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曲禮上

關燈
,就豎起畫有貔貅的旌旗以警衆。

    凡行軍之陣,前鋒以畫有朱雀的旗子為标志,後衛以畫有玄武的旗子為标志,左翼以畫有青龍的旗子為标志,右翼以畫有白虎的旗子為标志。

    中軍則以北鬥七星旗為令旗。

    所以士卒堅勁奮勇,如天帝之威怒。

    前進後退,都有一定的法度。

    左右兩翼,也各有主官負責。

     對于殺父的仇人,作兒子的必須與他拚個死活,什麼時候殺了他什麼時候才算罷休。

    對于殺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時攜帶武器,遇見就殺。

    對于殺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國去,見即殺之。

     如果國都的四郊築有許多防禦工事,那是卿、大夫的恥辱。

    土地盡管廣大,如果任其荒廢而不加治理,那是地方官長的恥辱。

     參加祭祀,不得怠惰。

    祭服破了要燒掉,祭器破了要埋掉,用于蔔筮的龜策破了要埋掉,用于祭祀的牲口死了要埋掉。

    凡是在國君的廟裡助祭的士,祭過神後,都要把應得的一份祭肉自己帶回家中。

     行過卒哭之祭,就要避免稱呼死者之名。

    但據禮的規定,與死者之名讀音相同的字可以不避,雙字之名隻要避其一字即可。

    如果趕上侍奉父母,就要避諱祖父之名;如果未趕上侍奉父母,則可不避諱祖父之名。

    在國君面前不避家諱,在大夫面前則應避國君之諱。

    讀《詩經》、《尚書》等經典,不須避諱;寫文章,不須避諱;否則将辭不達意,鬧出笑話。

    廟中的祭文和祝辭,不須避諱。

    國君夫人的家諱,即令是在和國君對話,臣子也不須避。

    婦人之名諱,僅限于家門之内。

    對大功、小功的親屬,不須避諱。

    凡是到了一個新地方,要先打聽當地的禁忌;進到城裡邊,要先打聽城裡的風俗;進到别人家,要先打聽主人的家諱 祭祀家外之神要用單數日,祭祀家内之神要用雙數日。

    凡用蔔筮的辦法來擇定吉日,本旬以外的日子稱作“遠某日”,本旬之内的日子稱作“近某日”。

    喪葬等事,應先蔔遠日;祭享等事,應先蔔近日。

    蔔時要說:“蔔個吉日,借助泰筮判個吉兇,泰筮的靈驗是一貫的。

    ”筮時要說:“筮個吉日,借助泰筮判個吉兇,泰筮的靈驗是一貫的。

    ”不管是用蔔或用筮,都不能超過三次。

    用了龜蔔,就不可再用蓍[shī]筮[shì];用了蓍筮,就不可再用龜蔔。

    用龜甲來判定吉兇叫做蔔,用蓍草來判定吉兇叫做筮。

    蔔與筮,這是古昔聖王用來使百姓相信擇定的吉日吉時、崇敬祭祀的鬼神、畏服君長的法令而以神道設教的辦法,同時也是使百姓在徘徊猶豫之時借以作出決斷的辦法。

    因為猶豫不決才進行蔔筮,既已蔔筮,就不可再對蔔筮的結果産生懷疑,已定在那一天舉行祭祀,就必須在那一天舉行 國君的乘車将要套馬時,仆人應手執馬鞭立在馬前。

    馬套好之後,仆人要檢查車輪有無毛病并且試車。

    試車時,仆人要首先抖落衣服上的塵土,然後從右邊拉着副綏上車,以跪姿乘坐,拿起馬鞭,兩手分握缰繩,驅車前行五步而止。

    國君出來登車時,仆人要一手把缰繩總握,用另一隻手将正綏遞給國君。

    國君登車之後,侍從們退向路的兩邊。

    車子開動以後,負責警衛的車右急忙跟在車後。

    車子走到大門口,國君按住仆人的手,示意停車,并回過頭來命令車右登車。

    車子經過城門、裡門和溝渠時,車右必須下車步行。

    凡是駕車的仆人,按禮來說,一定要把登車繩遞給乘車者。

    如果駕車者的身份低于乘車者,乘車者就接受;不然的話,就不能接受。

    更具體地說,如果駕車者的身份低于乘車者,乘車者在接受登車繩時,應先用手按住駕車者的手,示意不敢當,然後再接受;如果雙方身份相等,就應當從駕車者的手的下方直接取繩。

     客人的馬車不可駛入主人的大門,這是表示謙虛。

    婦女乘車不可站着。

    犬馬不可牽到堂上。

    君子乘車時,遇到老年人要憑轼緻敬,經過卿的朝位要下車示敬,進入城門不可馳騁,進入裡門必須憑轼緻敬。

    國君命人召喚,即使來人的地位低賤,大夫、士也必須親自出迎,以示尊重君命。

    穿铠甲的人不拜,因為著甲而拜有損軍容。

    祥車要空着左邊的尊位。

    如果乘國君的從車,可千萬不要空着左邊的尊位,因為那樣就意味着國君去世。

    既然是禦者立在左邊的尊位,為表示自己的局促不安,所以禦者始終作憑轼之姿。

    為婦人駕車,要伸出左手執辔,右手後縮,這是為了避免嫌疑。

    為國君駕車,則要伸出右手執辔,左手後縮,朝國君略微俯身,以示敬意。

    國君不可乘奇邪不正之車。

     在車上不要大聲咳嗽,不要随便指指點點。

    站着,視線達到車輪轉動五周的距離;憑轼行禮時,視線隻達到馬尾;回頭看時,視線不得超過車毂。

    進入國都就改用策彗輕輕搔摩駕車的馬,降低車速,使塵土不至于飛揚到車轍之外。

     國君經過宗廟的門口要下車,遇見供祭祀用的牛要憑轼緻敬。

    大夫、士經過國君的門口要下車,遇見路馬要憑轼緻敬。

    臣子駕馭路馬,一定要穿上朝服,雖然帶有馬鞭,但備而不用,也不敢把登車的引繩遞給别人;并且要站在車的左邊,必須憑轼緻敬。

    牽着路馬步行,一定要走在道路正中。

    凡是踐踏路馬草料者,有罰;估量路馬年齡者,有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