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書序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1。

    将遜于位2,讓于虞舜,作《堯典》3。

     注釋 1 按:光,廣也。

    宅,讀為“度”。

    光宅天下,謂廣度天下之事。

     2 遜,退。

     3 本篇今存。

     虞舜側微1,堯聞之聰明,将使嗣位,曆試諸難。

    作《舜典》2。

     注釋 1 側,伏也;意謂隐伏民間。

    微,賤也:義見《玉篇》。

     2 曆,數也;屢也。

    《舜典》原本已佚;僞孔本割《堯典》“慎徽五典”以下,謂之《舜典》;并于“慎徽五典”上,杜撰“曰若稽古帝舜”等二十八字。

     帝厘下土方,設居方1,别生分類2。

    作《汨作》、《九共》九篇、《稾饫》3。

     注釋 1 厘,賜也;理也:馬融說(見《正義》)。

    一讀“帝厘下土”絕句。

    按:《詩·長發》雲:“禹敷下土方。

    ”《書序》蓋因此語為之,應以“下土方”絕句。

    帝,蓋謂上帝;下土方,民間之國也。

    設居方,謂設施可居之處。

     2 生,姓。

    别生分類,言分别其族類而治之:僞孔《傳》說。

     3 《汨作》《九共》《稾饫》三篇,今皆失傳。

     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1。

    作《大禹》《臯陶谟》《益稷》2。

     注釋 1 矢,陳也:義見《爾雅·釋诂》。

    申,重也(義亦見《釋诂》);言重申二子之謀。

    以上本僞孔《傳》說。

     2 《大禹谟》,已佚。

    見于僞孔本者,乃後人僞作。

    《臯陶谟》,今存。

    《益稷》,馬鄭本作《棄稷》;原文已佚。

    僞孔本分《臯陶谟》“帝曰來禹”以下,謂之《益稷》,非是。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1。

    任土作貢2。

     注釋 1 随山,謂随山刊木;浚川,謂疏導河流。

     2 任土,《正義》引鄭玄雲:“謂定其肥硗之所生。

    ”任土作貢下,段玉裁疑當有“作禹貢”三字。

    《禹貢》,今存。

     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作《甘誓》。

     注釋 《甘誓》,今存。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汭1。

    作《五子之歌》2。

     注釋 1 太康,啟子。

    須,止也:馬融說(見《正義》)。

     2 《五子之歌》,原文已佚,今本乃僞作。

     羲和湎淫,廢時亂日1;胤往征之,作《胤征》2。

     注釋 1 羲和,羲氏和氏;相傳二氏世為日官。

    湎,飲酒過度。

    淫,荒淫。

    時,四時。

    日,日之幹支。

     2 胤,鄭玄以為臣名(見《史記集解》);僞孔《傳》以為國名。

    征,征伐。

    本篇原文已佚;今傳者乃僞作。

     自契至于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1。

    作《帝告》《厘沃》2。

     注釋 1 湯所居之亳,王國維謂在今山東曹縣南;見所著《說亳》。

    相傳帝喾居亳,故雲從先王居。

     2 告,《史記》作诰,一作俈。

    《史記》無“厘沃”二字,孫《疏》因疑《帝告》《厘沃》乃一篇。

    原文已佚。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1,湯始征之,作《湯征》2。

     注釋 1 葛,夏嬴姓侯國:孫《疏》引《孟子》趙注說。

     2 《湯征》篇已佚。

     伊尹去亳适夏,既醜有夏,複歸于亳1。

    入自北門,乃遇汝鸠汝方2。

    作《汝鸠》《汝方》3。

     注釋 1 适,往也。

    去亳适夏,謂去湯适桀也。

    醜,惡;厭惡。

     2 江聲據《史記》,謂:乃,衍文。

    汝鸠、汝方,湯二臣名。

     3 《汝鸠》《汝方》,乃二篇名,原文皆佚。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于鳴條之野1。

    作《湯誓》2。

     注釋 1 僞孔《傳》謂:陑,地名,在河曲之南。

    孫《疏》則謂:“陑”字《說文》所無,不知何字之誤,亦未詳其地所在。

    按:升,登也。

    鳴條,僞孔《傳》謂在安邑西。

    孫《疏》據《呂氏春秋·簡選》篇、《淮南子·主術訓》《淮南子·修務訓》,以為應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