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
關燈
小
中
大
趣前,本無有實在之手,由此方以趣往前方也。
雲何神變,辄作動解。
變本至神不測,何可作動想?《中庸》曰:“不動而變。
”可謂深達奧窔。
此當是晚周諸儒語,非漢人所能傳益。
又近人柏格森之言動也,以為是乃渾一而不可分。
世俗于動所經過方分,可以劃割,遂計此動亦可劃割,是其謬也雲雲。
柏氏此論,不許雜劃割方分之想以言動,幾近于吾宗之談變,而異乎世俗之所謂動矣。
然但言動為渾一不可分,而不言刹那刹那生滅相續,則是動體能由前刹那轉至後刹那,此猶未免執物與計常之見耳,豈可附于吾說哉!此非隻豪厘之差也。
二者,活義。
活之為言,但遮頑空,不表有物,說是一物即不中。
蓋略言之,無作者義是活義。
作者猶雲造物主。
外道有計大梵天為作者,有計神我為作者,吾宗皆不許有。
若有作者,當分染淨。
若是其淨,不可作染;若是其染,不可作淨。
染淨不俱,雲何世間有二法可說?又有作者,為常無常。
若是無常,不名作者;若是其常,常即無作。
又若立作者成就諸法,即此作者還待成就,輾轉相待,過便無窮。
又凡作者,更須作具,倘有常模,便無妙用。
反複推征,作者義不得成。
由此,變無适主,故活義成。
幻有義是活義。
雖無作者,而有功能。
功能者,體是虛僞,猶如雲氣,功能者,無有實物可得,故以虛僞形容之耳。
若自其清淨絕待,遍為萬物實體而言,又當說為真實。
從言異路,義匪一端。
阒然流動,亦若風輪。
此言流動者,幻現義,遷流不息義,然非實物,故雲阒然。
阒然者,無物之貌。
雲峰幻似,刹那移形,唯活能爾,頓起頓滅。
風力廣大,蕩海排山,唯活能爾,有大勢力。
此中幻有,非與實有為對待之詞。
不固定故,不可把捉故,說之為幻。
此幻字不含勝義,亦不含劣義,學者切須如分而解。
真實義是活義。
大哉功能,遍為萬物實體!極言其燦着,一華一法界,一葉一如來。
法界,實體之異名。
如來,本佛号之一,此則以目實體。
帝網重重,無非清淨本然,即觌目而皆真實。
非天下之至活,孰能與于此?帝網重重,以喻世界森羅萬象。
圓滿義是活義。
洪變唯能,能者功能。
圓神不滞。
秋毫待之成體,以莫不各足。
無有一物得遺功能以成體者,雖秋毫且然,況其他乎?秋毫舉體即功能,則秋毫非不足,他物可知已。
蓋泯一切物相而克指其體,則同即一大功能而無不足也。
宇宙無遍而不全之化理,王船山雲:“大化周流,如藥丸然。
随抛一丸,味味具足。
”此已有窺于圓滿之義。
驗之生物,有截其一部,其肢體仍得長育完具者,良有以爾。
吾人思想所及,又無往不呈全體,吾人于一刹那頃,思想及于某種事理,在表面上若僅有某種意義而不及全宇宙,實則此刹那之思想中已是全宇宙呈顯,特于某種意義較明切耳。
故乃于一字中持一切義,如一人字,必含一切人及一切非人,否則此字不立。
故言人字時,即已攝持全宇宙而表之。
不能析為斷片,謂此唯是此而無有彼也。
若真可析,則非圓滿。
以不可析故,圓滿義成。
于一名中表一切義。
準上可解。
矧複攝億劫于刹那,劫者時也。
涵無量于微點,都無虧欠,焉可溝分?了此活機,善息分别。
交遍義是活義。
神變莫測,物萬不齊。
不齊而齊,以各如其所如。
因說萬法皆如,彼此俱得,封畛奚施?太山與毫毛,厲與西施,其順變化之途而各适己事,自得均也。
區小大,别好醜,皆情計之妄耳,豈可與測變化之廣大哉?極物之繁,同處各遍,非如多馬,一處不容,乃若衆燈,交光相網。
張人之宇宙,李人之宇宙,同在一處,各各遍滿而不相礙。
故我汝不一而非異,不一者,我之宇宙汝不得入,汝之宇宙我亦不得入。
如我與汝群盜同在北京,實則我也,汝群盜也,乃人人各一北京。
我之北京寂曠虛寥,群盜不可入也。
群盜之北京喧惱逼熱,我亦不可入也。
非異者,我之北京,群盜之北京,乃同處各遍而不相障也。
高下遺蹤而鹹适,唯活則然。
世說大鵬高止乎天池,小鳥下搶榆枋之間,此徒自蹤迹以判高下耳。
苟遺蹤而得理,則無高無下,固均于自适也。
無盡義是活義。
大用不匮,法爾萬殊。
衆生無量,世界無量。
一切不突爾而有,一切不突爾而無。
