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宣公上
宣公元年(公元前六○八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元年春王正月,魯宣公即君位。
經公子遂如齊逆女。
傳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1。
今注 1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公子遂是卿,往齊國去迎接夫人,這是尊重國君的命令。
< 今譯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到齊國去,接齊國的女子,這是尊重國君的命令。
經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傳三月,遂以夫人婦姜1至自齊,尊夫人也2。
今注 1婦姜:稱夫人為婦姜,因為上有姑存在。
2至自齊,尊夫人也:從齊國來,這是因為尊重夫人。
今譯 三月,公子遂與夫人姜氏從齊國來,這是因為尊重夫人。
經夏,季孫行父如齊。
傳夏,季文子如齊,納賂以請會1。
今注 1納賂以請會:因為宣公等于是篡位,所以季文子賄賂齊國,請求參加盟會,以後就不再說宣公篡位。
今譯 夏,季孫行父到齊國去,納賄賂以請求會盟。
經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
傳晉人讨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衛1,而立胥克2,先辛奔齊3。
今注 1放胥甲父于衛:胥甲父是晉國的下軍佐。
2胥克:是胥甲父的兒子。
3先辛奔齊:先辛是胥甲父的屬大夫,逃到齊國。
今譯 晉國人讨不聽命令者,就放逐胥甲父到衛國去,而立了他的兒子胥克,他的屬大夫先辛就逃到齊國去。
經公會齊侯于平州。
傳會于平州1,以定公位2。
今注 1平州:在今山東省萊蕪縣西。
2以定公位:為着定宣公的君位。
今譯 宣公會齊侯在平州,以确定宣公的君位。
經公子遂如齊。
傳東門襄仲如齊拜成1。
今注 1如齊拜成:到齊國去謝準許宣公參會。
今譯 東門襄仲就到齊國去,謝齊國準許宣公參加會盟。
經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傳六月,齊人取濟西之田1,為立公故,以賂齊也。
今注 1濟西之田:濟水西邊的田地,本來是屬于曹國的,僖公三十一年,晉文公将它分給魯國。
今譯 六月,齊國人占取魯國濟水西邊的田地,因為齊國答應立魯宣公,魯國給他田地以表示賄賂。
經秋,邾子來朝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邾國的君來魯國朝見。
經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經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鄭。
傳宋人之弑昭公也,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
又會諸侯于扈,将為魯讨齊,皆取賂而還1。
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
”遂受盟于楚。
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2。
陳靈公受盟于晉。
秋,楚子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宋,會于棐林3,以伐鄭也。
楚賈救鄭,遇于北林4,囚晉解揚5,晉人乃還。
今注 1皆取賂而還:文公十五年同十七年兩次盟扈,晉國皆受到賄賂後回國。
2楚人不禮焉:陳共公死于魯文公十三年,楚國人對他沒有禮貌。
3棐林:是鄭地,在今河南省新鄭縣東二十五裡。
4北林:鄭地,《水經注》說:“林亭在鄭北,南去新鄭故城四十裡,以南有林鄉亭,故杜預據是為北林,最為密矣。
” 5解揚:是晉大夫。
今譯 宋國人弑了他的君昭公,于是晉國的荀林父帶諸侯的軍隊讨伐宋國。
宋國就與晉國講和,宋文公受盟誓于晉國。
又會盟諸侯在扈這地方,将為魯國讨伐齊國。
伐宋讨齊,晉國全受到了賄賂,就走了。
鄭穆公說:“晉國不值得與它和好。
”就受楚國的盟誓。
陳共公死的時候,楚國人對他不禮貌。
他的兒子陳靈公就受晉國的盟誓。
秋,楚王侵略陳國,随之侵略宋國。
晉國趙盾率領軍隊救陳國與宋國,在棐林盟會,為的是讨伐鄭國。
楚國賈救鄭國,在北林這地方與晉國軍隊相遇,逮捕晉國大夫解揚,晉國軍隊就回國了。
經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傳晉欲求成于秦,趙穿曰:“我侵崇1,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2。
”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3。
今注 1崇:在今陝西省鄠縣東五裡。
2吾以求成焉:我就可以要求和好。
3秦弗與成:秦國不與晉國和好。
今譯 晉國想與秦國和好,趙穿說:“我要侵略崇國,秦國知崇國危急必定去救它,我就因此可以求和好。
”冬天,趙穿侵略了崇國,秦國仍不與晉國和好。
經晉人、宋人伐鄭。
傳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于是晉侯侈1,趙宣子為政。
驟谏而不入2,故不競于楚。
今注 1晉侯侈:晉侯很奢侈。
2驟谏而不入:常常進谏而晉侯不聽。
