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關燈
時燠若;曰謀。

    時寒若;曰聖,時風若。

    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陽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風若"。

     所謂"庶征"就是各種象征。

    這些象征是:雨,陽光,熱,寒,風。

    它們都必須及時。

    這五者如果按正常秩序來得很充足,各種植物就會長得茂盛而豐饒。

    其中任何一種,如果極多,或者極少,就會造成災害。

    以下是吉慶的象征;君主的嚴肅,将随之以及時雨;君主有條理,将随之以及時的陽光;君主的明智,将随之以及時的熱;君主的謀慮,将随之以及時的寒;君主的聖明,将随之以及時的風。

    以下是不吉的象征:君主的猖狂,将随之以連續的雨;君主的越禮,将随之以連續的陽光;君主的逸樂,将随之以連續的熱;君主的急躁,将随之以連續的寒;君主的愚昧,将随之以連續的風。

     在《洪範》裡,我們看到,五行的觀念還是粗糙的。

    《洪範》的作者說到五行的時候,所想的仍然是實際的物,如水、火等等,而不是以五者為名的抽象的力,如後人所講的五行那樣。

    作者還告訴我們,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關聯的;君主方面的惡行就導緻自然界異常現象的出現。

    這個學說,被後來的陰陽家大為發展了,叫做"天人感應"論。

     有兩種學說進一步解釋了這種感應的原因。

    一種是目的論的。

    它認為君主方面的惡行,使"天"發怒。

    這種怒造成異常的自然現象,代表着"天"給君主的警告。

    另一種是機械論的。

    它認為君主的惡行自動造成自然界的混亂,因而機械地産生異常現象。

    全宇宙是一個機械結構。

    它的一部分出了毛病,其他部分也必然機械地受到影響。

    這種學說代表了陰陽家的科學精神,而前一種學說則反映了陰陽家的術數根源。

     《月令》 陰陽家第二篇重要文獻是《月令》。

    最初見于公元前三世紀末的《呂氏春秋》,後來又載入《禮記》。

    《月令》的得名,是由于它是小型的曆書,概括地告訴君民,他們應當按月做什麼事,以便與自然力保持協調。

    在其中,宇宙的結構是按陰陽家的理論描述的。

    這個結構是時空的,就是說,它既是空間結構,又是時間結構。

    由于位于北半球,古代中國人十分自然地以為南方是熱的方向,北方是冷的方向。

    于是陰陽家就把四季與四方配合起來。

    夏季配南方;冬季配北方;春季配東方,因為東方是日出的方向;秋季配西方,因為西方是日落的方向。

    陰陽家還認為,晝夜變化是四季變化的小型表現。

    從而,早晨是春季的小型表現,中午是夏季的小型表現,傍晚是秋季的小型表現,夜間是冬季的小型表現。

     南方和夏季都熱,因為熱在南方、在夏季"火德盛"。

    北方和冬季都冷,因為在北方、在冬季"水德盛",冰、雪都與水相聯,都是冷的。

    同樣地,"木德盛"于東方和春季,因為春季萬木生長,而東方與春季相配。

    "金德盛"于西方和秋季,因為金與秋季都有肅殺的性質,而西方與秋季相配。

    這樣,五行(五德)有四樣都說到了,隻剩下土德還沒有确定方位和季節。

    可是《月令》說了,土是五行的中心,所以在方位上居于四方的中央,在季節上居于夏秋之交。

     陰陽家試圖用這樣的宇宙論,既從時間又從空間解釋自然現象、還進一步認為這些現象與人類行為密切聯系。

    所以《月令》作出規定。

    天子應當按月作哪些事,才符合名義。

     《月令》告訴我們;"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

    "人的行為必須與此協調一緻,所以在此月,天子"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禁止伐木,毋覆巢。

    ……是月也。

    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

    如果天子在每月不按适合本月的方式行動,就要造成異常的自然現象。

    例如,"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草木早落,國時有恐。

    行秋令,則其民大疫,飙風暴雨總至,藜莠蓬蒿并興。

    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

    "(均見《禮記·月令》) 鄒衍 公無前三世紀陰陽家主要人物是鄒衍。

    據司馬遷《史記》,鄒衍是齊國(今山東省中部)人,在孟子之後不久。

    他著書十餘萬言,都已經失傳了。

    可是司馬遷對于鄒衍的學說作了頗詳細的說明。

     《史記》的《孟子荀卿列傳》中說,鄒衍的方法是"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

    他的興趣似乎集中在地理和曆史。

     關于地理,司馬遷寫道:鄒衍"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