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餘義
關燈
小
中
大
僞詐。
皆姦邪之稱也。
《本經篇》雲:衣無隅差之削。
高誘《注》曰:隅,角也。
差,邪也。
《呂覽·勿躳篇》曰:幽詭愚險之言。
愚亦即暫遇姦宄之遇也。
此以遇、愚相通。
誠哉是言,可以自易其過誤爲遇之説矣。
尋《登徒子好色賦》曰:愚亂之邪臣。
愚亂即遇亂也。
然則愚亂者,必邪,故當正之。
臣使官無滿其禮三強,其使者爭之以死。
〈《小問》〉 麟謹按:尹讀三字絶句,強字屬下。
雲不識不滿之意,纔激強之,則爭之以死,是不智。
此説非也。
強當屬上句讀,強乃繦之省借。
《國蓄篇》雲:臧繦千萬。
《蜀都賦》雲:臧鏹〈同繦。
〉巨萬。
皆謂錢貫也。
無滿其禮三繦者,虧其禮贈之錢三繦也。
《聘禮》雲:禮玉束帛乘皮。
此主國之君禮聘君也;雲:公使卿贈如覿幣。
此贈聘賓也。
皆不以泉。
然管子治齊,興泉刀之利,則以之禮諸侯,或其創議。
猶其石璧之謀,亦非周初典禮也。
臣主同則。
刑振以豐,豐振以刻。
〈《七臣七主》〉 麟謹按:則字當斷句。
臣主同則者,臣主同法也。
與上句上下相幹,文義一貫。
刑振以豐、豐振以刻二句,則別自爲義。
振與下文振主及臣下振怒〈當作恐。
〉之振異。
彼振借爲震,此振則訓重。
按《曲禮》袗絺綌,《注》:袗,單也。
《玉藻》則作振絺綌,是振借爲袗。
袗雖訓單,然表而出之則重矣,故袗亦訓重。
《詛楚文》:紳〈作絆者字形之譌。
〉以昏姻,袗以齊盟。
紳即申,申、袗皆重也。
〈《釋詁》:申,重也。
〉猶《左傳》雲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也。
《釋言》雲:眕,重也。
《韓詩·雲漢》胡寧疹我以旱,《傳》:疹,重也。
皆是重複之重,與袗聲義相同者也。
豐借爲鋒,猶陳豐之作陳鋒也。
鋒爲兵耑,引伸爲鋭利意,今世猶有鋒利之語,言持政峭急也。
此文之義,謂用刑未已也,重以鋒利;鋒利未已也,重以刻深。
鋒利、刻深,亦指其用刑言,而愈酷烈矣。
而上不調淫,故遊商得以什伯其本也。
麟謹按:尹《注》:淫,過也。
謂穀物過於貴賤,則上當收散以調之,此之不爲,故遊商得什伯之嬴以棄其本也。
此説似失之。
淫當爲徭之誤。
徭字古衹作繇,《韓勑碑》雲:邑中繇發。
是繇與發義相同。
《漢書·鼂錯傳》上方與錯調兵食,《注》:調謂計發之也。
《王莽傳》皆得自調,《注》:調謂發取也。
《食貨志》迺調旁近郡,《注》調選發之也。
是調與發義亦相同,則調繇亦同義。
繇役與徵調既同義,則徭與均調引伸亦爲同義,蓋徵調本均調之引伸,故徭役亦得有均調之義。
徭役之爲均調,猶賦之爲平均也。
〈《方言》:平均,賦也。
燕之北鄙,東齊北郊,凡相賦斂,謂之平均。
〉然則調徭猶言均調,言有輕重羨不足貴賤之殊,而上不爲平準、均輸等法以均調之,則遊商之利息,得什伯其本矣。
桓公曰:水可扼而使東、西、南、北及高乎?管仲對曰:可。
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則疾,至於??石而下向高即畱而不行。
故高其上,領瓴之,尺有十分之三,裡滿四十九者,水可走也。
乃迂其道而遠之,以埶行之,水之性行至曲必畱退,滿則後推前。
