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淵篇第十二

關燈
備充實,使民衆信任。

    ”子貢說:“迫不得已而放棄一項,在這三項中先放棄哪項?”孔子說:“放棄武備。

    ”子貢說:“迫不得已再放棄一項,在餘下兩項中先放棄哪項?”孔子說:“放棄糧食。

    自古以來都有死亡,民衆不信任就不能立國。

    ” 【原文】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①,用②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③徹④乎?” 曰:“二⑤,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注釋】 ①年饑:年成不好。

     ②用:國用。

     ③盍:何不。

     ④徹:徹法,“什一而稅謂之徹”。

    古代一種十分中抽取其一的稅法。

     ⑤二:指抽十分之二的稅。

     【譯文】 魯哀公問有若:“年成不好,用度不足,怎麼辦呢?”有若答道:“何不十分取一收稅呢?” 哀公說:“十分取二分尚且不夠,怎麼能十分取一分呢?”有若答道:“百姓富有,國君怎麼會不足呢?百姓不足,國君怎麼會富有呢?” 【原文】 齊景公①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④,吾得⑤而食諸⑥?” 【注釋】 ①齊景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姓姜,名杵臼。

     ②君君:君要像君。

     ③信如:誠如。

     ④粟:小米,指糧食。

     ⑤得:能。

     ⑥諸:“之乎”的合音。

     【譯文】 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務,孔子說:“君主像君主,臣屬像臣屬,父親像父親,兒子像兒子。

    ”景公說:“是啊!如果真的君主不像君主、臣屬不像臣屬、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即使擁有糧米,我能夠得食嗎?” 克複傳顔 此圖描繪了顔淵向孔子問仁的情景。

     【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①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②。

     【注釋】 ①折獄:判案、斷案。

    折,斷的意思。

     ②無宿諾:答應的事,沒有過一夜才去辦的。

    宿,過夜。

    形容辦事迅速、認真。

     【譯文】 孔子說:“能以片言隻語斷案的人,大概是仲由吧?”子路沒有隔宿的許諾,答應的事從來沒有過了一夜才去辦的。

     【原文】 子曰:“君子成①人之美②,不成人之惡③;小人反是④。

    ” 【注釋】 ①成:成全。

     ②美:善,好事。

     ③惡:壞事。

     ④反是:與此相反。

     【譯文】 孔子說:“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 【原文】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①也。

    子帥②以正,孰敢不正?” 【注釋】 ①正:正道、端正。

     ②帥:帶頭、做表率。

    同“率”,帶頭。

    子帥以正,舊注:“正一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

    ”《禮記·哀公問》篇:“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

    ”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詢問政務,孔子答道:“所謂政務,就是端正。

    你用端正來做表率,誰敢不端正呢?”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①,以友輔仁②。

    ” 【注釋】 ①以文會友:用文章來聚會朋友。

     ②輔仁:輔助培養仁德。

     【譯文】 曾子說:“君子以學問來結交朋友,以朋友來輔助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