今譯 晉國人伐鄭國,以報北林戰役的失敗,于是晉侯奢侈,趙盾掌政權,屢次進谏而不聽,所以不能與楚國競争。
宣公二年(公元前六○七年) 經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禦之。
二月壬子,占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1,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狂狡辂鄭人2,鄭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
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3。
戎4,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5。
殺敵為果,緻果為毅6,易之戮也。
”将戰,華元殺羊食士,其禦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與入鄭師,故敗。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7,于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驷,以贖華元于鄭,半入,華元逃歸8,立于門外,告而入,見叔牂,曰:“子之馬然也。
”對曰:“非馬也,其人也。
”既合而來奔9,宋城,華元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複,于思于思10,棄甲複來11。
”使其骖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12。
”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13?”華元曰:“去之!夫其口衆我寡14。
” 今注 1樂呂:宋司空。
2狂狡辂鄭人:狂狡是宋人,他迎戰鄭人。
3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失掉禮節、違背命令,他被擒是相宜的。
4戎:用兵之事。
5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上面宣布命令果敢,下面聽從命令,這叫作禮。
6殺敵為果,緻果為毅:努力殺敵是果敢,能做到這樣果敢就叫作毅。
7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拿他私人的怨恨敗了國家而傷害人民。
8半入,華元逃歸:剛送去一半,華元就逃回來了。
9既合而來奔:回答了這句話,就逃奔到魯國來了。
10于思于思:胡子很多。
11棄甲複來:丢掉了兵器又逃回來了。
12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牛有很多皮,犀牛尚有很多,那麼甲胄丢掉有什麼關系。
13從其有皮,丹漆若何:雖然有很多牛皮,但是漆甲胄的顔料怎麼辦? 14去之!夫其口衆我寡:躲開吧!他們的嘴太多,我們的嘴太少。
今譯 二年春,鄭國的公子歸生受了楚國的命令,去伐宋國。
宋國的華元、樂呂率軍抵禦。
二月壬子,在大棘交戰,宋師大敗,元帥華元都被鄭人囚住,樂呂也給鄭人捉去。
丢掉鐵甲車四百六十乘;被俘虜的有二百五十人,被割去左耳的有一百人。
有個大夫叫狂狡,正迎着鄭人交戰,一個鄭人便跳入井中躲避他。
狂狡想倒戟下去将他拉上來,這鄭人卻趁勢反把狂狡捉去。
君子道:“失掉戰争的規矩,違反殺敵的命令,應該把他捉去的。
用兵之事,上面宣布命令果敢,下面聽從命令,這才合禮。
能殺敵便算勇敢,能盡量勇敢便算堅決,要不是這樣,便該正法。
”快要戰鬥的時候,華元殺了羊請兵士吃,為他趕車子的羊斟卻沒有吃到。
等到作戰的時候,羊斟道:“前日的羊,是你做主,今天的戰事,卻要由我做主了!”便故意把兵車趕進敵人中去,所以宋軍大敗。
君子說:“羊斟真不是人啊,隻因一些私恨,便敗國殃民,照刑法上講起來,罪惡沒有比此再大的了。
《詩經》上說:‘人沒有好的。
’這真是對羊斟說的嗎?殘害了宋國的人民,暢快他個人的心願。
”宋人便把兵車一百乘和裝扮着紋的馬四百匹,向鄭國去贖回華元。
哪知隻送進一半時,華元卻早已逃回來了。
華元走到城門外面,竟站在門外告訴守門的自己的身份,方才進城。
後來碰見了叔牂(羊斟)就說:“莫非是你的馬弄得那麼的吧?”回答說:“不關馬的事,是人的問題。
”叔牂回答了這句話,便逃到魯國來了。
後來宋國築城,華元做了督工的監工,築城頭的唱道:“睜了眼珠子,凸出臭肚子,丢掉甲衣,卻又回轉來了。
拖着一蓬蓬的胡子,丢掉甲衣,倒又轉來了!”華元就差陪坐車子的人,向他們道:“牛身上有着皮呢!犀牛、野牛還多着呢!丢掉甲衣便怎麼樣?”築城的人道:“就算有了皮,那上面的紅漆怎麼辦呢?”華元道:“離開他們吧!他們的嘴多,我們嘴少呢!” 經秦師伐晉。
經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傳秦師伐晉,以報崇也1,遂圍焦2。
夏,晉趙盾救焦。
遂自陰地3,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楚鬭椒4救鄭,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5?”遂次于鄭,以待晉師。
趙盾曰:“彼宗競于楚,殆将斃矣6!姑益其疾7。
”乃去之。
今注 1以報崇也:崇之役在宣公元年。
2焦:在今河南省陝縣南。
3陰地:據《方輿紀要》說,陰地城在河南盧氏縣東北。
4楚鬭椒:鬬椒是若敖的族人。
他當時做楚國的令尹。
