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陸九韶、九齡、九淵

關燈
和朱熹閩學同時對立,分主壇坫的,是江西陸九淵。

    他和其兄九韶、九齡合稱三陸,他們是兄弟六人中之後三個。

    家金溪,累世義居,推一人最長者為家長,子弟分任家事,凡田疇租稅出納,庖爨賓客之事,各有主者。

    他們兄弟在這樣的環境中曆練成學。

    九韶字子美,學者稱梭山先生。

    他主家政,編韻語為訓戒辭。

    晨興,家長率衆子弟谒先祠,畢,擊鼓誦其辭。

    子弟有過,家長會衆子弟責訓之。

    不改,則撻之。

    終不改,則言于官府,屏斥之。

    他對家庭經濟,主張不論貧富,每年留所人十之二三備不測,雖忍饑而毋變。

    宗族鄉黨有吉兇事,不足助以财,則助以力。

    如先而往,後而歸,代服勞之類。

    總求不動搖家裡貯蓄來維持此大家庭于不壞。

    他日記中有《居家正本》及《制用》各二篇。

    他隐居不仕,但後人說他家政具有條理,可推以治國。

     他不信周敦頤《太極圖說》,謂與《通書》不類,疑非敦頤作。

    否則是其學未成時所為。

    他說: 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此一即太極,未嘗于其上再加無極二字。

     曾遺書朱熹讨論,熹不謂然。

    他說熹求勝不求益,不願再辯。

    後來九淵卻接着其兄意見,繼續申辯,成為朱陸異同中一件大公案。

     九齡字子壽,學者稱複齋先生。

    九韶樸實,九齡卻有才氣。

    九韶所講都切近有補于日用,九齡比較喜歡學術的讨論。

    時秦桧當國,科場中不再講程氏的洛學,九齡讀《程氏遺書》,委心向往。

    他們兄弟家庭自相師友,但相互間意見,和而不同。

    他遇休暇,便督領諸子弟适場圃習射,他說: 是固男子事也,不敢鄙為武夫末藝。

     适廬陵有盜寇警,旁郡皆請九齡主防禦。

     初,先生之父,采溫公冠婚喪祭儀行之家,先生又繹先志而修明之。

    晨昏伏臘,奉盥請衽,觞豆饎爨,阖門千指,男女以班,各共其職。

    友弟之風,被于鄉社,而聞于天下。

     他在政治上僅做過一任興國軍教授,在任僅九個月,學生僅十五人,他的才志并未能表現。

    但他自負甚高。

    他說: 竊不自揆,使天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苟不用于今,則成就人才,傳之學者。

     他看不起當時學風,說他們: 棄日用而語心,遺倫理而語道。

     終日談虛空,語性命,而不知踐履之實。

    欣然自以為有得,而卒歸于無所用。

    此惑于異端者也。

     他自己說: 某日與兄弟講習,往往及于不傳之旨,天下所未嘗講。

     他又說: 某稽百氏異同之論,出入于釋老,反覆乎孔子、子思、孟子之言,潛思而獨究之,煥然有明。

    窮天地,亘萬世,無易乎此。

    然世無是學,難以谕人。

     然他雖這般地高自期許,朋友間卻稱他“務實有工夫”。

    又說他“心平氣下,相識中甚難得”。

    上語呂祖謙告陳亮,下語呂祖謙告朱熹。

    所以說: 先生勇于求道,憤悱直前,蓋有不由階序者。

    然其所志者大,所據者實,公聽并觀,卻立四顧,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

    (呂祖謙志墓文) 九淵字子靜,學者稱象山先生。

    他在兄弟中,天分最高。

    三四歲時,問其父賀:“天地何所窮際?”父大奇之。

    聽人講程頤語,他便覺心上不歡,說:“他的話怎和孔孟不同呀!”他讀《論語》,就不喜有子,說他支離。

    有一天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忽大悟,說: 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他又說: 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西海有聖人出,此心同,此理同也。

    南海北海有聖人出,此心同,此理同也。

    千百世之上有聖人出,此心同,此理同也。

    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此心同,此理同也。

     有一天,九齡問他:“吾弟今在何處做功夫?”他答道: 在人情事勢物理上做些工夫。

     可見三陸之學,全從他們的家庭環境笃實踐履而來。

    所以全祖望說: 三陸子之學,梭山啟之,複齋昌之,象山成之。

     他們是學無師承,關着門做學問;而同時因大家庭生活,使他們對人情事勢物理上,都有一番真切的磨練與了解,這才形成了江西陸學一種獨特的精神。

     九淵三十四歲登進士第,時已負盛名。

    初到臨安,慕名從遊者極衆。

    九淵一見,便能知其心術之微,言中其情,多至汗下。

    亦有相去千裡,素無雅故,聞其概而盡得其為人。

    這是他天姿獨特處。

    本來宋學精神,主要在參悟人心。

    不通心學,便無法了解得宋學。

    九淵在此有特長,無怪他能成為宋學中一顯學,而又是宋學中“心學”的大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