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妻上
關燈
小
中
大
此,又怎能談得上和平相處呢?既然背恩棄義,又怎能獲取小姑小叔的贊譽?結果自己的美德被遮掩,過錯被遠揚,最後公婆憤恨,丈夫惱怒,惡名傳遍内外,而恥辱都集于一身,留在夫家就會增添父母的恥辱,回到娘家又會增加丈夫的憂慮。
對待小叔小姑的态度是為人之妻榮辱的關鍵,能不慎重對待嗎?要博得小叔小姑的好感,最好的辦法就是謙恭溫順。
謙恭,是美好品德的根本,溫順是妻子應有的品行,二者兼備,就能和小叔小姑和睦相處。
妻子像這樣,才能稱之為柔順。
妻子要對丈夫恭敬,一旦與丈夫結婚,就要終身不再改嫁。
因此忠誠的大臣不能侍奉兩個君主,貞節的女子不能侍奉兩個丈夫。
《周易》說:“妻子柔順,有利于貞守婦道,丈夫才能遠行。
”又說:“用六:有利于永遠恪守婦道。
”晏嬰說:“妻子如果性情柔順,作風就會正派。
”說的是妻子以溫柔為主,此外還要作風正派。
因此皇帝的後妃要出行,必須乘坐有帷幕的安車;走到堂下,要聽從傅母和保姆的意見,進門出門都要佩帶鳴玉,在家梳妝打扮,就要自結綢缪組紐;在野外居住要穿着帷裳,為的是能夠一心一意,做到自我約束。
《詩經》說:“自從君子遠征東邊,我在家裡披頭散發。
難道是沒有潤發油嗎? 不是,可我又為誰打扮呢?”所以妻子在丈夫外出的時候不打扮自己,這是合乎禮法的。
【原文】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姜氏守義。
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不許,作《柏舟》之詩以見志。
【譯述】衛國太子共伯死得早,他的妻子姜氏堅守為人妻子的禮義。
姜氏的父母想讓她改嫁,她發誓不再嫁人,還寫了一首詩《柏舟》,以此來表達自己堅強的意志。
【原文】宋共公夫人伯姬,魯人也。
寡居三十五年。
至景公時,伯姬之宮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
”伯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具,夜不下堂。
待保傅之來也。
”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
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
” 伯姬不從,遂逮于火而死。
【譯述】宋共公的夫人伯姬是魯國人,他一直守寡長達三十五年。
到景公的時候,伯姬住的宮中在夜裡失了火,她跟前的人對她說:“夫人趕快出來避火。
”伯姬說:“婦人應該遵守的禮義是,如果保母和傅母不在跟前,晚上就不能下堂。
我要等待保、傅來了才出去。
”一會兒,保姆來了,但傅母還沒來,跟前的人又勸:“夫人趕快出來避火。
”伯姬不從,于是被火燒死了。
【原文】楚昭夫人貞姜,齊女也。
王出遊,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
使者至,請夫人出。
夫人曰:“王與宮人約令,召宮人必持符。
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從。
”使曰:“今水方大至,還而取符,則恐後矣!”夫人不從。
于是使者反取符,未還,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譯述】楚昭王的夫人貞姜,是齊國的女子。
一次,楚昭王出遊,将貞姜夫人留在了漸台之上。
走在半道,楚昭王突然聽說江水暴漲,便立即派使者去漸台上接夫人。
可是使者在匆忙之中忘了拿符。
使者到了夫人那裡,請夫人趕快走。
夫人說:“大王與宮中的人有約令,召宮人一定要拿大王的符。
現在使者不拿符,我不敢離開。
”使者說:“可眼下洪水馬上就要到來,等我回去取了符,恐怕就遲了!”夫人仍然不走。
于是,使者隻好返回去取符。
他還沒有返回來,洪水就湧來了,漸台坍塌,貞姜夫人被洪水淹沒而死。
【原文】蔡人妻,宋人之女也。
既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将再嫁之。
女曰:“夫人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
【譯述】有一個蔡人娶了宋人的女兒作妻子。
宋女出嫁不久,丈夫便患了重病,她的母親想讓她改嫁。
宋女說:“丈夫遭遇了不幸,我怎能離開他?嫁給他人就要堅守道義,一旦與他結婚,就得厮守終身,不再改嫁。
丈夫雖然不幸得了重病,但他并沒有大的變故,而且他又沒有趕我走,我為什麼要離開他呢?”她最終沒有聽從母親的話。
【原文】梁寡婦高行,榮于色而美于行。
早寡不嫁,梁貴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
梁王聞之,使相聘焉。
高行曰:“妾夫不幸早死,妾守養其幼孤,貴人多求妾者,幸而得免。
今王又重之。
妾聞婦人之義,一往而不改,以全貞信之節。
今慕貴而忘賤,棄義而從利,無以為人。
”乃援鏡持刀以割其鼻,曰:“妾已刑矣,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弱之重孤也。
王之求妾,以其色也,今刑餘之人,殆可釋矣!”于是相以報王。
王大其義而高其行,乃複其身,尊其号曰:“高行。
” 【譯述】梁國有一個寡婦叫高行,她容貌漂亮,又有好名聲,年輕守寡,沒有改嫁。
梁國的達官顯貴都争着想娶她為妻,但不能得到她。
梁國國王聽說後,便派丞相去禮聘。
高行說:“我的夫君不幸早死,我撫育他的孩子,有許多達官顯貴來娶我,我都拒絕了。
不想現在大王又來禮聘。
我聽說婦人應該遵守的禮義是從一而終,以成全貞潔和守信用的節操。
