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後記

關燈
學家自身也盼望有人在篇首的序言裡,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加以嚴正的批評或評價。

     我們知道,周谷城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曆史學家,早年參加革命,在五四運動時期即二十年代前就開始鑽研《資本論》,同時對英美法德各派現代哲學家又多摩挲過。

    尤其重要的是1924年由商務印書館印行了他的《生活系統》一書,使他對近代西方曆史的研究和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研究,上溯到研究黑格爾的辯證法及英美黑格爾派哲學的研究和論述,以及對美學的研究,使其在自己思想上形成有機的“生活體系”。

    1956年,在黨的雙百方針鼓舞下,周谷老發揮出争鳴的積極性,在讨論辯證法與形式邏輯的關系問題上,在藝術哲學中的“無差别境界”問題上,都争論多至八九個回合。

    這種争鳴精神是促進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學術研究的新局面的動力。

    我特别邀請周谷老作序言,其用意在此。

    今讀到他寫的序文,尤其強調努力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強調我們讨論黑格爾哲學譯述的經曆,對黑格爾邏輯體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對杜威所謂思維方法的五步的評論,亦有獨到見解,使我受到啟發。

    不過序文中對作者有贊揚溢量之處,實愧不敢當。

     姜丕之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的發揮與黑格爾邏輯學注釋和傳播相得益彰。

    他在哲學研究所工作期間,我們一起讨論黑格爾著《小邏輯》時,對我幫助不少。

    1963年他調到上海工作後,編著、注釋、到各地講述黑格爾哲學愈加勤奮。

    1956年,姜丕之同志是最早讀過我這冊講演集上篇的筆記稿的人,由于當時的形勢,他勸我不要發表。

    但在1981年,他來北京參加會議時,他表示積極支持我發表。

    這次我請他作序,他不但回憶這一段文字因緣及思想轉變過程和前後同志式的交往和經曆,而且在原稿提法上還有所糾正,對我有過較深影響的懷特海教授,也有所批評,使我更能擺脫唯心論的影響。

     總之,周序和姜序都為我的講演集生色不小,對讀者有幫助,對作者是一種勉勵和鞭策,謹在此緻以深切的謝意。

     此外,洪漢鼎同志曾經閱讀過這講演集的底稿,并提出過修改意見。

    他還将我寫的一篇題為“格林的倫理學思想”英文文章,翻譯成中文,這篇論文是1928年我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時,聽了T.V.斯密教授講授“T.H.格林,亨利·西吉微克,G.E.摩爾的倫理學”課後寫的。

    又我在1929年美國哈佛大學學研究院學習時所寫的一篇英文文章,題為“愛默生的先驗唯心論”,是由張祥龍同志譯成中文的。

    他們的譯文都經我修改定稿。

    我的助手宋祖良同志曾協助我編校并修訂全稿準備付印工作,此後并負責對全稿校對清樣的工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蔣冰海、段光玲同志及本書責任編輯宋慧曾等同志,對本書的出版,各方面給予很多的協助,特在此一并緻謝。

     總之,這是我建國以來所付印的第一部勉強可說是專著的講演集(雖然我曾經出版過翻譯或與别的同志合譯的古典著作,也發表過不少的哲學史論文),此書内容相當拉雜,時間延遲得久。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引起讀者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去批判理解現代西方的哲學,在外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實踐過程中起一些積極作用。

     賀.麟 1983年6月15日