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論和與同(昭公二十年)
關燈
小
中
大
——和是萬物人事的最高境界
【原文】
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②,子猶馳而造焉③。
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④,以烹魚肉,燀執以薪⑤2宰夫和?6),之以味(7);濟其不及(8),以洩其過(9)。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10);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幹(11),民無争心。
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嘏無言。
時靡有争(12)。
’先王之濟五味。
和五聲也(13),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聲亦如味,一氣(14)、二體(15)、一三類(16)、四物(17)。
五聲(18)、成律(19)、七音(20)、八風(21)、九歌(22),以相成也;清濁。
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君子聽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故《詩》曰:‘德音不瑕(23)’。
今據不然。
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若以水濟水。
誰能食之?若琴瑟之一專,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注釋】 ①侯。
指景公。
田:打獵。
這裡指打獵處。
②遄(chuan)台:國地名,在今山東臨淄附近。
③子猶。
國大夫梁丘據的字。
造。
到。
往。
④羹:調和五味(醋、醬、鹽、梅、菜)做成的帶汁的肉。
不加五味的叫大羹。
醯(XT):醋。
醢(hai):用肉、魚等做成的醬。
梅:梅子。
⑤燀(chan):燒煮。
(6)和:調和。
(7):調配使味道适中。
。
(8)濟:增加,添加。
(9)洩;減少。
過:過分,過重。
(10)獻:進言指出。
(11)幹:犯,違背。
(12)這四句詩出自《詩·商頌·烈祖》。
戒:具備,意思是指五味全。
平:和;指味道适中。
(zong):通“奏”,進獻。
嘏(gu):通“假”。
至:指神靈來到。
無言:指肅敬。
(13)濟。
這裡的意.思是相輔相成。
五味:指、甜、苦、辣、鹹五種味道。
五聲:指宮、商、角、徽、羽五個音階。
(14)一氣;空氣,指聲音要用氣來發動。
(15)二體:指舞蹈的文舞和武舞。
(16)三類:指《詩》中的風、雅、頌三部分。
(17)四物:四方之物,指樂器用四方之物做成。
(18)五聲:即五音。
(19)六律:指用來确定聲音高低清濁的六個陽聲,即黃鐘、太簇、姑洗(xian)、蕤(rui)賓、夷則、無射(yi)。
(20)七音:指宮、商、角、微、羽、變宮、變微七種音階。
(21)八風:八方之風。
(22)九歌;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
(23)這句詩出自《詩·豳風·狼跋》。
德音:本指美德,這裡借指美好的音樂。
瑕:玉上的斑點,這裡指缺陷。
【譯文】 景公從打獵的地方回來,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據也駕著車趕來了。
景公說:“隻有梁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說:“梁丘據也不過是相同而已,哪裡能說是和協呢?”景公說:“和協與相同有差别嗎?”晏子回答說:“有差别。
和協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
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減少調料。
君子吃了這種肉羹,用來平和心性。
國君和臣
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④,以烹魚肉,燀執以薪⑤2宰夫和?6),之以味(7);濟其不及(8),以洩其過(9)。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10);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幹(11),民無争心。
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嘏無言。
時靡有争(12)。
’先王之濟五味。
和五聲也(13),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聲亦如味,一氣(14)、二體(15)、一三類(16)、四物(17)。
五聲(18)、成律(19)、七音(20)、八風(21)、九歌(22),以相成也;清濁。
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君子聽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故《詩》曰:‘德音不瑕(23)’。
今據不然。
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若以水濟水。
誰能食之?若琴瑟之一專,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注釋】 ①侯。
指景公。
田:打獵。
這裡指打獵處。
②遄(chuan)台:國地名,在今山東臨淄附近。
③子猶。
國大夫梁丘據的字。
造。
到。
往。
④羹:調和五味(醋、醬、鹽、梅、菜)做成的帶汁的肉。
不加五味的叫大羹。
醯(XT):醋。
醢(hai):用肉、魚等做成的醬。
梅:梅子。
⑤燀(chan):燒煮。
(6)和:調和。
(7):調配使味道适中。
。
(8)濟:增加,添加。
(9)洩;減少。
過:過分,過重。
(10)獻:進言指出。
(11)幹:犯,違背。
(12)這四句詩出自《詩·商頌·烈祖》。
戒:具備,意思是指五味全。
平:和;指味道适中。
(zong):通“奏”,進獻。
嘏(gu):通“假”。
至:指神靈來到。
無言:指肅敬。
(13)濟。
這裡的意.思是相輔相成。
五味:指、甜、苦、辣、鹹五種味道。
五聲:指宮、商、角、徽、羽五個音階。
(14)一氣;空氣,指聲音要用氣來發動。
(15)二體:指舞蹈的文舞和武舞。
(16)三類:指《詩》中的風、雅、頌三部分。
(17)四物:四方之物,指樂器用四方之物做成。
(18)五聲:即五音。
(19)六律:指用來确定聲音高低清濁的六個陽聲,即黃鐘、太簇、姑洗(xian)、蕤(rui)賓、夷則、無射(yi)。
(20)七音:指宮、商、角、微、羽、變宮、變微七種音階。
(21)八風:八方之風。
(22)九歌;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
(23)這句詩出自《詩·豳風·狼跋》。
德音:本指美德,這裡借指美好的音樂。
瑕:玉上的斑點,這裡指缺陷。
【譯文】 景公從打獵的地方回來,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據也駕著車趕來了。
景公說:“隻有梁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說:“梁丘據也不過是相同而已,哪裡能說是和協呢?”景公說:“和協與相同有差别嗎?”晏子回答說:“有差别。
和協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
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減少調料。
君子吃了這種肉羹,用來平和心性。
國君和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