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祈禱,辛卯,大禘僖公廟,壬辰,将在蒲圃宴享季孫斯,把他殺掉,陽虎告誡魯國都城的兵車說,癸巳那天就來。

    成宰公斂處父告訴孟孫說:“季孫要都城的兵車戒備,這是什麼緣故呢?”仲孫何忌說:“我沒有聽說。

    ”處父說:“那麼就是有亂事,這種亂事必定連着你,不如先預備好了。

    ”就與仲孫何忌商量,定了壬辰這天為舉動日期。

    陽虎為季孫斯的前驅,林楚替季孫斯駕車,後邊是打獵的官,用劍同盾牌,左右夾道走,陽越在最後。

    将到浦圃去,季孫斯忽然對林楚說:“你的先人全是對季孫氏有功的人,你可以接着來做。

    ”回答說:“我得到命令很晚,陽虎當政,魯國人全都服從他,違背了他,就要死,死也對主人沒有用處。

    ”季孫斯說:“有什麼晚的呢?你能把我送到孟孫氏那裡去嗎?”回答說:“我不敢愛惜死亡,但很怕對主人沒有用處。

    ”季孫斯說:“去吧。

    ”孟孫氏選了養馬的壯丁三百人為公期在門外修房子,林楚到了大街上,就打着馬急往前走。

    陽越射箭,沒有打中,築房子的人就關上門。

    有人在大門前射陽越,把他殺了。

    陽虎劫了魯定公跟叔孫州仇,來讨伐孟孫氏,公斂處父率領成人從上東門進入,與陽虎在南門的裡頭打仗,沒有打勝,又在棘下打仗。

    陽氏打敗了,陽虎脫掉甲胄,到魯公的宮裡,拿走了夏後氏的璜玉同封父的繁弱弓,住在五父的大街上,睡在那裡又吃東西。

    他左右的人說:“追兵就要來。

    ”陽虎說:“魯國人聽見我走了,慶幸沒有死亡,有什麼時間追我呢?”左右人說:“趕緊駕車吧!公斂處父在。

    ”公斂處父請求追陽虎,孟孫不答應。

    公斂處父想殺季孫斯,孟孫害怕,叫季孫斯回去。

    季寤拿爵杯在季氏的廟周圍獻酒而出。

    陽虎就進入齊魯的邊境同陽關兩個地方反叛了。

     傳鄭驷歂1嗣子大叔為政。

     今注 1驷歂:是驷乞的兒子。

     今譯 鄭國驷歂接着遊吉掌政權。

     定公九年(公元前五○一年) 經九年,春,王正月。

     傳九年,春,宋公使樂大心盟于晉,且逆樂祁之屍,辭僞有疾,乃使向巢如晉盟,且逆子梁之屍。

    子明1謂桐門右師出,曰:“吾猶衰绖而子擊鐘何也?”右師曰:“喪不在此故也。

    ”既而告人曰:“已衰绖而生子,餘何故舍鐘?”子明聞之怒,言于公曰:“右師将不利戴氏,不肯适晉,将作亂也,不然無疾。

    ”乃逐桐門右師。

     今注 1子明:樂祁的兒子樂溷。

     今譯 春天,宋公派樂大心到晉國去盟會,并且迎接樂祁的屍首,樂大心辭謝,假裝有病,就改派向巢到晉盟會,且迎接樂祁的屍首。

    樂溷把樂大心驅逐出門說:“我尚在穿孝,你為什麼就敲鐘?”樂大心說:“喪事不在此地的緣故。

    ”後來他就對旁人說:“他穿着孝,而生了孩子,我為什麼一定不能敲鐘?”樂溷聽見這話就惱了,對宋景公說:“樂大心将對戴氏族不利,他不肯到晉國去,就是因為他想作亂的緣故,否則他并沒有病。

    ”宋公就把樂大心趕走了。

     經夏四月戊申,鄭伯虿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四月戊申鄭伯虿死了。

     傳鄭驷歂殺鄧析1而用其竹刑2。

    君子謂子然3于是不忠,苟有可以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

    《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4。

    《竿旄》5何以告之,取其忠也。

    故用其道,不棄其人。

    《詩》雲:“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6。

    ”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

     今注 1鄧析:鄭大夫。

     2竹刑:寫在竹簡上的刑法。

     3子然:即驷歂。

     4《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詩經·邶風》的一篇詩。

    彤管是紅顔色的筆,是古代女史記事用的。

     5《竿旄》:是《鄘風》的一篇詩。

     6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詩經·召南》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很茂盛的甘棠樹,也不要剪掉,這是召伯聽訟執法的地方。

