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關燈
小
中
大
孔子之後,下一個主要的哲學家是墨子。
他姓墨名翟。
《史記》上沒有說他是哪國人,關于他的生平也說的很少,實際上等于沒有說。
因而關于墨子是哪國人曆來有意見分歧。
有些學者說他是宋(今豫東魯西)人,另一些學者說他是魯人。
他的生卒也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内。
研究墨子思想。
主要資料是《墨子》一書,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後學的著作總集。
墨子創立的學派名為墨家。
在古代,墨子與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
墨學的影響也不亞于孔學。
把這兩個人進行對比,是很有趣的。
孔子對于西周的傳統制度、禮樂文獻,懷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倫理的言辭論證它們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相反,認為它們不正當,不合用,力求用簡單一些,而且在他看來有用一些的東西代替之。
簡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辯護者,辯護它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是它的批判者。
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戰鬥的傳教士。
他傳教的目的在于,把傳統的制度和常規,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學說,一齊反對掉。
墨家的社會背景 在周代、天子、諸侯、封建主都有他們的軍事專家。
當時軍隊的骨幹,由世襲的武士組成。
随着周代後期封建制度的解體,這些武士專家喪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誰雇傭他們就為誰服務,以此為生。
這種人被稱為"遊俠",《史記》說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遊俠列傳》)。
這些都是他們的職業道德。
大部分的墨學就是這種道德的發揮。
在中國曆史上,儒和俠都源出于依附貴族"家"的專家,他們本身都是上層階級的分子。
到了後來,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層或中層階級;而俠則不然,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層階級。
在古代,禮樂之類的社會活動完全限于貴族;所以從平民的觀點看來。
禮樂之類都是奢侈品,毫無實用價值。
墨子和墨家,正是從這個觀點,來批判傳統制度及其辯護者孔子和儒家。
這種批判,加上對他們本階級的職業道德的發揮和辯護,就構成墨家哲學的核心。
墨子及其門徒出身于俠,這個論斷有充分的證據。
從《墨子》以及同時代的其他文獻,我們知道,墨者組成一個能夠進行軍事行動的團體,紀律極為嚴格。
這個團體的首領稱為"钜子",對于所有成員具有決定生死的權威。
墨子就是這個團體的第一任钜子,他領導門徒實際進行的軍事行動至少有一次,就是宋國受到鄰國楚國侵略威脅的時候,他們為宋國準備了軍事防禦。
這段情節很有趣,見于《墨子》的《公輸》篇。
據此篇說,有一位著名的機械發明家公輸般,當時受楚國雇用,造成一種新式的攻城器械。
楚國準備用這種新式器械進攻宋國。
墨子聽說這件事,就去到楚國,要對楚王進行勸阻。
在那裡,他和公輸般在楚王面前演習了他們的進攻和防禦的器械。
墨子先解下他的腰帶,用它擺成一座城,又拿一根小棍棒當作武器。
接着公輸般使用九種不同的微型進攻器械,九次都被墨子擊退了。
最後,公輸般用盡了他的全部進攻器械,可是墨子的防禦手段還遠遠沒有用完。
于是公輸般說:"我知道怎樣打敗你,但是我不願意說出來。
"墨子回答說:"我知道你的辦法,但是我也不願意說出來。
" 楚王問墨子這是什麼意思,墨子繼續說:"公輸般是在想殺我。
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手持我的防禦器械,在宋國的城上等候楚國侵略者,就算殺了我,你也不能滅絕他們。
"楚王聽了這番話,嚷了起來:"好啦好啦!我說不要攻宋了。
" 這段故事若是真的,倒是為當今世界解決兩國争端,樹立了良好榜樣。
戰争不必在戰場上進行。
隻要兩國的科學家、工程師把他們實驗中的攻守武器拿出來較量一番,戰争也就不戰而決勝負了! 不管這段故事是真是假,也可以反映出墨者團體的性質,别的書上也說到這種性質。
例如《淮南子·泰族訓》中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子》一書的本身,差不多有九篇是講防禦戰術和守城器械。
這一切表明,當初組成墨家的人是一群武士。
可是,墨子及其門徒。