〈《度地》〉 麟謹按:領即嶺阪之嶺,高其上之嶺阪,而施以瓴甋,每尺則下其十分之三,每裡如是者,滿四十九,則其水順流而下,如所謂高屋建瓴者矣。
乃于其順流之,所迂曲其道,水性至曲處必畱而卻退而上,埶噴湧飛沫頓滿,復爲曲處所排,則不得不返而逆行于領甋上矣。
〈後謂曲處,前謂瓴甋,此據逆行所向而言。
〉此扼水使高之法也。
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糾列之時也。
麟謹按:糾當借爲漻。
如《釋木》:下句曰朻。
《釋文》本又作樛。
《太玄》死生相摎,宋《注》:摎猶糾也。
是可證丩聲翏聲之通。
《韓詩》:溱與洧漻其清矣。
《南都賦》漻淚淢汩,《注》:《韓詩外傳》曰:漻,清貌也。
《淮南子》曰:水淚破舟。
按水之清者,每多急疾,然則糾列即漻淚。
竊意淚即洌字。
《説文》:洌,水清也。
糾列亦漻洌也。
春三月,霖雨未下,故水清洌。
五種無不宜,其立後而手實。
〈《地員》〉 麟謹按:尹《注》:謂立君以主之手,常握此地之實數也。
俞先生曰:兩句傳寫誤倒,其立後而手實,本在五種句前,總冒本篇。
五種無不宜,自與其木宜蚖菕雲雲相屬,證以下文,其誤自見。
先生此説,于文義可通矣。
然立君豈專以辨別土宜乎?且其字之義,終有未順。
竊謂此非誤倒。
立借爲粒。
《詩·思文》立我烝民,《箋》雲:立當作粒。
此亦同矣。
後借爲厚。
如古文厚作垕之比。
厚訓大。
《墨子·經上》:厚有所大也。
《魯語》不厚其棟,《解》:厚,大也。
手乃??之誤字,??古文??。
此承五種無不宜而言。
言其粒厚大而其實垂。
垂實者,嘉穀垂穗也。
于五種中,獨舉嘉穀者,猶下説四施之土雲:五種無不宜,其麻白。
亦于五種中,獨舉麻也。
自唐人誤解當時已有手實法,以考民之年與地闊狹。
〈見《唐書·食貨志》。
〉尹《注》遂襲其謬。
而呂惠卿至以手實禍天下,説古可不慎哉。
凡將起五音凡首。
麟謹按:尹《注》:凡首謂音之總先也。
此説非是。
凡字乃風之省借。
風即《宙合》所謂君失音則風律必流之風。
首者調也。
凡樂之一調,詩之一篇,皆謂之首。
《古詩十九首》,此詩篇曰首也。
《莊子·養生主》:乃中經首之會。
崔氏以爲樂章名。
蓋經即《釋樂》角謂之經之經。
經首者,以角爲調也。
此樂調曰首也。
此風首,下文黃鍾小素之首,皆與經首義同。
凡草土之道,各有穀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
麟謹按:穀造者,謂衰次,即或高或下之謂也。
造可借爲次,前于鉤弦之造下既明之矣。
穀借爲錄。
古字穀、祿聲義相通。
《釋言》:穀,祿也。
《周禮·天府司祿》注:祿之言穀也。
《淮南·人閒訓》不穀親傷,《注》:不穀,不祿也。
是其證。
而祿、錄聲義亦通。
《援神契》雲:祿者,錄也。
穀可通祿,則亦可借爲錄。
《吳語》今大國越錄,《解》:錄,第也。
是錄次謂第次,猶今言次第也。
《詩·小戎》傳:楘,歷錄也。
《説文》:楘,車歷錄束文也。
次亦取次第之義。
而彔訓刻木彔彔,亦謂其文理相比次,皆可爲證。
其人夷姤。
麟謹按:尹《注》:夷,平也;姤,好也。
此訓未的。
夷者,《釋言》雲:悅也。
姤即逅。
《詩·綢繆》見此邂逅,《傳》:邂逅,解説之貌。
此以解釋邂,以説釋逅,即悅字也。
然則夷姤皆謂悅,謂其人容顔悅暢也。
今君立扶臺,五衢之衆皆作。
〈《臣乘馬》〉 麟謹按:扶蓋蒲之假借。