如果我現在羨慕富貴,忘掉貧賤之先夫,丢棄信義而去追逐利益,那我還怎麼做人呢?”于是他照着鏡子,用刀割下了自己的鼻子,然後說:“我已經毀了容,我之所以沒有去死,
對待小叔小姑的态度是為人之妻榮辱的關鍵,能不慎重對待嗎?要博得小叔小姑的好感,最好的辦法就是謙恭溫順。
謙恭,是美好品德的根本,溫順是妻子應有的品行,二者兼備,就能和小叔小姑和睦相處。
妻子像這樣,才能稱之為柔順。
妻子要對丈夫恭敬,一旦與丈夫結婚,就要終身不再改嫁。
因此忠誠的大臣不能侍奉兩個君主,貞節的女子不能侍奉兩個丈夫。
《周易》說:“妻子柔順,有利于貞守婦道,丈夫才能遠行。
”又說:“用六:有利于永遠恪守婦道。
”晏嬰說:“妻子如果性情柔順,作風就會正派。
”說的是妻子以溫柔為主,此外還要作風正派。
因此皇帝的後妃要出行,必須乘坐有帷幕的安車;走到堂下,要聽從傅母和保姆的意見,進門出門都要佩帶鳴玉,在家梳妝打扮,就要自結綢缪組紐;在野外居住要穿着帷裳,為的是能夠一心一意,做到自我約束。
《詩經》說:“自從君子遠征東邊,我在家裡披頭散發。
難道是沒有潤發油嗎? 不是,可我又為誰打扮呢?”所以妻子在丈夫外出的時候不打扮自己,這是合乎禮法的。
【原文】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姜氏守義。
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不許,作《柏舟》之詩以見志。
【譯述】衛國太子共伯死得早,他的妻子姜氏堅守為人妻子的禮義。
姜氏的父母想讓她改嫁,她發誓不再嫁人,還寫了一首詩《柏舟》,以此來表達自己堅強的意志。
【原文】宋共公夫人伯姬,魯人也。
寡居三十五年。
至景公時,伯姬之宮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
”伯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具,夜不下堂。
待保傅之來也。
”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
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
” 伯姬不從,遂逮于火而死。
【譯述】宋共公的夫人伯姬是魯國人,他一直守寡長達三十五年。
到景公的時候,伯姬住的宮中在夜裡失了火,她跟前的人對她說:“夫人趕快出來避火。
”伯姬說:“婦人應該遵守的禮義是,如果保母和傅母不在跟前,晚上就不能下堂。
我要等待保、傅來了才出去。
”一會兒,保姆來了,但傅母還沒來,跟前的人又勸:“夫人趕快出來避火。
”伯姬不從,于是被火燒死了。
【原文】楚昭夫人貞姜,齊女也。
王出遊,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
使者至,請夫人出。
夫人曰:“王與宮人約令,召宮人必持符。
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從。
”使曰:“今水方大至,還而取符,則恐後矣!”夫人不從。
于是使者反取符,未還,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譯述】楚昭王的夫人貞姜,是齊國的女子。
一次,楚昭王出遊,将貞姜夫人留在了漸台之上。
走在半道,楚昭王突然聽說江水暴漲,便立即派使者去漸台上接夫人。
可是使者在匆忙之中忘了拿符。
使者到了夫人那裡,請夫人趕快走。
夫人說:“大王與宮中的人有約令,召宮人一定要拿大王的符。
現在使者不拿符,我不敢離開。
”使者說:“可眼下洪水馬上就要到來,等我回去取了符,恐怕就遲了!”夫人仍然不走。
于是,使者隻好返回去取符。
他還沒有返回來,洪水就湧來了,漸台坍塌,貞姜夫人被洪水淹沒而死。
【原文】蔡人妻,宋人之女也。
既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将再嫁之。
女曰:“夫人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
【譯述】有一個蔡人娶了宋人的女兒作妻子。
宋女出嫁不久,丈夫便患了重病,她的母親想讓她改嫁。
宋女說:“丈夫遭遇了不幸,我怎能離開他?嫁給他人就要堅守道義,一旦與他結婚,就得厮守終身,不再改嫁。
丈夫雖然不幸得了重病,但他并沒有大的變故,而且他又沒有趕我走,我為什麼要離開他呢?”她最終沒有聽從母親的話。
【原文】梁寡婦高行,榮于色而美于行。
早寡不嫁,梁貴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
梁王聞之,使相聘焉。
高行曰:“妾夫不幸早死,妾守養其幼孤,貴人多求妾者,幸而得免。
今王又重之。
妾聞婦人之義,一往而不改,以全貞信之節。
今慕貴而忘賤,棄義而從利,無以為人。
”乃援鏡持刀以割其鼻,曰:“妾已刑矣,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弱之重孤也。
王之求妾,以其色也,今刑餘之人,殆可釋矣!”于是相以報王。
王大其義而高其行,乃複其身,尊其号曰:“高行。
” 【譯述】梁國有一個寡婦叫高行,她容貌漂亮,又有好名聲,年輕守寡,沒有改嫁。
梁國的達官顯貴都争着想娶她為妻,但不能得到她。
梁國國王聽說後,便派丞相去禮聘。
高行說:“我的夫君不幸早死,我撫育他的孩子,有許多達官顯貴來娶我,我都拒絕了。
不想現在大王又來禮聘。
我聽說婦人應該遵守的禮義是從一而終,以成全貞潔和守信用的節操。
如果我現在羨慕富貴,忘掉貧賤之先夫,丢棄信義而去追逐利益,那我還怎麼做人呢?”于是他照着鏡子,用刀割下了自己的鼻子,然後說:“我已經毀了容,我之所以沒有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