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會來自于自己的内部啊。
”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①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自諸侯出,蓋十世②希③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④執國命⑤,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⑥不議。
” 【注釋】 ①禮樂征伐:制禮作樂和出兵讨伐。
②十世:十代,古代三十年為一世。
③希:少。
④陪臣:大夫的家臣。
⑤執國命:把持國家政權。
⑥庶人:老百姓。
【譯文】 孔子說:“天下清平,制禮作樂、出兵征伐出自天子;天下無道,制禮作樂、出兵征伐出自諸侯。
出自諸侯,大概傳到十代很少有不喪失的;出自大夫,傳到五代很少有不喪失的;家臣執掌了國家命運,傳到三代很少有不喪失的。
天下清平,國政就不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清平,老百姓就不會議論。
”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
” 【注釋】 ①諒:信實。
②便辟:阿谀奉承。
③善柔:當面恭維,背後诽謗。
④便佞:花言巧語。
便,辯也。
【譯文】 孔子說:“三種朋友有益,三種朋友有害。
朋友正直、朋友誠實、朋友見識廣博,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讒媚、朋友圓滑善辯,是有害的。
”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樂節①禮樂、樂道人之善②、樂多賢友③,益矣;樂驕樂④、樂佚遊⑤、樂宴樂⑥,損矣。
” 【注釋】 ①節:調節、節制。
②道人之善:謂稱道别人的好處。
善,優點、好處。
③賢友:好朋友。
④驕樂:驕縱不知節制,恣放自驕為樂。
⑤佚遊:遊蕩。
佚,同“逸”。
⑥宴樂:以吃喝為樂。
宴,宴會。
【譯文】 孔子說:“三種樂趣有益,三種樂趣有害。
樂于以禮樂來節制行為、樂于稱道别人的優點、樂于多結交賢明的朋友,是有益的;樂于驕奢淫樂、樂于遊蕩無度、樂于吃吃喝喝,是有害的。
”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①又其次也。
困而不學,民②斯為下矣。
” 【注釋】 ①困而學之:舊注:“困而知之,謂長而見禮義之事,己臨之而有不足,乃始學而知之。
” ②民:指一般平民。
【譯文】 孔子說:“天生就懂得的人最優秀,通過學習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
遇到困難還不學習,就是下等的愚民。
”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①:視思明②,聽思聰③,色思溫④,貌思恭⑤,言思忠⑥,事思敬⑦,疑思問⑧,忿⑨思難⑩,見得?思義?。
” 【注釋】 ①九思:九種思考。
②明:明白。
③聰:清楚。
④溫:溫和。
⑤恭:恭敬。
⑥忠:忠誠。
⑦敬:認真。
⑧問:詢問。
⑨忿:憤恨、發怒。
⑩難:急難、後患。
?得:名、利。
?義:道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明白,聽要想到清楚,神态要想到溫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談要想到誠實,處事要想到盡心,疑難要想到詢問,憤怒要想到後患,見到名利要想到大義。
” 【原文】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①,見不善如探湯②;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
隐居以求其志③,行義④以達其道⑤;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 【注釋】 ①不及:趕不上。
②探湯:手伸進沸水裡。
③志:志向、願望。
④行義:實行仁義。
⑤道:主張。
【譯文】 孔子說:“見到善生怕趕不上,見到不善如同手伸進了開水,我見到過這樣的人,我聽到過這樣的話。
避世隐居來成就自己的志向,施行道義來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樣的話,沒見到過這樣的人。
”
”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①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自諸侯出,蓋十世②希③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④執國命⑤,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⑥不議。
” 【注釋】 ①禮樂征伐:制禮作樂和出兵讨伐。
②十世:十代,古代三十年為一世。
③希:少。
④陪臣:大夫的家臣。
⑤執國命:把持國家政權。
⑥庶人:老百姓。
【譯文】 孔子說:“天下清平,制禮作樂、出兵征伐出自天子;天下無道,制禮作樂、出兵征伐出自諸侯。
出自諸侯,大概傳到十代很少有不喪失的;出自大夫,傳到五代很少有不喪失的;家臣執掌了國家命運,傳到三代很少有不喪失的。
天下清平,國政就不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清平,老百姓就不會議論。
”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
” 【注釋】 ①諒:信實。
②便辟:阿谀奉承。
③善柔:當面恭維,背後诽謗。
④便佞:花言巧語。
便,辯也。
【譯文】 孔子說:“三種朋友有益,三種朋友有害。
朋友正直、朋友誠實、朋友見識廣博,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讒媚、朋友圓滑善辯,是有害的。
”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樂節①禮樂、樂道人之善②、樂多賢友③,益矣;樂驕樂④、樂佚遊⑤、樂宴樂⑥,損矣。
” 【注釋】 ①節:調節、節制。
②道人之善:謂稱道别人的好處。
善,優點、好處。
③賢友:好朋友。
④驕樂:驕縱不知節制,恣放自驕為樂。
⑤佚遊:遊蕩。
佚,同“逸”。
⑥宴樂:以吃喝為樂。
宴,宴會。
【譯文】 孔子說:“三種樂趣有益,三種樂趣有害。
樂于以禮樂來節制行為、樂于稱道别人的優點、樂于多結交賢明的朋友,是有益的;樂于驕奢淫樂、樂于遊蕩無度、樂于吃吃喝喝,是有害的。
”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①又其次也。
困而不學,民②斯為下矣。
” 【注釋】 ①困而學之:舊注:“困而知之,謂長而見禮義之事,己臨之而有不足,乃始學而知之。
” ②民:指一般平民。
【譯文】 孔子說:“天生就懂得的人最優秀,通過學習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
遇到困難還不學習,就是下等的愚民。
”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①:視思明②,聽思聰③,色思溫④,貌思恭⑤,言思忠⑥,事思敬⑦,疑思問⑧,忿⑨思難⑩,見得?思義?。
” 【注釋】 ①九思:九種思考。
②明:明白。
③聰:清楚。
④溫:溫和。
⑤恭:恭敬。
⑥忠:忠誠。
⑦敬:認真。
⑧問:詢問。
⑨忿:憤恨、發怒。
⑩難:急難、後患。
?得:名、利。
?義:道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明白,聽要想到清楚,神态要想到溫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談要想到誠實,處事要想到盡心,疑難要想到詢問,憤怒要想到後患,見到名利要想到大義。
” 【原文】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①,見不善如探湯②;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
隐居以求其志③,行義④以達其道⑤;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 【注釋】 ①不及:趕不上。
②探湯:手伸進沸水裡。
③志:志向、願望。
④行義:實行仁義。
⑤道:主張。
【譯文】 孔子說:“見到善生怕趕不上,見到不善如同手伸進了開水,我見到過這樣的人,我聽到過這樣的話。
避世隐居來成就自己的志向,施行道義來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樣的話,沒見到過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