如匍匐字或作蒲伏。
〈《左昭十三年傳》:奉壺飲冰以蒲伏焉。
《七發》:蒲伏連延。
〉或作扶伏。
〈《左昭二十一年傳》:扶伏而擊之。
《長楊賦》:扶服蛾伏。
亦作扶字。
〉是蒲扶通之證。
《釋名·釋宮室》曰:草圓屋曰蒲。
蒲,敷也。
總其上而敷下也。
此豈僭爲清廟茅屋,上圓法天,復立靈臺,以觀天文之制,猶其欲行封禪之侈心歟? 桓公問管子曰:特命我曰:天子三百領,泰嗇而散,大夫準此而行此如何?管子曰:非法家也。
大夫高其壟,美其室,此奪農事及市庸,此非便國之道也。
民不得以織爲縿綃,而貍之於地。
彼善爲國家者,乘時徐疾而已矣,謂之國會。
〈《山至數》〉 麟謹按:此一章,論厚葬之非也。
天子三百領爲一句,此謂死時襲以衣三百領,猶《揆度篇》雲:上必葬之衣衾三領也。
室者《唐風·葛生》箋雲:室猶??壙。
是也。
民不得以織爲縿綃,而貍之於地,此句當在乘時徐疾而已矣之下。
以當爲衍文。
國會猶國計也。
蓋天子襲十二稱,公九稱,諸侯七稱,士三稱,〈見《襍記上》注。
〉則大夫五稱,禮也。
特意欲藉厚葬以寬民生,故增天子之襲至三百領,以平時用財泰嗇,乘厚葬以散錢于民也。
其大夫之襲,亦準天子三百以爲差率而行之,皆爲饒裕民生而設,與《侈靡篇》雲:巨棺槨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意正相同。
《管子》以厚葬無益而有損,意謂襲衣既多,則棺槨必大,棺槨既大,則墳塋必廣,大夫既高其壟墓,美其??壙,則役作之功,足以奪農事及市庸,是非便國之道也。
善爲國者,固不必以厚葬散錢,但乘時徐疾,則民自富矣。
因言薄葬之制,民不得織爲縿綃,而用之於葬貍,使有用歸于無用,是之謂國計。
此言民葬之薄,以上推大夫天子也。
女樂三萬人,端譟晨樂,聞於三衢。
〈《輕重甲》〉 麟謹按:端借爲讙。
耑、雚聲通。
《方言》雲:貛,關西謂之貒。
《釋獸》貍狐貒貈醜,《説文》引貒作貛。
《方言》:讙,讓也。
即《説文》之諯,一曰相讓也。
是耑、雚聲通。
《説文》:讙,譁也。
故曰讙譟。
晨借爲振。
《法言·先知》雲:吾見玄駒之步,雉之晨雊也。
晨雊即震雊。
《夏小正》:雉震呴。
震也者,鼓其翼也。
此以震同振義,足明晨、振是一。
《左傳》莊二十八年雲:爲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
振樂猶振萬也。
言或讙譟者,謂人歌也;或振樂者,謂八音也。
《大平禦覽》引《墨子》:桀女樂三萬人,晨譟聞於衢。
引此作晨譟於端門,樂聞於三衢,蓋據他家注義,非本文也。
《襍志》引之,未是。
請以令賀獻者,皆以鐻枝蘭鼓。
〈《輕重丁》〉 麟謹按:《説文》??或作鐻,鐘鼓之柎也。
枝蘭即支蘭。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臧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臧者死。
《正義》:《素問》雲:支者順節,蘭者橫節。
蓋支本有支持支載之義。
蘭字則《小匡》蘭盾,《注》雲:即所謂蘭錡,兵架也。
與支義亦冣近。
在人之骨節則曰支蘭,在鐘鼓之柎則曰枝蘭。
鐘鼓柎,植者曰鐻,橫者曰栒,正與支蘭相似。
鐻但當言枝,兼言蘭者,栒??亦通稱??,《周禮·小胥》注雲:鍾磬者編縣之,二
