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祖
關燈
小
中
大
能,難道他們連粗食布衣都不能自己求得,難道會凍死餓死在路旁嗎?倘若子孫們無能,即便是金銀堆滿屋,又有什麼用呢?祖父們積累财富留給子孫後代,足見他們十分愚蠢。
難道古代那些先賢都不關心他們的子孫後代的窮富嗎?有人問:他們為什麼不給後代留下很多财産呢?因為古代聖人懂得留給子孫後代高尚的品德與嚴格的禮法熏陶,賢人們傳給子孫的是廉潔的品質和儉樸的作風。
舜出身卑賤卻能夠努力修養品德,終于當上了帝王。
他的子孫們繼承他的高尚品德,統治國家曆經百代而不滅。
周朝從後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開始修德積功,到了周武王的時候,終于推翻殷商,奪取了天下。
《詩經》裡說:“周文王謀及子孫,扶助子孫。
”指的就是周文王積累恩德,申明禮法,而且将這筆财産傳給後代,使得國家安定、社稷穩固。
因而他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統治國家八百年。
他們的那些旁系親戚也成了天下的望族,被分封的諸侯遍及海内。
周家祖先留給後代的利益難道不大嗎? 沃土易被人奪,薄田世代相傳 【原文】孫叔敖為楚相,将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
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
楚越之間有寝邱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可長有者唯此也。
”孫叔敖死,王以美地封其子。
其子辭,請寝邱,累世不失。
漢相國蕭何,買田宅必居窮僻處,為家不治垣屋,曰:“今後世賢,師吾儉;不賢,無為勢家所奪。
” 【譯述】孫叔敖擔任楚國相,他快要死的時候告戒他的兒子說:“楚王多次要給我封地,我不接受。
我死後,楚王就會賜封地給你們,你們千萬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
楚越兩地的中間有個地方叫寝邱,那裡土地貧瘠而且地名也不好,但能夠長期擁有的唯有這塊土地。
”孫叔敖死後,楚王果然把一塊好地賜給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堅決不要,而向楚王請求寝邱這塊薄地。
結果好幾代人都保有這塊封地,而未被人侵奪。
漢代相國蕭何,他家購買田産房屋一定要選擇荒涼偏僻的地方,家裡也很少進行房屋的建築。
蕭何解釋說:“如果我的後代賢能,他們就會學習我儉樸的作風;即便無能,田産也不會被有勢力的大家族奪去。
”祖上多留錢财,後代必然怠惰 【原文】太子太傅疏廣乞骸骨歸鄉裡,天子賜金二十斤,太子贈以五十斤。
廣日令家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相與娛樂。
數問其家金餘尚有幾何,趣賣以共具。
居歲餘,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冀及君時頗立産業基址,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大人所勸,說君買田宅。
”老人即以閑暇時為廣言此計。
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
今複增益之,以為赢餘,但教子孫怠惰耳。
賢而多财則損其志,愚而多财則益其過。
且夫富者,衆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蓋其過而生怨。
” 【譯述】太子太傅疏廣向朝廷請求告老還鄉,皇上賜給他黃金二十斤,太子又賜給他五十斤。
疏廣每天命家裡人擺酒設宴,款待本族人、朋友和賓客,與這些人吃酒娛樂。
他好幾次向家裡人詢問金子還剩下多少,讓家裡人把金子都賣掉來治辦酒食。
這樣過了一年多,子孫們悄悄對疏廣所敬重和信任的、疏廣的兄長說:“子孫們都希望老人在朝廷的時候多掙下些産業田宅,現在家裡将皇帝和太子賞賜的一點金子快要吃喝光了,他能夠聽從您的勸告,您應該勸說老人買一些田地房産,不要把錢都用于吃喝。
”疏廣的哥哥找機會把兒孫們的意思告訴給了疏廣。
疏廣說:“我難道老糊塗了嗎?我難道不懂得為兒孫們打算嗎?我是覺得家裡本來就有一些田地和房舍,如果他們能夠勤儉持家,足夠他們的吃喝穿戴,而且生活水平也能和一般人站齊。
現在再給他們增添一些家産,他們就會以為家裡很有錢,這樣隻能讓那些兒孫們學得懶惰,沒有什麼好處。
