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盤銘》辭也。

    非唯洗沐自新。

    苟,誠也。

    誠使道德日益新也。

    ‘日日新’者,言非唯一日之新,當使日日益新。

    ‘又日新’者,言非唯日日益新,又須常恒日新,皆是丁甯(叮咛)之辭也。

    此謂精誠其意,修德無已也。

    ”《大學直指》:“欲誠其意,莫若自新。

    自新者,不安于舊習也。

    ” [3]作新民:作,振作興起。

    《禮記正義》:“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诰》言殷人化纣惡俗,使之變改為新人。

    此《記》之意,自念其德為新民也。

    ” [4]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禮記正義》:“此《大雅·文王》之篇。

    其詩之本意,言周雖舊是諸侯之邦,其受天之命,唯為天子而更新也。

    此《記》之意,其所施教命,唯能念德而自新也。

    ” [5]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禮記正義》:“極,盡也。

    言君子欲日新其德,無處不用其心盡力也。

    言自新之道,唯在盡其心力,更無餘行也。

    ” 【譯文】湯王沐浴的浴盆上刻了文字儆戒說:“誠能除去舊染的污垢,不斷地求革新,當日新又新,新新不已。

    ”《康诰》上說:“還要鼓舞民衆革新。

    ”《詩經》上說:“周地雖是一個古老的邦國,到了文王卻能自新新民,承受天命,建立新生的國家。

    ”所以有德位的人當盡心盡力來做革新的工作。

     《詩》雲:“邦畿千裡,惟民所止[1]。

    ”《詩》雲:“缗蠻黃鳥,止于丘隅[2]。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3]?”《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4]。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

    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5]。

    此謂知本[6]。

     【注釋】 [1]邦畿千裡,惟民所止:邦畿,王者之都。

    止,居也。

    《禮記正義》:“此《商頌·玄鳥》之篇,言殷之邦畿方千裡,為人所居止。

    此《記》斷章,喻其民人而擇所止,言人君賢則來也。

    ” [2]缗蠻黃鳥,止于丘隅:缗蠻,黃鳥聲,一說小鳥貌。

    丘隅,山岑草木茂密處。

    《禮記正義》:“此《詩·小雅·缗蠻》之篇,刺幽王之詩。

    言缗蠻然微小之黃鳥,止在于岑蔚丘隅之處,得其所止,以言微小之臣依讬大臣,亦得其所也。

    ” [3]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禮記正義》:“孔子見其詩文而論之,雲是觀于鳥之所止,則人亦知其所止。

    鳥之知在岑蔚安閑之處,則知人亦擇禮義樂土之處而居止也。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者,豈可以人不擇止處,不如鳥乎?言不可不如鳥也。

    故《論語》雲:‘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是也。

    " [4]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穆穆,美貌。

    於,歎美詞。

    緝,繼續。

    熙,光明。

    《禮記正義》:“此《大雅·文王》之篇,美文王之詩。

    緝熙,謂光明也。

    止,辭也。

    《詩》之本意雲,文王見此光明之人,則恭敬之。

    此《記》之意,‘於緝熙’,言嗚呼文王之德,緝熙光明,又能敬其所止,以自居處也。

    ” [5]聽訟至民志:《禮記正義》:“情,猶實也。

    無實者多虛誕之辭。

    聖人之聽訟,與人同耳。

    必使民無實者不敢盡其辭,大畏其心志,使誠其意不敢訟。

    ” [6]此謂知本:《禮記正義》:“本,謂‘誠其意’也。

    ” 【譯文】《詩經》上說:“城邦一千裡方圓的地方,都是百姓所聚集依止的地方!(隻要人君賢德,就會有人民來依附他。

    )”《詩經》上又說:“缗蠻這樣微小的黃鳥,也懂得要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栖息。

    ”孔子說:“連小鳥都知道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栖息,難道我們人連小鳥還不如嗎?”《詩經》上說:“端莊恭敬的文王啊!他不斷地發揮他的光明德性,而謹慎地使自己處于至善的境地。

    ”做國君時,一心做到仁愛;做臣子時,一心做到莊敬;做子女時,一心做到孝順;做父母時,一心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一心做到信實。

    孔子說:“審判争訟,我和别人也沒有什麼兩樣,如果說跟别人有區别的話,一定要使民間根本就無争訟才好!”使隐瞞實情的人不敢花言巧語,使人民的心志,為君子的明德所感召而大大畏服。

    這才叫知道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