與普通的遊俠有兩點不同
他姓墨名翟。
《史記》上沒有說他是哪國人,關于他的生平也說的很少,實際上等于沒有說。
因而關于墨子是哪國人曆來有意見分歧。
有些學者說他是宋(今豫東魯西)人,另一些學者說他是魯人。
他的生卒也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内。
研究墨子思想。
主要資料是《墨子》一書,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後學的著作總集。
墨子創立的學派名為墨家。
在古代,墨子與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
墨學的影響也不亞于孔學。
把這兩個人進行對比,是很有趣的。
孔子對于西周的傳統制度、禮樂文獻,懷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倫理的言辭論證它們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相反,認為它們不正當,不合用,力求用簡單一些,而且在他看來有用一些的東西代替之。
簡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辯護者,辯護它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是它的批判者。
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戰鬥的傳教士。
他傳教的目的在于,把傳統的制度和常規,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學說,一齊反對掉。
墨家的社會背景 在周代、天子、諸侯、封建主都有他們的軍事專家。
當時軍隊的骨幹,由世襲的武士組成。
随着周代後期封建制度的解體,這些武士專家喪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誰雇傭他們就為誰服務,以此為生。
這種人被稱為"遊俠",《史記》說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遊俠列傳》)。
這些都是他們的職業道德。
大部分的墨學就是這種道德的發揮。
在中國曆史上,儒和俠都源出于依附貴族"家"的專家,他們本身都是上層階級的分子。
到了後來,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層或中層階級;而俠則不然,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層階級。
在古代,禮樂之類的社會活動完全限于貴族;所以從平民的觀點看來。
禮樂之類都是奢侈品,毫無實用價值。
墨子和墨家,正是從這個觀點,來批判傳統制度及其辯護者孔子和儒家。
這種批判,加上對他們本階級的職業道德的發揮和辯護,就構成墨家哲學的核心。
墨子及其門徒出身于俠,這個論斷有充分的證據。
從《墨子》以及同時代的其他文獻,我們知道,墨者組成一個能夠進行軍事行動的團體,紀律極為嚴格。
這個團體的首領稱為"钜子",對于所有成員具有決定生死的權威。
墨子就是這個團體的第一任钜子,他領導門徒實際進行的軍事行動至少有一次,就是宋國受到鄰國楚國侵略威脅的時候,他們為宋國準備了軍事防禦。
這段情節很有趣,見于《墨子》的《公輸》篇。
據此篇說,有一位著名的機械發明家公輸般,當時受楚國雇用,造成一種新式的攻城器械。
楚國準備用這種新式器械進攻宋國。
墨子聽說這件事,就去到楚國,要對楚王進行勸阻。
在那裡,他和公輸般在楚王面前演習了他們的進攻和防禦的器械。
墨子先解下他的腰帶,用它擺成一座城,又拿一根小棍棒當作武器。
接着公輸般使用九種不同的微型進攻器械,九次都被墨子擊退了。
最後,公輸般用盡了他的全部進攻器械,可是墨子的防禦手段還遠遠沒有用完。
于是公輸般說:"我知道怎樣打敗你,但是我不願意說出來。
"墨子回答說:"我知道你的辦法,但是我也不願意說出來。
" 楚王問墨子這是什麼意思,墨子繼續說:"公輸般是在想殺我。
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手持我的防禦器械,在宋國的城上等候楚國侵略者,就算殺了我,你也不能滅絕他們。
"楚王聽了這番話,嚷了起來:"好啦好啦!我說不要攻宋了。
" 這段故事若是真的,倒是為當今世界解決兩國争端,樹立了良好榜樣。
戰争不必在戰場上進行。
隻要兩國的科學家、工程師把他們實驗中的攻守武器拿出來較量一番,戰争也就不戰而決勝負了! 不管這段故事是真是假,也可以反映出墨者團體的性質,别的書上也說到這種性質。
例如《淮南子·泰族訓》中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子》一書的本身,差不多有九篇是講防禦戰術和守城器械。
這一切表明,當初組成墨家的人是一群武士。
可是,墨子及其門徒。
與普通的遊俠有兩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