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禮器

關燈
他們集體作一個揖就算了事。

    這都是以少為貴的例子。

     禮在有的時候是以大為貴。

    例如宮室的規模,器皿的尺寸,棺撐的厚薄,墳頭的大小,這些都是大者為貴。

    但是,禮在某些時候又是以小為貴。

    例如宗廟之祭,尊者獻屍用較小的爵,賤者獻屍用較大的散;屍入之後,屍尊,舉起奠解;主人卑,舉起角杯而飲。

    諸侯中的子爵男爵在宴飲賓客時,擊是最大的酒器卻放在門外,壺是較大的酒器就放在門内,瓦俪最小,是國君和客人酬醉所用,就放在堂上。

    這都是以小為貴的例子。

     禮在有的時候是以高為貴。

    例如,天子的堂高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又如,隻有天子、諸侯的大門是高大的宮網,大夫、士則絕對不可。

    這都是以高為貴的例子。

    禮在有的時候又是以低為貴。

    例如,天子祭天,祭禮并不在高壇上舉行,而是在壇下掃地而祭。

    又如,天子、諸侯的酒杯不用托盤,大夫的酒杯則用托盤,士的酒杯要用高腳托盤。

    這是以低為貴的例子。

     禮在有的時候是以文飾為貴。

    例如,天子穿的龍袍有九種圖案,諸侯的祭服隻能有七種、五種或三種圖案,大夫隻能有一種黑青相間的張形圖案,至于士穿的衣服,沒有任何圖案,隻是上身玄衣,下身淺绛色之裳而已。

    又如,天子頭戴的冕,有用朱、綠二色編織的絲繩用來穿玉,垂旎十二條,而諸侯之冕僅垂旎九條,上大夫七條,下大夫五條,士三條。

    這是以文飾為貴的例子。

    禮在有的時候又是以樸素為貴。

    例如,祭天時天子所穿的大裘不叫露出來,在父親的面前不須裝模作樣,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琢,作為上等祭品的肉汁不加任何調料,祭天用的大格樸素無華,上面隻鋪一層蒲席,牛形的酒尊是用粗布覆蓋,勺子也隻用本色的木頭來做。

    這是以樸素為貴的例子。

     孔子說:“禮,不可以不加以審察。

    禮有種種不同,該減少的不能增加,該增加的也不能減少。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禮要注意相稱。

    禮之所以有以多、大、高、?文為貴者,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向外界炫耀的。

    王者的道德發揚,普及萬物,統領的事情又千頭萬緒,無所不包,像這樣,能不以多、大、高、文為貴嗎?所以君子就樂于向外界炫耀。

    禮之所以有以少、小、下、素為貴者,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表示内在之德的。

    内在之德所具有的密緻精微程度,遍觀天下所有之物,沒有一件可以與之匹配的,這樣的話,能不以少、小、下、素為貴嗎?所以君子就格外注意内心的修養。

    古代的聖人,既注重内心的修養,也樂于對外的炫耀,有時候以少、小、下、素為貴,有時候又以多、大、高、文為貴。

    所以先王在制禮時,該少的不能讓多,該多的不能讓少,追求的目标就在于一個相稱。

    由此看來,大夫以上的貴族用太牢作為祭品,與身份相稱,這就叫合禮;士用太牢作為祭品,與身份不相稱,這就叫盜竊。

    管仲身為大夫,卻使用镂花鑲玉的篡,系着朱紅的帽帶,住室鬥拱上雕刻着山形圖案,梁上的短柱刻着水草,君子認為這是過分,膺用了天子諸侯之禮。

    齊國的晏子也是大夫,他祭祀祖先時用的豬蹄膀太小,連一平碗也不到,穿戴着洗過的舊衣帽就去朝君,君子認為這是小氣,不合乎大夫的身份。

    由此看來,君子行禮,不可不慎。

    因為禮是規範人們生活的綱紀,如果綱紀散亂,那麼人們的生活也就亂套了。

    孔子說:‘作為一個知禮的人,打仗則必勝,祭祀則必定得到保佑。

    ’就是因為他深刻領會了卒要相稱的道理。

    ” 君子說:“祭祀的本意在于思親,不在于祈福;祭祀都有一定的時間,不能說提前舉行就好;祭祀用的禮器玉帛都有一定的規’格,不能一味追求高大;舉行冠禮、婚禮,察告祖先是應該的,但也不須為此而另行祭祀;祭祀所用的犧牲不可全都追求肥大,供品也不可全都追求數量。

    ”孔子說:“減文仲怎麼能說是懂禮的人呢?夏父弗纂颠倒了宗廟祭祀的順序,他作為四朝元老也不加阻止。

    而且在竈神面前舉行播柴之祭也是驢唇不對馬嘴。

    須知竈神是一位發明了炊器的老婦,在祭竈神時,隻要把供品放在盆裡、酒放入瓶内就行了。

    ” 所謂禮,就好比是人的身體。

    身體如有缺陷,君子就把他叫做殘疾人。

    禮如果用得不當,就好比人體有殘疾一樣。

    禮有時以大、以多為貴,有時以小、以少為貴,有時以高、以文為貴,有時以素、以下為貴。

    以大、以多為貴者就不可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