     今譯 鄭國驷歂殺了鄧析,而用他在竹簡上所寫的刑法。

    君子說驷歂如此就是不忠,隻要有益于國家,指出他的錯就可以了。

    《靜女》詩的三章,他的目的全在于彤管。

    《竿旄》這篇詩“何以告之”隻是取他的忠心而已。

    所以用他的道理,不要舍棄那個人。

    《詩經》說:“很茂盛的甘棠樹,不要剪它,也不要砍它,這是召伯聽訟執法的地方。

    ”想這人尚且喜愛他的樹,何況用他的道理,而不憐恤他的人呢?驷歂這樣做,不能鼓勵有能力的人。

     經得寶玉大弓。

     傳夏,陽虎歸寶玉大弓1,書曰得器用也,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六月,伐陽關。

    陽虎使焚萊門2,師驚,犯之而出奔齊,請師以伐魯曰:“三加必取之。

    ”齊侯将許之。

    鮑文子3谏曰:“臣嘗為隸于施氏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衆庶猶睦,能事大國4,而無天菑,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于是乎奮其詐謀。

    夫陽虎有寵于季氏,而将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于季氏而大于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

    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齊侯執陽虎,将東之,陽虎願東,乃囚諸西鄙,盡借邑人之車,锲其軸麻,約而歸之。

    載蔥靈5寝于其中而逃。

    追而得之,囚于齊,又以蔥靈逃,奔宋,遂奔晉,适趙氏。

    仲尼曰:“趙氏其世有亂乎?” 今注 1陽虎歸寶玉大弓:陽虎送還寶玉同大弓。

    寶玉就是定公四年所說“夏後氏之璜”。

    大弓就是“封父之繁弱”。

     2萊門:陽關邑門。

     3鮑文子:即鮑國。

     4能事大國:能侍奉晉國。

     5蔥靈:辎重車的名字。

     今譯 夏天,陽虎歸還了夏後氏的璜同封父的繁弱弓。

    《春秋》寫的意思是說得到一個用器,凡是得到器用叫作得,得用的東西叫作獲。

    六月,讨伐陽關。

    陽虎讓人焚燒陽關的萊門,魯國軍隊害怕,陽虎就率着他的軍隊逃到齊國去,請齊國出兵伐魯國說:“三次加兵讨伐魯國,必定得到魯國。

    ”齊侯想要答應他。

    鮑國谏诤說:“我曾經在魯國的施氏工作,魯國沒辦法拿下,上下全很和睦,庶人也很和睦,能侍奉大國晉,而沒有天災流行,怎麼樣能拿下它?陽虎是想勞苦齊國軍隊,齊國軍隊疲倦了,大臣們必定多死亡,借此他就用他的陰謀。

    從前陽虎獲得季氏的寵愛,而将殺季孫斯,對魯國不利,以求容納自己,他這個人親富不親仁,這種人有什麼用處呢?你比季氏富而又大于魯國,所以陽虎就想把你毀掉。

    魯國免掉他的病,而你收納他,這豈不是有害嗎?”齊侯就把陽虎逮起來,想叫他往東邊去,陽虎答應往東邊去,齊侯就把他送到西邊囚起來。

    他借了邑中人的車,把它的軸用刀子刻了,使它縮小,歸還給邑人。

    他睡在一個辎重車中就逃走了。

    齊人把他追上,囚到齊國都城,他又睡在一個辎重車裡逃到宋國,又逃到晉國,住到趙氏。

    仲尼說:“趙氏恐怕世世代代有亂子了。

    ” 經六月,葬鄭獻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六月,給鄭獻公下葬。

     經秋,齊侯、衛侯次于五氏。

     傳秋,齊侯伐晉夷儀1。

    敝無存2之父将室之,辭以與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于高、國。

    ”先登,求自門出,死于霤下3。

    東郭書讓登4,犁彌從之曰:“子讓而左,我讓而右,使登者絕而後下5。

    ”書左,彌先下。

    書與王猛息,猛曰:“我先登。

    ”書斂甲曰:“曩者之難,今又難焉。

    ”猛笑曰:“吾從子如骖之有靳6。

    ”晉車千乘在中牟7,衛侯将如五氏8,蔔過之龜焦。

    衛侯曰:“可也。

    衛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

    ”乃過中牟,中牟人欲伐之,衛褚師圃亡在中牟曰:“衛雖小,其君在焉,未可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9,遇必敗之,不如從齊。

