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禮運
關燈
小
中
大
堂下,同時要陳列犧牲,備齊鼎姐,安排各種樂器,精心拟制飨神之辭和神佑之辭,用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臨。
通過祭祀中的種種禮儀,或表示規範君臣的關系,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惠,或表示夫婦各有自己應處的地位。
這樣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賜福。
拟定祝辭中的種種美稱,設置玄酒以祭神,先将牲的血毛獻進,再将生肉載于姐上進獻,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獻上。
主人主婦親踐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獻過酸酒,又獻酸酒,獻過烤肉,又獻烤肝。
國君與夫人向神交替進獻,使祖先的靈魂感到快慰,這就叫子孫的精神和祖先的靈魂在冥冥之中相會。
祭祀進行到向今人獻食時,就把方才獻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镬裡合煮,直到煮熟,然後區别犬采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該放的容器裡,以招待來賓和自家兄弟。
祝的祝辭要表達主人對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辭也充溢着對子孫的愛護之心,這就叫大吉大利。
這就是禮的大緻情況。
” 孔子說:“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禮,發現經過幽、厲之亂,已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就目前來說,隻有魯國還差強人意。
但是,魯國舉行的郊天谛祖,也不合乎禮的規定,魯是周公的封國,竟然也如此數典忘祖,說明周禮真是衰敗了。
祀國國君郊天谛禹,宋國國君郊夭谛契,因為他們是天子的嫡系後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
所以隻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諸侯隻能祭祀自己國土内的社神與傻神。
“祝辭和暇辭不敢改變其傳統格式,這就叫大福大祥。
祝辭和報辭,本當藏于宗廟,而今卻藏于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之家,這是不合禮的,這說明其中有鬼,這就叫陰謀之國。
酸翠是天子用以獻屍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諸侯也用,這不合禮,這叫作僧越之君。
冕棄是國君的禮服,兵器甲青是國君的武備,而今卻藏于大夫之家,這就叫威脅國君。
大夫竟然也百官具備,祭器不用外借,八音齊備,這不合禮,這叫混亂之國。
在國君那裡任職叫做臣,在大夫家裡任職叫做仆。
臣仆如果遇到父母之喪,或者是剛結過婚,至少應該一年不派差使。
在居喪期間帶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雜居一起,沒上沒下,也不合禮,這就叫做君臣共有國家。
天子有土地可以封其子孫為諸侯,諸侯有國家可以封其子孫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養活其子孫。
這就叫制度。
所以天子到諸侯之國去,一定要下榻在諸侯的祖廟,但如果住進時無視禮簿上所載諸侯國的忌諱,那就叫做夫子違法亂紀。
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喪而随便進入諸臣之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戲谑。
所以說,禮是國君治理國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區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訂立制度,賞罰得當,總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國家,維護君權。
所以,國政如果不以禮為準繩就會導緻君權動搖,君權動搖就會導緻大臣背叛,小臣偷竊。
這時候盡管用嚴刑峻罰來挽救,但因風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無常,法令無常自然又引發禮儀亂套,禮儀亂套就讓士人無法做事。
刑罰嚴峻加上風俗敗壞,老百姓就不會歸心了。
這就叫有疵病之國。
“所以,禮實在是國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寶。
所以禮一定源出于天,依據天道而頒降政令。
有的禮是源出于地,依據地道而頒降社祭的政令。
有的禮是源出于鬼神―列祖列宗、山川之神、五祀之神,因此而産生了體現仁義的宗廟之禮,祭祀提供建設資料的山川之祭,祭祀據以建立制度的五祀之祭。
所以聖人是上參于天,下驗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來制訂政令。
聖王能處理好天地鬼神的存在次第,禮的次序也就有了;能玩味天地鬼神的愛好所在,民衆的治理也就好辦了。
天生四時,地生财貨,人,父母生他,老師教他,這四條,如果國君能夠正确利用,就能夠立于不出過錯之地。
“所以,作為國君,應是人們效法的榜樣,而不是效法他人的;應是人們樂于供養,而不是供養他人的;應是人們服侍的對象,而不是服侍他人的。
所以,如果國君效法他人就說明國君犯有過錯,國君一身而供養全體國民肯定其力不足,國君如果服侍他人就意味着丢掉了國君的寶座。