皆姦邪之稱也。
《本經篇》雲:衣無隅差之削。
高誘《注》曰:隅,角也。
差,邪也。
《呂覽·勿躳篇》曰:幽詭愚險之言。
愚亦即暫遇姦宄之遇也。
此以遇、愚相通。
誠哉是言,可以自易其過誤爲遇之説矣。
尋《登徒子好色賦》曰:愚亂之邪臣。
愚亂即遇亂也。
然則愚亂者,必邪,故當正之。
臣使官無滿其禮三強,其使者爭之以死。
〈《小問》〉 麟謹按:尹讀三字絶句,強字屬下。
雲不識不滿之意,纔激強之,則爭之以死,是不智。
此説非也。
強當屬上句讀,強乃繦之省借。
《國蓄篇》雲:臧繦千萬。
《蜀都賦》雲:臧鏹〈同繦。
〉巨萬。
皆謂錢貫也。
無滿其禮三繦者,虧其禮贈之錢三繦也。
《聘禮》雲:禮玉束帛乘皮。
此主國之君禮聘君也;雲:公使卿贈如覿幣。
此贈聘賓也。
皆不以泉。
然管子治齊,興泉刀之利,則以之禮諸侯,或其創議。
猶其石璧之謀,亦非周初典禮也。
臣主同則。
刑振以豐,豐振以刻。
〈《七臣七主》〉 麟謹按:則字當斷句。
臣主同則者,臣主同法也。
與上句上下相幹,文義一貫。
刑振以豐、豐振以刻二句,則別自爲義。
振與下文振主及臣下振怒〈當作恐。
〉之振異。
彼振借爲震,此振則訓重。
按《曲禮》袗絺綌,《注》:袗,單也。
《玉藻》則作振絺綌,是振借爲袗。
袗雖訓單,然表而出之則重矣,故袗亦訓重。
《詛楚文》:紳〈作絆者字形之譌。
〉以昏姻,袗以齊盟。
紳即申,申、袗皆重也。
〈《釋詁》:申,重也。
〉猶《左傳》雲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也。
《釋言》雲:眕,重也。
《韓詩·雲漢》胡寧疹我以旱,《傳》:疹,重也。
皆是重複之重,與袗聲義相同者也。
豐借爲鋒,猶陳豐之作陳鋒也。
鋒爲兵耑,引伸爲鋭利意,今世猶有鋒利之語,言持政峭急也。
此文之義,謂用刑未已也,重以鋒利;鋒利未已也,重以刻深。
鋒利、刻深,亦指其用刑言,而愈酷烈矣。
而上不調淫,故遊商得以什伯其本也。
麟謹按:尹《注》:淫,過也。
謂穀物過於貴賤,則上當收散以調之,此之不爲,故遊商得什伯之嬴以棄其本也。
此説似失之。
淫當爲徭之誤。
徭字古衹作繇,《韓勑碑》雲:邑中繇發。
是繇與發義相同。
《漢書·鼂錯傳》上方與錯調兵食,《注》:調謂計發之也。
《王莽傳》皆得自調,《注》:調謂發取也。
《食貨志》迺調旁近郡,《注》調選發之也。
是調與發義亦相同,則調繇亦同義。
繇役與徵調既同義,則徭與均調引伸亦爲同義,蓋徵調本均調之引伸,故徭役亦得有均調之義。
徭役之爲均調,猶賦之爲平均也。
〈《方言》:平均,賦也。
燕之北鄙,東齊北郊,凡相賦斂,謂之平均。
〉然則調徭猶言均調,言有輕重羨不足貴賤之殊,而上不爲平準、均輸等法以均調之,則遊商之利息,得什伯其本矣。
桓公曰:水可扼而使東、西、南、北及高乎?管仲對曰:可。
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則疾,至於??石而下向高即畱而不行。
故高其上,領瓴之,尺有十分之三,裡滿四十九者,水可走也。
乃迂其道而遠之,以埶行之,水之性行至曲必畱退,滿則後推前。
〈《度地》〉 麟謹按:領即嶺阪之嶺,高其上之嶺阪,而施以瓴甋,每尺則下其十分之三,每裡如是者,滿四十九,則其水順流而下,如所謂高屋建瓴者矣。
