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曾子問
關燈
小
中
大
沒加糾正,就好像這宗喪事是有兩個喪主似的。
現在喪事有兩個喪主,是從季康子的違禮開始的。
” 曾子間道:“古時候出兵,必定要帶着遷廟主同行嗎?”孔子答道:“天子巡守,帶着遷廟主同行,将遷廟主載于齋車,表示天子也有所尊敬。
現在倒好,天子巡守,帶着太祖以下七廟的神主同行,這就搞錯了。
在正常情況下,天子七廟、諸侯五廟都不會空着而沒有神主。
廟空着而沒有神主,隻有在天子駕崩、諸侯去世和出奔、在太祖廟裡合祭群廟的所有神主的時候,才會廟空而無主。
我聽老耽說過:‘天子駕崩,國君去世,則由太祝把群廟的神主統統取來藏到太祖的廟裡,這是禮當如此。
等到下葬并且舉行了卒哭之祭以後,再把群廟之主送回各自的廟裡。
國君逃難出奔,太宰就将群廟的神主取來同行,這也是禮當如此。
諸侯在太祖廟裡合祭群廟的神主,就讓太祝把其餘四廟的神主迎來。
凡是迎送神主出廟入廟,一定要清道戒嚴。
’這是老腆說的。
”曾子又問道:“古時候出兵,如果沒有遷廟之主可以同行,那将用什麼神主呢?”孔子回答說:“用神主的命令。
”曾子不懂,就又問道:“什麼叫做神主的命令?”孔子答道:“天子、諸侯在出行之前,一定要以币帛皮圭作供品向祖廟父廟舉行告祭,祭畢,就恭敬地将這些币圭捧出,裝到齋車上帶着同行。
每到一個休息的地方,先祭奠這些币圭,然後才敢休息。
回來以後,要在祖廟舉行告至之祭。
祭過之後,把這些作為‘主命’的币圭收集起來,藏到堂下的兩階之間,然後走出。
這樣做就是表示尊敬神主的命令。
” 子遊問道:“為慈母挂孝,其規格就同為生母挂孝一樣,禮是這樣規定的嗎?”孔子答道:“這不符合禮的規定。
古時候,男孩子的教育,在外邊有師傅,在家内有慈母,他們是奉君命教育孩子的,沒有理由為他們挂孝。
從前,魯昭公幼年喪母,有個慈母待他很好,等到這個慈母死了,昭公于心不忍,要為地挂孝。
有關的人就向昭公報告說:‘按照古時的禮節,對慈母不須挂孝妥現在您要為之挂孝,那是違背古禮和擾亂國法。
如果您堅持這樣辦,那麼,我們将把此事記入史冊以傳之後世,這樣一來損失可就大了,恐怕還是不要這樣辦為好。
’昭公辯解說:‘古時候天子也有平常戴着練冠表示為其生母挂孝的。
’昭公不忍心不挂孝,于是就頭戴練冠為慈母挂孝。
為慈母挂孝,是從魯昭公開始的。
” 曾子問道:“衆多諸侯一同朝見天子,已經進入太廟的門,但未能把朝見之禮進行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廢,這樣的情況有幾種?”孔子答道:“四種。
”曾子說:“請問是哪四種?”孔子答道:“太廟失火,日蝕,王後去世,大雨琳濕衣服而有失儀容,在這四種情況下就停止行禮。
如果所有諸侯都在場而發生日蝕,那就要跟随天子去救日,救的時候,哪一方的諸侯就穿哪一方顔色的衣服和拿着當方的武器;如果是太廟失火,也要跟随天子去救火,但在諸侯的穿衣和武器方面沒有要求。
”曾子又問道:“諸侯互相訪問,主人已把客人禮讓進門,但未能按程序行禮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廢,這樣的情況有幾種?”孔子答道:“六種。
”曾子說:“請問哪六種?”孔子答道:“天子駕崩,太廟失火,日蝕,王後去世,國君夫人去世,大雨淋濕衣服而造成儀容不整,遇到這六種情況,就得中止行禮。
”曾子又問道:“天子宗廟之祭,天地之祭,七祀之祭,各項準備工作都已作好,這時如果天子突然駕崩,或者王後去世,該怎麼辦?”孔子答道:“祭祀停止進行。
”曾子又問道:“如果正在祭祀的時候而發生了日蝕,或太廟失火,祭禮還要不要繼續進行呢?”孔子答道:“在這種情況下,要簡化程序,趕快進行。
如果栖牲已被牽來但尚未殺,祭禮就應停止。
天子駕崩,靈樞未入殡宮之前,不舉行五祀之祭,等到靈樞已遷入殡宮,然後舉行祭祀。
但祭祀的程序要簡化,屍入席之後,吃了三口飯,此後就不再勸吃;主人酌酒請屍漱口,屍在漱過之後也不再回敬主人,程序到此就算結束。
自啟殡到葬後反哭期間,不可舉行五祀之祭。
葬後雖然可以進行,但也要簡化程序,進行到主人向祝獻酒就算結束。
” 曾子問道:“諸侯的祭祀社稠,所有的禮器已經擺設停當,這時忽然聽到天子駕崩、王後去世、國君去世、國君夫人去世的噩耗,該怎麼辦?”孔子答道:“祭祀立刻停止。
從初死到入殡,從啟殡到反哭,這期間”祭與不祭,如何祭,都遵循天子在這種情況下的作法。
” 曾子間道:“大夫的宗廟之祭,各種祭品都已準備妥當,但卻不能進行到底,以至中途而廢,導緻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孔子答道:“原因有九。
”曾子又問:“請問哪九種原因?”孔子答道:“禾子駕崩,王後去世,國君去世,國君夫人去世,國君的太廟失火,日蝕,父母去世,祖父母、伯