即便是賢惠的人,财産多了也會使他們覺得有依賴而喪失奮發向上
難道古代那些先賢都不關心他們的子孫後代的窮富嗎?有人問:他們為什麼不給後代留下很多财産呢?因為古代聖人懂得留給子孫後代高尚的品德與嚴格的禮法熏陶,賢人們傳給子孫的是廉潔的品質和儉樸的作風。
舜出身卑賤卻能夠努力修養品德,終于當上了帝王。
他的子孫們繼承他的高尚品德,統治國家曆經百代而不滅。
周朝從後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開始修德積功,到了周武王的時候,終于推翻殷商,奪取了天下。
《詩經》裡說:“周文王謀及子孫,扶助子孫。
”指的就是周文王積累恩德,申明禮法,而且将這筆财産傳給後代,使得國家安定、社稷穩固。
因而他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統治國家八百年。
他們的那些旁系親戚也成了天下的望族,被分封的諸侯遍及海内。
周家祖先留給後代的利益難道不大嗎? 沃土易被人奪,薄田世代相傳 【原文】孫叔敖為楚相,将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
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
楚越之間有寝邱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可長有者唯此也。
”孫叔敖死,王以美地封其子。
其子辭,請寝邱,累世不失。
漢相國蕭何,買田宅必居窮僻處,為家不治垣屋,曰:“今後世賢,師吾儉;不賢,無為勢家所奪。
” 【譯述】孫叔敖擔任楚國相,他快要死的時候告戒他的兒子說:“楚王多次要給我封地,我不接受。
我死後,楚王就會賜封地給你們,你們千萬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
楚越兩地的中間有個地方叫寝邱,那裡土地貧瘠而且地名也不好,但能夠長期擁有的唯有這塊土地。
”孫叔敖死後,楚王果然把一塊好地賜給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堅決不要,而向楚王請求寝邱這塊薄地。
結果好幾代人都保有這塊封地,而未被人侵奪。
漢代相國蕭何,他家購買田産房屋一定要選擇荒涼偏僻的地方,家裡也很少進行房屋的建築。
蕭何解釋說:“如果我的後代賢能,他們就會學習我儉樸的作風;即便無能,田産也不會被有勢力的大家族奪去。
”祖上多留錢财,後代必然怠惰 【原文】太子太傅疏廣乞骸骨歸鄉裡,天子賜金二十斤,太子贈以五十斤。
廣日令家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相與娛樂。
數問其家金餘尚有幾何,趣賣以共具。
居歲餘,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冀及君時頗立産業基址,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大人所勸,說君買田宅。
”老人即以閑暇時為廣言此計。
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
今複增益之,以為赢餘,但教子孫怠惰耳。
賢而多财則損其志,愚而多财則益其過。
且夫富者,衆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蓋其過而生怨。
” 【譯述】太子太傅疏廣向朝廷請求告老還鄉,皇上賜給他黃金二十斤,太子又賜給他五十斤。
疏廣每天命家裡人擺酒設宴,款待本族人、朋友和賓客,與這些人吃酒娛樂。
他好幾次向家裡人詢問金子還剩下多少,讓家裡人把金子都賣掉來治辦酒食。
這樣過了一年多,子孫們悄悄對疏廣所敬重和信任的、疏廣的兄長說:“子孫們都希望老人在朝廷的時候多掙下些産業田宅,現在家裡将皇帝和太子賞賜的一點金子快要吃喝光了,他能夠聽從您的勸告,您應該勸說老人買一些田地房産,不要把錢都用于吃喝。
”疏廣的哥哥找機會把兒孫們的意思告訴給了疏廣。
疏廣說:“我難道老糊塗了嗎?我難道不懂得為兒孫們打算嗎?我是覺得家裡本來就有一些田地和房舍,如果他們能夠勤儉持家,足夠他們的吃喝穿戴,而且生活水平也能和一般人站齊。
現在再給他們增添一些家産,他們就會以為家裡很有錢,這樣隻能讓那些兒孫們學得懶惰,沒有什麼好處。
即便是賢惠的人,财産多了也會使他們覺得有依賴而喪失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