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制

關燈
人在東膠設宴款待國老,在虞岸設宴款待庶老。

    虞庫在王城的西郊。

    有虞氏的時代,人們在祭祀時戴“皇”冠,在養老時穿深衣。

    夏代,人們在祭祀時戴“扮,冠,在養老時穿燕衣。

    殷人在祭祀時戴“辱’,冠,在養老時穿編衣。

    周人在祭祀時戴冕,在養老時穿玄衣。

    夏、殷、周三代的天子舉行養老宴會,都要依據戶籍來核實與會老人的年齡。

    家有八十歲以上老人的,可以有一人被豁免力役之征。

    家有九十歲老人的,豁免其全家的力役征召。

    家有殘廢人、病人必須有他人侍候的,也可以豁免一人的勞役。

    父母去世,在三年守喪期間不應力役之征。

    遇到齊衰、大功親屬去世,可以三個月不應力役之征。

    将從王瓷移居諸侯的家庭,臨行之前免役三月;自諸侯移居王瓷的家庭,到達後免役一年。

     年幼即失去父親的人叫做孤,老了卻失去兒子的人叫做獨,年老而失去妻子的人叫做矜,年老而失去丈夫的人叫做寡。

    這四種人,是世界上最可憐而又求告無門的人,國家對他們有經常性的生活補貼。

    啞吧、聾子、一足瘸者、兩足俱廢者、肢體殘缺者、軀體矮小者以及各種手藝人,這些人都靠着幹點力所能及的工作由國家養活他們。

     在道路上,男子靠右走,婦人靠左走,車子走中央。

    遇到和自己父親年齡差不多的人,要讓人家走在前邊;遇到和自己兄長年齡差不多的人,自己可以稍後一點并排而行;和朋友同行,不可争先恐後。

    老年人與年輕人都挑着輕擔子,年輕人應把老人的輕擔并到自己肩上。

    老年人與年輕人都挑着重擔子,年輕人應把老人的重擔分過來一些。

    不要讓頭發花白的老人提着東西走路。

    士大夫階級的老者,出門必有車,不至于徒步;平民階級的老者,吃飯必有肉。

    有地的大夫都是自備祭器,不向别人借用。

    祭器沒有備齊之前,不考慮制造日常生活用器。

     一裡見方的土地,折合為田地是九百畝。

    十裡見方的土地,有一百個一裡見方,折合為田地是九萬畝。

    百裡見方的土地,有一百個十裡見方,折合為田地是九百萬畝。

    千裡見方的土地,有一百個百裡見方,折合為田地是九億畝。

    從恒山到南邊的黃河,這一段南北距離不足千裡。

    再從此段黃河到南邊的長江,這一段的距離也不足千裡。

    從長江往南到衡山,這段距離千裡有餘。

    從東河向東到東海,這一段東西的距離千裡有餘。

    從東河往西到西河,這段距離不足千裡。

    從西河再向西到沙漠,這段距離千裡有餘。

    沙漠并非西邊的盡頭,衡山并非南邊的盡頭,東海并非東邊的盡頭,恒山并非北邊的盡頭,這樣,四海之内,截長補短,大約就是三千裡見方,折合成田地就是八十一億畝。

    百裡見方的土地,折合成田地本應是九百萬畝,但因其中有山脈、森林、河流湖泊、溝渠水道、城郭、宮室、道路,要占去三分之一,所以隻剩下農田六百萬畝。

     古時候是以周尺八尺為一步,現在是以周尺六尺四寸為一步。

    所以古時候的一百畝,等于現在的一百四十六畝零三十平方步。

    古時候的一百裡,相當于現在的一百二十一裡零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所謂千裡見方者,實包括一百個百裡見方的區域。

    如果分封出三十個方百裡的諸侯國,就餘下七十個方百裡的地方。

    再分封出六十個七十裡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二十九個方百裡和四十個方十裡,剩下四十個方百裡和六十個方十裡的土地。

    又分封出一百二十個五十裡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三十個百裡見方之地,還剩下十個方百裡和六十個方十裡的土地。

    名山大澤不作封地來用,剩下的土地,或者作為大諸侯國的附庸,或者作為閑田。

    諸侯有功,就從閑田中拿出土地作為封賞;諸侯有罪,其被削去的土地則并入閑田。

     所謂天子的王錢方千裡者,也就是包括有一百個百裡見方。

    如果分封出九個方百裡的諸侯國,就剩下九十一個方百裡的土地。

    如果又分封出二十一個方七十裡的諸侯國,折合為十個方百裡和二十九個方十裡,就剩下八十個方百裡和七十一個方十裡的土地。

    如果又分封出六十三個五十裡見方的諸侯國,折合為十五個方百裡和七十五個方十裡,最後剩下六十四個方百裡和九十六個方十裡的土地。

     諸侯的下士,其傣祿可以養活九人,中士的傣祿可以養活十八人,上士的傣祿可以養活三十六人,下大夫的傣祿可以養活七十二人,卿的傣祿可以養活二百八十八人,國君的傣祿可以養活二千八百八十人。

    中等諸侯國的卿,其傣祿可以養活二百一十六人,國君的傣祿則可養活二千一百六十人。

    小諸侯國的卿,其傣祿可以養活一百四十四人,國君的傣祿則可養活一千四百四十人。

    中等諸侯國的卿,如果是由其國君任命的,其所得傣祿,等于小國諸侯的由天子任命的卿。

    天子的大夫被派到諸侯國去做監察的,其傣祿比照大諸侯國之卿,其爵位比照中等諸侯國的國君,其傣祿從方伯那裡支取。

    方伯為了朝見天子,在王瓷内都有專供其齋戒沐浴的土地。

    湯沐邑的大小,和天子上士的祿田一般多。

    諸侯的太子可以繼承君位,大夫的兒子則不能世襲爵位,因為大夫的兒子未必賢惠,有德行才委以職務,有功勞才賜以爵位。

    諸侯的兒子在天子沒有賜爵之前,其身份視同天子之上士,并且以這種身份統治他的國家。

    至于諸侯的大夫,其爵位和傣祿都不能世襲。

     所謂六禮,是指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禮和鄉射禮、相見禮。

    所謂七教,是指七種人倫關系,即父子有親,兄弟有愛,夫婦有别,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賓客有禮。

    所謂八政,是指飲食的方式,衣服的制度,工藝的标準,器具的品類,長度的規定,容量的單位,數碼的進位和布帛的寬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