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骊姬之亂(僖公四、五,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最能适應者為強者
【原文】
初,晉獻公欲以骊姬為夫人(1),蔔之(2),不吉;筮之(3),吉。
公曰:“從筮。
”蔔人曰:“筮短龜長(4),不如從長。
且其繇曰(5):“專之渝(6),攘公之羭(7)。
一薰一莸(8),十年尚猶有臭。
必不可!”弗聽,立之。
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9)。
姬謂大子曰(10):“君夢齊姜(11),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12),歸胙于公(13)。
公田,姬置諸宮六日。
公至,毒而獻之(14)。
公祭之地,地墳(15)與犬,犬斃;與小臣(16),小臣亦斃。
姬泣曰:“賊由大子(17)。
”大子奔新城(18)。
公殺其傅杜原款。
或謂大子:“子辭(19),君必辯焉(20)。
”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
我辭,姬必有罪。
君老矣,吾又不樂。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21),人準納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23)。
姬遂谮二公于曰(24):“皆知之。
”重耳奔蒲(25),夷吾奔屈(26). (以上僖公四年) 初,晉侯使土為二公子築蒲與屈(27),不慎,置薪焉。
夷吾訴之。
公使讓之。
士為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28),憂必仇焉(29)。
無戎而城,仇必保焉(30)。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31),不敬;固仇之保,不忠。
失敬與忠,何以事君?《詩》雲:‘懷德惟甯,宗子惟城(32)。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尋師焉(33),焉用慎?”退而賦日:“狐裘尨茸(34),一國三公,吾誰适從(35)?” 及難(36),公使寺人披伐蒲(37)。
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38)。
”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
”逾垣而走。
披斬其祛(40),遂出奔翟(41)。
(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42)。
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将奔狄,卻芮曰(43):“後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44)。
粱近秦而幸焉(45)。
”乃之粱。
(以上僖公六年) 【注釋】 ①骊姬:晉獻公的寵妃。
②蔔:用龜甲占蔔。
③筮:用蓍草占蔔。
④短:指不靈驗。
長:指靈驗。
(5)繇(zhou):記錄占蔔結果的兆辭。
(6)專之:指專寵骊姬。
渝:變。
(7)攘:奪去。
羭(yu):公羊。
這裡暗指太子申生。
(8)薰:香草。
莸(you):臭草。
(9)中大夫:晉國官名,指裡克。
成謀:定好計,有預謀。
(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1)齊姜:申生的亡母。
(12)曲沃:晉國的舊都,在山西聞喜縣東。
(13)胙(zuo):祭祀時用的酒肉。
(14)毒:投毒,放毒藥。
(15)祭之地:用酒祭地。
墳:土堆。
(16)小臣:在宮中服役的小官。
(17)賊:謀害。
(18)新城:指曲沃。
(19)辭:申辯,辯解。
(20)辯:辯白,追究是非。
(21)被:蒙受,帶着。
此名:指殺父的罪名。
(22)人誰:誰人。
納:收容,(23)缢:吊死,(24)谮(zen):誣陷,中傷。
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25)重耳:晉獻公的次子,申生的異母弟,後為晉文公。
蒲:重耳的采邑,在今山西限縣西北。
(26)夷吾:晉獻公之子,申生的異母弟,後為晉惠公。
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縣。
(27)士為:晉國大夫。
(28)戚:憂愁,悲傷。
(29)仇:怨。
(30)仇:仇敵。
保:守,(31)守官:在職的官員。
廢命:不接受君命。
(32)這兩句詩出自“詩·大雅·闆》。
懷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
宗子:周姓子弟。
(33)尋師:用兵。
(34)狐裘:大夫的服飾,尨茸(mengrong):蓬松雜亂的樣子。
(35)适:跟從。
(36)及難:等到災禍發生。
(37)寺人:閹人。
披:人名。
(38)校:違抗。
(39)徇:遍告,布告。
(40)祛(qu):袖口。
(41)翟:同“狄”,古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
(42)賈華:晉國大夫。
(43)卻芮(xirui):晉國大夫。
(44)之:去,往。
梁:諸侯國名,嬴姓,在今陝西韓城縣南。
(45)秦:諸侯國名,嬴姓,在今陝西鳳翔縣。
幸:寵信。
【譯文】 當初,晉獻公想把骊姬立為夫人,便用龜甲來占蔔,結果不言利;然後用蓍草占蔔,結果吉利。
晉獻公說:“照占筮的結果辦。
”蔔人說:“占筮不靈驗,龜蔔很靈,不如照靈驗的辦。
再說蔔筮的兆辭說:‘專寵過分會生變亂,會奪去您的所愛。
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過了十年還會有臭味。
’一定不能這麼做。
”晉獻公不聽蔔人的話,把骊姬立為夫人。
骊姬生了奚齊,她随嫁的妹妹生了卓子。
到了快要把奚齊立為太子時,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預謀。
骊姬對太子申生說:“國君夢見了你母親齊姜,你一定要趕快去祭祀她。
