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氏/車人

關燈
磬氏制作磬,[股、鼓]彎曲的度數為一矩半。

    以股的寬度作為一,股的長度就是二,鼓的長度則為三。

    把股的寬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鼓的寬度;把鼓的寬度分成三等分,用一等分作為磬的厚度。

    [磬發出的聲音]太清就琢磨它的兩面[使變得較薄],[發出的聲音]太濁就琢磨它的兩端[使變得較短]。

     矢人制作矢。

    把镞矢的長度分為三等分,把殺矢的長度分為三等分,一等分在前,二等分在後,[則前後重量相等]。

    把兵矢、田矢的長度分為五等分,二等分在前,三等分在後,[則前後重量相等]。

    把弗矢的長度分為七等分,三等分在前,四等分在後,[則前後重量相等]。

    把箭杆的長度分為三等分而把前面的一等分削細[以便安镞]。

    把箭杆的長度分為五等分而設羽的部分占一等分,以箭杆的厚度作為設羽的深度。

    把箭杆浸入水中以辨别它的陰面和陽面,夾在陰陽分界處的兩邊開口設比,夾在比的兩邊設羽。

    把羽的長度分為三等分[而以一等分的長度作為]設置镞刃的長度,那麼即使有迅疾的風也不怕。

    刃長二寸,[刃最闊處]圍長一寸,铤的長度是圍長的十倍,[镞]重三垸。

    [箭杆]前面弱箭頭就會向下栽,後面弱箭頭就會向上揚,中間弱箭的飛行就纡曲而不直,中間強[而兩頭弱]箭就會飄飛;羽毛過大箭就飛行遲緩,羽毛過少箭就飛行疾速而[偏離]目标]掉落一旁。

    因此用手指夾着[矢的比部]搖動它,以觀察它的羽的大小是否合适,彎曲箭杆以觀察它的粗細是否勻稱。

    凡選擇箭杆,要挑選無異色無蟲眼而又圓的,同樣圓的要挑選重的,同樣重的要挑選木節稀疏的,同樣木節稀疏要挑選顔色如栗的。

     陶人制作甗,容量為二鬴,厚半寸,口緣厚一寸。

    盆,容量為二鬴,厚半寸,口緣厚一寸。

    甑,容量為二鬴,厚半寸,口緣厚一寸,[底部]有七個孔。

    鬲,容量為五觳,厚半寸,口緣厚一寸。

    庾,容量為二觳,厚半寸,口緣厚一寸。

     施人制作簋,容量為一觳,高一尺,厚半寸,口緣厚一寸。

    豆,三豆為一觳,高一尺。

    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斷足、損傷、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場上去賣。

    所制陶器要符合膊,豆的柄[要很直而]符合垂線。

    膊高四尺,[橫斷面]四寸見方。

     梓人制作筍虞。

    天下的大獸分五類:脂類,膏類,裸類,羽類,鱗類。

    宗廟祭祀,用脂類、膏類的獸為牲,用裸類、羽類、鱗類的獸的形象作為筍虞上的刻飾。

    骨長在外的,骨長在内的,倒行的,側行的,連貫而行的,纡曲而行的,用脖子發聲的,用嘴發聲的,用翅膀發聲的,用腿部發聲的,用胸部發聲的,這些都叫做小蟲類,用它們的形象作為[祭器上的]雕琢。

    厚唇,深口,突眼,短耳,胸部闊大,後身漸小,身體大,頸項短,像這樣的動物就叫做裸類,[這類動物]總是很有力而不能跑,發出的聲音大而宏亮。

    有力而不能跑,就宜于負重;聲音大而宏亮,就同鐘相宜:像這類動物的形象用作鐘虞上的刻飾,因此敲擊所懸挂的鐘,而好像聲音是由鐘虞發出來的。

    嘴巴尖利,嘴唇張開,眼睛細小,頸項長,身體小,腹部低陷,像這樣的動物叫做羽類,[這類動物]總是無力而輕捷,鳴聲清陽而遠播。

    無力而輕捷,适于負載輕物;鳴聲清陽而遠播,就同磬相宜:像這類動物的形象用作磬虞上的刻飾,因此敲擊所懸挂的磬,而好像聲音是由磬虞發出來的。

    小頭而長身,抟起身體而顯得肥大,像這樣的動物叫做鱗類,用[這種動物的形象]作為筍上的刻飾。

    凡[在筍虞上刻飾]善于捕殺抓咬的獸類,一定要深藏它的爪,突出它的眼,張起它的鱗與頰毛。

    深藏它的爪,突出它的眼,張起它的鱗與頰毛,對于看它的人就一定像是勃然大怒。

    假如能夠勃然大怒,[這類動物]就宜于負重,而且從它所塗飾的色彩來看,也一定像是能夠發出宏大的叫聲。

    爪不深藏,眼不突出,鱗與頰毛不張起,就一定會顯得頹喪不振。

    假如頹喪不振。

    那麼加給重負,就一定如同将要[把重物]廢棄,而它的色彩也一定像是不能發出宏大的聲音。

     梓人制作飲器,勺容一升,爵容一升,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