所以,百姓都是效法國君以達到自我管理,供養國君以達到自我安定,服侍國君以達到擡高自己。
舉國上
通過祭祀中的種種禮儀,或表示規範君臣的關系,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惠,或表示夫婦各有自己應處的地位。
這樣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賜福。
拟定祝辭中的種種美稱,設置玄酒以祭神,先将牲的血毛獻進,再将生肉載于姐上進獻,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獻上。
主人主婦親踐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獻過酸酒,又獻酸酒,獻過烤肉,又獻烤肝。
國君與夫人向神交替進獻,使祖先的靈魂感到快慰,這就叫子孫的精神和祖先的靈魂在冥冥之中相會。
祭祀進行到向今人獻食時,就把方才獻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镬裡合煮,直到煮熟,然後區别犬采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該放的容器裡,以招待來賓和自家兄弟。
祝的祝辭要表達主人對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辭也充溢着對子孫的愛護之心,這就叫大吉大利。
這就是禮的大緻情況。
” 孔子說:“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禮,發現經過幽、厲之亂,已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就目前來說,隻有魯國還差強人意。
但是,魯國舉行的郊天谛祖,也不合乎禮的規定,魯是周公的封國,竟然也如此數典忘祖,說明周禮真是衰敗了。
祀國國君郊天谛禹,宋國國君郊夭谛契,因為他們是天子的嫡系後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
所以隻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諸侯隻能祭祀自己國土内的社神與傻神。
“祝辭和暇辭不敢改變其傳統格式,這就叫大福大祥。
祝辭和報辭,本當藏于宗廟,而今卻藏于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之家,這是不合禮的,這說明其中有鬼,這就叫陰謀之國。
酸翠是天子用以獻屍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諸侯也用,這不合禮,這叫作僧越之君。
冕棄是國君的禮服,兵器甲青是國君的武備,而今卻藏于大夫之家,這就叫威脅國君。
大夫竟然也百官具備,祭器不用外借,八音齊備,這不合禮,這叫混亂之國。
在國君那裡任職叫做臣,在大夫家裡任職叫做仆。
臣仆如果遇到父母之喪,或者是剛結過婚,至少應該一年不派差使。
在居喪期間帶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雜居一起,沒上沒下,也不合禮,這就叫做君臣共有國家。
天子有土地可以封其子孫為諸侯,諸侯有國家可以封其子孫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養活其子孫。
這就叫制度。
所以天子到諸侯之國去,一定要下榻在諸侯的祖廟,但如果住進時無視禮簿上所載諸侯國的忌諱,那就叫做夫子違法亂紀。
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喪而随便進入諸臣之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戲谑。
所以說,禮是國君治理國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區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訂立制度,賞罰得當,總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國家,維護君權。
所以,國政如果不以禮為準繩就會導緻君權動搖,君權動搖就會導緻大臣背叛,小臣偷竊。
這時候盡管用嚴刑峻罰來挽救,但因風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無常,法令無常自然又引發禮儀亂套,禮儀亂套就讓士人無法做事。
刑罰嚴峻加上風俗敗壞,老百姓就不會歸心了。
這就叫有疵病之國。
“所以,禮實在是國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寶。
所以禮一定源出于天,依據天道而頒降政令。
有的禮是源出于地,依據地道而頒降社祭的政令。
有的禮是源出于鬼神―列祖列宗、山川之神、五祀之神,因此而産生了體現仁義的宗廟之禮,祭祀提供建設資料的山川之祭,祭祀據以建立制度的五祀之祭。
所以聖人是上參于天,下驗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來制訂政令。
聖王能處理好天地鬼神的存在次第,禮的次序也就有了;能玩味天地鬼神的愛好所在,民衆的治理也就好辦了。
天生四時,地生财貨,人,父母生他,老師教他,這四條,如果國君能夠正确利用,就能夠立于不出過錯之地。
“所以,作為國君,應是人們效法的榜樣,而不是效法他人的;應是人們樂于供養,而不是供養他人的;應是人們服侍的對象,而不是服侍他人的。
所以,如果國君效法他人就說明國君犯有過錯,國君一身而供養全體國民肯定其力不足,國君如果服侍他人就意味着丢掉了國君的寶座。
所以,百姓都是效法國君以達到自我管理,供養國君以達到自我安定,服侍國君以達到擡高自己。
舉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