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餘義

關燈
八十六枚而在一??,謂之堵。

    是??可包栒,故兼枝蘭橫直言之也,枝蘭本實指物體,亦可轉言物用,鐻枝蘭鼓,言以鐻枝蘭此鼓也,猶言鐻架鼓耳。

    下雲:寡人有鐻枝蘭鼓,其賈中純萬泉也。

    按梓慶削木爲鐻,見者驚猶鬼神,然則鐻之精善者,萬泉不足道矣。

     寡人有鐻枝蘭鼓,其賈中純萬泉也。

     麟謹按:純借爲準。

    《地官·質人》壹其湻制,杜子春雲:湻當爲純。

    《釋文》:其湻音準。

    是湻、純、準三通也。

    中萬泉與準萬錢同意。

    中準兩言者,古人文法多複舉也。

    下章雲:昔萊人善染練,茈之於萊純錙,緺綬之於萊亦純錙也,其周中十金。

    言練茈與緺綬在萊則賈準一錙,在周則賈中十金也。

    又本章下文雲:所出棧臺之職未能參千純也。

    當作未能純千也,謂未能準千錢。

     谿谷報上之水,不安於藏。

     麟謹按:《襍志》曰:報當爲鄣,字之誤也。

    《立政》曰:鄣水不安其藏。

    尋報、鄣形聲皆不相似,無緣緻誤。

    此文不必與《立政篇》語同,報當借爲赴。

    《少儀》毋報往,《注》:報讀爲赴疾之赴。

    是其證。

    上則下之誤。

    古文上下作????,形相似而譌。

    赴下猶趨下也。

    水性趨下,故曰谿谷赴下之水。

     孟春 故君謹守泉金之謝物,且爲之舉。

     大夏 謹守泉布之謝物,且爲之舉。

     大秋 謹絲麻之謝物,且爲之舉。

     大冬 謹守五穀黃金之謝物,且爲之舉。

    已守其謝,富商蓄賈不得如故。

     麟謹按:謝讀爲豫。

    《鄉射禮》豫則鉤楹內,《注》:豫讀如成周宣謝災之謝。

    是豫謝得通。

    《晉語》豫而後給,《解》:豫,備也。

    《左成九年傳》:備豫不虞。

    《荀子·大略》:先患慮患謂之豫。

    是豫者先事而備具之謂,義與儲同。

    故《漢書·何竝傳》注:儲,豫備也。

    以將舉用之,故謹守諸貨之儲。

     夏人之王,外鑿二十?,韘十七湛。

    〈《輕重戊》〉 麟謹按:外字總舉以下諸事。

    ?字斷句,?疑巟之誤,或巟之借。

    虞氏《易·泰》九二:包巟。

    《注》:巟,大川也。

    韘借爲渫。

    《易·井》九三:井渫。

    向《注》:浚治去泥濁也。

    湛者《文選注》引《倉頡篇》雲:湛,水不流也。

    然則此謂鑿二十大川,浚十七停污不流之水也。

    文與下文疏三江、鑿五湖一例。

    惟彼實指水名,此則泛言水之形埶耳。

     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

    〈《輕重己》〉 麟謹按:《説文》惢訓心疑,《廣雅·釋詁》惢訓善,皆不可以説此。

    日本人安井衡曰:大惢蓋心星,心三星,故其字作惢。

    《詩》曰:七月流火,秋分祀心,其説更鑿。

    按《説文》雲:惢讀若《易》旅瑣瑣,則此惢乃瑣之假借也。

    大瑣者,門也。

    《離騷》欲少畱此靈瑣兮,《注》:瑣,門鏤也,文如連瑣。

    是此制從來遠矣。

    大瑣與夏至所祀之大宗,秋始所祀之大祖,文法一例,而事則相異。

    按《月令》秋三月其祀門,故此於秋至祀之。

    祀門之禮,北面設主於門左樞。

    此下文西出其國百三十八裡而壇,自專爲祭月,與祠大瑣不涉。

     補編 編輯 夫行忿速遂,沒法賊發,言輕謀洩,菑必及於身。

    〈《宙合》〉 麟謹按:行忿速遂句。

    沒法賊發句。

    丁氏士涵乃欲讀行忿速遂沒法爲句,以上文雲:毒而無怒,此言止忿速濟沒法也爲證。

    不知上文沒法二字,實涉此處而衍,言止忿則事速成,正明所以毒而無怒之故,不容有沒法二字也。

    沒法賊發,賊字本在發字下,《漢書·酷吏傳》曰:於是作沈命法曰:羣盜起不發覺,發覺而弗捕,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應劭《注》:沈,沒也,敢匿盜賊者,沒其命也。

