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侯聽見亂,坐車從閱門進入,慶比給公駕着車,公南楚也坐到車上,使華寅乘副車,到了公的宮殿,鴻駵魋又第四個人坐到公的車上,衛侯把他的寶物擱到車上逃出。

    褚師子申遇見衛侯在馬路的寬街上,就跟着公逃出,經過齊豹家裡,使華寅赤了背拿着蓋,在空缺處保護公,齊豹家人射衛侯,射中南楚的背,公就逃出來,華寅關上郭的門,就跳過牆,仍舊追随衛侯,衛侯逃到死鳥去。

    析朱夜裡從水門出去,步行跟着衛侯。

    齊侯派公孫青到衛國聘問,已經出了齊國,就聽說衛國亂了,再問齊侯怎麼樣聘問法。

    齊侯說:“若他仍在衛國境内,他仍舊是衛國的君,就可以行聘禮。

    ”于是就跟到死鳥,請執行禮節,衛侯辭謝說:“我沒有才能,丢掉國家,現在逃亡的中間,你不要羞辱你的君命。

    ”客人回答說:“寡君告訴下臣在朝廷上說:‘你要遵守像衛國的臣下一樣。

    ’我不敢違背。

    ”主人就說:“你要是顧及先君的舊好,光昭着我們國家,安撫他的社稷,則宗廟仍舊在。

    ”于是就不行聘禮。

    衛侯想同公孫青相見,公孫青辭謝不得,就拿他的好馬來見,這是因為沒有行禮的關系,衛侯就以這馬做他騎的馬。

    客人将守夜,主人辭謝說:“這是亡人的憂愁,不能夠連累到你。

    我是在草莽的中間,不能麻煩你們來守夜,我們不敢當。

    ”賓客又說:“我是寡君的下臣,等于你的放牛馬的人。

    我若不能得到給你服外邊的工作,這好像不跟寡君相親愛了。

    我很怕不免于罪戾,請以此除死罪。

    ”親自拿着铎一夜的工夫在火燎的旁邊守夜。

    齊豹的宰渠子召北宮喜,北宮喜的宰不報告北宮喜,就把渠子殺掉,盡滅了齊豹家人。

    丁巳晦,衛侯進國,跟北宮喜在彭水盟誓。

    七月戊午朔,遂盟各貴族。

    八月辛亥,公子朝、褚師圃、子玉霄、子高鲂全逃到晉國去。

    閏月戊辰,殺掉宣姜。

    衛侯賞給北宮喜的谥号叫貞子,也賞析朱叫成子。

    而把齊豹的墓田全給他。

    衛侯派人到齊國告訴衛國已經安甯,且誇張公孫青的有禮。

    這時齊侯正要飲酒,因此就遍賜諸大夫說:“這是你們大家教給他的。

    ”苑何忌辭謝說:“我們分享了公孫青的賞,必定也要分享他的罰。

    《康诰》說過:‘父子兄弟罪惡全不相及。

    ’況且在群臣們,我很怕貪圖你的賞賜,以幹擾先王。

    ”孔子弟子琴張聽聞宗魯死了,就想去吊唁他,仲尼就說:“齊豹的盜行而孟絷的賊亂,都是宗魯促成,你為什麼去吊唁呢?君子不吃奸人的食物,不受禍亂,不為有利,就存在邪處不去,不以邪對待旁人,不掩蓋不義的事,不做無禮的行為。

