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解故上

關燈
以文曲相明。

    “抑若揚兮”,傳者必曰美色廣揚。

    “式微式微”,訓者必曰微乎微。

    非無增字,意則因以條達,過省則文害辭。

    此三蔽也。

     用直訓者曰: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其術亦至察矣。

    直以自解則善,汰甚則欲改易秦漢舊傳。

    舊傳存者,莫美于《毛詩》。

    毛公為訓,有曲而中,有肆而隐,不專以徑易為故。

    古者實句德句業句(實句即今所謂名詞,德句即今所謂形容詞,業句即今所謂動詞),或展轉貤易,動變無方。

    古詩辭氣,亦有少異于今言者。

    失此三事,不足明毛公微意。

    《小雅》“錫爾純嘏”,傳曰:“嘏,大也。

    ”嘏為屍授主人以福,世所悉知。

    《大雅》“來嫁于周,曰嫔于京”,傳曰:“京,大也。

    ”京為京師,亦世所悉知。

    今以大為訓者,推其得名之本。

    《商頌》“受小球大球”,傳曰:“球,玉;共,法也。

    ”今人以《廣雅》拱救訓法改傳。

    問拱救何故為法?則不能悉。

    夫球者玉磬,共者句股之通借字(共與句股,東侯對轉)。

    磬折句股,皆工匠制器法式。

    律度量衡,秉之人君,受之者,合瑞而觀其同也。

    毛公以球直訓法,令學者暗昧。

    推其本于玉磬,然後為法明矣。

    《魯頌》“三壽作朋”,傳曰:“壽,考也。

    ”箋以三壽為三卿。

    壽不訓卿,而古以三卿為三壽,故推其本于考。

    壽、考、老,一實也。

    以音相變,天子三公曰老,諸侯三卿曰老,大夫家臣曰室老。

    老者冢臣之号。

    以壽為考,然後為卿明矣。

    此所謂曲而中、肆而隐。

    《小雅》“其祁孔有”,傳曰:“祁,大也。

    ”箋以祁為麎。

    “有壬有林”,傳曰:“壬,大;林,君。

    ”箋以壬為任,指卿大夫。

    世多右箋。

    按大與大者無異。

    《詩》言“小大稽首”,“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皆謂小者大者。

    然則大“孔有”者,謂其大者孔有也。

    君亦訓大,大者亦為君。

    然則“有壬有林”,即參言有君,無所緻惑。

    《商頌》“幅隕既長”,傳曰:“幅,廣也;隕,均也。

    ”今人或改為福雲既長,自以為調達。

    按幅隕猶言廣員。

    《西山經》“廣員百裡”,《越語》“廣運百裡”。

    均者,《說文》雲:平遍也。

    平遍則廣,舉其實曰幅隕,舉其德曰廣員廣均。

    此皆名義相扶,所謂展轉貤易,動變無方者也。

    《小雅》“鄂不靴靴”,傳曰:“鄂猶鄂鄂然。

    ”言外發也。

    箋以“承華曰鄂”為說。

    世多右箋。

    按《高唐賦》曰:“肅何千千。

    ”此與“鄂不靴靴”同辭。

    古詩《雞鳴高樹颠》曰:“颎颎何煌煌。

    ”此與“鄂鄂不靴靴”同辭。

    何紛更之為也?《大雅》“履帝武敏”,傳曰:“敏,疾也,将事齊敏。

    ”《釋訓》曰:“敏,拇也。

    ”世多右《釋訓》。

    按《聘禮》記曰:“賓入門皇。

    ”《論語》曰:“入公門,鞠躬如也。

    ”借曰入公門皇,即與履帝武疾同辭。

    記傳散語猶可,況歌詠曲折之文邪?此所謂古詩辭氣少異于今。

    不達《詩傳》之體,視以晚世兼義釋文之流,奮筆以改舊貫。

    此四蔽也。

     不避重語者,曰傳有惑蠱君、覆露子,兩言則同義。

    其說誠審。

    汰甚乃以微言為家人語,或且噂遝。

    《老子》曰:“谷神不死。

    ”舊以中央空谷拟無有,近是。

    今說者曰:谷宜為谷,谷者,生也。

    生神不死,何其贅也?《莊子》曰:“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窦。

    ”(《外物篇》)降者以類通假為函(如函谷亦作降谷,是其例)。

    函者,孔也(《食貨志》曰:錢圓函方)。

    此言天穿不可得其朕,人則反自塞之。

    今說者曰:降宜為癃,癃者閉也。

    穿則不閉,宜無待鄭重言。

    然則務為平易,而更違其微旨。

    此五蔽也。

     屏是諸蔽,則可以揚姬孔末命,理董前修之業矣。

     若夫援谶緯以明經制,随億必以改雅訓,單文節适,膚受以求通,辭诎則挾素王,事缪則營三統。

    此不足與四者數。

    楊子曰:“靈場之威。

    宜夜矣乎?”言正晝則鬼物不能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