5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能想得到諸侯而怕它的禍難嗎? 6彼宗競于楚,殆将斃矣:他的族在楚國極強盛,大約将死亡。
7姑益其疾:姑且再增加他的病狀。
今譯 秦國軍隊讨伐晉國,為的是報複崇的戰役,就圍了晉國的焦邑。
夏,晉國趙盾率兵救焦。
于是,從陰地同諸侯的軍隊侵犯鄭國,以報大棘的戰役。
楚令尹鬬椒救鄭國,他說:“能夠得到諸侯而怕它的禍難嗎?”楚軍就駐在鄭國以等待晉軍到來。
趙盾說:“他的宗族在楚國很有勢力,他就将完了,姑且增加他的弊病吧。
”就離開了鄭國。
經秋九月乙醜,晉趙盾弑其君夷臯。
傳晉靈公不君1,厚斂以雕牆2,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3。
宰夫胹熊蹯不熟4,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5。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
不入,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6,曰:“吾知所過矣,将改之。
”稽首而對7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8。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9?又曰:‘衮職有阙,惟仲山甫補之10。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衮不廢矣。
”猶不改,宣子驟谏11。
公患之,使麑賊之12。
晨往,寝門辟矣13,盛服将朝14,尚早,坐而假寐15。
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16。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彌明17知之,趨登18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19焉,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鬥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20,舍于翳桑21,見靈辄22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23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24,請以遺之。
”使盡之,而為之箪食與肉25,寘諸橐以與之26。
既而與為公介27,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28。
問何故。
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29,遂自亡也30。
乙醜,趙穿31攻靈公于桃園32。
宣子未出山而複33。
太史書曰:“趙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賊34,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詩》曰:‘我之懷矣,自诒伊戚35。
’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36,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隐37。
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38。
惜也,越竟乃免39。
”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40于周而立之。
壬申,朝于武宮41。
今注 1不君:不守君道。
2厚斂以雕牆:常常收斂人民的租稅用以彩畫宮中的牆壁。
3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在宮中的台上用彈丸射人,看人們能不能躲避。
4宰夫胹熊蹯不熟:做飯的煮熊掌不熟。
5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擱到畚箕裡使女子拿着他經過朝廷。
6三進,及溜,而後視之:等到士季三次往前進到房檐以下,然後才擡頭看他。
7稽首而對:士會叩頭投到地下,然後對答說。
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是《詩經·大雅·烝民》篇中的詩句:事情不難有個好開始的,但是很難有始有終。
9豈惟群臣賴之:如果能補過,群臣全都要仰賴着你。
10衮職有阙,惟仲山甫補之:衮是天子禮服。
當天子有了過失,隻有仲山甫能夠來修補。
11驟谏:趙盾累次谏诤。
12麑賊之:麑是晉國的力士,來殺趙盾。
13寝門辟矣:睡覺的房間已經開了門。
14盛服将朝:穿好衣服已預備上朝。
15坐而假寐:坐在那裡,閉着眼睛養神。
16觸槐而死:在趙盾院裡一棵槐樹上撞死了。
17其右提彌明:趙盾車右叫提彌明。
18趨登:趕緊上到靈公的堂上。
19公嗾夫獒:靈公叫他的惡犬去咬趙盾。
20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
21翳桑:桑樹很多的地方。
22靈辄:是晉國人。
23宦:是遊學。
24今近焉:現在離得很近。
25箪食與肉:箪食是拿着竹筐子裝飯,還裝肉。