    ” 經冬,十月,宋華亥、向寜、華定出奔陳。

     傳宋華向之亂,公子城1、公孫忌、樂舍2、司馬彊、向宜、向鄭3、楚建4、郳甲5出奔鄭,其徒與華氏戰于鬼閻6,敗子城7,子城适晉。

    華亥與其妻必盥而食所質公子者,而後食。

    公與夫人每日必适華氏,食公子,而後歸。

    華亥患之,欲歸公子。

    向甯曰:“唯不信故質其子,若又歸之,死無日矣。

    ”公請于華費遂8,将攻華氏,對曰:“臣不敢愛死,無乃求去憂而滋長乎?臣是以懼,敢不聽命。

    ”公曰:“子死亡有命,餘不忍其訽9。

    ”冬,十月,公殺華向之質而攻之。

    戊辰,華向奔陳,華登10奔吳。

    向甯欲殺大子,華亥曰:“幹君而出,又殺其子,其誰納我?且歸之有庸11。

    ”使少司寇以歸12,曰:“子之齒長矣,不能事人,以三公子為質必免。

    ”公子既入,華将自門行,公遽見之,執其手曰:“餘知而無罪也,入複而所13。

    ” 今注 1公子城:宋平公的兒子。

     2樂舍:樂喜的孫子。

     3向宜、向鄭:全是向戌的兒子。

     4楚建:楚平王的太子逃亡在宋國。

     5郳甲:小邾穆公的兒子。

     6鬼閻:《寰宇記》說:“今河南西華縣東北三十裡有閻倉亭。

    ” 7敗子城:子城為華氏所敗。

     8華費遂:大司馬華氏同族。

     9訽:恥辱。

     10華登:華費遂的兒子。

     11且歸之有庸:可以有功勞。

     12使少司寇以歸:少司寇把三個兒子全歸還給宋公。

     13入複而所:就回到你所做的官那裡去。

     今譯 宋國華向作亂的時候,公子城、公孫忌、樂舍、司馬彊、向戌的兒子向宜同向鄭、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小邾的太子郳甲全都逃到鄭國去,這八個人的部下跟華氏在鬼閻這地方打仗,把子城打敗了,子城逃到晉國。

    華亥跟他的夫人必定洗手後方給做人質的公子飲食,然後自己再吃。

    宋公跟夫人每天必到華氏家裡,給公子們吃飯,然後才回來。

    華亥頗以這事為患,就想把公子們送回。

    向甯說:“因為宋公不可信,所以把他的兒子做人質,要是把他們送回,我們的死就在眼前了。

    ”宋公向華費遂請求,将派軍隊攻打華氏,他回答說:“我不敢怕死,恐怕這是想去掉憂慮而憂慮更深?我所以害怕,敢不聽從你的命令。

    ”公就說:“我子死亡全都有命,我不能忍受這種恥辱。

    ”冬天十月,宋公殺了華向的人質而攻打他。

    戊辰這天,華向奔到陳國,華登奔到吳國。

    向甯想殺太子,華亥說:“得罪了君逃出去,又殺他的兒子,誰還敢叫我們回國呢?并且把他們送回去是有功勞的。

    ”叫少司寇把宋元公的三公子全送回去說:“你的年紀大,不能侍奉旁人,把三公子送回,可使他們相信我們不會背叛,我們必能免禍。

    ”公子既進到宮門,華想逃走,宋公趕緊去看他,拿着他的手說:“我知道你是沒有罪的,仍舊回到你的原職位罷。

    ” 傳齊侯疥遂痁1,期而不瘳,諸侯之賓問疾者多在2。

    梁丘據與裔款3言于公曰:“吾事鬼神豐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

    諸侯不知,其謂我不敬。

    君盍誅于祝固史嚚4以辭賓。

    ”公說,告晏子。

    晏子曰:“日宋之盟5,屈建問範會之德于趙武。

    趙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晉國,竭情無私,其祝史祭祀,陳信不愧,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6。

    ’建以語康王,康王曰:‘神人無怨,宜夫子之光輔五君7以為諸侯主也。

    ’”公曰:“據與款謂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誅于祝史,子稱是語何故?”對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

    是以鬼神用飨,國受其福,祝史與焉。

    其所以蕃祉老壽者,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

    其适遇淫君,外内頗邪,上下怨疾,動作辟違,從欲厭私,高台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8,以成其違,不恤後人,暴虐淫從,肆行非度,無所還忌9,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于心,其祝史薦信是言罪也10。

    其蓋失數美,是矯誣也。

    進退無辭,則虛以求媚11,是以鬼神不飨其國以禍之,祝史與焉。

    所以夭昏孤疾者,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

    ”公曰:“然則若之何?”對曰:“不可為也12!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雈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縣鄙之人,入從其政,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強易其賄,布常無藝13,征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内寵之妾,肆奪于市,外寵之臣,僭令于鄙,私欲養求,不給則應14,民人苦病,夫婦皆詛,祝有益也,詛亦有損,聊攝15以東,姑尤16以西,其為人也多矣,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君若欲誅于祝史,修德而後可。