    應《注》即本《管子》説。

    古曰沒法,漢曰沈命法也。

    行忿以求速遂,作沈命法以發盜賊,輕言以洩密謀,三者皆病在躁急,足以取禍。

    行忿正與止忿相對,止忿則事速濟,若行忿以求速遂,則菑必及身,二義亦相對。

     進退若雷電,而無所疑匱。

    〈《兵法》〉 麟謹按:尹《注》:匱,竭也。

    戴氏望曰:疑當爲礙之省字。

    《説文》:礙,止也。

    丁雲:匱乃潰之借。

    《左氏文三年傳》:凡民逃其上曰潰。

    今謂戴説疑字義得之。

    然《荀子·解蔽》雲:無所疑止之。

    《鄉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注》:疑,止也。

    《釋言》:疑,戾也。

    《注》:疑者亦止。

    是疑本有止義,不必借爲礙也。

    至匱字則尹、丁皆失之。

    匱亦止也,字借爲?。

    《説文》:?,中止也,從言貴聲。

    《司馬法》曰:師多則人?。

    ?,止也。

    是師不行曰?,與民逃之潰異。

    疑?並言者,猶《詩》靡所止疑,亦以同訓字竝言耳。

     自妾之身之不爲人持接也。

    〈《戒》〉 麟謹按:尹《注》:爲猶與也。

    言妾身在深宮之中,未嘗得出與人相持而接對。

    此望文生義也。

    持與承同。

    《含神霧》雲:詩者持也。

    《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

    《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

    《正義》曰: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

    是持、承同義。

    承、接意相近,承即承事君子之承,接即接見君子之接,皆謂爲人婢妾也。

    爲讀爲于,如《聘禮》:賄在聘于賄。

    亦讀于爲爲也。

    于人承接,即承接于人,古人語多倒句,類如此矣。

    身備內官,則不承接于他人矣。

    必如是言之者,爲下句未嘗得人之布織起本也。

    《侈靡篇》述此事,大略相同。

    上句雲自吾不爲汙殺之事,殺讀爲褻。

    《考工記·輪人》:牙得則無槷而固。

    《注》鄭司農雲:槷,摋也。

    蜀人言摋曰槷。

    是槷、摋一聲之轉,蓋執與殺本同部而兼雙聲,槷、褻皆執聲,故殺與褻亦相通借。

    不爲汙褻之事,亦謂不爲他人婢妾也。

    故下曰:人布織不可得而衣也。

     明立寵設,不以逐子傷義。

    〈《君臣下》〉 麟謹按:尹《注》:明立正嫡,設其貴寵,子不令逐而廢之,故不傷義也。

    鐂績曰:言庶子雖有才有寵,亦不以逐適子而傷義。

    《襍志》曰:明猶尊也。

    言庶子雖尊寵,不以代適子也。

    今謂鐂以明立寵設屬庶子言,王又訓明爲尊,皆是矣。

    至逐子之義,猶取尹説。

    然下文言禮私愛驩,埶不竝倫,爵位雖尊,禮無不行。

    方言別嫌明微之始,而此處已戒其廢逐大子,于言陵躐無序。

    《管子》本義不如是,亦謂別嫌明微而已。

    傷義乃後人增竄之字。

    知者,不以逐子,與埶不竝倫,禮無不行相儷。

    彼皆四字句,則此亦當然。

    逐借爲胄,《易·大畜》良馬逐,《釋文》:逐如字,一音胄。

    《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注》:逐,音胄。

    是逐、胄聲通也。

    《後漢書·班固傳》:六師發胄。

    〈此胄非從冃之甲冑字,若作甲冑字讀,終不可通。

    〉《文選·西都賦》作六師發逐,則明借胄爲逐矣。

