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家第一階段:楊朱

關燈
《論語》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遇到一些他稱為"隐者"(《微子》)的"避世"(《憲問》)的人。

    這些隐者嘲笑孔子,認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勞。

    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說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同上)。

    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這些攻擊,說:"不仕無義。

    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微子》) 早期道家和隐者 隐者正是這樣的"欲潔其身"的個人主義者。

    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還是敗北主義者,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太壞了,不可救藥。

    有一位隐者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論語·微子》)這些人大都離群索居,遁迹山林,道家可能就是出于這種人。

     可是道家也不是普通的隐者,隻圖"避世"而"欲潔其身,不想在理論上為自己的退隐行為辯護。

    道家是這樣的人,他們退隐了。

    還要提出一個思想體系。

    賦予他們的行為以意義。

    他們中間,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來是楊朱。

     楊朱的生卒年代未詳,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約479一前約381年)與孟子(公元前約371一前約289年)之間。

    因為墨子從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時代他已經具有與墨家同等的影響。

    孟子本人說過:"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膝文公下》)《列子》是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題為《楊朱》。

    照傳統的說法,它代表揚朱的哲學。

    但是現代的學者已經深深懷疑《列子》這部書的真實性,而且《楊朱》篇中的思想,大都與其他先秦的可信的資料所記載的楊宋思想不合。

    《楊朱》篇的主旨是極端的縱欲主義,而在其他的先秦著作中從來沒有指責楊朱是縱欲主義的。

    楊朱的思想真相如何,可惜已經沒有完整的記載了,隻好從散見于别人著作的零星材料中細繹出來。

     楊朱的基本觀念 《孟子》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盡心上》)《呂氏春秋》(公示前三世紀)說:"陌生貴己。

    "(《審分覽·不二》)《韓非子》(公元前三世紀)說:"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輕物重生之士也。

    "(《顯學》)《淮南子》(公元前二世紀)說:"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楊子之所立也。

    "(《汜論訓》) 在以上引文中,《呂氏春秋》說的陽生,近來學者們已經證明就是楊朱。

    《韓非子》說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人,也一定是楊朱或其門徒,因為在那個時代再沒有别人有此主張。

    把這些資料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楊朱的兩個基本觀念:"為我","輕物重生"。

    這些觀念顯然是反對墨子的,墨子是主張兼愛的。

    《韓非子》說的楊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與《孟子》說的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有些不同。

    可是這兩種說法與楊朱的基本觀念是一緻的。

    後者與"為我"一緻,前者與"輕物重生"一緻。

    兩者可以說是一個學說的兩個方面。

     楊朱基本觀念的例證 上述揚朱思想的兩個方面,都可以在道家文獻中找到例證。

    《莊子&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