26寘諸橐以與之:把這些吃的放在袋子裡給他。
27既而與為公介:後來做了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元年春王正月,魯宣公即君位。
經公子遂如齊逆女。
傳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1。
今注 1公子遂如齊逆女,尊君命也:公子遂是卿,往齊國去迎接夫人,這是尊重國君的命令。
< 今譯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到齊國去,接齊國的女子,這是尊重國君的命令。
經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傳三月,遂以夫人婦姜1至自齊,尊夫人也2。
今注 1婦姜:稱夫人為婦姜,因為上有姑存在。
2至自齊,尊夫人也:從齊國來,這是因為尊重夫人。
今譯 三月,公子遂與夫人姜氏從齊國來,這是因為尊重夫人。
經夏,季孫行父如齊。
傳夏,季文子如齊,納賂以請會1。
今注 1納賂以請會:因為宣公等于是篡位,所以季文子賄賂齊國,請求參加盟會,以後就不再說宣公篡位。
今譯 夏,季孫行父到齊國去,納賄賂以請求會盟。
經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
傳晉人讨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衛1,而立胥克2,先辛奔齊3。
今注 1放胥甲父于衛:胥甲父是晉國的下軍佐。
2胥克:是胥甲父的兒子。
3先辛奔齊:先辛是胥甲父的屬大夫,逃到齊國。
今譯 晉國人讨不聽命令者,就放逐胥甲父到衛國去,而立了他的兒子胥克,他的屬大夫先辛就逃到齊國去。
經公會齊侯于平州。
傳會于平州1,以定公位2。
今注 1平州:在今山東省萊蕪縣西。
2以定公位:為着定宣公的君位。
今譯 宣公會齊侯在平州,以确定宣公的君位。
經公子遂如齊。
傳東門襄仲如齊拜成1。
今注 1如齊拜成:到齊國去謝準許宣公參會。
今譯 東門襄仲就到齊國去,謝齊國準許宣公參加會盟。
經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傳六月,齊人取濟西之田1,為立公故,以賂齊也。
今注 1濟西之田:濟水西邊的田地,本來是屬于曹國的,僖公三十一年,晉文公将它分給魯國。
今譯 六月,齊國人占取魯國濟水西邊的田地,因為齊國答應立魯宣公,魯國給他田地以表示賄賂。
經秋,邾子來朝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邾國的君來魯國朝見。
經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經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鄭。
傳宋人之弑昭公也,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
又會諸侯于扈,将為魯讨齊,皆取賂而還1。
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
”遂受盟于楚。
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2。
陳靈公受盟于晉。
秋,楚子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宋,會于棐林3,以伐鄭也。
楚賈救鄭,遇于北林4,囚晉解揚5,晉人乃還。
今注 1皆取賂而還:文公十五年同十七年兩次盟扈,晉國皆受到賄賂後回國。
2楚人不禮焉:陳共公死于魯文公十三年,楚國人對他沒有禮貌。
3棐林:是鄭地,在今河南省新鄭縣東二十五裡。
4北林:鄭地,《水經注》說:“林亭在鄭北,南去新鄭故城四十裡,以南有林鄉亭,故杜預據是為北林,最為密矣。
” 5解揚:是晉大夫。
今譯 宋國人弑了他的君昭公,于是晉國的荀林父帶諸侯的軍隊讨伐宋國。
宋國就與晉國講和,宋文公受盟誓于晉國。
又會盟諸侯在扈這地方,将為魯國讨伐齊國。
伐宋讨齊,晉國全受到了賄賂,就走了。
鄭穆公說:“晉國不值得與它和好。
”就受楚國的盟誓。
陳共公死的時候,楚國人對他不禮貌。
他的兒子陳靈公就受晉國的盟誓。
秋,楚王侵略陳國,随之侵略宋國。
晉國趙盾率領軍隊救陳國與宋國,在棐林盟會,為的是讨伐鄭國。
楚國賈救鄭國,在北林這地方與晉國軍隊相遇,逮捕晉國大夫解揚,晉國軍隊就回國了。
經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傳晉欲求成于秦,趙穿曰:“我侵崇1,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2。
”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3。
今注 1崇:在今陝西省鄠縣東五裡。
2吾以求成焉:我就可以要求和好。
3秦弗與成:秦國不與晉國和好。
今譯 晉國想與秦國和好,趙穿說:“我要侵略崇國,秦國知崇國危急必定去救它,我就因此可以求和好。
”冬天,趙穿侵略了崇國,秦國仍不與晉國和好。
經晉人、宋人伐鄭。
傳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于是晉侯侈1,趙宣子為政。
驟谏而不入2,故不競于楚。
今注 1晉侯侈:晉侯很奢侈。
2驟谏而不入:常常進谏而晉侯不聽。
今譯 晉國人伐鄭國,以報北林戰役的失敗,于是晉侯奢侈,趙盾掌政權,屢次進谏而不聽,所以不能與楚國競争。
宣公二年(公元前六○七年) 經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禦之。
