直讀犁矣。

    縱遇他字入灰韻,如「霾」字者,亦直轉合從犁音。

    其以「來」為灰韻者,則後起之謬耳。

    左傳:于思于思,棄甲複來。

    吳鼓吹曲:「啟皇基,垂将來。

    」穆天子傳:「道裡悠遠,山川間之。

    将子無死,尚能複來。

    」直讀「犁」,讵獨此詩矣。

    主臣 謹奉教。

    匡衡歌:「無說詩,匡鼎來。

    魏武氣出唱,敬神齊,道自來。

    」主臣 謹奉教。

    太公六韬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黃帝巾機銘雲:「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将來。

    」樂府黃淡思歌:「歸歸黃淡思,逐郎還去來。

    」此四字五字,詩句俱爾。

    且有六七字至長句,如楚詞九歌雲:「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柏梁詩雲:「日月星辰昭四時,骖駕驷馬從梁來。

    龐士元于忽操束王良之手兮,後車載之前行。

    險既以覆兮,後逐逐其猶來。

    」此何也?主臣 謹奉教。

    「來」字讵翅讀「犁」?即有竟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