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民/掌戮
關燈
小
中
大
司民負責呈報民數,自生齒的嬰兒以上的人都載入戶籍,辨明他們居住在都城、采邑或在郊野,區别男女性别,并載明每年出生、死所造成的人數增減。到三年大校比,把民數報告司寇。司寇到冬十月祭祀司民時,獻民數給王,王行拜禮而後接受,收藏于天府。内史、司會和冢宰保存副本,以協助王施政。
司刑掌管五刑之法,以施加于犯罪的民衆:判墨刑的罪有五百條,判劓刑的罪有五百條,判宮刑的罪有五百條,判刖的罪有五百條,判死刑的罪有五百條。如果大司寇[在外朝]審斷訴訟,就依據五刑之法辨别罪行的輕重,而建議大司寇所宜施的刑罰。
司刺掌管三次訊問、三種寬宥、三項赦免之法,以協助大司寇審理訴訟:[三訊]一訊是訊問群臣的意見,二訊是迅問群吏的意見,三訊是訊問民衆的意見;[三宥]一是寬宥看錯人而殺人者,二是寬宥無心而誤殺者,本是寬宥忘了某處有人而誤殺人者;[三赦]一是赦免年齡幼小而殺人者,二是赦免年老而殺人者,三是赦免癡呆而殺人者。用這三法求得人犯罪的實情,使對犯人的審斷正确,而決定是應當施以重刑或輕的罪,然後施刑或處死。
司約掌各諸侯國以及民衆間的契約券書。治理有關神約的事最重要,治理有關民約的事次一等,治理有關地約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關功約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關器約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關摯約的事又次一等。凡重大的契約券書記載垂宗廟彜器上,小事的賣約券書用紅色書寫[在竹帛上]。如果有因契約而争訟的,就先行釁禮而後打開府庫[查閱契約原件],違約的服墨刑。如果有大亂事件,就[會同]六卿打開府庫所藏契約,違約的處死。
司盟掌管訂立盟辭之法。凡諸侯國之間因不和協而會同,就負責記載盟約之辭以及盟約的禮儀,面朝北宣讀盟辭以報告神明。盟約訂立後,就抄寫副本[交給六卿]。盟詛民衆中違犯國君教令的人,盟詛違犯誓約的人,也這樣做。凡民衆之間訂有契約券書的,副本收藏在司盟那裡。如果有(因契約]發生訴訟的,就先讓他們盟詛。凡舉行盟詛,各使當事人所在地的民衆供給所需的牲,并把民衆召集在一起。盟詛之後,又為司盟提供祈神所需的酒脯。
職金掌管凡有關銅玉錫石丹青等的戒令。接受開采者繳納的賦稅,辨别所繳納礦物的質量好壞及數量多少,書寫标簽并加蓋印章,把銅錫交到制造兵器的府庫,把玉石丹青等交到主管收藏的府庫。上交記錄的簿書(給大府]。負責接受司法官所判罰的銅和貨币,交給司兵。旅祭上帝,就供給所需的金版。用飨禮款待諸侯時也這樣做。凡王國有軍事行動而需用銅石,就掌管有關領取銅石的政令。
司厲掌管[所收繳的]盜賊的兵器、财物,辨别它們的種類,都記有數量,标明價格而加上标簽,交到司兵那裡。盜賊罰做奴隸,男子交到罪隸那裡,女子交到舂人、槁人那裡。凡[盜賊中]原來有爵位的和七十歲以上的,以及尚未換牙的小兒,都不罰做奴隸。
犬人掌管犬牲。凡祭祀供給所需的犬牲,要用毛色純一的犬。伏牲[行轅祭]、埋牲[祭地神]也供給犬牲。凡舉行釁祭、沉祭、毀折牲體而祭,用雜色的犬也可以。凡挑選犬的人、牽犬的人都隸屬犬人,由犬人掌管他們的事務和對他們的治理。
司圜負責拘禁不良之民而加以教育。凡危害人的人不讓他們戴寇飾,而寫明他們的罪狀讓他們背在背上,使他們服勞役而對他們加以拘禁教育。能改過的,重罪拘禁三年而後釋放,次一等的罪拘禁兩年而後釋放,輕罪拘禁一年而後釋放。不能改過而逃出獄城的,[抓住了就]處死。[改過者]即使放出來,三年内不得按年齡與鄉民排列尊卑位次。凡拘禁在獄城中而身加明刑的人,不[施加肉刑而]虧損他們的身體;罰服勞役的人,不罰沒他們的财産。
掌囚負責看守[被抓捕在獄的]盜賊,以及凡有罪被囚禁的人。重罪犯戴桔、辇、桎,次一等的錾蕉,挂,輕罪犯隻戴梏。王的同族人[犯罪]隻戴拳,有爵位塑人[犯罪]隻戴桎,以等待判決。到施刑或處死罪犯那天,向王報告将行刑罪犯[的姓名],[把罪犯]押送到朝士那裡,[朝士給罪犯]加上寫有姓名和罪狀的梏,然後押送到市上施刑或處死。凡有爵位的人以及王的同族中人,就押送到旬師氏那裡,以等待施刑或處死。
掌戮負責斬殺盜賊和間諜,殺後剝去衣服并分裂屍體。凡殺害親屬的人[處死後]焚屍,殺害王的親屬的人[處死後]分裂屍體。凡殺人的人在市上處死,陳屍三日。對盜賊行刑也在市上。凡有罪而犯法的,也在市上行刑。隻有王的同族和有爵位的人,在甸師氏那裡處死。凡出征、田獵、勞役,[對犯罪的人]斬殺行刑,也這樣做。受過墨刑的人使他守門,受過劓刑的人使他守關,受過宮刑的人使他守宮内,受過刖刑的人使他守苑囿,受過髡刑的人使他守糧草。