乃于其順流之,所迂曲其道,水性至曲處必畱而卻退而上,埶噴湧飛沫頓滿,復爲曲處所排,則不得不返而逆行于領甋上矣。
〈後謂曲處,前謂瓴甋,此據逆行所向而言。
〉此扼水使高之法也。
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糾列之時也。
麟謹按:糾當借爲漻。
如《釋木》:下句曰朻。
《釋文》本又作樛。
《太玄》死生相摎,宋《注》:摎猶糾也。
是可證丩聲翏聲之通。
《韓詩》:溱與洧漻其清矣。
《南都賦》漻淚淢汩,《注》:《韓詩外傳》曰:漻,清貌也。
《淮南子》曰:水淚破舟。
按水之清者,每多急疾,然則糾列即漻淚。
竊意淚即洌字。
《説文》:洌,水清也。
糾列亦漻洌也。
春三月,霖雨未下,故水清洌。
五種無不宜,其立後而手實。
〈《地員》〉 麟謹按:尹《注》:謂立君以主之手,常握此地之實數也。
俞先生曰:兩句傳寫誤倒,其立後而手實,本在五種句前,總冒本篇。
五種無不宜,自與其木宜蚖菕雲雲相屬,證以下文,其誤自見。
先生此説,于文義可通矣。
然立君豈專以辨別土宜乎?且其字之義,終有未順。
竊謂此非誤倒。
立借爲粒。
《詩·思文》立我烝民,《箋》雲:立當作粒。
此亦同矣。
後借爲厚。
如古文厚作垕之比。
厚訓大。
《墨子·經上》:厚有所大也。
《魯語》不厚其棟,《解》:厚,大也。
手乃??之誤字,??古文??。
此承五種無不宜而言。
言其粒厚大而其實垂。
垂實者,嘉穀垂穗也。
于五種中,獨舉嘉穀者,猶下説四施之土雲:五種無不宜,其麻白。
亦于五種中,獨舉麻也。
自唐人誤解當時已有手實法,以考民之年與地闊狹。
〈見《唐書·食貨志》。
〉尹《注》遂襲其謬。
而呂惠卿至以手實禍天下,説古可不慎哉。
凡將起五音凡首。
麟謹按:尹《注》:凡首謂音之總先也。
此説非是。
凡字乃風之省借。
風即《宙合》所謂君失音則風律必流之風。
首者調也。
凡樂之一調,詩之一篇,皆謂之首。
《古詩十九首》,此詩篇曰首也。
《莊子·養生主》:乃中經首之會。
崔氏以爲樂章名。
蓋經即《釋樂》角謂之經之經。
經首者,以角爲調也。
此樂調曰首也。
此風首,下文黃鍾小素之首,皆與經首義同。
凡草土之道,各有穀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
麟謹按:穀造者,謂衰次,即或高或下之謂也。
造可借爲次,前于鉤弦之造下既明之矣。
穀借爲錄。
古字穀、祿聲義相通。
《釋言》:穀,祿也。
《周禮·天府司祿》注:祿之言穀也。
《淮南·人閒訓》不穀親傷,《注》:不穀,不祿也。
是其證。
而祿、錄聲義亦通。
《援神契》雲:祿者,錄也。
穀可通祿,則亦可借爲錄。
《吳語》今大國越錄,《解》:錄,第也。
是錄次謂第次,猶今言次第也。
《詩·小戎》傳:楘,歷錄也。
《説文》:楘,車歷錄束文也。
次亦取次第之義。
而彔訓刻木彔彔,亦謂其文理相比次,皆可爲證。
其人夷姤。
麟謹按:尹《注》:夷,平也;姤,好也。
此訓未的。
夷者,《釋言》雲:悅也。
姤即逅。
《詩·綢繆》見此邂逅,《傳》:邂逅,解説之貌。
此以解釋邂,以説釋逅,即悅字也。
然則夷姤皆謂悅,謂其人容顔悅暢也。
今君立扶臺,五衢之衆皆作。
〈《臣乘馬》〉 麟謹按:扶蓋蒲之假借。
如匍匐字或作蒲伏。
〈《左昭十三年傳》:奉壺飲冰以蒲伏焉。
《七發》:蒲伏連延。
〉或作扶伏。
