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及許穆夫人。

    文公因為衛國多禍患,在狄人侵衛以前就到齊國去。

    等到這次衛國戰敗,宋桓公在河岸迎接衛國殘餘的軍民,在夜裡渡河。

    衛國的遺民,男女共有七百三十人,加上共國及滕國的人民,共為五千人,擁立戴公住在曹地的廬舍中。

    許穆夫人為此賦了《載馳》的詩篇。

    齊桓公派公子無虧率領兵車三百乘,披甲的戰士三千人,以戍守曹地。

    贈送戴公駕車的馬四匹,祭祀穿的衣服五套,牛、羊、豕、雞、狗每一種都三百隻,以及修造門戶的材料。

    贈送戴公夫人用魚皮裝飾的車子,以及熟細的錦三十匹。

     經鄭棄其師。

     傳鄭人惡高克1,使帥師次于河上2,久而弗召,師潰而歸3,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4。

     今注 1高克:是鄭大夫。

     2次于河上:駐軍在河邊上。

     3師潰而歸:軍隊潰亂而逃回鄭。

     4《清人》:《詩經·鄭風·清人》篇。

     今譯 鄭國人厭惡大夫高克,派他率領軍隊駐紮在河邊上,時間很久而不召他回來,軍隊潰散而逃回鄭國,高克逃奔到陳國,鄭國人為他賦了《清人》的詩篇。

     傳晉侯1使大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2。

    裡克3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4,以朝夕視君膳5者也。

    故曰冢子6。

    君行則守,有守則從7。

    從曰撫軍8,守曰監國9,古之制也。

    夫帥師,專行謀10,誓軍旅11,君與國政之所圖12也,非大子之事也。

    師在制命而已13。

    禀命則不威14,專命則不孝15。

    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

    君失其官16,帥師不威17,将焉用之18?且臣聞臯落氏将戰,君其舍之19!”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20。

    ”不對而退。

    見大子。

    大子曰:“吾其廢乎21?”對曰:“告之以臨民22,教之以軍旅23,不共是懼24,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弗得立。

    修己而不責人25,則免于難。

    ”大子帥師,公衣之偏衣26,佩之金玦27。

    狐突28禦戎,先友29為右,梁馀子養禦罕夷30,先丹木31為右,羊舌大夫32為尉33。

    先友曰:“衣身之偏34,握兵之要35,在此行也,子其勉之。

    偏躬無慝36,兵要遠災37,親以無災38又何患焉39?”狐突歎曰:“時,事之征也40;衣,身之章也41;佩,衷之旗也42。

    故敬其事則命以始,服其身則衣之純43,用其衷則佩之度44。

    今命以時卒,其事也45;衣之尨服,遠其躬也46;佩以金玦,棄其衷也47。

    服以遠之,時以之,尨涼冬殺,金寒玦離48,胡可恃也49!雖欲勉之,狄可盡乎50?”梁馀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51,有常服矣。

    不獲而尨52,命可知也53。

    死而不孝,不如逃之。

    ”罕夷曰:“尨奇無常54,金玦不複55,雖複何為,君有心矣56。

    ”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57,曰盡敵而反58,敵可盡乎?雖盡敵,猶有内讒59,不如違之60。

    ”狐突欲行。

    羊舌大夫曰:“不可。

    違命不孝,棄事不忠。

    雖知其寒,惡不可取61。

    子其死之62!”大子将戰,狐突谏曰:“不可。

    昔辛伯谂周桓公雲:‘内寵并後,外寵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國,亂之本也63。

    ’周公弗從,故及于難。

    今亂本成矣64,立可必乎65?孝而安民66,子其圖之,與其危身以速罪也67。

    ” 今注 1晉侯:晉獻公。

     2東山臯落氏:赤狄的别種,臯是他的部族名稱,在今山西省樂平縣東七十裡有臯落山。

     3裡克:晉大夫。

     4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大音泰,上同。

    冢祀指祭祖先,社稷指祭社稷。

    太子是主持祭祀祖先及社稷者。

     5朝夕視君膳:《禮記·内則》說文王有視其父膳馐的禮節。

     6冢子:是表示與旁的普通兒子不同。

     7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君出國則留守國都,要有人守國則從君出國。

     8撫軍:從君出國率領軍隊則名曰撫軍。

     9監國:監理國家的政治。

     10帥師,專行謀:率領軍隊,就專門管軍隊的進退同謀算軍事。

     11誓軍旅:命令軍隊。

     12君與國政之所圖:這是君同正卿所圖謀的。

    國政即正卿。

     13師在制命而已:軍隊的責任在專制命令罷了。

     14禀命則不威:太子要去問君的命令,就不威風。

     15專命則不孝:要不請示君的命令,他就是不孝順。

     16君失其官:君用的官職不對。

     17帥師不威:太子率領軍隊沒有威嚴。

     18将焉用之:焉等于安。

    将何能用他? 19君其舍之:那麼你就舍了太子。

     20未知其誰立焉:我尚不知道要立誰為君。

     21吾其廢乎:我是否将被廢? 22告之以臨民:因為太子居曲沃,這是教給他管理人民。

     23教之以軍旅:因為太子統率下軍,等于教給他管理軍隊的事情。

     24不共是懼:隻怕不能勝任。

     25修己而不責人:整修自己而不責備旁人。

     26偏衣:是左右不同顔色的衣服,而一半頗似君的衣服。

     27金玦:用金子做的玦,玦是如環而不相連。

     28狐突:晉大夫,為文公重耳的外祖父。

     29先友:晉大夫。

     30梁馀子養禦罕夷:罕夷是晉下軍的卿。

    梁馀子養為罕夷駕車。

     31先丹木:晉大夫。

     32羊舌大夫:晉大夫。

     33為尉:任軍尉。

     34衣身之偏:穿君的半邊衣服。

     35握兵之要:謂統率上軍。

     36偏躬無慝:有君的半身,這不是惡意。

     37兵要遠災:掌握兵權必能遠離災害。

     38親以無災:又能與君親近,又無災害。

     39又何患焉:那有什麼可怕的? 40時,事之征也:時間就是事情的現象。

     41衣,身之章也:衣服所以表明貴賤。

     42佩,衷之旗也:所佩的物,是表現藏于心中的思想。

     43服其身則衣之純:給他穿衣服,必定是穿純身的衣服。

     44用其衷則佩之度:用他的忠心,就必須給他合法的東西佩帶。

     45今命以時卒,其事也:因為命令是在十二月下的,可見是在盡的時候。

     46衣之尨服,遠其躬也:尨音忙。

    給他穿雜色的衣服,使與太子的身份不合。

     47佩以金玦,棄其衷也:用金玦來佩帶,是不合于他的身份。

     48尨涼冬殺,金寒玦離:龐雜就是涼薄,十二月就有肅殺的意思。

    金屬于秋天,其性寒,玦不如環,所以說離。

     49胡可恃也:尚有什麼可依靠的。

     50雖欲勉之,狄可盡乎:這是回答先友的話,就是雖然勉力作戰,狄人如此多,還可殺盡嗎? 51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率領軍隊的人先在祖廟接受命令,受祭肉于祭社稷的時候。

     52不獲而尨:不能夠穿這種常服,而穿上雜色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