”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帶回來獻給
公曰:“從筮。
”蔔人曰:“筮短龜長(4),不如從長。
且其繇曰(5):“專之渝(6),攘公之羭(7)。
一薰一莸(8),十年尚猶有臭。
必不可!”弗聽,立之。
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9)。
姬謂大子曰(10):“君夢齊姜(11),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12),歸胙于公(13)。
公田,姬置諸宮六日。
公至,毒而獻之(14)。
公祭之地,地墳(15)與犬,犬斃;與小臣(16),小臣亦斃。
姬泣曰:“賊由大子(17)。
”大子奔新城(18)。
公殺其傅杜原款。
或謂大子:“子辭(19),君必辯焉(20)。
”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
我辭,姬必有罪。
君老矣,吾又不樂。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21),人準納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23)。
姬遂谮二公于曰(24):“皆知之。
”重耳奔蒲(25),夷吾奔屈(26). (以上僖公四年) 初,晉侯使土為二公子築蒲與屈(27),不慎,置薪焉。
夷吾訴之。
公使讓之。
士為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28),憂必仇焉(29)。
無戎而城,仇必保焉(30)。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31),不敬;固仇之保,不忠。
失敬與忠,何以事君?《詩》雲:‘懷德惟甯,宗子惟城(32)。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尋師焉(33),焉用慎?”退而賦日:“狐裘尨茸(34),一國三公,吾誰适從(35)?” 及難(36),公使寺人披伐蒲(37)。
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38)。
”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
”逾垣而走。
披斬其祛(40),遂出奔翟(41)。
(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42)。
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将奔狄,卻芮曰(43):“後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44)。
粱近秦而幸焉(45)。
”乃之粱。
(以上僖公六年) 【注釋】 ①骊姬:晉獻公的寵妃。
②蔔:用龜甲占蔔。
③筮:用蓍草占蔔。
④短:指不靈驗。
長:指靈驗。
(5)繇(zhou):記錄占蔔結果的兆辭。
(6)專之:指專寵骊姬。
渝:變。
(7)攘:奪去。
羭(yu):公羊。
這裡暗指太子申生。
(8)薰:香草。
莸(you):臭草。
(9)中大夫:晉國官名,指裡克。
成謀:定好計,有預謀。
(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1)齊姜:申生的亡母。
(12)曲沃:晉國的舊都,在山西聞喜縣東。
(13)胙(zuo):祭祀時用的酒肉。
(14)毒:投毒,放毒藥。
(15)祭之地:用酒祭地。
墳:土堆。
(16)小臣:在宮中服役的小官。
(17)賊:謀害。
(18)新城:指曲沃。
(19)辭:申辯,辯解。
(20)辯:辯白,追究是非。
(21)被:蒙受,帶着。
此名:指殺父的罪名。
(22)人誰:誰人。
納:收容,(23)缢:吊死,(24)谮(zen):誣陷,中傷。
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25)重耳:晉獻公的次子,申生的異母弟,後為晉文公。
蒲:重耳的采邑,在今山西限縣西北。
(26)夷吾:晉獻公之子,申生的異母弟,後為晉惠公。
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縣。
(27)士為:晉國大夫。
(28)戚:憂愁,悲傷。
(29)仇:怨。
(30)仇:仇敵。
保:守,(31)守官:在職的官員。
廢命:不接受君命。
(32)這兩句詩出自“詩·大雅·闆》。
懷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
宗子:周姓子弟。
(33)尋師:用兵。
(34)狐裘:大夫的服飾,尨茸(mengrong):蓬松雜亂的樣子。
(35)适:跟從。
(36)及難:等到災禍發生。
(37)寺人:閹人。
披:人名。
(38)校:違抗。
(39)徇:遍告,布告。
(40)祛(qu):袖口。
(41)翟:同“狄”,古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
(42)賈華:晉國大夫。
(43)卻芮(xirui):晉國大夫。
(44)之:去,往。
梁:諸侯國名,嬴姓,在今陝西韓城縣南。
(45)秦:諸侯國名,嬴姓,在今陝西鳳翔縣。
幸:寵信。
【譯文】 當初,晉獻公想把骊姬立為夫人,便用龜甲來占蔔,結果不言利;然後用蓍草占蔔,結果吉利。
晉獻公說:“照占筮的結果辦。
”蔔人說:“占筮不靈驗,龜蔔很靈,不如照靈驗的辦。
再說蔔筮的兆辭說:‘專寵過分會生變亂,會奪去您的所愛。
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過了十年還會有臭味。
’一定不能這麼做。
”晉獻公不聽蔔人的話,把骊姬立為夫人。
骊姬生了奚齊,她随嫁的妹妹生了卓子。
到了快要把奚齊立為太子時,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預謀。
骊姬對太子申生說:“國君夢見了你母親齊姜,你一定要趕快去祭祀她。
”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帶回來獻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