二月壬子,占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1,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狂狡辂鄭人2,鄭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
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3。
戎4,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5。
殺敵為果,緻果為毅6,易之戮也。
”将戰,華元殺羊食士,其禦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與入鄭師,故敗。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7,于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驷,以贖華元于鄭,半入,華元逃歸8,立于門外,告而入,見叔牂,曰:“子之馬然也。
”對曰:“非馬也,其人也。
”既合而來奔9,宋城,華元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複,于思于思10,棄甲複來11。
”使其骖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12。
”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13?”華元曰:“去之!夫其口衆我寡14。
” 今注 1樂呂:宋司空。
2狂狡辂鄭人:狂狡是宋人,他迎戰鄭人。
3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失掉禮節、違背命令,他被擒是相宜的。
4戎:用兵之事。
5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上面宣布命令果敢,下面聽從命令,這叫作禮。
6殺敵為果,緻果為毅:努力殺敵是果敢,能做到這樣果敢就叫作毅。
7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拿他私人的怨恨敗了國家而傷害人民。
8半入,華元逃歸:剛送去一半,華元就逃回來了。
9既合而來奔:回答了這句話,就逃奔到魯國來了。
10于思于思:胡子很多。
11棄甲複來:丢掉了兵器又逃回來了。
12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牛有很多皮,犀牛尚有很多,那麼甲胄丢掉有什麼關系。
13從其有皮,丹漆若何:雖然有很多牛皮,但是漆甲胄的顔料怎麼辦? 14去之!夫其口衆我寡:躲開吧!他們的嘴太多,我們的嘴太少。
今譯 二年春,鄭國的公子歸生受了楚國的命令,去伐宋國。
宋國的華元、樂呂率軍抵禦。
二月壬子,在大棘交戰,宋師大敗,元帥華元都被鄭人囚住,樂呂也給鄭人捉去。
丢掉鐵甲車四百六十乘;被俘虜的有二百五十人,被割去左耳的有一百人。
有個大夫叫狂狡,正迎着鄭人交戰,一個鄭人便跳入井中躲避他。
狂狡想倒戟下去将他拉上來,這鄭人卻趁勢反把狂狡捉去。
君子道:“失掉戰争的規矩,違反殺敵的命令,應該把他捉去的。
用兵之事,上面宣布命令果敢,下面聽從命令,這才合禮。
能殺敵便算勇敢,能盡量勇敢便算堅決,要不是這樣,便該正法。
”快要戰鬥的時候,華元殺了羊請兵士吃,為他趕車子的羊斟卻沒有吃到。
等到作戰的時候,羊斟道:“前日的羊,是你做主,今天的戰事,卻要由我做主了!”便故意把兵車趕進敵人中去,所以宋軍大敗。
君子說:“羊斟真不是人啊,隻因一些私恨,便敗國殃民,照刑法上講起來,罪惡沒有比此再大的了。
《詩經》上說:‘人沒有好的。
’這真是對羊斟說的嗎?殘害了宋國的人民,暢快他個人的心願。
”宋人便把兵車一百乘和裝扮着紋的馬四百匹,向鄭國去贖回華元。
哪知隻送進一半時,華元卻早已逃回來了。
華元走到城門外面,竟站在門外告訴守門的自己的身份,方才進城。
後來碰見了叔牂(羊斟)就說:“莫非是你的馬弄得那麼的吧?”回答說:“不關馬的事,是人的問題。
”叔牂回答了這句話,便逃到魯國來了。
後來宋國築城,華元做了督工的監工,築城頭的唱道:“睜了眼珠子,凸出臭肚子,丢掉甲衣,卻又回轉來了。
拖着一蓬蓬的胡子,丢掉甲衣,倒又轉來了!”華元就差陪坐車子的人,向他們道:“牛身上有着皮呢!犀牛、野牛還多着呢!丢掉甲衣便怎麼樣?”築城的人道:“就算有了皮,那上面的紅漆怎麼辦呢?”華元道:“離開他們吧!他們的嘴多,我們嘴少呢!” 經秦師伐晉。
經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傳秦師伐晉,以報崇也1,遂圍焦2。
夏,晉趙盾救焦。
遂自陰地3,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楚鬭椒4救鄭,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5?”遂次于鄭,以待晉師。
趙盾曰:“彼宗競于楚,殆将斃矣6!姑益其疾7。
”乃去之。
今注 1以報崇也:崇之役在宣公元年。
2焦:在今河南省陝縣南。
3陰地:據《方輿紀要》說,陰地城在河南盧氏縣東北。
4楚鬭椒:鬬椒是若敖的族人。
他當時做楚國的令尹。
5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能想得到諸侯而怕它的禍難嗎? 6彼宗競于楚,殆将斃矣:他的族在楚國極強盛,大約将死亡。