〈《左昭二十一年傳》:扶伏而擊之。
《長楊賦》:扶服蛾伏。
亦作扶字。
〉是蒲扶通之證。
《釋名·釋宮室》曰:草圓屋曰蒲。
蒲,敷也。
總其上而敷下也。
此豈僭爲清廟茅屋,上圓法天,復立靈臺,以觀天文之制,猶其欲行封禪之侈心歟? 桓公問管子曰:特命我曰:天子三百領,泰嗇而散,大夫準此而行此如何?管子曰:非法家也。
大夫高其壟,美其室,此奪農事及市庸,此非便國之道也。
民不得以織爲縿綃,而貍之於地。
彼善爲國家者,乘時徐疾而已矣,謂之國會。
〈《山至數》〉 麟謹按:此一章,論厚葬之非也。
天子三百領爲一句,此謂死時襲以衣三百領,猶《揆度篇》雲:上必葬之衣衾三領也。
室者《唐風·葛生》箋雲:室猶??壙。
是也。
民不得以織爲縿綃,而貍之於地,此句當在乘時徐疾而已矣之下。
以當爲衍文。
國會猶國計也。
蓋天子襲十二稱,公九稱,諸侯七稱,士三稱,〈見《襍記上》注。
〉則大夫五稱,禮也。
特意欲藉厚葬以寬民生,故增天子之襲至三百領,以平時用財泰嗇,乘厚葬以散錢于民也。
其大夫之襲,亦準天子三百以爲差率而行之,皆爲饒裕民生而設,與《侈靡篇》雲:巨棺槨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意正相同。
《管子》以厚葬無益而有損,意謂襲衣既多,則棺槨必大,棺槨既大,則墳塋必廣,大夫既高其壟墓,美其??壙,則役作之功,足以奪農事及市庸,是非便國之道也。
善爲國者,固不必以厚葬散錢,但乘時徐疾,則民自富矣。
因言薄葬之制,民不得織爲縿綃,而用之於葬貍,使有用歸于無用,是之謂國計。
此言民葬之薄,以上推大夫天子也。
女樂三萬人,端譟晨樂,聞於三衢。
〈《輕重甲》〉 麟謹按:端借爲讙。
耑、雚聲通。
《方言》雲:貛,關西謂之貒。
《釋獸》貍狐貒貈醜,《説文》引貒作貛。
《方言》:讙,讓也。
即《説文》之諯,一曰相讓也。
是耑、雚聲通。
《説文》:讙,譁也。
故曰讙譟。
晨借爲振。
《法言·先知》雲:吾見玄駒之步,雉之晨雊也。
晨雊即震雊。
《夏小正》:雉震呴。
震也者,鼓其翼也。
此以震同振義,足明晨、振是一。
《左傳》莊二十八年雲:爲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
振樂猶振萬也。
言或讙譟者,謂人歌也;或振樂者,謂八音也。
《大平禦覽》引《墨子》:桀女樂三萬人,晨譟聞於衢。
引此作晨譟於端門,樂聞於三衢,蓋據他家注義,非本文也。
《襍志》引之,未是。
請以令賀獻者,皆以鐻枝蘭鼓。
〈《輕重丁》〉 麟謹按:《説文》??或作鐻,鐘鼓之柎也。
枝蘭即支蘭。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臧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臧者死。
《正義》:《素問》雲:支者順節,蘭者橫節。
蓋支本有支持支載之義。
蘭字則《小匡》蘭盾,《注》雲:即所謂蘭錡,兵架也。
與支義亦冣近。
在人之骨節則曰支蘭,在鐘鼓之柎則曰枝蘭。
鐘鼓柎,植者曰鐻,橫者曰栒,正與支蘭相似。
鐻但當言枝,兼言蘭者,栒??亦通稱??,《周禮·小胥》注雲:鍾磬者編縣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