    ”公說,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

     今注 1齊侯疥遂痁:疥是兩日一發的瘧疾,痁是每天一發的瘧疾。

     2多在:很多諸侯派來問病的,全在齊國首都。

     3梁丘據裔款:這兩人全是受齊景公寵愛的大夫。

     4祝固史嚚:祝是太祝名叫固,史嚚是太史叫嚚。

     5日宋之盟:以前在宋盟誓時。

    這事在魯襄公二十七年。

     6其祝史不祈:他的祝史沒有什麼祈禱。

     7五君:是晉國的文、襄、靈、成、景五公。

     8輸掠其聚:奪到人民藏的東西。

     9無所還忌:等于沒有什麼顧慮。

     10是言罪也:這是實說君的罪狀。

     11虛以求媚:說謊話對于神求到好處。

     12不可為也:殺祝史也不能有辦法。

     13布常無藝:政治全不按法律。

     14不給則應:若不給他,則說他有罪。

     15聊攝:《續山東考古錄》說:“古攝邑故城在博平縣西南三十許裡,又名郭城。

    ” 16姑、尤:《水道提綱》說:“大姑河源出黃縣東南之盧山,南流經萊陽縣西境,又西南流至劉家莊,有小姑河,自西北來會,南流至膠州(膠縣)入海。

    ” 今譯 齊景公由于最初是兩日一發的瘧疾,遂變成每天一發的瘧疾,長時間不好,諸侯派來問病的,多在齊國都城。

    梁丘據同裔款同齊景公說:“我們侍奉鬼神,比從前的君豐富得多。

    現在你病得厲害,使諸侯全都憂慮,這是祝史的罪過,諸侯不明白,也說我們不恭敬,你何不殺掉祝固史嚚,以辭謝賓客呢?”齊景公很高興,就告訴了晏嬰,晏嬰回答說:“從前在宋這地方盟誓時,楚國的屈建問晉國的趙武,範會的德行到底怎麼樣。

    趙武說:‘他的家事很能治理,在晉國說話,毫沒有私情,他的祝史祭祀,所說的禱告,也沒有愧色,他家裡事不被人家猜疑,他的祝史對于鬼神也沒有什麼祈禱。

    ’屈建拿這話告訴楚康王,康王說:‘神人全沒有怨恨,所以他能夠輔佐文、襄、靈、成、景五公,做諸侯的主謀。

    ’”齊景公說:“據同款說我能夠侍奉鬼神,所以想着殺祝史,你告訴我這段話有什麼緣故呢?”回答說:“要是有德行的人君,國内國外,事無不舉,上下沒有怨色,舉動全沒有錯誤,所以他的祝史對鬼神就沒有羞愧的心。

    鬼神很受到享賜,全國受到鬼神所賜的福,祝史在内。

    所以能夠發展老壽的原因,就是因為信君所派的使臣,他說的話全可靠。

    假設遇見淫君,對國内國外全都不正當,上下的人全都怨恨,他的動作全不合理。

    用私欲以餍足私情,高的台深的池,敲着鐘,女人歌舞,漸漸削弱人民的力量,奪取人民的錢财,以成他不正當的事情,不憐恤後人,暴虐從淫,專做不合理的事,更無所顧忌,也不怕人誨謗,也不怕鬼神,神也憤怒,人民痛苦,全無動他的心,他的祝史要說實在的話,等于說他的罪,他掩蓋而數說他的好處,這是說謊話。

    進退沒有話說,則說謊話,以求神來降福,所以鬼神也不願意受他國的享賜,降下禍亂,祝史也在其中。

    為什麼他們常疾病,就是為的顯暴君的使臣的錯誤,他們所說的話使鬼神不高興。

    ”公說:“那怎麼辦呢?”回答說:“這不是殺祝史所能辦理得好,山林上的木頭,衡鹿的官來看守,水澤的草,舟鲛的官來看守,窪地的薪木,虞候的官來看守,海中的鹽同蜃物,祈望的官來看守,可見這些财利,全歸公所有,人民不能得到,鄉下人進城後,就受許多政令約束,而鄰近的關口,又奪他的私物,曆任的大夫常得到賄賂,辦理政治,也不遵守法律,征收錢财,沒有數目,官室常常變更,淫樂常常不去,内寵的妾在市面上争奪,外寵的臣子在邊鄙上假傳命令,私欲常常去求,不給就判他罪,人民全以為病,夫婦們全都詛咒,禱告是有益處,詛咒也有損害,從聊攝往東邊,到姑尤的西邊,詛咒的人很多,就是祝史能夠禱告,豈能勝很多人的詛咒呢?你要想殺祝史,修德行就可以了。