7姑益其疾:姑且再增加他的病狀。
今譯 秦國軍隊讨伐晉國,為的是報複崇的戰役,就圍了晉國的焦邑。
夏,晉國趙盾率兵救焦。
于是,從陰地同諸侯的軍隊侵犯鄭國,以報大棘的戰役。
楚令尹鬬椒救鄭國,他說:“能夠得到諸侯而怕它的禍難嗎?”楚軍就駐在鄭國以等待晉軍到來。
趙盾說:“他的宗族在楚國很有勢力,他就将完了,姑且增加他的弊病吧。
”就離開了鄭國。
經秋九月乙醜,晉趙盾弑其君夷臯。
傳晉靈公不君1,厚斂以雕牆2,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3。
宰夫胹熊蹯不熟4,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5。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
不入,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6,曰:“吾知所過矣,将改之。
”稽首而對7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8。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9?又曰:‘衮職有阙,惟仲山甫補之10。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衮不廢矣。
”猶不改,宣子驟谏11。
公患之,使麑賊之12。
晨往,寝門辟矣13,盛服将朝14,尚早,坐而假寐15。
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16。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彌明17知之,趨登18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19焉,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鬥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20,舍于翳桑21,見靈辄22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23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24,請以遺之。
”使盡之,而為之箪食與肉25,寘諸橐以與之26。
既而與為公介27,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28。
問何故。
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29,遂自亡也30。
乙醜,趙穿31攻靈公于桃園32。
宣子未出山而複33。
太史書曰:“趙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賊34,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詩》曰:‘我之懷矣,自诒伊戚35。
’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36,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隐37。
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38。
惜也,越竟乃免39。
”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40于周而立之。
壬申,朝于武宮41。
今注 1不君:不守君道。
2厚斂以雕牆:常常收斂人民的租稅用以彩畫宮中的牆壁。
3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在宮中的台上用彈丸射人,看人們能不能躲避。
4宰夫胹熊蹯不熟:做飯的煮熊掌不熟。
5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擱到畚箕裡使女子拿着他經過朝廷。
6三進,及溜,而後視之:等到士季三次往前進到房檐以下,然後才擡頭看他。
7稽首而對:士會叩頭投到地下,然後對答說。
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是《詩經·大雅·烝民》篇中的詩句:事情不難有個好開始的,但是很難有始有終。
9豈惟群臣賴之:如果能補過,群臣全都要仰賴着你。
10衮職有阙,惟仲山甫補之:衮是天子禮服。
當天子有了過失,隻有仲山甫能夠來修補。
11驟谏:趙盾累次谏诤。
12麑賊之:麑是晉國的力士,來殺趙盾。
13寝門辟矣:睡覺的房間已經開了門。
14盛服将朝:穿好衣服已預備上朝。
15坐而假寐:坐在那裡,閉着眼睛養神。
16觸槐而死:在趙盾院裡一棵槐樹上撞死了。
17其右提彌明:趙盾車右叫提彌明。
18趨登:趕緊上到靈公的堂上。
19公嗾夫獒:靈公叫他的惡犬去咬趙盾。
20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
21翳桑:桑樹很多的地方。
22靈辄:是晉國人。
23宦:是遊學。
24今近焉:現在離得很近。
25箪食與肉:箪食是拿着竹筐子裝飯,還裝肉。
26寘諸橐以與之:把這些吃的放在袋子裡給他。
27既而與為公介:後來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