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家思想之開山大宗師--莊周

關燈
可說是他的故事吧!若我們還要仔細來考訂,那亦是多餘了。

     但莊周的思想和文章,卻實在值得我們去注意。

    據說在他以前的書,他都讀遍了。

    在他以前各家各派的學術和思想,他都窺破了他們的底細了。

    但他從不肯闆着面孔說一句正經話。

    他認為世人是無法和他們講正經話的呀!所以他的話,總像是荒唐的,放浪的,沒頭沒腦的,不着邊際的。

    他對世事,瞧不起,從不肯斜着瞥一眼,他也不來和世俗争辨是和非。

    他時時遇到惠施,卻會痛快地談一頓。

     有一次,他送人葬,經過惠施的墓,他蓦地感慨了。

    他對他随從的,講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他說:昔有郢人,是一個泥水匠,一滴白粉髒了他鼻尖,像蒼蠅翼般一薄層。

    他叫一木匠叫石的,用斧頭替他削去這一薄層白粉。

    那石木匠一雙眼,似乎看也沒有一看似的,隻使勁運轉他手裡的斧,像風一般地快,盡它掠過那泥水匠的鼻尖尖。

    那泥水匠兀立着不動,像無其事樣,盡讓對面的斧頭削過來。

    那一薄層白粉是削去了,泥水匠的鼻尖皮,卻絲毫沒有傷。

    宋國的國王聽到了,召去那石木匠,說:你也替我試一試你的手法吧!石木匠說:我确有過這一手的,但我的對手不在了,我的這一手,無法再試了。

    莊周接着說:自從這位先生死去了,我也失了對手方,我沒人講話了。

     其實惠施和莊周,雖是談得來,卻是談不攏。

    有一次,兩人在濠水的石梁上閑遊。

    莊周說:你看水面的叁條魚,從容地遊着,多麼快樂呀!惠施說:你不是魚,怎知魚的快樂呢?莊周說:你也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誠然我不會知道你。

    但你也誠然不是魚,那麼你也無法知道魚的樂,是完完全全地無疑了。

    莊周說:不要這樣轉折地盡說下去吧!我請再循着你開始那句話來講。

    你不是問我嗎?你怎知道魚的快樂的。

    照你這樣問,你是早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了,你卻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是在石梁上知道了的呀! 這裡可見莊周的胸襟。

    惠施把自己和外面分割開,好像築一道牆壁般,把自己圍困住。

    牆壁以外,便全不是他了。

    因此他不相信,外面也可知,并可樂。

    莊周的心,則像是四通八達的,他并沒有把自己和外面清楚地劃分開。

    他的心敞朗着,他看外面是光明的,因此常見天地萬物一片快活。

     又一次,他們兩人又發生辨論。

    惠施問莊周,人真個是無情嗎?莊周說:是。

    惠施說:沒有情,怎算得人呢?莊周說:有了人之貌,人之形,怎不算是人?惠施說:既叫是人了,那得無情呢?莊周說:這不是我所說的情!我是要你不要把好惡内傷其身呀! 這兩番辨論該合來看。

    惠施既自認不知道外面的一切,卻偏要向外面事物分好惡,那又何苦呢?莊周心上,則是内外渾然的,沒有清楚地劃分出我和外面非我的壁壘。

    他在濠上看到鯈魚出遊,覺得它們多快樂呀!其實鯈魚的快樂,還即是莊周心上的快樂。

    那是自然一片的。

    不是莊周另存有一番喜好那鯈魚之情羼雜在裡面。

    照他想,似乎人生既不該有沖突,也不該有悲哀。

     莊周抱着這一番他自己所直覺的人生情味要告訴人,但别人哪肯見信呢?說也無法說明白。

    所以他覺得鹍呀!鵬呀!雉呀!魚呀!一切非人類的生物,反而比較地像沒有心上的壁壘,像快樂些,像更近道些,像更合他的理想些。

    他隻想把他心中這一番見解告訴人,但他又感得世人又是無法對他們講正經話,因此,他隻有鹍呀鵬呀,假着鳥獸草木說了許多的寓言。

    他又假托着黃帝呀!老子呀!說了許多的重言。

    重言隻是借重别人來講自己話。

    其實重言也如寓言般,全是虛無假托的。

    他自己也說是荒唐。

     莊周的心情,初看像悲觀,其實是樂天的。

    初看像淡漠,其實是懇切的。

    初看像荒唐,其實是平實的。

    初看像恣縱,其實是單純的。

    他隻有這些話,像一隻卮子裡流水般,汩汩地盡日流。

    隻為這卮子裡水盛得滿,盡日汩汩地流也流不完。

    其實總還是那水。

    你喝一口是水,喝十口百口還是水。

    喝這一杯和喝那一杯,還是一樣地差不多。

    他的話,說東說西說不完。

    他的文章,連連牽牽寫不盡。

    真像一卮水,總是汩汩地在流。

    其實也總流的是這些水。

    所以他要自稱他的話為卮言了。

     但莊周畢竟似乎太聰明了些,他那一卮水,幾千年來人喝着,太淡了,又像太冽了,總解不了渴。

    反而覺得這一卮水,千變萬化地,好像有種種的怪味。

    盡喝着會愈愛喝,但仍解不了人的渴。

    究不知,這兩千年來,幾個是真解味的,喝了他那卮水,真能解渴呀! 你若不信,何妨也拿他那卮子到口來一嘗,看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