現在喪事有兩個喪主,是從季康子的違禮開始的。
” 曾子間道:“古時候出兵,必定要帶着遷廟主同行嗎?”孔子答道:“天子巡守,帶着遷廟主同行,将遷廟主載于齋車,表示天子也有所尊敬。
現在倒好,天子巡守,帶着太祖以下七廟的神主同行,這就搞錯了。
在正常情況下,天子七廟、諸侯五廟都不會空着而沒有神主。
廟空着而沒有神主,隻有在天子駕崩、諸侯去世和出奔、在太祖廟裡合祭群廟的所有神主的時候,才會廟空而無主。
我聽老耽說過:‘天子駕崩,國君去世,則由太祝把群廟的神主統統取來藏到太祖的廟裡,這是禮當如此。
等到下葬并且舉行了卒哭之祭以後,再把群廟之主送回各自的廟裡。
國君逃難出奔,太宰就将群廟的神主取來同行,這也是禮當如此。
諸侯在太祖廟裡合祭群廟的神主,就讓太祝把其餘四廟的神主迎來。
凡是迎送神主出廟入廟,一定要清道戒嚴。
’這是老腆說的。
”曾子又問道:“古時候出兵,如果沒有遷廟之主可以同行,那将用什麼神主呢?”孔子回答說:“用神主的命令。
”曾子不懂,就又問道:“什麼叫做神主的命令?”孔子答道:“天子、諸侯在出行之前,一定要以币帛皮圭作供品向祖廟父廟舉行告祭,祭畢,就恭敬地将這些币圭捧出,裝到齋車上帶着同行。
每到一個休息的地方,先祭奠這些币圭,然後才敢休息。
回來以後,要在祖廟舉行告至之祭。
祭過之後,把這些作為‘主命’的币圭收集起來,藏到堂下的兩階之間,然後走出。
這樣做就是表示尊敬神主的命令。
” 子遊問道:“為慈母挂孝,其規格就同為生母挂孝一樣,禮是這樣規定的嗎?”孔子答道:“這不符合禮的規定。
古時候,男孩子的教育,在外邊有師傅,在家内有慈母,他們是奉君命教育孩子的,沒有理由為他們挂孝。
從前,魯昭公幼年喪母,有個慈母待他很好,等到這個慈母死了,昭公于心不忍,要為地挂孝。
有關的人就向昭公報告說:‘按照古時的禮節,對慈母不須挂孝妥現在您要為之挂孝,那是違背古禮和擾亂國法。
如果您堅持這樣辦,那麼,我們将把此事記入史冊以傳之後世,這樣一來損失可就大了,恐怕還是不要這樣辦為好。
’昭公辯解說:‘古時候天子也有平常戴着練冠表示為其生母挂孝的。
’昭公不忍心不挂孝,于是就頭戴練冠為慈母挂孝。
為慈母挂孝,是從魯昭公開始的。
” 曾子問道:“衆多諸侯一同朝見天子,已經進入太廟的門,但未能把朝見之禮進行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廢,這樣的情況有幾種?”孔子答道:“四種。
”曾子說:“請問是哪四種?”孔子答道:“太廟失火,日蝕,王後去世,大雨琳濕衣服而有失儀容,在這四種情況下就停止行禮。
如果所有諸侯都在場而發生日蝕,那就要跟随天子去救日,救的時候,哪一方的諸侯就穿哪一方顔色的衣服和拿着當方的武器;如果是太廟失火,也要跟随天子去救火,但在諸侯的穿衣和武器方面沒有要求。
”曾子又問道:“諸侯互相訪問,主人已把客人禮讓進門,但未能按程序行禮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廢,這樣的情況有幾種?”孔子答道:“六種。
”曾子說:“請問哪六種?”孔子答道:“天子駕崩,太廟失火,日蝕,王後去世,國君夫人去世,大雨淋濕衣服而造成儀容不整,遇到這六種情況,就得中止行禮。
”曾子又問道:“天子宗廟之祭,天地之祭,七祀之祭,各項準備工作都已作好,這時如果天子突然駕崩,或者王後去世,該怎麼辦?”孔子答道:“祭祀停止進行。
”曾子又問道:“如果正在祭祀的時候而發生了日蝕,或太廟失火,祭禮還要不要繼續進行呢?”孔子答道:“在這種情況下,要簡化程序,趕快進行。
如果栖牲已被牽來但尚未殺,祭禮就應停止。
天子駕崩,靈樞未入殡宮之前,不舉行五祀之祭,等到靈樞已遷入殡宮,然後舉行祭祀。
但祭祀的程序要簡化,屍入席之後,吃了三口飯,此後就不再勸吃;主人酌酒請屍漱口,屍在漱過之後也不再回敬主人,程序到此就算結束。
自啟殡到葬後反哭期間,不可舉行五祀之祭。
葬後雖然可以進行,但也要簡化程序,進行到主人向祝獻酒就算結束。
” 曾子問道:“諸侯的祭祀社稠,所有的禮器已經擺設停當,這時忽然聽到天子駕崩、王後去世、國君去世、國君夫人去世的噩耗,該怎麼辦?”孔子答道:“祭祀立刻停止。
從初死到入殡,從啟殡到反哭,這期間”祭與不祭,如何祭,都遵循天子在這種情況下的作法。
” 曾子間道:“大夫的宗廟之祭,各種祭品都已準備妥當,但卻不能進行到底,以至中途而廢,導緻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孔子答道:“原因有九。
”曾子又問:“請問哪九種原因?”孔子答道:“禾子駕崩,王後去世,國君去世,國君夫人去世,國君的太廟失火,日蝕,父母去世,祖父母、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