司刑掌管五刑之法,以施加于犯罪的民衆:判墨刑的罪有五百條,判劓刑的罪有五百條,判宮刑的罪有五百條,判刖的罪有五百條,判死刑的罪有五百條。如果大司寇[在外朝]審斷訴訟,就依據五刑之法辨别罪行的輕重,而建議大司寇所宜施的刑罰。
司刺掌管三次訊問、三種寬宥、三項赦免之法,以協助大司寇審理訴訟:[三訊]一訊是訊問群臣的意見,二訊是迅問群吏的意見,三訊是訊問民衆的意見;[三宥]一是寬宥看錯人而殺人者,二是寬宥無心而誤殺者,本是寬宥忘了某處有人而誤殺人者;[三赦]一是赦免年齡幼小而殺人者,二是赦免年老而殺人者,三是赦免癡呆而殺人者。用這三法求得人犯罪的實情,使對犯人的審斷正确,而決定是應當施以重刑或輕的罪,然後施刑或處死。
司約掌各諸侯國以及民衆間的契約券書。治理有關神約的事最重要,治理有關民約的事次一等,治理有關地約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關功約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關器約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關摯約的事又次一等。凡重大的契約券書記載垂宗廟彜器上,小事的賣約券書用紅色書寫[在竹帛上]。如果有因契約而争訟的,就先行釁禮而後打開府庫[查閱契約原件],違約的服墨刑。如果有大亂事件,就[會同]六卿打開府庫所藏契約,違約的處死。
司盟掌管訂立盟辭之法。凡諸侯國之間因不和協而會同,就負責記載盟約之辭以及盟約的禮儀,面朝北宣讀盟辭以報告神明。盟約訂立後,就抄寫副本[交給六卿]。盟詛民衆中違犯國君教令的人,盟詛違犯誓約的人,也這樣做。凡民衆之間訂有契約券書的,副本收藏在司盟那裡。如果有(因契約]發生訴訟的,就先讓他們盟詛。凡舉行盟詛,各使當事人所在地的民衆供給所需的牲,并把民衆召集在一起。盟詛之後,又為司盟提供祈神所需的酒脯。
職金掌管凡有關銅玉錫石丹青等的戒令。接受開采者繳納的賦稅,辨别所繳納礦物的質量好壞及數量多少,書寫标簽并加蓋印章,把銅錫交到制造兵器的府庫,把玉石丹青等交到主管收藏的府庫。上交記錄的簿書(給大府]。負責接受司法官所判罰的銅和貨币,交給司兵。旅祭上帝,就供給所需的金版。用飨禮款待諸侯時也這樣做。凡王國有軍事行動而需用銅石,就掌管有關領取銅石的政令。
司厲掌管[所收繳的]盜賊的兵器、财物,辨别它們的種類,都記有數量,标明價格而加上标簽,交到司兵那裡。盜賊罰做奴隸,男子交到罪隸那裡,女子交到舂人、槁人那裡。凡[盜賊中]原來有爵位的和七十歲以上的,以及尚未換牙的小兒,都不罰做奴隸。
犬人掌管犬牲。凡祭祀供給所需的犬牲,要用毛色純一的犬。伏牲[行轅祭]、埋牲[祭地神]也供給犬牲。凡舉行釁祭、沉祭、毀折牲體而祭,用雜色的犬也可以。凡挑選犬的人、牽犬的人都隸屬犬人,由犬人掌管他們的事務和對他們的治理。
司圜負責拘禁不良之民而加以教育。凡危害人的人不讓他們戴寇飾,而寫明他們的罪狀讓他們背在背上,使他們服勞役而對他們加以拘禁教育。能改過的,重罪拘禁三年而後釋放,次一等的罪拘禁兩年而後釋放,輕罪拘禁一年而後釋放。不能改過而逃出獄城的,[抓住了就]處死。[改過者]即使放出來,三年内不得按年齡與鄉民排列尊卑位次。凡拘禁在獄城中而身加明刑的人,不[施加肉刑而]虧損他們的身體;罰服勞役的人,不罰沒他們的财産。
掌囚負責看守[被抓捕在獄的]盜賊,以及凡有罪被囚禁的人。重罪犯戴桔、辇、桎,次一等的錾蕉,挂,輕罪犯隻戴梏。王的同族人[犯罪]隻戴拳,有爵位塑人[犯罪]隻戴桎,以等待判決。到施刑或處死罪犯那天,向王報告将行刑罪犯[的姓名],[把罪犯]押送到朝士那裡,[朝士給罪犯]加上寫有姓名和罪狀的梏,然後押送到市上施刑或處死。凡有爵位的人以及王的同族中人,就押送到旬師氏那裡,以等待施刑或處死。
掌戮負責斬殺盜賊和間諜,殺後剝去衣服并分裂屍體。凡殺害親屬的人[處死後]焚屍,殺害王的親屬的人[處死後]分裂屍體。凡殺人的人在市上處死,陳屍三日。對盜賊行刑也在市上。凡有罪而犯法的,也在市上行刑。隻有王的同族和有爵位的人,在甸師氏那裡處死。凡出征、田獵、勞役,[對犯罪的人]斬殺行刑,也這樣做。受過墨刑的人使他守門,受過劓刑的人使他守關,受過宮刑的人使他守宮内,受過刖刑的人使他守苑囿,受過髡刑的人使他守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