    ”乃伐齊師敗之10,齊侯緻禚、媚、杏11于衛。

    齊侯賞犁彌,犁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從之,皙帻而衣狸制12。

    ”公使視東郭書,曰:“乃夫子也,吾贶子。

    ”公賞東郭書,辭曰:“彼賓旅也13。

    ”乃賞犁彌。

    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敝無存者,以五家免14。

    ”乃得其屍,公三襚之15,與之犀軒與直蓋16,而先歸之,坐引者,以師哭之17,親推之三18。

     今注 1夷儀:今山東聊城縣西南十二裡有夷儀城。

     2敝無存:齊國人。

     3霤下:屋檐底下。

     4東郭書讓登:東郭書讓旁人在後面而自己先登。

     5後下:下是進城。

     6吾從子如骖之有靳:我跟着你如同車架旁邊的馬随着車中間的馬。

    骖是駕車旁邊的馬,靳是駕車中間的馬。

     7中牟:在今河南湯陰縣西五十裡。

     8五氏:《紀要》說:今河北邯鄲縣西有五氏城,亦曰寒氏城。

     9其帥又賤:指東郭書地位低下。

     10乃伐齊師敗之:就去打齊國軍隊,把他們打敗了。

    據《哀公十五年》說這次戰役得到齊國戰車五百輛。

     11禚、媚、杏:《春秋大事表》說:禚在山東長清縣境,媚在禹城縣境,杏在博平縣境。

     12狸制:狸子皮的皮襖。

     13彼賓旅也:他同我等于賓主相讓,同進同退。

     14以五家免:可以免去五家的稅收役事。

     15公三襚之:齊侯給蔽無存穿上三層襚衣。

     16與之犀軒與直蓋:給他犀牛裝飾的車,同高的傘蓋。

     17坐引者以師哭之:命挽喪車者停柩跪下,用軍隊來哭祭。

     18親推之三:齊侯親自推敝無存的喪車,車輪子轉了三次。

     今譯 秋天,齊侯伐晉國的夷儀。

    齊人敝無存的父親将給他娶妻,他辭讓給他弟弟說:“這一戰以後,若不死,回來必定娶高氏或國氏的女子。

    ”他先登上城,又要從門進去,結果戰死在屋檐底下。

    東郭書要旁人讓他先登,犁彌跟着他說:“你到左邊我到右邊,這樣沒有人上城了,然後再下去。

    ”東郭書從左邊上,犁彌先下城。

    東郭書同王猛休息,王猛說:“我先登城的。

    ”東郭書拿起盔甲說:“從前很難,現在更難了。

    ”王猛笑說:“我跟着你,如同駕沿車旁的馬,随從車中間的馬。

    ”晉國兵車一千輛在中牟這地方。

    衛侯想到五氏去,占蔔路過中牟,龜闆焦了。

    衛侯說:“可以。

    衛國的兵車當一半,我寡人也當他的一半。

    ”就過了中牟,中牟人想伐衛國軍隊,衛國褚師圃逃亡在中牟說:“衛國雖然小,他的君在這裡,不可以戰勝他。

    齊國軍隊得了夷儀而驕傲,他的将領東郭書又地位低賤,遇見齊國軍隊必定打敗他,不如攻擊齊國軍隊。

    ”就讨伐齊國軍隊打敗他們了。

    齊侯就把禚、媚、杏幾個地方給了衛國。

    齊侯想賞犁彌,犁彌辭讓說:“有人比我先登,我跟了他後面,他的軍衣白而外邊有貍皮襖。

    ”齊侯使他看東郭書,他說:“就是他,我祝賀你。

    ”齊侯賞東郭書,他辭讓說:“我跟他同進退。

    ”就賞了犁彌。

    齊國軍隊在夷儀時,齊侯對夷儀的人說:“得到敝無存的人,我可以給他免五家的稅收役事。

    ”得到他的屍首,齊侯給他三重的襚衣,更給他卿所坐的犀牛裝飾的車同高蓋,使他先回去,命挽喪車者停柩跪下,用軍隊來哭祭,齊侯推他喪車三次。

     經秦伯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秦伯死了。

     經冬,葬秦哀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給秦哀公行葬禮。

     定公十年(公元前五〇〇年) 經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

     傳十年,春,及齊平。

     今譯 春天,魯國同齊國講和。

     經夏,公會齊侯于夾谷。

     傳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1,孔丘相。

    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

    ”齊侯從之。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2!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于神為不祥,于德為愆義,于人為失禮,君必不然。

    ”齊侯聞之,遽辟之3。

    将盟,齊人加于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

    ”孔丘使茲無還4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齊侯将享公,孔丘謂梁丘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