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命論

關燈
主上嘗與諸名賢言及管辂。

    歎其有奇才而位不達。

    時有在赤墀之下豫聞斯議,歸以告餘。

    餘謂士之窮通,無非命也。

    故謹述天旨,因言其緻雲。

     臣觀管辂天才英偉,珪璋特秀,實海内之名傑,豈日者蔔祝之流乎?而官止少府丞,年終四十八。

    天之報施,何其寡欤?然則高才而無貴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歎,焉獨公明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阏紛綸,莫知其辯。

    仲任蔽其源1,子長闡其惑2。

    至于鹖冠甕牖,必以懸天有期;鼎貴高門,則曰唯人所召3。

    哓哓嘩咋,異端斯起。

    蕭遠論其本而不暢其流,子玄語其流而未詳其本4。

    嘗試之曰: 夫道生萬物,則謂之道;生而無主,謂之自然。

    自然者,物見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

    鼓動陶鑄而不為功,庶類混成而非其力。

    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

    墜之淵泉非其怒,升之霄漢非其悅。

    蕩乎大乎,萬寶以之化;确乎純乎,一化而不易。

    化而不易,則謂之命。

     命也者,自天之命也。

    定于冥兆,終然不變。

    鬼神莫能預,聖哲不能謀,觸山之力無以抗,倒日之誠弗能感。

    短則不可緩之于寸陰,長則不可急之于箭漏。

    至德未能逾,上智所不免。

    是以放勳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文公疐其尾,宣尼絕其糧5。

    顔回敗其叢蘭,冉耕歌其芣苡6。

    夷叔斃淑媛之言,子輿困臧倉之訴7。

    聖賢且猶若此,而況庸庸者乎?至乃伍員浮屍于江流,三闾沈骸于湘渚8。

    賈大夫沮志于長沙,馮都尉皓發于郎署9。

    君山鴻漸,铩羽儀于高雲;敬通鳳起,摧迅翮于風穴。

    此豈才不足而行有遺哉?10 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琎,并一時之秀士也。

    瓛則關西孔子,通涉《六經》,循循善誘,服膺儒行;琎則志烈秋霜,心貞昆玉,亭亭高竦,不雜風塵。

    皆毓德于衡門,并馳聲于天地。

    而官有微于侍郎,位不登于執戟,相次殂落,宗祀無飨。

    因斯兩賢以言古,則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于當年,韫奇才而莫用。

    徼草木以共雕,與麋鹿而同死,膏塗平原,骨填川谷,堙滅而無聞者,豈可勝道哉!此則宰衡之與皂隸,容彭之與殇子,猗頓之與黔婁,陽文之與敦洽,鹹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

    故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其斯之謂矣。

     然命體周流,變化非一,或先号後笑,或始吉終兇,或不召自來,或因人以濟。

    交錯糾紛,回還倚伏,非可以一理征,非可以一途驗。

    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必禦物以效靈,亦憑人而成象,譬天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職。

    而或者睹湯武之龍躍,謂龛亂在神功,聞孔墨之挺生,謂英睿擅奇響,視彭韓之豹變,謂鸷猛緻人爵,見張桓之朱绂,謂明經拾青紫。

    豈知有力者運之而趨乎?而非命,有六蔽焉爾。

    請陳其梗: 夫靡顔膩理,哆噅顣頞,形之異也。

    朝秀晨終,龜鹄千歲,年之殊也。

    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固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其蔽一也。

     龍犀日角,帝王之表,河目龜文,公侯之相。

    撫鏡知其将刑,壓紐顯其膺錄。

    星虹樞電,昭聖德之符;夜哭聚雲,郁興王之瑞。

    皆兆發于前期,渙汗于後葉。

    若謂驅貔虎,奮尺劍,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窅冥之情,未測神明之數,其蔽二也。

     空桑之裡,變成洪川;曆陽之都,化為魚鼈。

    楚師屠漢卒,睢河鲠其流;秦人坑趙士,沸聲若雷震。

    火炎昆嶽,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雖遊夏之英才,伊顔之殆庶,焉能抗之哉,其蔽三也。

     或曰,明月之珠,不能無颣;夏後之璜,不能無考。

    故亭伯死于縣長,相如卒于園令。

    才非不傑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結綠之鴻輝,殘懸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若然者,主父偃、公孫弘,對策不升第,曆說而不入,牧豕淄原,見棄州部,設令忽如過隙,溘死霜露,其為诟恥,豈崔馬之流乎?及至開東閣,列五鼎,電照風行,聲馳海外,甯前愚而後智,先非而終是?将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極。

    而謬生妍蚩,其蔽四也。

     夫虎嘯風馳,龍興雲屬,故重華立而元凱升,辛受生而飛廉進。

    然則天下善人少,惡人多,暗主衆,明君寡。

    而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是使渾敦、檮杌,踵武于雲台之上;仲容、庭堅,耕耘于岩石之下。

    橫謂廢興在我,無系于天。

    其蔽五也。

     彼戎狄者,人面獸心,宴安鸩毒,以誅殺為道德,以蒸報為仁義。

    雖大風立于青丘,鑿齒奮于華野,比于狼戾,曾何足喻?自金行不競,天地闆蕩,左帶沸唇,乘間電發。

    遂覆瀍洛,傾五都。

    居先王之桑梓,竊名号于中縣,與三皇競其萌黎,五帝角其區宇。

    種落繁熾,充仞神州。

    嗚呼!福善禍淫,徒虛言耳!豈非否泰相傾,盈縮遞運,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

     然所謂命者,死生焉,貴賤焉,貧富焉,治亂焉,禍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賦也。

    愚智善惡,此四者,人之所行也。

    夫神非舜禹,心異朱均,才街杏梗谟谒啊J且運厮課藓悖黃代起,鮑魚芳蘭,入而自變。

    故季路學于仲尼,厲風霜之節;楚穆謀于潘崇,成殺逆之禍。

    而商臣之惡,盛業光于後嗣;仲由之善,不能息其結纓。

    斯則邪正由于人,吉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