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指治骨角;琢磨,指治玉石。
《禮記正義》:“‘如切如磋’者,如骨之切,如象之磋,又能自修也。
‘如琢如磨’者,如玉之琢,如石之磨也。
” [5]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瑟兮,嚴密貌;僩兮,武毅貌。
赫兮喧兮,宣著盛大之貌。
喧,忘也。
[6]恂慄,戰懼也。
【譯文】《詩經·衛風·淇澳》贊美衛武公的德行說道:“你看你看,那淇水的岸邊,青翠的綠竹長得多麼的茂盛!文質彬彬的君子,對自己的修養,像治骨角、治玉石一樣,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嚴密而剛毅,光明而盛大;有品德的君子,真教人難忘啊!”像治骨角般的切磋,說明他求學的工夫;像治玉般的琢磨,說明他自修敦品的工夫;嚴密而剛毅,是他戒慎恐懼的态度;光明而盛大,是他正直不阿的儀表。
有品德的君子,真教人難忘,是說明他高尚的品德,達到至善的境地,人民不可能忘了他。
《詩》雲:“於戲,前王不忘[1]!”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2],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3],此以沒世不忘也[4]。
《康诰》曰:“克明德[5]。
”《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6]。
”《帝典》曰:“克明峻德。
[7]”皆自明也[8]。
【注釋】 [1]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出自《詩經·周頌·烈文》,於戲,歎詞,猶言嗚呼。
前王,謂文王武王。
[2]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君子,指後賢後王。
《禮記正義》:“言後世貴重之,言君子皆美此前王能賢其賢人而親其族親也。
” [3]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小人,指後民。
《禮記正義》:“言前王施為政教,下順人情,不奪人之所樂、利之事,故雲‘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也。
” [4]此以沒世不忘也:《禮記正義》:“由前王意能精誠,垂于後世,故君子小人皆所美念。
以此之故,終沒于世,其德不忘也。
” [5]《康诰》曰:“克明德”:《康诰》,《尚書》中的一篇,周公封康叔時作的文诰。
克,能也。
[6]《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大甲》,《尚書》裡面的一篇。
商太宗太甲(生年不詳,一說前1557年去世),為商湯嫡長孫,是商朝第四位國王(公元前1582-公元前1570),叔懿王仲壬病死後繼位。
太甲即位後,不遵湯法,暴虐亂德。
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宮,自己攝政當國。
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還政于他。
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甯。
《禮記正義》:“顧,念也。
諟,正也。
伊尹戒大甲雲:‘爾為君,當顧念奉正天之顯明之命,不邪僻也。
’”一說:顧,念;諟,此也。
[7]《帝典》曰:克明峻德:《禮記正義》:“《帝典》,謂《堯典》之篇。
峻,大也。
《尚書》之意,言堯能明用賢峻之德,此《記》之意,言堯能自明大德也。
” [8]皆自明也:《禮記正義》:“此經所雲《康诰》、《大甲》、《帝典》等之文,皆是人君自明其德也,故雲‘皆自明也’。
”《大學直指》:“由武公而溯之文王,溯之成湯,溯之帝堯,皆是自明。
自明,即緻知誠意也。
即躬自厚也。
即修身為本也。
即知所先也。
” 【譯文】《詩經》上說,“偉大的先王啊!後世的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德。
”後世的賢人君子,尊敬他該尊敬的賢人,愛護他所當愛護的人,老百姓也就樂他們所樂的。
偉大的先王能夠精誠其意,垂于後世,所以君子和平民都能夠永遠不忘他們的功德。
《康诰》上周公告誡康叔說:“要能夠顯明自己的明德。
”《大甲》上伊尹告誡大甲說:“要敬奉天命,承順天地。
”《堯典》上說:“堯帝能夠彰顯崇高的性德。
”都是自己把明德顯發出來的啊! 湯之盤銘[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
”《康诰》曰:“作新民[3]。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4]。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5]。
【注釋】 [1]湯之盤銘:湯,指商湯,商朝的創建者。
《禮記正義》:“湯沐浴之盤,而刻銘為戒。
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
”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正義》:“‘苟日新’者,此《