    胄可借爲逐,逐亦可借爲胄。

    《堯典》敎胄子,馬《注》:胄,長也。

    《詩·崧高》疏引《説文》禮謂適子爲胄子。

    以通作與,與即一與一之與,敵也。

    此言庶子雖尊寵,不得敵胄子,與下禮私愛驩,埶不竝倫同意。

    但彼據權埶言,此據禮秩言耳。

    後人不曉逐爲胄字之借,以逐爲放逐義,則不以逐子四字文義不足,乃又加傷義二字以足之,非舊本也。

     椽能踰,則椽於踰;能宮,則不守而不散。

    〈《侈靡》〉 麟謹按:尹《注》:椽猶梯也。

    謂鑿椽以爲梯。

    此訓無據。

    椽當借爲?。

    《説文》:?,道邊庳垣也。

    《廣雅·釋室》:?,垣也。

    《吳語》雲:君有短垣而自踰之。

    即其義。

    ?於踰猶踰於?,亦倒句也。

    能宮之能讀爲而,宮猶《喪大記》君爲廬宮之、《釋山》大山宮小山之宮,謂周垣也。

    此言備盜徒恃庳垣,有能踰庳垣者,則踰於庳垣矣。

    而周垣則高峻難踰,室中之物不必守而自不散也。

    此爲守國寶者設喻,謂立防宜峻,不可使庳墮易踰也。

    上雲:萬世之國,必有萬世之寶。

    又雲:棄其國寶。

    此即承上爲言,《注》非。

     修槩水上,以待乎天堇。

    〈《五行》〉 麟謹按:《襍志》曰:上當爲土。

    槩,平也,謂修平水土也。

    此説是矣。

    尹《注》訓堇爲誠,則非也。

    堇讀爲幾。

    《説文》:僟,精謹也。

    此以聲爲訓。

    《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注》:幾謂漆飾沂鄂也。

    沂鄂即圻鄂,此謂借幾爲圻。

    《參同契養性立命章》:立置鄞鄂。

    亦借鄞爲圻。

    觀幾、圻、鄞三字聲通,則知幾、堇聲通。

    《詩·楚茨》傳:幾,期也。

    《左定元年傳》易幾而哭,《集解》:幾,哭會也。

    會與期同義。

    《射義》旄期稱道不亂者,《注》:旄期或爲旄勤。

    蓋勤亦借爲幾,義與期同,故有此異文。

    然則天堇即天幾,義謂天期,猶雲天時。

    言修平水土,以待天時。

    天時者,旱潦之時也。

     請散棧臺之錢,散諸城陽。

    〈《山至數》 上散字《襍志》從《大平禦覽·資産部》十六删。

    〉 麟謹按:棧臺者,鐘臺也。

    《釋樂》曰:大鐘謂之鏞,小者謂之棧。

    是其證。

    凡鑄錢與鐘皆用銅,故古者或以一官掌之。

    《漢書·百官公卿表》雲:水衡都尉屬官有鍾官令丞。

    如湻曰:鍾官,主鑄錢官也。

    《史記·平準書》雲: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鐘官赤側。

    〈《食貨志》脫鐘字,當據補。

    〉此蓋因古者鑄錢與鑄鐘爲聯事而得名。

    然則臧錢與鐘棧同處,義亦如是。

     鹿臺之布,散諸濟陰。

     麟謹按:《逸周書·克殷解》、《史記·殷本紀》、《齊世家》、《畱侯世家》、《淮南·主術訓》、《道應訓》皆雲鹿臺之錢,《説苑·指武篇》則言鹿臺之金錢,皆指紂之錢府也。

    齊之錢府,必非襲亡國之名,然則鹿臺本爲錢府之通名,非紂所創立可知。

    鹿當借爲錄。

    《尚書大傳》緻天下于大麓之野,《注》:麓者,錄也。

    《魏受禪表》及《公卿上尊號奏》皆作大鹿,是錄鹿通之證。

    《説文》:錄,金色也。

    古謂銅曰金。

    《荀子·性惡》文王之錄,《注》劍以色名。

    古劍亦以銅爲之也。

    是銅有錄色者,錄臺則取銅錢之色以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