    ”齊景公高興了,使官吏們寬大政權,毀掉各處的關,去除禁止的事,把欠的錢财全部取消。

     經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廬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一月辛卯,蔡侯盧死了。

     傳十二月,齊侯田于沛1,招虞人2以弓,不進,公使執之。

    辭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3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

    ”乃舍之。

    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猶4馳而造焉。

    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争心。

    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争5。

    ’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可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聲亦如味,一氣,二體6,三類7,四物8,五聲9,六律10,七音11,八風12,九歌13,以相成也。

    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故《詩》曰:‘德音不瑕14。

    ’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

    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15始居此地,季荝16因之,有逢伯陵17因之,蒲姑氏18因之,而後大公因之。

    古若無死,爽鸠氏之樂,非君所願也。

    ” 今注 1沛:《左通補釋》引劉熙曰:“水草相半曰沛(見《後漢書·崔骃傳》注),沛即莊八年之貝丘,蓋地多水草,故常田獵于此。

    ”貝丘在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南。

     2虞人:是管山澤的官名。

     3旃:旌旗。

     4子猶:就是梁丘據。

     5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争:這是《詩經·商頌》一句詩,意思是說既然已經有了和羹,就能禁戒,且能平和,總起大政來,皆同和羹一樣不會有争端。

     6二體:舞裡分為文武。

     7三類:《風》《雅》《頌》。

     8四物:用四方的物件。

     9五聲:宮商角徵羽。

     10六律: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11七音:宮商角徵羽加上變宮、變征。

     12八風:八方的風。

     13九歌:六府就是金木水火土谷加上三事:正德、利用、厚生。

     14德音不瑕:《詩經·豳風》的一句,意思說心内和平則聲譽不會有瑕疵。

     15爽鸠氏:是在山東,他是少皞氏的司寇。

     16季荝:虞夏的諸侯接替爽鸠氏的。

     17逢伯陵:殷的諸侯,姜姓。

     18蒲姑氏:殷周間的諸侯。

     今譯 十二月,齊侯到沛這地方去打獵,用弓來招虞人,他不來,齊景公就把他逮起來。

    虞人辭謝說:“從前我們先君打獵時用旃招大夫,用弓招士,用皮冠招虞人,我看不見皮冠,所以不敢來。

    ”就放了他。

    仲尼說:“守道理,不如守官制,君子很以為然。

    ”齊侯從打獵回來,晏子侍立在遄台上,适值梁丘據也奔跑着來了。

    齊侯說:“隻有梁丘據同我和氣!”晏子答說:“據也不過是同着君意罷了!哪裡能夠算得和氣呢!”公說:“和氣與同意異樣的嗎?”晏子答說:“異樣的,和氣是像羹湯一樣的,以水火醋醬梅汁等,烹調起魚肉來,用柴燒它,廚夫把它調和着,使各味能均勻,加它不夠的,減它有餘的,然後君子吃了,方才可以平着心呢。

    君臣也是這般的,君所謂可的,卻也有不可的在内,臣該貢獻那不可的,做成君以為可的;君所謂不可的,卻也有可的在内,臣該貢獻那可的,去掉君以為不可的。

    這樣一來,政治才可平和不互相抵觸,人民方才沒有争心。

    所以《詩經》上說:‘也有像調和羹湯一樣的,既然小心弄調勻了,那麼方能總攬行政的大綱,也沒有話說了,自然上下沒有争執了。

    ’先王的湊成五味,調和五聲,都是所以平他的心,成功他的政治。

    聲音也像調味一樣,像激動的一種氣,文武的兩種體裁,風雅頌的三類。

    四方采用的四種原料,宮商角徵羽的五種發音,陰陽的六種律呂,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征的七種音階,八方來的八種風,六府三事的九種歌,都是要合攏來才成功的。

    又像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也是要互相調劑的。

    君子聽了,和平着他的心意,心意既平,道德自然和順無瑕了。

    所以《詩經》上說:‘德音沒有瑕疵的。

    ’如今梁丘據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