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禮運
關燈
小
中
大
從前,孔子曾作為來賓參與蠟祭,祭畢,孔子出來到宮門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歎。
孔子的感歎,當是感歎魯君的失禮。
言堰在一旁問道:“老師為什麼歎氣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三代傑出君主在位的時代,我沒有趕得上,而内心深懷向往。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導,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
所以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
男子都有職業,女子都适時而嫁。
對于财物,人們隻是不願讓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裡不可;對于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
所以勾心鬥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象絕迹。
所以,門戶隻須從外面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
這就叫大同。
現在,大同社會的準則已經被破壞了,天下成為一家所有,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财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氣力則唯恐出于己身。
天子、諸侯的寶座,時興父傳于子,兄傳于弟。
内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這被當作防禦設施。
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範君臣關系,用來使父子關系親密,用來使兄弟和睦,用來使夫婦和諧,用來設立制度,用來确立田地和住宅,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把功勞寫到自己的賬本上。
因此,勾心鬥角的事就随之而生蔔,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
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産生的佼佼者。
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
如有不按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衆都把他看作禍害。
這就是小康。
” 言僵又間道:“禮果真就是這樣的緊要嗎?”孔子說:“禮,是先主用來遵循天的旨意,用來潔理人間萬象的,所以誰失掉了禮誰就會死亡,誰得到了禮誰就能生存。
《詩經》上說:‘你看那老鼠還有個形體,做人怎能無禮。
如果做人而無禮,還不如早點死掉為好廣因此,禮這個東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參驗于鬼神,貫徹于喪禮、祭禮、射禮、鄉飲酒禮、冠禮、婚禮、觑禮、聘禮之中。
所以聖人用禮來昭示天下,而天下國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軌。
” 言堰又問道:“老師把禮講得這般要緊,可以講得更詳細點嗎?”孔子曰:“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祀國考察,但因年代久遠,留下的文獻太少,隻得到了一種叫《夏時》的書。
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宋國去考察,留下的文獻也很少,隻得到了一種叫《坤幹》的書。
我就根據這兩種書談談吧。
上古禮的産生,是從飲食開始的,那時的人們尚未發明陶器,他們把谷物、小豬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焙烤,挖個小坑當酒杯,雙手捧起來喝,用土拎成的鼓褪,壘個小土台子就當鼓,在他們看來,用自己的這種生活方式來表達對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
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禮。
等到他們死的時候,其家屬就上到屋頂向北方高喊:‘喂―,親人某某你回來吧!’招魂之後,就把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時候,又用草葉包着熟食作為祭品送他上路。
就這樣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體入之子地,靈魂升之于天。
所以死人頭皆朝北,北向是陰;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陽。
現在實行的這些禮儀都是古代傳下來的。
在上古先王之時,沒有宮室一類建築,冬天就住在土壘的洞穴裡,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案裡;那時候還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實和鳥獸之肉,喝鳥獸的血,連肉帶毛的生吞;那時候還不知道麻絲可以織布作衣,就披上鳥羽獸皮當衣服。
後來有聖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種種作用,于是用模型鑄造金屬器皿,和合泥土燒制磚瓦,用來建造台榭宮室門窗;又用火來焙、來燒、來煮、來烤,釀造甜酒和醋漿。
又利用絲麻,織成布帛,用來供養活人,料理死者,用來祭祀鬼神和上帝。
凡此種種,也都是沿襲上古的作法。
因為重視上古老祖宗的習見習聞,所以在祭祀的時候,玄酒擺在室内,醛和酸擺在門旁,粱醒擺在堂上,澄酒擺在
孔子的感歎,當是感歎魯君的失禮。
言堰在一旁問道:“老師為什麼歎氣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三代傑出君主在位的時代,我沒有趕得上,而内心深懷向往。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導,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
所以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
男子都有職業,女子都适時而嫁。
對于财物,人們隻是不願讓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裡不可;對于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
所以勾心鬥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象絕迹。
所以,門戶隻須從外面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
這就叫大同。
現在,大同社會的準則已經被破壞了,天下成為一家所有,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财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氣力則唯恐出于己身。
天子、諸侯的寶座,時興父傳于子,兄傳于弟。
内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這被當作防禦設施。
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範君臣關系,用來使父子關系親密,用來使兄弟和睦,用來使夫婦和諧,用來設立制度,用來确立田地和住宅,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把功勞寫到自己的賬本上。
因此,勾心鬥角的事就随之而生蔔,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
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産生的佼佼者。
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
如有不按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衆都把他看作禍害。
這就是小康。
” 言僵又間道:“禮果真就是這樣的緊要嗎?”孔子說:“禮,是先主用來遵循天的旨意,用來潔理人間萬象的,所以誰失掉了禮誰就會死亡,誰得到了禮誰就能生存。
《詩經》上說:‘你看那老鼠還有個形體,做人怎能無禮。
如果做人而無禮,還不如早點死掉為好廣因此,禮這個東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參驗于鬼神,貫徹于喪禮、祭禮、射禮、鄉飲酒禮、冠禮、婚禮、觑禮、聘禮之中。
所以聖人用禮來昭示天下,而天下國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軌。
” 言堰又問道:“老師把禮講得這般要緊,可以講得更詳細點嗎?”孔子曰:“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祀國考察,但因年代久遠,留下的文獻太少,隻得到了一種叫《夏時》的書。
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宋國去考察,留下的文獻也很少,隻得到了一種叫《坤幹》的書。
我就根據這兩種書談談吧。
上古禮的産生,是從飲食開始的,那時的人們尚未發明陶器,他們把谷物、小豬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焙烤,挖個小坑當酒杯,雙手捧起來喝,用土拎成的鼓褪,壘個小土台子就當鼓,在他們看來,用自己的這種生活方式來表達對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
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禮。
等到他們死的時候,其家屬就上到屋頂向北方高喊:‘喂―,親人某某你回來吧!’招魂之後,就把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時候,又用草葉包着熟食作為祭品送他上路。
就這樣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體入之子地,靈魂升之于天。
所以死人頭皆朝北,北向是陰;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陽。
現在實行的這些禮儀都是古代傳下來的。
在上古先王之時,沒有宮室一類建築,冬天就住在土壘的洞穴裡,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案裡;那時候還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實和鳥獸之肉,喝鳥獸的血,連肉帶毛的生吞;那時候還不知道麻絲可以織布作衣,就披上鳥羽獸皮當衣服。
後來有聖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種種作用,于是用模型鑄造金屬器皿,和合泥土燒制磚瓦,用來建造台榭宮室門窗;又用火來焙、來燒、來煮、來烤,釀造甜酒和醋漿。
又利用絲麻,織成布帛,用來供養活人,料理死者,用來祭祀鬼神和上帝。
凡此種種,也都是沿襲上古的作法。
因為重視上古老祖宗的習見習聞,所以在祭祀的時候,玄酒擺在室内,醛和酸擺在門旁,粱醒擺在堂上,澄酒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