是故諸有生物,終古任運,不知其盡。
此就
雲何神變,辄作動解。
變本至神不測,何可作動想?《中庸》曰:“不動而變。
”可謂深達奧窔。
此當是晚周諸儒語,非漢人所能傳益。
又近人柏格森之言動也,以為是乃渾一而不可分。
世俗于動所經過方分,可以劃割,遂計此動亦可劃割,是其謬也雲雲。
柏氏此論,不許雜劃割方分之想以言動,幾近于吾宗之談變,而異乎世俗之所謂動矣。
然但言動為渾一不可分,而不言刹那刹那生滅相續,則是動體能由前刹那轉至後刹那,此猶未免執物與計常之見耳,豈可附于吾說哉!此非隻豪厘之差也。
二者,活義。
活之為言,但遮頑空,不表有物,說是一物即不中。
蓋略言之,無作者義是活義。
作者猶雲造物主。
外道有計大梵天為作者,有計神我為作者,吾宗皆不許有。
若有作者,當分染淨。
若是其淨,不可作染;若是其染,不可作淨。
染淨不俱,雲何世間有二法可說?又有作者,為常無常。
若是無常,不名作者;若是其常,常即無作。
又若立作者成就諸法,即此作者還待成就,輾轉相待,過便無窮。
又凡作者,更須作具,倘有常模,便無妙用。
反複推征,作者義不得成。
由此,變無适主,故活義成。
幻有義是活義。
雖無作者,而有功能。
功能者,體是虛僞,猶如雲氣,功能者,無有實物可得,故以虛僞形容之耳。
若自其清淨絕待,遍為萬物實體而言,又當說為真實。
從言異路,義匪一端。
阒然流動,亦若風輪。
此言流動者,幻現義,遷流不息義,然非實物,故雲阒然。
阒然者,無物之貌。
雲峰幻似,刹那移形,唯活能爾,頓起頓滅。
風力廣大,蕩海排山,唯活能爾,有大勢力。
此中幻有,非與實有為對待之詞。
不固定故,不可把捉故,說之為幻。
此幻字不含勝義,亦不含劣義,學者切須如分而解。
真實義是活義。
大哉功能,遍為萬物實體!極言其燦着,一華一法界,一葉一如來。
法界,實體之異名。
如來,本佛号之一,此則以目實體。
帝網重重,無非清淨本然,即觌目而皆真實。
非天下之至活,孰能與于此?帝網重重,以喻世界森羅萬象。
圓滿義是活義。
洪變唯能,能者功能。
圓神不滞。
秋毫待之成體,以莫不各足。
無有一物得遺功能以成體者,雖秋毫且然,況其他乎?秋毫舉體即功能,則秋毫非不足,他物可知已。
蓋泯一切物相而克指其體,則同即一大功能而無不足也。
宇宙無遍而不全之化理,王船山雲:“大化周流,如藥丸然。
随抛一丸,味味具足。
”此已有窺于圓滿之義。
驗之生物,有截其一部,其肢體仍得長育完具者,良有以爾。
吾人思想所及,又無往不呈全體,吾人于一刹那頃,思想及于某種事理,在表面上若僅有某種意義而不及全宇宙,實則此刹那之思想中已是全宇宙呈顯,特于某種意義較明切耳。
故乃于一字中持一切義,如一人字,必含一切人及一切非人,否則此字不立。
故言人字時,即已攝持全宇宙而表之。
不能析為斷片,謂此唯是此而無有彼也。
若真可析,則非圓滿。
以不可析故,圓滿義成。
于一名中表一切義。
準上可解。
矧複攝億劫于刹那,劫者時也。
涵無量于微點,都無虧欠,焉可溝分?了此活機,善息分别。
交遍義是活義。
神變莫測,物萬不齊。
不齊而齊,以各如其所如。
因說萬法皆如,彼此俱得,封畛奚施?太山與毫毛,厲與西施,其順變化之途而各适己事,自得均也。
區小大,别好醜,皆情計之妄耳,豈可與測變化之廣大哉?極物之繁,同處各遍,非如多馬,一處不容,乃若衆燈,交光相網。
張人之宇宙,李人之宇宙,同在一處,各各遍滿而不相礙。
故我汝不一而非異,不一者,我之宇宙汝不得入,汝之宇宙我亦不得入。
如我與汝群盜同在北京,實則我也,汝群盜也,乃人人各一北京。
我之北京寂曠虛寥,群盜不可入也。
群盜之北京喧惱逼熱,我亦不可入也。
非異者,我之北京,群盜之北京,乃同處各遍而不相障也。
高下遺蹤而鹹适,唯活則然。
世說大鵬高止乎天池,小鳥下搶榆枋之間,此徒自蹤迹以判高下耳。
苟遺蹤而得理,則無高無下,固均于自适也。
無盡義是活義。
大用不匮,法爾萬殊。
衆生無量,世界無量。
一切不突爾而有,一切不突爾而無。
是故諸有生物,終古任運,不知其盡。
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