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性上

關燈


    愛者不過能近取譬,人扼我咽,猶奮以解之,故雖愛猶不欲人之加我也。

    有偏勝則從所勝以為言,故曰有上中下也。

    夫塵埃抪覆,則昏不見泰山;建绛帛萬端以圍尺素,則白者若赤。

    物固有相奪者,然其質不可奪。

    漆雕之徒不悟,而偏執其一至,以為無馀,亦過也。

     問曰:善惡之類衆矣。

    今獨以誠愛人為審善,我慢為審惡,何也? 答曰:審谛真一實也,與僞反。

    僞善有數:利人者欲以納交要譽,一也;欲以生天,二也;欲以就賢聖,三也;欲以盡義,四也(盡義之說有二:出乎心所不能已者為真,以為道德當然而為之者為僞。

    此指後說)。

    此皆有為。

    韓非之《解老》曰: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故曰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

    夫三僞固下矣,雖以盡義,猶選擇為之,計度而起,不任運而起,故曰僞。

    誠愛人者無所為。

    韓非之《解老》曰: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生心之所不能已,非求其報(不求報則異于前三僞。

    心所不能已,則異于後一僞),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無以為者,任運而起,不計度而起,故謂之審。

     德意志人有箫賓霍爾者,蓋知其端兆矣。

    知有僞善,顧不知有僞惡,其極且以惡不可治。

     夫有為而為善,謂之僞善,若則有為而為惡者,亦将謂之僞惡矣。

    今人何故為盜賊奸邪?是饑寒迫之也。

    何故為淫亂?是無所施寫迫之也。

    何故為殘殺?是以人之堕我聲譽權實迫之也。

    雖既足而為是者,以其志猶不足,志不足故複自迫。

    此其為惡,皆有以為者,是故予之僞惡之名(僞者、謂心與行非同事,雖心行皆非善、而意業與方便異,故曰僞)。

    然而一往勝人之心,不為聲譽權實起也。

    常人之弈棋者,趣以卒日,不求簙進,又非以求善弈名也,當其舉棋,攻劫放舍。

    則務于求勝。

    常人之談說者,非欲以口舌得官及以就辯士之名也,其所談說,又内無系于己,外不與于學術政教也。

    說而诎必辯,辯而不勝必争。

    人有猝然橫逆我者,妄言罵詈,非有豪毛之痛也,又非以是喪聲譽權實。

    當其受詈,則忿心随之。

    此為一往勝人之心,無以為而為之,故予之審惡之名。

     審善惡者,浮屠以為用性作業,僞善惡者,浮屠以為用欲作業。

    (見《大智度論》八十八。

    )以審善惡遍施于僞善惡,以僞善惡持載審善惡,更為增上緣,則善惡愈長,而亦或以相消,精之醇之。

    審善審惡,單微一往而不兩者,于世且以為無記。

    是故父子相保,言者不當一匡之仁;局道相斫,見者不拟略人之惡。

    及為群衆,其分又彌異。

    大上使民無主客尊卑,以聏合歡,以調海内。

    其次善為國者,舒民之慢,無奪民之愛。

    舒慢故尊君之義日去,其尊嚴國體亦愈甚,無奪愛故不苛人之隐曲也。

    且國者本以慢生,故武健勝兵者為右,而常陵轹弱小,殺敵緻果,易之則為戮。

    故審惡且為善,而審善又且為惡。

    諸自有國以後者,其言善惡,非善惡之數也。

    (凡善惡之名,因人而起者,分之則有真善惡、僞善惡。

    因國而起者,其善非善,其惡非惡,或且相背馳矣。

    有對于其國之所行,可稱為善為惡者,則取人為單位。

    他不複計。

    ) 夫僞善惡易去,而審善惡不易去。

    人之相望,在其施僞善;群之苟安,待其去僞惡。

    彼審惡者,非善所能變也。

    (善兼審善僞善言之。

    審善或與審惡相調,令審惡不易現行,如朋友相親,則伏我慢也。

    僞善亦或與審惡相調,令審惡不易現行,如懼有死亡之禍,則不敢犯分陵人也。

    然審惡亦或能對治僞惡,如自貴其身,則不肯苟取臧私也。

    審善亦或能現起僞惡,如貧者養親,則盜鄰家之孰麥也。

    要之以審善伏審惡,其根不可拔。

    以審惡對治僞惡,以審善現起僞惡,則其流變無窮矣。

    ) 然而僞惡可以僞善去之。

    僞之與僞,其勢足以相滅。

    今夫以影蔽形,形不亡;以形蔽形,形猶若不亡;以影蔽影,則影自亡(如息樹下者,以有樹影,故無人影,非人影為樹影所障,乃其時實無人影也)。

    僞與真不相盡,雖兩真猶不相盡,而僞與僞相盡。

    且僞善者,謂其志與行不相應。

    行之習,能變其所志以應于行,又可以為審善。

    何者?以人性固可以愛利人,不習則不好,習焉而志或好之。

    若始學者,志以求衣食,習則自變其志以求真谛,以人性固喜知真谛(此由我見所推而成)。

    故得其嗜味者,槁項食淡攻苦而不衰。

    是故持世之言,以僞善羑道人,雖浮屠猶不廢。

    箫賓霍爾不悟,以為惡不可治,善不可勉以就。

    斯過矣!(善惡實無自性,故由僞善亦可以緻審善。

    箫賓霍爾未悟斯義,遂局于自然之。

    ) 惡之難治者,獨有我慢。

    雖為台隸,擎跽曲拳以下長者,固暫诎耳,一日衣裘壯麗,則奮矜如故。

    人有恒言,以為善佞谀人者亦善陵人。

    亦有量人窮通調度高下者,為之而有以為,猶僞惡也。

    為之而無以為,橫計勝劣,以施毀譽(今遠西多有此病,對于強者富者貴者則譽不容口,對于弱者貧者賤者,則一切下視之,而己非必有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