《禮記正義》:“‘如切如磋’者,如骨之切,如象之磋,又能自修也。
‘如琢如磨’者,如玉之琢,如石之磨也。
” [5]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瑟兮,嚴密貌;僩兮,武毅貌。
赫兮喧兮,宣著盛大之貌。
喧,忘也。
[6]恂慄,戰懼也。
【譯文】《詩經·衛風·淇澳》贊美衛武公的德行說道:“你看你看,那淇水的岸邊,青翠的綠竹長得多麼的茂盛!文質彬彬的君子,對自己的修養,像治骨角、治玉石一樣,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嚴密而剛毅,光明而盛大;有品德的君子,真教人難忘啊!”像治骨角般的切磋,說明他求學的工夫;像治玉般的琢磨,說明他自修敦品的工夫;嚴密而剛毅,是他戒慎恐懼的态度;光明而盛大,是他正直不阿的儀表。
有品德的君子,真教人難忘,是說明他高尚的品德,達到至善的境地,人民不可能忘了他。
《詩》雲:“於戲,前王不忘[1]!”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2],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3],此以沒世不忘也[4]。
《康诰》曰:“克明德[5]。
”《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6]。
”《帝典》曰:“克明峻德。
[7]”皆自明也[8]。
【注釋】 [1]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出自《詩經·周頌·烈文》,於戲,歎詞,猶言嗚呼。
前王,謂文王武王。
[2]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君子,指後賢後王。
《禮記正義》:“言後世貴重之,言君子皆美此前王能賢其賢人而親其族親也。
” [3]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小人,指後民。
《禮記正義》:“言前王施為政教,下順人情,不奪人之所樂、利之事,故雲‘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也。
” [4]此以沒世不忘也:《禮記正義》:“由前王意能精誠,垂于後世,故君子小人皆所美念。
以此之故,終沒于世,其德不忘也。
” [5]《康诰》曰:“克明德”:《康诰》,《尚書》中的一篇,周公封康叔時作的文诰。
克,能也。
[6]《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大甲》,《尚書》裡面的一篇。
商太宗太甲(生年不詳,一說前1557年去世),為商湯嫡長孫,是商朝第四位國王(公元前1582-公元前1570),叔懿王仲壬病死後繼位。
太甲即位後,不遵湯法,暴虐亂德。
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宮,自己攝政當國。
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還政于他。
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甯。
《禮記正義》:“顧,念也。
諟,正也。
伊尹戒大甲雲:‘爾為君,當顧念奉正天之顯明之命,不邪僻也。
’”一說:顧,念;諟,此也。
[7]《帝典》曰:克明峻德:《禮記正義》:“《帝典》,謂《堯典》之篇。
峻,大也。
《尚書》之意,言堯能明用賢峻之德,此《記》之意,言堯能自明大德也。
” [8]皆自明也:《禮記正義》:“此經所雲《康诰》、《大甲》、《帝典》等之文,皆是人君自明其德也,故雲‘皆自明也’。
”《大學直指》:“由武公而溯之文王,溯之成湯,溯之帝堯,皆是自明。
自明,即緻知誠意也。
即躬自厚也。
即修身為本也。
即知所先也。
” 【譯文】《詩經》上說,“偉大的先王啊!後世的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德。
”後世的賢人君子,尊敬他該尊敬的賢人,愛護他所當愛護的人,老百姓也就樂他們所樂的。
偉大的先王能夠精誠其意,垂于後世,所以君子和平民都能夠永遠不忘他們的功德。
《康诰》上周公告誡康叔說:“要能夠顯明自己的明德。
”《大甲》上伊尹告誡大甲說:“要敬奉天命,承順天地。
”《堯典》上說:“堯帝能夠彰顯崇高的性德。
”都是自己把明德顯發出來的啊! 湯之盤銘[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
”《康诰》曰:“作新民[3]。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4]。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5]。
【注釋】 [1]湯之盤銘:湯,指商湯,商朝的創建者。
《禮記正義》:“湯沐浴之盤,而刻銘為戒。
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
”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正義》:“‘苟日新’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